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文化视域下网络缩写词“出圈”现象探析

2022-04-14谢桥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出圈亚文化

摘要:随着新媒体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缩写词成为网民话语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这些Z世代驾轻就熟的固定用法,已成为独有的亚文化符号系统。文章从亚文化的角度分析网络缩写词“出圈”现象,并指出网络缩写词作为语言沟通的形式之一,是网络语言自然发展的结果,其“出圈”代表了有可取之处,应该合理看待。

关键词:亚文化;网络缩写词;“出圈”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2-0100-03

2021年12月6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网络缩写词“yyds”位居第二,其“出圈”源自东京奥运会期间,中国运动员在多个项目中表现优异从而引发的全网“yyds”刷屏喝彩现象。网络缩写词是Z世代网络原住民自行构建的一套话语体系,因其表达简略、输入快捷以及能即时传达情感而被广泛使用。近年来,网络缩写词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其影响范围也从互联网领域扩散到现实生活中,成为“人们对现实社会关注和情绪表达的产物”[1]。在此背景下,从亚文化的角度出发对网络缩写词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对网络舆情监督和文化传播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网络缩写词的生成原因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Z世代对网络缩写词表现出极大的青睐,他们经常活跃于微博、豆瓣和QQ等社交平台上,缩写体成为他们互动的常用语言。笔者认为,网絡缩写词的“出圈”,本质上是由技术决定的,具体而言,包含移动互联网推动媒介赋权和输入法革命促进编码与解码两个方面。

(一)移动互联网推动媒介赋权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权力来源,它对个体与自组织群体的激活,更多地为社会中的“相对无权者”进行了赋权[2]。CNNIC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而在10.11亿网民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新媒体开始崛起,由于数字化网络平台的搭建与优化,手机等自媒体的普及与功能的强化,我们进入了微传播时代。在人人既是受众又是传播者的时代,年轻人更善于借助各种媒介平台,追求自身的话语权。技术决定论者埃吕尔认为技术变迁必然带来社会变迁,网络缩写语言作为新的语言变体即时出现并以裂变的传播方式快速发展起来,便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推动媒介赋权的结果,这种新的语言变革,离不开社会的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Z世代生活状态的某种话语形态。

(二)输入法革命促进编码与解码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输入法愈发智能化和人性化。新的输入法可以连接搜索引擎和社交平台,将网络流行词和网民自己创造的新词实时加进输入法云词库中,如此一来,输入法就在用户潜意识的信息需求下,直接实现信息需求与信息呈现之间的无缝对接,那么传统话语的语义结构和表达方式等都有可能发生变化,从而根据网民的使用习惯进行重新编码。若碰到无法理解的缩写词,网民可以通过输入法进行“解码”,由此获得“破译”的成就感。

此外,缩写体的发展还离不开媒介在算法技术上的革新。以微博平台为例,微博账号有“权重”之说,有些敏感词汇直接输出会被官方平台降低“权重”甚至直接屏蔽,所以只能使用缩写。而“权重”的设置,是由其平台的算法规则赋予的,这种规则颠覆了传统的话语权力结构。虽然从一开始,网络缩写词的使用者不是为了增强自己的话语权而主动创造和使用缩写语言的,但现实是客观上形成了与传统文字不同的、由Z世代自发创建的话语体系。

二、网络缩写词的亚文化解读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研究者们认为亚文化青年有明确的“仪式抵抗”意识和身份认同的诉求。结合网络缩写词的产生与发展现状,从亚文化的角度来讲,它是对主流文化的区隔与反抗,同时,兴趣与技能也成为其内部“阶层”的评判标准。

(一)饭圈与破圈:网络缩写词的产生与流变

网络缩写词产生于饭圈,是粉丝内部交流的话语形式之一。饭圈使用的网络缩写语主要包含三种形式:一是选取汉字拼音首字母,如“xswl”(笑死我了);二是将拼音首字母与数字结合在一起,如“u1s1”(有一说一);三是用数字代替中文含义,如“666”(很厉害的意思)。对明星的名字进行缩写,一般是为了减少冲突;对敏感事件进行缩写,是为了避免被降“权重”或被“炸号”。后来,缩写文化不再局限于饭圈,而是逐渐破圈变成了新的网络流行语。

