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祝福》中叙述视角的转换及教学策略研究

2022-04-20王艳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2期
关键词:叙述视角祝福转换

王艳

摘要:《祝福》是高中语文的重要教学篇目,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但由于教师长期采用传统的“要素法”来解读小说,教学效果不佳。文章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以叙述视角作为切入点,阐释相关概念及分类,探究《祝福》种叙述视角的转换,并基于叙述视角提出三点教学策略,力求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祝福 ;叙述视角;转换;教学策略

《祝福》是鲁迅小说中的代表性作品,也是各个版本高中语文教材的必备篇目。最新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将其安排在语文必修下册的第四单元,该单元是小说单元,因而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设计依然是从“小说的要素”出发欣赏人物的形象,品味小说语言,探究文章主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 教师用传统的方式解读小说固然没有什么差错,但是新的解读视角的引入一定会给语文课堂带来不一样的色彩。本文从叙述视角的角度出发,探究《祝福》叙述视角准换,提出新的教学策略,力求突破目前的教学困境,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一、小说叙事视角探究

在分析叙述文本时需要弄清一个重要问题,即“谁看”。文本的“看”指的就是叙述视角。叙述视角是指“一部作品,或一个文本,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 无论是在什么叙事中,同一个故事,如果叙述时观察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大相径庭的效果。

在小说中,叙述者既可以是讲故事的人又可以是故事的观察者,即聚焦者。自西方现代小说理论诞生以来,从什么角度观察一直是叙事研究者们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1972年法国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在《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中首次提出了“聚焦”这一概念,并区分了“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三类聚焦模式;中国学者申丹在《叙事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中详细的论述了叙述视角的种类,将叙事视角分为内视角和外视角两大类。还有很多的教育家、学者对叙述视角进行了阐释和分类。其中,热奈特的“三分法”被广泛认可和接受。本文根据热奈特的分类对《祝福》的视角转换进行探究。

小说的叙述视角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作者为了达到叙述效果可能会在一篇文章中采用多种叙述视角。即实现从一种叙述视角向另一种叙述视角的准换。申丹指出“与叙事诗、戏剧、芭蕾舞、电影等其他叙事形式相比,小说具有运用、转换叙述视角的最大自由度和可能性”。 《祝福》就是典型的视角转换的例子。作者在文中运用了两种叙述视角,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选用了第一人称内聚焦视角构成全文的框架,中间部分则用了第三人称零聚焦视角叙述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巧妙地进行了两次视角转换。

二、《祝福》中的叙述视角转换及作用

(一)内聚焦视角转零聚焦视角

内聚焦视角又叫局部有限视角,是指文章的叙述者仅仅知道某个人物知道的情况,即叙述者等于人物,《祝福》中开头部分采用了这种视角。“我”在“祝福”的前夜回到鲁镇,因“已没有家”,所以暂寓在鲁四老爷家。在故乡,我与“大骂新党”的鲁四老爷话不投机,和为“祝福”而忙绿的女性们更是无话可说。我与故乡似乎是增加了一层可怕的厚障壁,于是我选择离开。正当我“决计要走”时遇见了“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的祥林嫂,与她展开了关于灵魂有无的对话。在作者的笔下,“我”,一个返乡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熟悉故乡却不属于故乡,既是故事的参与者,又承担了叙述的任务。

与零聚焦视角相比,内聚焦视角不仅能展示人物所知道的情况,而且可以充分的反映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使读者更多地参与故事,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但内聚焦视角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展现叙述者的所见所想而不能全方位的了解人物及事件。由于的视角的限制,“我”无法判断祥林嫂的真实状态,况且“我”已远离鲁镇多年,对于祥林嫂为何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全然不知。面对这样的情况,作者在回忆祥林嫂的人生经历时,由第一人称内聚焦转换为第三人称零聚焦视角,“我”站在高处看祥林嫂的经历,讲述她的故事。

当文本转化为零聚焦视角时,前面内聚焦视角的问题就不复存在了。零聚焦视角又叫全知全能视角,它没有固定的观察角度,叙述者可以从任何时空、任何角度来叙述故事,高高在上的看着、听着人物的一切,他如上帝般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零聚焦视角在叙述时可谓是别有特色的,它具有补充背景,发表评论等多种作用。因此,很多作家会选择以内聚焦的视角来叙述故事。例如,在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第七章,由第一人称“我”转换到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不仅表明了黛西的情感转向,更是暗示着盖茨比理想的毁灭,然而盖茨比对此一无所知,反而还抱有期望,取得了很好的反讽效果。

在零聚焦视角下,鲁镇的人们都成了聚焦对象,作者可以透过他们的言语、内心来了解他们对于祥林嫂的真实看法,多角度的审视祥林嫂,逐步揭开悬念。在中间部分,作者根据他人的讲述来叙述故事,此时的叙述者对祥林嫂的了解比“我”多得多,他知晓祥林嫂在这些年究竟经历了什么。由于祥林嫂在六年间辗转于鲁镇、卫家山、贺家墺三个地方,在鲁镇的情况通过鲁镇人来讲述是无可厚非的,而在卫家山、贺家墺的经历鲁镇人是不知道的,需要一个特殊的人物来讲述,于是,“卫老婆子”就出现了,作者借用了“卫老婆子”这一特殊视角讲述祥林嫂被绑、被卖、回归的悲惨经历,是极具说服力的。最后借助祥林嫂的自述来表达失去“阿毛”的那種撕心裂肺的痛苦,这再合适不过了。

