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背景下构建有效教研新范式

2022-04-25季海东谭强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双减

季海东 谭强

[摘 要] 有效教研新范式是聚焦“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在一定教研文化引领下,按照学校教研规划和教研具体流程,围绕教学问题进行研讨的教学研究方式。有效教研新范式针对教研中遇到的问题采取四个方面的措施:营造积极向上的教研文化,扎实做好教研整体规划,抓好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打造多维教研平台。这些措施贴近教师的教学需求,可以促进教师团队的快速成长,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双减;有效教研;范式构建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双减”工作做了重要部署,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从此回归本来面貌。这一意见最终要靠教师落实到课堂上,教师专业素质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学校需要引领教师转变观念,提升专业素质,为教育教学减负提质提供智力支撑。校本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素质提升的必由之路。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研活动需要与时俱进,创新教研模式,进行教研整体规划,优化教研流程,提升教研品质和有效性。笔者在认真学习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有效教研探索与研究成果,进行了有效教研新范式构建的研究。

一、有效教研新范式的内涵

教研是教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的一种活动,既有教学实践,又有教学研究。教研是每一名教师都需要参与的一项常规工作,但加上“有效”二字之后就不再是常规工作,而变成一项有创新、有特色的工作。“有效教研”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中倡导的“有效教学”活动,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研的效益。

二、实施教研新范式遇到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在实施教研新范式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教研氛围不浓厚,有的教师教研意识、合作意识淡薄,认为参加教研活动作用不大;教研形式单一,通常以听评课为主,教研活动的开展没有针对性,导致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实效性不高;教研活动的整体规划有待提升,没有教研特色;教研主题存在琐碎、不成系列、与教学联系不紧密的问题。教研活动实施过程中环节的科学性、发展性还有待提高,学校对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缺乏必要的评价机制,教研组考勤制度执行不严,导致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影响教研有效性的因素有学校对教研整体规划、教研的时间地点、教研内容、教研组织形式、教研的保障制度、教师素质等。

三、实施教研新范式具体措施

(一)营造积极向上的教研文化,激活教研新引擎

教研文化是有效教研的灵魂,承载着学校对教研活动追求的愿景和目标。如果学校能营造积极向上的教研文化氛围,就可以形成一股无形的力量,把教研组成员凝聚成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提升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学校围绕教研文化设计出对教研活动的具体要求,如在备课分工中,同学科教师分工合作,先由一人主备,再由教师集体研讨进行二次集体备课,在此过程中要求教师做到备课三统一:统一进度,统一课件,统一习题;每当有省市县级教研活动时,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学习归来后在教研活动中进行分享交流。

(二)扎实做好教研整体规划,提升教研品质

有效的中小学教研活动需要进行精心的策划和准备,才能达到预期的教研活动效果。好的教研活动策划能够令所有参与者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全力投入教研活动中。在当前“双减”背景下,学校教研活动需要与时俱进,创新教研活动管理和规划,从学校层面做好顶层设计,以此提升教研品质。学校可以对教研工作做出以下整体规划:制定目标—教研实施—反馈评价—成果推广。这一整体规划其实就是对教研工作的闭环管理,学校的教研工作在规划中不断完善和深化,真正让教研活动发挥作用。在“制定目标”这一环节,学校针对以往教研活动内容碎片化、缺乏特色和系统性较差等问题,对教研活动进行整体规划,对各个教研组提出新的要求——“常规教研+特色教研+体系化发展”,即要求每个教研组在完成常规性教研活动的基础上,挖掘本学科特色,打造特色教研品牌,最终形成体系化的发展。在“教研实施”环节,学校为教研组提供丰富的教研资源,并对教师提出明确要求:每名教师在参与教研之前做好充分准备,在实施教研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细心的观察和思考,教研后进行反思,对研究问题进行持续的思考和跟进。在“成果推广”这一环节,各教研组取得阶段性教研成果之后,学校定期举办全校范围的教研组成果展示活动。在此活动中,各教研组组长轮流上台展示本教研组在教研活动中形成的各类教研成果,如教学案例、问题解决策略等。如此一来,不但各教研组可以相互学习,而且这些成果转化为后续教研的重要资源,促使学校教研水平整体提升。

(三)抓好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提高教师教研能力

学校教研组织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学科为单位的教研组,另一种是以年级学科为单位的备课组。前者侧重学科课程规划等内容,后者侧重课程的具体实施细节等。在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方面,学校可以开展主题教研活动,进行特色教研组、备课组评选等,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和教研能力。为了解决教研活动流于形式这一问题,教研组每次教研可以按照“四流程”开展具体活动:第一步“思”,规划教研主题(待解决问题)、成员分工等;第二步“行”,围绕教研主题开展课程展示、课堂观摩等;第三步“研”,围绕教研主题和第二步“行”对主题问题的解决效果进行研讨;第四步“评”,评价本次教研活动的整体效果和每個人的表现,并把教研组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捆绑评价,形成具体等级,计入年度考核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凝聚团队合力。每次教研活动各教研组要提前规划、周密安排,详细安排每周教研主题,可以结合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摸清教师在理念和教学方法上遇到的困难,针对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规划好教研主题。教研主题可以是宏观层面,如课标、教材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是中观层面,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研究;可以是微观层面,如怎样优化课堂提问等问题。

(四)打造多维教研平台,拓宽教师教研之路

教研的形式应灵活多样。学校要积极搭建多维教研平台,丰富教研的形式。比如,学校可以成立“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教科研共同体”等组织,开展“教科研论坛”“青蓝工程”等活动。“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是由学校青年教师组成的教研组织,重点培养青年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教科研共同体”是一支具有教科研智慧的研究团队,以学校中年骨干教师为主,聚焦培育教育教学成果,梳理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课改经验,积极向全校推广,惠及更多的教师;在此过程中不但帮助了别人,还提升了共同体成员的教科研能力。“教科研论坛”是一种学术性论坛,活动前可以在全校范围内招募1~3名主讲人,每次就一个话题展开讨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青蓝工程”可以侧重实施“五个一”活动:每周师徒互听一次课,课后及时进行点评和反思;每月举行一次研讨会,讨论交流近一段时间教学工作的得失;每学期开展一次读书沙龙,共读一本教育教学相关专著,交流读书心得;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学和教育基本功比赛,指导教师做好指导工作;每学年开展一次青年教师个人成果和成长规划展示活动。这些活动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了教研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教师提升专业的需求。另外,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学校可以充分利用QQ 、微信、腾讯会议等软件,开展网络教研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升教研的有效性。

有效教研新范式能够贴近教师的教学需求,促进教师团队的快速成长,是一种更宽、更深、更广的有效教研实践。有效教研的良好效果将传导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有深度、有力度、有效度。

猜你喜欢

双减
“双减”之下,教育投资急转弯
“双减”政策下,“宇宙补课中心”海淀黄庄“人去楼空”
落实“双减”需多方协力
落实“双减”工作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 深入推进“双减”工作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