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信息传受关系由单向传播变成了双向传播,这种以拼音缩写表意的形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推广。像“yyds”“xswl”等缩写词的传播和应用都更加广泛,成功地从饭圈“出圈”,很多人开始将这些缩写字符迁移到日常生活和与其他社群的交流中。在传播过程中,其也逐渐脱离了最初使用姓名拼音缩写时为减少关注和避免争执的使用目的,呈现出更加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如“yyds”,虽然可以解读为“永远单身”“英语倒数”等含义,但表达得更多的还是对别人某种实力的肯定。

(二)拼音与缩写: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区隔与反抗

胡疆锋在《亚文化的风格:抵抗与收编》中,曾将亚文化定义为“通过风格化的和另类的符号对主导文化进行挑战从而建立认同的附属性文化方式”[3]。网络缩写词的发源地饭圈以及主要使用者Z世代,两个群体内部有交叉重合的地方,但本质上都属于亚文化群体。网络缩写词的广泛使用,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代表着他们尝试以委婉的方式和主流文化进行协商和抵抗。网络缩写词的使用者常常借此辨认“同类”群体,网络缩写词是他们形成群体认同的重要符号。对于不具有共同网络空间意义的“异类”,他们将其排斥在外并与自己所在的群体区隔开来。例如在饭圈内部,某个明星的部分粉丝开始使用拼音缩写后,会有更多内部人员跟风使用,由此获得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建立在群体自觉和群体认同上的“秘钥”,阻隔了其他群体的靠近。主流文化中的缩写行为由于要保证汉语的完整性和严谨性,使用拼音缩写的很少,其缩写主要体现在英文中,如“GDP”等。相对于主流文化所倡导的文字的传统性,网络缩写词则破坏了主流话语内部的规则,形成了Z世代亚文化群体自行建立的具有丰富内涵和新颖形式的边缘话语体系。

(三)兴趣与技能:亚文化“阶层”的评判标准

亚文化群体不以其经济能力、政治地位等要素判断其阶层高低和权力大小。对他们而言,对网络缩写词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善于联想和创造、精通网络传播等特质的缩写爱好者们比其他群体更具有优势,这是他们内部评判“阶层”的最重要的标准,并且他们会根据对缩写文化圈层的理解程度和熟悉度,划分出缩写词的学习者、创造者和传播者等角色。发明出的缩写语越有趣,越有利于传播,就越容易被群体成员认可和欢迎。在饭圈文化中,有一种说法是“用拼音缩写指代的明星,一定是很红的”,因为不被人们所熟知的人名,其缩写更鲜为人知。

因此,从这种程度上来说,网络缩写词确实是亚文化资本形式的一种,且其中的资本逻辑已经被套用成为更加泛化的资本和价值评判标准。网络缩写词的应用,反映了在Z世代亚文化群体中,话语成为亚文化资本的重要形式,同时文化区隔更加明显。

三、网络缩写词的亚文化价值

缩写文化在传播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优势。以“无线网络”的英文缩写“WIFI”为例,因其语音简洁,语义准确,常在口语表达中被使用,逐渐被主流文化吸收和采纳。在亚文化视域下,网络缩写词的“出圈”,一方面反映了缩写体使用者追求趣缘群体的身份认同,另一方面也在网络空间中促进了情感交流。

(一)增强趣缘群体的身份认同

网络缩写词的使用群体有很强的“社群”意识。有网民表示,起初他们使用缩写是为了尽量与其他不同的意见相隔绝。缩写词的使用范围虽然逐渐扩大,但是,这种在语言形式诞生之初的“领地”意识却始终没有灭失。虽然在今天的传播中,其他交流社群已经对一些“出圈”的缩写词有所了解,但是,更加复杂晦涩的新词语也在不断产出。便于大众理解的缩写词易“出圈”,而那些晦涩难懂的缩写词的传播依然囿于青少年群体内部。使用缩写词的Z世代因网络而结缘,依托互联网土壤在各大虚拟社区中逐渐找到自己的趣缘群体,而作为黏合剂的身份认同与趣缘群体的发展休戚相关。一方面,网络缩写词的使用者本身就具有极强的群体认同和归属感,他们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而相识,因追求身份认同而“打入”群体内部;另一方面,他们通过生产、创造、识别和传播难以辨认的网络缩写词,将自身所在的趣缘群体与他们认为“不懂”的群体区隔开来,以此维护群体边界和保持自身所处群体的文化独特性。一旦因个人原因无法理解新生产出的缩写体时,他们会产生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担心被群体成员边缘化的危机感促使他们不断学习和使用新的缩写词。

