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椎间孔微创融合术与传统开放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2022-04-16胡泽东朱恩崇李传禹

大医生 2022年6期
关键词:椎间退行性微创

胡泽东,朱恩崇,李传禹

(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云南昆明 650300)

腰椎是人体骨关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支撑和运动等诸多功能,是保证人们正常生活及工作的基础。腰椎退行性疾病是一种随年龄改变的生理过程,但很多因素均可加快腰椎退行性变的进程,引起一系列疾病和症状。手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主要举措,而微创腰后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与传统开放腰后路椎体间融合术(OPENLIF)的应用,在临床中的价值各有不一[1-2]。其中,OPENLIF是治疗腰椎疾病的经典术式,但易因手术创伤引起患者的腰背部疼痛,不利于患者预后。相较于OPENLIF而言,MIS-TLIF是一种以微创为特色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失血少等优点,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OPENLIF的不足,取得理想手术效果的同时,改善患者预后。为进一步分析以上两类手术的治疗价值,本研究以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分析对象,以期为临床提供有益借鉴,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按双盲原则,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将其中36例编入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6.06±9.17)岁。另外36例编入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41~71岁,平均年龄(56.11±9.0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腰椎退行性疾病诊断标准[3];②未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或恶性肿瘤。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不全者;②患有精神疾病,不能正常沟通者;③对本研究手术不耐受者。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OPENLIF手术。患者采取俯卧位,给予全身麻醉。确认腰椎病变节段位置,于后方行大小约8 cm的手术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组织,促使椎板、椎间关节突和需要融合节段的横突完全显露在手术视野之下。经C型臂X线指引,将椎弓根螺钉置入并予以固定。借助撑开器,将病变椎间隙予以撑开,对侧椎体下关节突、韧带及尾锥体上关节突进行咬除操作,以充分暴露椎间孔,对椎间盘进行彻底摘除。对椎体间隙进行自体移植填充,置入椎间融合器,进行螺钉压缩固定。对腰椎滑脱患者,及时采用提吊螺钉将脊柱恢复至正常序列,使用C型臂X线予以位置确定后,在关节突与横突间开展植骨操作,并置入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伤口并止血,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

观察组患者实施MIS-TLIF。患者采取俯卧位,给予全身麻醉。经C型臂X线透视确认解剖中线和椎弓根体,并标记皮肤切口。随后,距离解剖中线2 cm处,行长度为1.5~2 cm的手术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组织和皮下筋膜后,对多裂肌和最长肌肌间隙进行钝性分离操作,以此精准定位病变关节段的关节突。借助导针,依次置入撑开器及Quadrant通道并确认位置。无误后,连接冷光源,采用撑开器撑开椎间隙后,对表面软组织予以完全清除,对椎板、关节突进行咬除操作,以充分暴露神经根及椎间盘。开展椎间孔减压,并对椎间隙进行自体移植填充。对腰椎管狭窄患者,借助高速磨钻予以减压操作,并将Capstone椎间融合器以斜向方位置入。以横突中轴及上关节突外侧边缘的交汇位置为进针点,在C型臂X线透视下置入穿刺针,以其为引导将扩张器置入,沿导丝拧入椎弓根螺钉后取出导丝。经C型臂X线透视确认连接无误后,对椎间隙予以加压操作,对腰椎滑脱患者予以提拉复位。经C型臂X线臂透视确认内固定效果满意后,对伤口予以止血处理与缝合,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及住院时间。②分析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24 h、72 h、5 d及7 d等不同时间节点的肌肉损伤情况,依据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加以分析。③剖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腰椎疼痛及功能改善情况,疼痛予以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分析,分值越高,患者疼痛越严重[4];腰椎功能改善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分析,总分45分,分值越高,表明腰椎功能障碍越严重[5]。

1.4 统计学分析 以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本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实施t或F检验,以()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分析 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分析( )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分析( )

组别 例数 切口长度(cm)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引流量(mL) 住院时间(d)观察组 36 2.01±0.41 86.34±13.37 61.25±9.38 86.33±21.39 9.85±2.17对照组 36 7.53±1.07 125.58±12.44 131.18±11.25 250.63±71.47 13.21±2.85 t值 28.904 12.892 28.645 13.214 5.62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的肌肉损伤情况分析 手术前,两组患者的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均在术后24 h呈现指标最大值,随后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但观察组的下降幅度相较于对照组而言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至手术后7 d,两组患者CPK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肌肉损伤情况分析(IU/L, )

表2 两组患者的肌肉损伤情况分析(IU/L, )

注:与术后24 h相比,*P<0.05。与术后72 h相比,#P<0.05。与术后5 d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24 h 术后72 h 术后5 d 术后7 d观察组 36 75.39±12.61 485.24±21.08 252.67±22.05* 138.51±15.64*# 84.31±14.31*#△对照组 36 76.18±12.05 572.44±18.25 343.27±244.85* 184.52±16.22*# 90.47±18.17*#△t值 0.272 18.764 2.211 12.252 1.59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的疼痛、肌肉损伤及功能改善分析 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VAS及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疼痛、肌肉损伤及功能改善分析(分, )

表3 两组患者的疼痛、肌肉损伤及功能改善分析(分, )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ODI: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治疗前 治疗1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 36 7.47±1.81 2.02±0.81* 40.48±3.08 21.63±1.04*对照组 36 7.51±2.04 2.53±0.91* 40.08±3.31 22.31±1.42*t值 0.088 2.511 0.531 2.318 P值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VAS

3 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腰椎功能会有所下降,并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病理学改变,发生腰椎退行性病变,出现疼痛或神经功能障碍,影响自身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增加患者及家属的精神负担[6]。对于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而言,外科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而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常见有效举措,能在实现腰椎融合固定的同时,达到重建腰椎稳定性的效果[7-8]。传统OPENLIF手术多为后路开放方式,虽治疗效果相对彻底,但手术期间软组织的广泛剥离以及骨性结构的大量切除,会给患者带来巨大创伤,术后恢复速度慢且疼痛明显,患者预后不佳[9]。此外,传统OPENLIF手术的治疗费用较高,术后患者卧床时间长,也进一步增加了压疮、感染及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经济负担[10]。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及人们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认知加深,越来越多的先进手段应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微创技术就是其中一种。经分析,相较于传统OPENLIF手术而言,微创术式对患者的软组织损伤较小,出血少、术后恢复速度快,更易被患者所接受[11]。MIS-TLIF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新技术,其基于脊柱微创通道系统的辅助,通过椎间孔进行髓核的摘除,并同步开展经皮内固定,能帮助患者减少疼痛和恢复肌力,实现腰椎功能的有效恢复;同时,该术式的入路及减压均在单侧,也显著减少了手术对患者椎管内的干扰,利于保持椎管内环境,为术后患者的腰椎功能康复提供良好条件[12-13]。此外,作为一种微创术式,患者在MIS-TLIF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了其卧床时间,在控制并发症发生风险及减轻患者生活负担方面价值显著。值得注意的是,MIS-TLIF的应用,在置钉时增加了放射线暴露时间,但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及手术医师的熟练度提升,MIS-TLIF术的射线暴露时间逐渐减少,进一步增加了置钉的精准度和手术的安全性[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72 h、5 d的CPK水平也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的VAS及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以上结果证实了MIS-TLIF术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予以MISTLIF治疗的效果相比于传统OPENLIF手术而言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椎间退行性微创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分析微创无痛治疗龋齿的效果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脊柱内镜下融合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疗效研究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颈椎间孔韧带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不翻瓣微创口腔种植的临床研究
腰椎滑脱分型研究进展
浅析椎问与横突问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的效果
手法加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