APP下载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的路径

2022-04-25李彩玲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村小学

李彩玲

[摘 要] 思想政治课堂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对于农村小学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途径与具体的实施策略,需要结合农村小学及农村小学生的实际去探究并落实。基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在面向农村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捕捉教育契机是重要一环。教师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之上捕捉到教育契机,然后因势利导,才能让学生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认识。

[关键词] 农村小学;思想政治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指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指向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指向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面向农村学生,如何实施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具体的学科教学。很显然,思想政治学科是当仁不让的首选学科。

农村小学思政课的教学,既需要关注课程内容,又需要把握好时代的脉搏。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让课程知识在生活中落地生根,从而满足时代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思政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深化。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这就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而且要落细、落小、落实。[1]对于农村小学来说,思政课堂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在这个阵地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途径与具体的实施策略,需要结合农村小学及农村小学生的实际去探究并落实。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的必要性

通过初步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农村与城市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实践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城市学校具备较强的宣传能力和动员能力,再加上一定的考核评价需要,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学校表现出了强大的舆论态势及较好的实施结果。相比较而言,农村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由于诸多客观因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与渗透上,还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具体来说,当前农村小学生所处的环境,包括学校环境与家庭环境,决定了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还比较薄弱,有些小学生还不能完整地说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不知道如何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以及公民个人层面进行划分,很多时候只是机械地记忆。对于少数小学生而言,为这种记忆付出的努力,可能还得不到鼓励。从这一现实来看,面向农村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我们必须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践行,不应当让农村尤其是农村小学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相反,面向农村小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显得更加必要,而农村小学在这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农村小学是实施教育的主体,应当主动担负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的教育责任。从这个角度来看,农村小学思政教师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具体的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要使思政理论课真正成为立德树人的核心课程。[2]只有做到这一点,立德树人的教育总方针、总思想才能在农村小学生的心中落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农村小学生的心中生根,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在农村小学的思政课堂上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将课本教学内容与国家大政方针相结合的过程,是将农村小学生的精神发展与国家发展需要相结合的过程。这样的结合,可以让农村小学生接受科学理论的洗礼,让农村小学生的精神发展有一个正确导向。农村生活是朴素的,农村小学生是朴实的。与此同时,农村小学生的发展环境,也面临着剧烈的变化。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城镇化的加速,使得农村小学生的成长面临着较复杂的环境。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在思政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精神营养。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的路径

有研究表明,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最关键的是“融入”两个字,也就是说,要真正把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的学习,这种学习不应当是简单的机械记忆,而应当真正入脑、入心。因此,在具体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从农村小学生的实际出发,讲求融入的层次性,以提升学生的接受水平。同时,教师还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语义和语境,做好理论上的逻辑阐释,提高教学语言的诠释力和说服力、渗透力和感召力。[3]在此前提之下,具体的融入空间是学生学习的课堂和学生的生活。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中,有“自主选择课余生活”“学会沟通交流”“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这三个内容,教师在教学时,除了基于教材进行最基本的知识教学之外,还有必要将学生的认识引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笔者注意到,这一内容既与学生的学习有关,又与学生的生活有关,因此在引导学生思考这三个内容的时候,特别注意将相应的素材、学生的思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在一起。

应当说,这样的联系是一个很有效的教学策略,其意味着在思政课堂上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一个重要的切入口。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对于绝大多数农村小学生而言,以上三个内容从字面意义上来看,学生是容易理解的,但是如果真正去研究他们的生活会发现,他们也只是理解了字面意义而已,并没有更多的生活体验。很多时候小学生课余生活的选择空间并不大,还有些学生有不良习惯。这些行为与学生应当接受的教育是存在一定矛盾的,要化解这一矛盾显然不能依靠空洞的说教,只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感悟。而思考是需要依据和标准的,当学生知道应该遵循怎样的标准去思考的时候,才是学生做出正确选择的时候。

