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背景下的课后服务转型升级

2022-04-25张之福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课后服务双减

张之福

[摘 要] 课后服务是学校管理的重要补充,是一项缓解社会压力的创新举措。学校的课后服务有着更强的组织性、专业性和更贴心的服务品质。学校的管理者应当不断优化、创新管理机制,促进课后服务的转型升级。课后服务的内容应当追求多样化,课后服务的管理应当追求过程化,课后服务的主体应当追求多元化。课后服务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学科学习,还要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升。

[关键词] 课后延时;课后服务;优化机制

课后服务又称为“延时服务”,是指放学后在学校完成学业辅导、培养学生兴趣特长的一种管理活动。相较于社会层面的课后服务,学校课后服务有着更强的组织性、更强的专业性、更贴心的服务品质。为了进一步完善、提升这类特殊职能的服务品质,学校的管理者应当研究管理机制,不断优化管理,以便让课后服务能更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学校课后服务包括服务的内容、服务的师资、服务的考核评价等方面。教育工作者通过优化课后服务机制,给学生建构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的服务格局。

一、服务内容:应当追求多样化

当下,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内容存在着单一化、模式化的弊端。优化课后服务的品质,首先要精准规划课后服务的内容。据笔者观察,很多学校的教师在课后服务时,往往充当着“甩手掌柜”的角色。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学校课后服务的教师与课后服务的内容不匹配。换言之,有些学校存在语文学科不是由语文教师在课后服务而是由体育教师、美术教师服务。其二是部分教师思想上不够重视,他们认为课后服务的这一部分内容与自己的考核不挂钩,因而在思想上松懈。

课后服务的内容是课后服务的载体,也是课后服务的重要依托。当下,小学阶段的课后作业是弹性制的。按照相关文件规定,低年级学生不留家庭作业,中年级学生的家庭作业不超过半小时,高年级学生的家庭作业不超过一小时。按照这样的要求,课后服务的内容就不应当局限于学科课程内容,而应当向阅读课程、活动课程等方面延伸、拓展。为此,学校管理者应当立足于学校的实际,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预设、安排不同的、丰富多彩的内容。优化课后服务的内容应当基于学生立场,以生为本。开发课后服务课程,一般有两种路径:一种是“普惠性”的课程,包括各种社团活动、学校特色活动等;另一种是“个性化”的课程,主要针对部分学生的特长开展的课程,如小提琴课程、乒乓球课程、编程课等。通过丰富课后服务的内容,让每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如此,课后服务就不再是单一的学科课程,而是融合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特色课程的综合性课程设置。

服务课程的多样化,必然能激发学生的多样化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后服务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挖掘学生课后服务活动的创造性。通过优化课后服务内容,才能让学生留得下、待得住、学得好。教师可借助多样化的服务内容,有效辅导学生做作业,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服务管理:应当追求过程化

优化课后服务机制,不仅要从内容上入手,还要从管理上下功夫。服务管理不仅要对目标管理,还要对过程进行管理。通过优化服务管理,切实改变课后服务的样态。课后服务的管理包括课后服务时空的管理、服务主体的管理、服务对象的管理、服务内容和形式的管理等。通过优化课后服务管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日常的课后服务过程中,笔者了解到,很多学校都制定了管理细则,如课后服务中的考勤制度、领导带班值班制度、课后服务登记卡填写制度等。但笔者认为,仅仅有这些制度还远远不够。制度不能仅仅写在文本上,更应当落实在课后服务的实践中。具体而言,就是不仅要让课后服务活动化,还要让课后服务课程化。既然将课后服务纳入课程,就要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就必须有相关的备课(包括集体备课)及相关的检测。要将课后服务管理纳入学校管理中,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管理中,要加强过程管理。具体而言,在服务管理中对相关的软件资料(考勤单、备课、作业等)要不定期地进行阶段性抽检;在教师服务学生的时候要进行不定时的巡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要将管理过程化,还要将相关的管理创新化。例如,我们在课后延时服务巡查的过程中,采用了一种“双向评价制度”。具体而言,即每周由学校行政人员督查教师的课后服务;每月邀请部分家长对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活动情况进行一次评价。学校行政领导和家长共同参与双向评价,能够调动每一位教师参与课后服务活动的积极性,也为提高课后服务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课后服务管理的过程中,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管理、参与服务,邀请家长观摩课后服务,填写反馈表等。针对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出台相应的改进措施,努力促进学校课后服务的转型升级。对于教师在课后服务中的表现,不仅要进行师评,还要进行生评、互评,甚至可以将家长的评价纳入其中。此外,对于在课后服务过程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学校要给予奖励。

三、服务主体:应当追求多元化

课后服务质量的优劣,不仅取决于服务内容、服务过程,还取决于服务的主体——服务者。当下,在小学课后延时服务过程中,服务主体往往比较单一,仅是学校的教师。为了提升课后服务的质量,丰富课后服务主体,学校可引入一些社会性的力量。如可以将家长、社区的一些干部、专家、军人、艺术工作者、能工巧匠等主体引入服务之中,这样能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和课后服务形式,深化学生对课后服务的认知。

课后服务的主体是课后服务最重要、最鲜活的课程资源。课后服务主体不仅要多元化,还要异质化。也就是说,要让不同领域的主体走进课后服务之中。例如,在以往的课后服務过程中,笔者学校曾经邀请了周围熟悉的民间艺人、本土专家、公职人员等,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到学校传播技艺、科普知识,让学生了解到地域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到社会生活中的知识。在这样的课后服务中,学生所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各种技能。学校管理者要对社会性服务主体的服务进行系统安排、整体性谋划,让课后服务有秩序、有主题、有方向,丰富课后服务形式,打造相关的课后服务空间,如书画室、实验室、音乐室、人工智能创意作品展览室等,让这些地方成为培养学生品格、塑造学生人格的地方,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

服务主体是课后服务的主导者、促进者,课后服务主体的品质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课后服务的质量。课后服务作为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延伸和拓展,应当超越课堂教学内容,比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服务主体队伍的充实,必将使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更丰富,必将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教育工作者要在实践中大胆地探索、创新,让课后服务真正成为助推学生成长的利器。课后服务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学科学习,还要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课后服务通过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必将不断地推动教育改革深化、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参考文献

[1]唐科莉.欧洲国家“课后托管服务”面面观[J].基础教育参考,2014(21):71-75.

[2]陈杰.改课:成就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南通实践[N].江苏教育报,2019-04-03.

[3]高含,徐福利.小学生课后托管问题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9(3):73-74+77.

[4]孙艺桐.小学生课后托管班教师专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以锦州市小学生课后托管班教师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5):159-160.

[5]王海燕,鲍雪晴,李国峰.城区小学生课后托管问题调查研究——以滁州市为例[J].时代报告,2019(14):248-249.

猜你喜欢

课后服务双减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如何加强中学课后体育服务的探究
发挥学校优势 做好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之我见
“课后服务”:亟待研究的一些问题
关于校外课后服务机构入驻小学校园问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