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减”政策下的小学低段数学作业的思考

2022-04-20杜雨珊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6期
关键词:双减思维小学数学

杜雨珊

摘要:“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巩固与延伸,及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特别是“双减”政策落地后,对于“作业”的布置及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从“多元化作业,减负增效”的角度,针对一、二年级作业的布置与设计,结合自身实践与思考,阐述了:以多元化的作业形式,设计开放性的、针对性的、趣味性的前置型和后置型非书面家庭作业,以达到减负增效,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非书面家庭作业;思维

课外作业常用来巩固、消化、理解或迁移课上已学过的知识,是课堂教学工作的延续,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立足“作业”,完成“双减”政策下的一、二年级学生的教育教学任务,促进教学提质增效呢?这是广大教师值得思考与实践的新问题。

一、设计与布置数学前置非书面家庭作业

前置非书面家庭作业是将课中需要探索或研究的,学生可通过自主学习解决的内容和问题,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布置在课前,使学生对新知产生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的一种作业模式。它的推进可增加课堂学习的目的性,让每个学生都带着思考和问题进入课堂,能使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找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自主性,用语言描述、操作、讨论等形式完成,允许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前置作业的设计要立足简单,生动有趣;立足学情,面向全体;立足联系,突出重点。

1.生活描述型前置作业

对于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生活经验及相关能力的内容,可布置成生活描述型前置作业,让学生发现和感悟那些明显因生活需要而产生的数学知识。如:在认识厘米教学之前,布置了“了解尺子”的前置性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尺子上都有什么?尺子有什么用?在身边找找还有什么样的尺子?利用此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尺子的构造,激发大多数孩子用尺子的学习欲望。在课前,大多数学生会想办法用尺子进行测量。

2.自主学习型前置作业

此类作业是针对学生已充分具备新知学习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布置的。目的在于通过自学,促使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思考、回顾并寻找与新知有联系的旧知,在旧知与新知的联系与变化中,初步感受、理解新知。为学生在课堂上对新知进行“反思”与“再认识”,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能帮助学生逐步构建自己的系统的知识网络。

如:在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考虑到与之前的不进位加法之间存在诸多联系,我布置了自主学习的前置性作业。要求是:自己阅读并学习书第14页的内容,思考:1.我学到了什么?2.与之前学习的例1和例2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3.我的疑问是: 。设计此项作业的目的是通过问题引领,让学生们在观察、联系、比较中自学,逐渐学习自学的一般方法;同时,逐渐帮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的学习数学,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

3.操作描述型前置作业

語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思维是语言的表达对象,思维是操作的舵手,操作是思维的外部表现。许多数学知识都能使用这种作业形式,设计的目的是用语言表达操作与思维,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如:在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时,由于此课是学生学习笔算加法的开始,学生常会出现非相同数位对齐的情况,所以,在课前我布置了“边拨边说”的活动。活动要求:(1)用计数器计算:32+6=   54+41=   16+3=   45+23= (2)写出几个加法算式,用计数器进行计算,边拨边说。此活动是在学生已学习过100以内口算加法的基础上,利用计数器上拨珠的位置与过程,形象地帮助学生实现思维具象到抽象的过渡,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及算理,有利于课中竖式模型的抽取与建构,也为后续进位加、退位减的笔算方法的迁移奠定了基础。

二、设计与开发多元化的非书面课后家庭作业

1.多元化作业类型设计,体现个性化的思考与多样化背后的一致性

根据学情与教学内容,我尝试设计了游戏型、收集型、阅读型、制作型、操作型、口头交流型非书面家庭作业。下面以表格的形式简单呈现部分设计内容:

参考文献:

[1]马文杰,李恩瑞.中小学数学作业基本设计原则:反思与重构[J].教育导刊,2020(2).

[2]钟先云.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8).

猜你喜欢

双减思维小学数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