作者在中间的主体部分靠的是“鲁镇人”的视角和“卫老婆子”的副视角,这样就用“副视角”能弥补了全知视角的不足,让零聚焦视角下的祥林嫂的故事更加全面深刻,同时也表达了叙事者对于吃人社会的控诉。

(二)零聚焦视角转内聚焦视角

在小说的结尾部分,作者用一句“但当我还在鲁镇的时候”,将小说的叙述视角,由第三人称零聚焦视角再次转换为第一人称内聚焦视角。随着小说的叙述者“我”的再次出现,文章完成了第二次视角转换。“我”在黎明时被祝福的爆竹声吵醒,用“无限的祝福”表达了对祥林嫂这样的底层的女性的深切祝福,希望上天能给他们的生活带去一丝希望。同时也讽刺了人们只关心神明而不关注人的行为。

《祝福》可以说是视角转换的成功案例,小说中两种视角交替使用,既凸显了叙述的客观性,又不缺少主观色彩,使故事更完整,主题更深刻,展现了作者非凡的叙事技巧。同时,由于作者在开头和结尾运用了内聚焦叙事,零聚焦叙述的部分是隐藏在中间,让人感觉全篇都是“我”在叙述,从而使读者近距离的了解祥林嫂這一女性人物悲惨的一生,为读者体会人物内心世界、剖析作者创作意图提供新途径。

三、基于叙事视角的教学策略

(一)遴选理论知识,确定叙事视角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大多从语言、动作、外貌等方面去鉴赏人物,领悟主旨,这样的解读方法未免过于常见了,学生的兴致一般不会太高。而从叙述视角这一新的角度切入去领会人物、把握主旨,往往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学习叙事视角的“度”。叙事视角看着简单,其实极其复杂,它包含了叙述人称、叙述者的身份、心理状态、观点态度、说话的腔调等内容。 要想学会从叙述视角的角度分析小说文本就必须有选择的学习相关知识,否则就会造成混乱。

教师在确定以叙述视角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后,就要结合所学小说的特点,对有关叙述视角的知识进行遴选,在课堂教学中有目标的讲解相关理论知识,让同学们的头脑中有一定的认识即可,无需面面俱到。此外,要注意讲解的方法。由于理论知识晦涩难懂,可以利用具体的文章来分析,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审视小说所采用的叙述视角,并基于视角深入了解小说中的人物,感受文本的叙事艺术。

(二)转换叙述视角,领悟小说主题

在小说这一文体中,叙述视角是指叙述者的视角,所以叙述视角与叙述者密不可分,不同的叙述视角与叙述者会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在《祝福》中,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采用了第一人称“我”来叙述,以“我”的视角来推动故事情节、展示人物形象。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从“鲁四老爷”的角度来叙述会有什么效果?从“柳妈”的角度会有什么不同?从卫老婆子的角度又会如何呢?让同学们依据课文表达的内容,尝试转换叙述视角,以鲁四老爷、柳妈、卫老婆子等其他人的口吻对祥林嫂的经历进行叙述。

通过比较不同的叙述者讲述故事的话语区别,分析“我”作为叙述者的作用。通过转换叙述者可知“我”是最合适的,一个返乡的知识青年对祥林嫂有更多关注的兴趣,况且“我”是一个受新思想熏陶的富有同情心的人物,以“启蒙者”的身份回乡,以“启蒙者”的眼光观察,以“启蒙者”的心态思考,最后只能以无力改变现状的姿态黯然离开。而其他人是封建礼教的拥护者,这与作者的表达意图是截然相反的。

叙述视角的选择与小说的主题有着密切的关系,作者并非是随意的从任意角度去讲述故事,视角的选择与转换都是为小说的主题服务的。第一人称可以让读者直面叙述者的内心世界,有助于读者更加清楚地把握小说主题。《祝福》的主题是多层次的,有对中国底层妇女命运的深思,有对封建文化传统的控诉,有对觉醒知识分子的反思,而这些主题正是在叙述人称、叙述视角的变化中实现的。

(三)引申叙述视角,提高鉴赏能力

基于叙述视角的理论来进行教学是小说教学的新方法。从叙述视角的角度教学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深层次的理解文本,但仅仅学会“这一篇”是不够的。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并带领学生分析某一篇之后,应当鼓励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其他小说的分析当中,使学生养成从叙事视角的角度来鉴赏小说的意识。例如,在分析了《祝福》的叙述视角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我的叔叔于勒》的叙述视角。作为一种新的方法,叙述视角的分析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转换学生思维,提高思维水平。只有学会多角度的鉴赏文本,才能在不断地积累尝试中提高鉴赏能力,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小结

叙述视角是一种灵活的叙事艺术,他可以是一成不变的,也可以是时常转换的,它其实是读者用来看文本的眼睛,教学时,抓住叙述视角这一切入点,也许就可以抓住文章的教育思路,又或许可以在剖析某个人物时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7-18.

[2]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7.

[3]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185.

[4]陈敏.小说叙述视角转换[D].青海:青海师范大学,2019.

[5]王荣生.小说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92.

猜你喜欢

叙述视角祝福转换
叙述视角与人物形象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模式的转换与创新
从女性独立人格缺失出发,解读《祝福》的悲剧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百万英镑》的创作艺术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