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途径研究

2022-04-20李小红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学实效性道德与法治初中

李小红

摘要:对于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来说,要与时俱进,进一步坚定自己的政治信念,秉承使命与初心,坚守好自己的教学主阵地,有效开展教学,真正把道德与法治课上成学生喜欢、爱听的课程,同时也让学生知行合一,在实际行动中不断践行自己正确的思想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摒弃传统观念,在教学内容的补充、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等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需要教师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尊重其主体意愿,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使学生在精彩纷呈的教学氛围中大胆想象与创造,积累下丰富的知识经验。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

引言:

初中是学生开始树立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少年时期没有接触到的道德與法治知识。只有实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全面提升,形成了和谐融洽的师生互动关系,充分满足了初中学生的认知需求,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理念的有效渗透,确保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继而培育大批高素质人才。

一、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教学策略

(一)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只是照本宣科,没有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引导,也没有使其思想教育的培育系统化,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印象不深,同时教师的上课形式枯燥、机械,简单灌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由此,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道德与法治课,就一定要由浅入深,通过新颖的例子、活生生的现实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拨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在自己的身边,一个人具备良好品行,他的人生之路会走得越来越广,而当一个人的心理出现问题,思想观念出现偏差的时候,路越走越窄,有可能触碰法律的底线,人生将一片灰暗。通过引导学生认真思考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进一步使学生树立道德与法治课重要、有价值的思想观念,从而自觉地吸收精神养分,培育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在实践活动中自觉践行。

(二)渗透人文素养,助力学生成长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人文素养内容是广泛存在且十分丰富的,有效地渗透人文素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顺应了教学目标要求,将知识要点“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了保障,在后续的学习活动中可以有更加出色的表现。比如,在教学“青春的情绪”时,教师努力做好教学指导工作,是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一大关键,应该组织学生感兴趣且乐于参与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情绪”,如何控制好“情绪”,他们掌握了控制情绪的有效方法,也将随之形成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紧接着,教师不妨引入一些名人典故,或者一些优秀论著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人文素养,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具体分析相关问题,找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存在的联系,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应用信息技术,吸引学生关注

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动态化、形象化、直观化地展示知识,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随即进入理想化的学习状态。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教学资源,并且发挥互联网优势,能不断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在开阔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也让他们意识到网络化学习、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个性化发展,成为高素质人才。课堂应用远程教育平台,也是调动初中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方法,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安排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扮演好监管者的角色,保证课堂秩序,调控教学节奏,就能取得最优化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比如,在课堂上利用希沃白板5,通过希沃授课助手的投屏,班级优化大师随机点名等功能增强学生参与的热情。在教学“我们共同的世界”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环境保护工程及科教兴国工程所取得的新成果,做到与时俱进,充分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鼓励他们认真学好知识,今后为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道德与法治课要上的有意思且更有价值

对于道德与法治课来说,教师采取何种形式上好它成为关键,因为上好了道德与法治课,学生就会喜欢道德与法治课,才会真正自觉吸收精神养分,从而为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精神、远大的理想信念以及成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奠定坚实基础。有的教师认为道德与法治课就是讲政治,很显然,这种错误的理解导致其授课的时候按部就班、死气沉沉。创新是道德与法治课的生命线,教师要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注入一些鲜活的元素。例如,在讲有关民族精神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诗句引入课堂之中,让学生从这些爱国志士胸怀迸发出的激昂的诗句中,触摸民族精神究竟是什么。在讲解“意志坚定、积极进取”话题时,为了切实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教师通过收集社会上不断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身残志坚”的残疾人的励志故事,让学生看到意志坚定的残疾人是如何拥有乐观向上的精神,引发学生的深思,激发学生用昂扬向上的态度面对一切,无形中使学生形成价值观上的一种内在认同。又如,面对社会上还有个别人不孝敬父母,甚至虐待老人的现象,教师借此为学生讲解“民法典”,成年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是一种义务,如果遗弃父母、虐待父母都会受到法律的惩罚。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法律的正义,也深刻认识尊老爱幼的良好传统美德是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五)强调学生主体,优化教学模式

道德与法治的实现主体是学生,学习主体也是学生,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优化教学模式的形式,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最终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更应当学会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变成有用的、有益的知识。例如,“勇担社会责任”章节讲述了学生在社会中担任的角色以及他们奉献社会的义务。在这章节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应当革新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将学生真正带入社会中,利用公益行为,让他们知晓奉献社会的重要性。在公益行为中,教师应当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同时尽量选择安全系数高、能兼顾学生的社会公益任务。例如,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到社区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带领学生去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整理衣物等,或者在学校附近进行义务大扫除,以此来帮助他们增强社会责任感,服务社会。在以上案例中,教师不再以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线,而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的学习后,再利用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践行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这样一来就帮助他们不仅在脑海中形成意识,还在行为上实践了这些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形式,切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促使学生爱祖国、爱共产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集体主义。

参考文献:

[1]邢亚文.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提升途径[J].试题与研究,2020(34):78-79.

[2]郑秦华.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20.

[3]于翠萍.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提升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9(17):23-24.

猜你喜欢

教学实效性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创新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