比如,在“课余生活我选择”这一个环节中,笔者通过与学生讨论,最后明确:自主选择是每一个小学生的权利,也是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发展的能力。不少学生在听到这个观点的时候,非常兴奋。根据交流与互动,不少学生不约而同地表达出一个共同想法:在生活中,有时候父母或者教师干预太多了,没有尊重自己的自主选择权。以后有了这个权利,我们就应该认真地自主选择,这样才是真正自由的,所生活的环境才是民主的……

虽然这个时候学生对“自由”和“民主”的认识还是浅显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给学生灌输这一观点依然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时机。针对学生的这一观点,笔者从“自由”这一关键词切入,通过引导,让学生知道:“自主选择”的前提是“知道怎样做出正确的选择”,其后才是“自主”,因此自由本质上是“有规则的自由”,而不是随心所欲;同样,我们所追求的民主,应当是能够促进国家富强和社会文明的民主……

通过这样的引导,课程内容的学习就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了有机联系。在这种联系中,农村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是能够得到促进的。根据调查,在农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由于所接受的家庭教育相对较少,他们心中的好多观点似是而非。如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在家总跟他们谈民主、自由,有时候家长不知如何应对。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去了解学生的这些观点,研究学生的这些认知,然后将其与具体的教学联系起来。通过对事例的讲解、道理的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学生的认知。

在教学中,也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富强”产生了兴趣。笔者本来是让学生去探究“课余生活我选择”的,但是有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提出可不可以选择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富裕”。本来追求富裕是正常的,但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小学生应当追求精神的成长,应当努力成长为一个好学生,而不要想与财富相关的事情。这样的观点当然不能算错。那么,如何协调学生的这些观点呢?笔者认为,既然学生已经提出了这一问题,就不应该回避。于是,笔者就以“共同富裕”为切入口,跟学生一起探讨如何让整个国家变得富强,如何让每一个中国家庭、每一个中国人变得更加富裕。对此,学生的观点是非常多的,通过总结与概括,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国家的每一个人都应当努力立足于自身的岗位创造财富,只有把整个“蛋糕”做大了,那么每个人分得的“蛋糕”才会变大;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守住我们自身的财富……建立了這些认知的学生,会发现原来“富强”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富强”既应当是国富民强,又应当是民富国强。而这些认知说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慢慢融入学生的心中。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的实践及思考

有人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4]笔者认为,从时代发展的关键点来看,这样的认识是有道理的。农村小学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小学生作为不可或缺的教育对象,应当借助思政课这一重要阵地去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思考笔者的认知发展与实践过程,有一个重要的收获,这就是基于思政课教学,在面向农村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是捕捉教育契机。空洞的说教是不可取的,生硬的联系也是学生所反感的,只有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之上捕捉到教育契机,然后因势利导,才有可能让学生形成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认识。如上面的例子中,学生对“民主”“自由”的思考,就是有依据、有载体的,教师没有强制性引导,只是分析事例、阐述道理,学生自然而然也就接受了。这样一种“自然发生”,就是在思政课中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有机融入的关键所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博大精深,在农村小学思政课堂应结合农村小学生的实际,用学生耳熟能详、在自己的农村生活中接触到的相关例子,来作为课程资源实施教学,并且在资源利用与加工的过程中,逐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小学生的大脑中就不是抽象的概念,自然也就不需要去死记硬背。学生会自发地将自己在思政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将自己在农村生活中获得的体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结合在一起。这种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应当是农村小学思政课堂教学的重要思路。

总之,在农村小学思政课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的角度来看是必要的,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是可行的。教师需要紧扣“融入”实践并思考,结合农村小学生的实际进行实践并总结。事实证明,只要能够做到这些,就能在实际教学当中寻找到真正有效的融入途径。

参考文献

[1]刘宝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教育的路径研究[J].师道·教研,2020(2):14.

[2]钟天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路径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2):109-113.

[3]汪永安,贺善侃.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层次性及语言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2):50-55.

[4]廖正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途径探讨[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4(5):46-49.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村小学
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研究
试论社交网络平台在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德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