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的本质是艺术

2022-04-20张甦越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2期
关键词:翻译

张甦越

摘要:毋庸置疑文学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翻译作为文学作品向外输出的主要途径,其也必然拥有艺术性。翻译在现代翻译定义众多,但基本内核相似,即翻译是按社会认知需要,在具有不同规则的符号系统之间所做的信息传递。正式因为各个语言体系的规则迥异,如何使得目标文本展现源文本的内涵,保留源语的艺术表现力则成了翻译的追求。翻译在表现艺术,翻译的过程就是在创造艺术。本文将文本内涵称为“魂”,表现文本的语言则为“表”,文本的修饰润色和特色为“色”。也正因为如此,要想将文本的“魂”展现出来必须,要在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具备审美能力。

关键词:翻译;翻译艺术;创造性翻译

一、更换其“表”(语言转换)——翻译的第一步

随着翻译学习的深入,翻译文本时会有一个越发强烈地感受,翻译不仅仅是词对词的翻译,还要按照语法顺序(抑或是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进行词语间、语段间的)进行顺序调整,也就是根据语言地特色进行调整。

但是语言的产生受到社会意识的影响,国家和国家间的语言都独具特色。就世界范围来看,我们所最常接触的翻译实践无非是两种,一种是印欧语系内部各语言之间的翻译,一种是印欧语与非印欧语之间的翻译。(潘文国,2012)印欧语讲究格式,有单复数,有时态,有比较级、最高级等等。

潘文国(潘文国,1994)曾经搜集过唐代张继《枫桥夜泊》的8种译文。仅是“月落乌啼霜满 天”中的“乌”,就有四种译文译成单数,四种译文译成复数。由于单数复数造成的诗的意境完全不同,因此不能简单地说哪种译法是对的。又如唐代赵嘏《江楼感旧》“同来玩月人可在?风景依稀似去年”中“人”的翻译就更有趣了。因为 “人”是男是女,是一是多,在原文中都看不出来,翻译就必然会五花八门,在其找到的译文中(Pan Wenguo,2002:68)译成男的、女的、单数的、多数的都有。

总结来说,翻译受限于源文本和目的与的限制,要突破这一限制,则需要花费功夫去琢磨,抑或是做出调整,但绝不能改变其内涵。

二、添置其“色”(译本特色和润色)——翻译的第二步

埃斯卡皮的《文学社会学》(罗贝尔·埃斯卡皮,1987)一书中的一段话:“如果大家愿意接受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的背叛这一说法的话,那么,翻译这个带刺激性的问题也许能获得解决。说翻译是背叛,那是因为它把作品置于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参照体系里(指语言);说翻译是创造性的,那是因为它赋予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使之能与更广泛的读者进行一次崭新的文学交流;还因为它不仅延长了作品的生命,而且又赋予它第二次生命。

埃斯卡皮译介学的推崇者谢天振教授对于创造性翻译曾经在一次讲座中给过这样的解释:接收者对源信息进行理解、阐释、传递时所产生的与源信息的偏离甚至背离。在翻译中则是指译者、译文读者、译文的接受环境对原文信息进行理解阐释、传递时所产生的与原文信息的偏离甚至背离。还有诸如“文学翻译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形式”、“译作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存在形式”、“翻译 文学不是外国文学”、“翻译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等一系列重要论断。(谢天振,2019)

看似不仅仅增加了“色”还改变了“魂”,但事实并非如此,谢天振教授也在后文中做出了阐释,关于“叛逆”大众是有所误解的,“创造性叛逆”并非是一种翻译方法、手段甚至是价值观,介于上文所述各语言特性不一,在翻译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丢出现增减词的现象,比如中文“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英文只需译为“improve economic development”或者“develop economy”即可,水平一词在中文中有存在的意义但在英文中完全可以丢弃。“创造性叛逆”揭露了翻译的事实:就译者而言,尤其是一个认真、负责的译者,他主观上确实是在努力追求尽可能百分之百地忠实原文,尽可能百分之百地把原文的信息体现在译文中,然而事实上这是做不到的,译文与原文之间必定存在着差距。这个差距也就注定了翻译中必定存在着‘创造性叛逆’这个事实。(谢天振,2012)。

可见之所以“创造性”是因为通过字句的对照翻译无法完全展现源文本的内涵甚至是韵味,所以要通过有目的行地“叛逆”将“魂”地魅力展现出来。比如“Coca-Cola”译为“可口可乐”就是一个绝佳地例子,它确确实实经历了创造性叛逆,但它的“魂”(可乐)没有改变,语言上发生了改变,其“表”是中国文字,并增添了“色”,可乐是可乐,并且还很可口。

三、总结

文学是特定民族与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可以集中展现特定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历史,凝结着一个群体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思维方式,因此文学实际上是我们深刻了解特定民族与国家文化内涵的窗口,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

而文学翻译就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和依托,一定意义上只有不断推动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翻译,才能持续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良性交流。

翻译一方面在尽可能地表现源文学文本地艺术性,一方面也是在进行着艺术“再创作”,但要记住换“表”不丢“魂”,保“魂”另添“色”。

最后翻译的艺术性,也许译者自身的语言修为高,否则永远只能仰望艺术,无法再现艺术。

参考文献:

[1]Pan Wenguo , A case study of the difficulty and charm in rendering Chinese poems into English[D],2002.

[2]Susan Bassnett-Mcguire, Translation Studies(3rd edition)[B],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2.

[3]成艳红,论文质之争[J],《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2009.

[4]罗贝尔·埃斯卡皮,《文学社会学》[B],王美华、于沛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

[5]潘文国,1994,“单数乎?复数乎?”[C],《英汉语比较与翻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6]潘文国,中国译论与中国话语[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

[7]谢天振,创造性叛逆:争论、实质与意义[J],中国比较文学,2012.

[8]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9]谢天振,“创造性叛逆”:本意与误释——兼与王向远教授商榷[J],中國社会科学评价,2019.

猜你喜欢

翻译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望文生义现象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