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研究

2022-04-23穆素会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控制率胶质瘤单抗

穆素会

脑胶质瘤属于常见颅内肿瘤,根据恶性程度可分为Ⅰ~Ⅳ级,Ⅲ、Ⅳ级属于恶性,多数分布在脑神经组织中,具有发病率高、侵袭性高、增殖迅速、术后复发率高等特点,患病人群大多伴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1-2],临床常采用手术结合药物治疗。贝伐单抗属单克隆抗体类,是一种靶向药物,与化疗药物联用可治疗恶性肿瘤;替莫唑胺是化疗药物,通过干扰恶性肿瘤细胞DNA修复,发挥抗肿瘤作用,可用于治疗脑胶质瘤。本研究选取我院脑胶质瘤患者78例,旨在探讨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的控制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5.21±7.81)岁;病理类型:间变性细胞瘤18例,胶质母细胞瘤21例;临床分期:Ⅲ级22例,Ⅳ级17例;病变部位:颞叶9例,顶叶5例,枕叶6例,岛叶10例,背侧丘脑9例。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44.85±6.83)岁;病理类型:间变性细胞瘤16例,胶质母细胞瘤23例;临床分期:Ⅲ级20例,Ⅳ级19例;病变部位:颞叶8例,顶叶5例,枕叶7例,岛叶9例,背侧丘脑10例。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2组基线资料(性别、病理类型、年龄、病变部位、临床分期)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确诊恶性脑胶质瘤;既往未使用贝伐珠单抗、替莫唑胺者。(2)排除标准:血常规检查异常者;心肝肾功能异常者;伴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者;伴有凝血功能异常者;近期出现血栓栓塞者;既往接受过手术、放疗和替莫唑胺化疗失败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空腹口服替莫唑胺胶囊100~120 mg/(m2·d),连续服用7 d,停药1周,然后继续用药7 d,停药1周为1个疗程;若在后续化疗中,出现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计数>1.5×109/L,替莫唑胺剂量减少至80 mg/m2。

1.3.2 观察组 替莫唑胺+贝伐珠单抗注射液(Roche Pharma(Schweiz)Ltd.,批准文号S20170036)治疗,替莫唑胺使用方法及剂量同对照组;按5 mg/m2比例将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加入100~25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稀释,静脉滴注,2周/次,滴注时间≥90 min,观察无不良反应,滴注时间可降至60 min。2组均在化疗2个疗程后对病情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估,若疾病发生进展,则不再继续化疗,若病情稳定或得到缓解,则继续原化疗方案,共治疗4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疾病控制效果。CR:经检查颅内病灶完全消失,且持续>4周未出现新病灶;PR:病灶最大垂直径乘积以及最大直径显著下降,降幅>50%,且持续>4周未出现新病灶;SD:病灶最大垂直径乘积以及最大直径显著下降,降幅<50%,且持续>4周未出现新病灶;PD: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病灶最大垂直径乘积以及最大直径增加,增幅>25%,甚至伴有新病灶出现。疾病控制率=(CR+PR+SD)/总例数×100%。(2)肿瘤标志物。2组治疗前后,采集晨起空腹状态下2 ml肘静脉血,室温静置,3000 r/min离心20 min,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试剂来源:北京四正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3)不良反应。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2组恶心、呕吐、乏力、高血压、出血、贫血、口干、发热、腹泻、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骨髓抑制、肝功能受损、中性粒细胞减少、脱发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4)生活质量评分。使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对治疗前后2组进行生活质量评价,包括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生理机能6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100分,得分越低,生活质量越差。(5)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密切观察2组患者由开始治疗到病情进展时间,即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2组疾病控制率比较

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92.31%(36/39),对照组疾病控制率为71.79%(28/39),经χ2检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1,P=0.018),见表1。

表1 2组疾病控制率比较(例,%)

2.2 肿瘤标志物比较

治疗前IL-6、VEGF、EGF、CEA、CA15-3、CA125水平经t检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VEGF、EGF、CEA、CA15-3水平较对照组低,CA125水平较对照组高,经t检验比较,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2.3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恶心、呕吐、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2.4 治疗前后2组生活质量评分

治疗前2组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生理机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评分均升高,且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2组生活质量评分分)

2.5 2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比较

随访期间无脱落病例。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34周,较对照组21周长(P<0.05)。

3 讨论

脑胶质细胞瘤也称神经胶质细胞瘤,占所有原发肿瘤的50%,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在多数治疗方案中,手术是首选,放化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是重要的辅助手段,用以控制病情的发展。传统的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很难透过血脑屏障,且药物毒性明显[3-4]。

替莫唑胺是2代新型烷化剂,不仅具有口服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代谢不经肝脏,且可透过血脑屏障,在颅内充分发挥药效[5]。虽然替莫唑胺抗胶质瘤控制病情效果明显,但长期跟踪研究发现,替莫唑胺同样存在耐药现象,DNA上的O-6-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MGMT)表达水平升高,是导致替莫唑胺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6-7]。替莫唑胺剂量密度方案可消耗血液单核细胞中MGMT活性,这种方案可克服替莫唑胺耐药性以及重建化疗敏感性,在之前耐药的胶质瘤中重新产生细胞毒作用,且每日口服低剂量替莫唑胺可有效抑制内皮细胞修复,在一定程度上有抗血管生成效应[8-9]。

研究发现,脑胶质瘤中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过度表达现象,且肿瘤侵袭转移、放化疗抵抗与VEGF表达水平密切相关[10]。肿瘤组织内新生血管是连接机体与肿瘤的纽带,为肿瘤转移侵袭的新陈代谢提供条件。因此脑胶质瘤中含有丰富血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为重要靶点,靶向药物也受到国内外学者一致青睐[11]。贝伐单抗作为一种重组人源化抗VEGF的单克隆抗体,其机制是可选择性结合VEGF配体的各种活化亚型,抑制其生物活性,阻断VEGF受体介导的下游信号传导通路,使现存肿瘤血管退化,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最终阻断肿瘤生长所需血液、氧气、营养物质,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肿瘤占位效应,进而控制病情的进展[12-13]。本研究中,观察组疾病控制率(92.31%)高于对照组(71.79%),IL-6、VEGF、EGF、CEA、CA15-3水平低于对照组,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提示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能明显控制脑胶质瘤患者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与生存率。

综上所述,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能控制脑胶质瘤患者病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

猜你喜欢

控制率胶质瘤单抗
FOLFOXIRI联合贝伐单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医院静配中心曲妥珠单抗剩余液信息化管理与成效
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BFAR 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预后的关系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恐惧应激对胶质瘤影响机制及干预研究进展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PD1单抗市场竞争加剧 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抢得先机?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河南省35~74岁居民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