(二)在网络空间中促进情感交流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效率越来越高,在网络人际交往中,年轻人尤其是Z世代越来越追求高效沟通,比起输入完整的汉字他们更愿意敲出汉语拼音的缩写。所以,使用缩写词能提高打字效率是Z世代对其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在不同的交流语境中,缩写词具有缓和氛围、弱化原义的作用,与表情包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有时虽抱有歉意,但直接使用“对不起”会显得过于严重,此时就会使用“dbq”“bhys”等缩写来贴合语境。除此以外,由于社交平台制定了规则,有些敏感词汇不得不缩写,如伟人的名字等,用缩写就可以起到避讳的作用。总而言之,网络缩写词是Z世代彼此认同的一种信号,它表达了某种亲密和信任,既能润滑关系,又能保持愉快和谐的氛围,从而促进情感交流,塑造良好的网络空间。

四、对网络缩写词的审视与反思

网络流行语经历了一个从小众文化向大众文化过渡的历程[4],网络缩写词的“破圈”证明了它自身的“应有之义”,在某些方面的确具有可取之处,但不容忽视的是,其广泛传播会给不同人群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对汉语言系统造成破坏,这应引起我们的审视和反思。

(一)阻隔信息:不利于理解与沟通

互联网时代,网络社区层出不穷,新鲜潮流的圈层话语逐渐渗透已有的语言体系。Z世代是具有独特想法、思维跳跃的一代人,使用网络缩写词是其个性的彰显,他们自行生产的话语体系在互联网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并且很快地渗透在日常生活情境中,深刻影响了受众在现实空间内的语言表达习惯和传统话语的结构形式。对于主流互联网使用者而言,缩写给他们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带来了极大的障碍。首先是读不懂,在与别人沟通时,因为不明白“dbq”等词语而不清楚对方的态度等;其次是缩写容易引起歧义,如有网友表示一直以为“nsdd”是“你是弟弟”的意思,但其本义是“你说得对”。对年纪稍大的人而言,网络缩写词更像是“摩斯密码”。除Z世代网络原住民外,老一辈人接触得更多的是传统媒体,对互联网上涌现的新型语言模式了解并不深。因此,Z世代所构建的互联网新话语形式,除了部分“出圈”的网络缩写词外,总体上依然处于“失语”状态,且与传统话语之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鸿沟,若其生产倾向于复杂,会越让人难以理解,代际信息壁垒也会越来越高。

(二)滥用缩写:对汉语语言系统造成破坏

“人们看到的是缩写,装进脑子的却是语言自我阉割的枷锁。”这一网友对于缩写的评论,表达了对大量缩写借助互联网跻身主流文化,压缩正统汉语生存空间的担忧。批评者认为,青少年使用打字技术本就造成了提笔忘字的现象,而如今对缩写的频繁使用,会让他们理所当然地将缩写视为汉语的一部分,从而减少对汉字的学习和使用。此外,缩写也代表着语言表达的简单化,拼音缩写背后固定的常用句式和短语,使青少年的语言储备愈发贫乏[5]。当网络流行语占领了绝大部分表达比重,青少年进行比较深层的思考和交谈时,就会“词到用时方恨少”,找不到准确的词语描述想表达的概念。而互联网作为语言和交流的媒介,因为缩写的滥用,最终成了异化语言和阻碍表达的帮凶。

五、结语

“互联网的兴盛促成了大众文化的繁荣,缩写网络语言作为其中富有特色的组成部分,并不会对主流话语体系构成威胁。”缩写词一直在不停地被创造,只有十分熟知缩写体的人才能做到发明、传播和熟练使用,其余人不过是跟风效仿,传播效果有限。不仅如此,虽然有的网络缩写词已经被主流文化所接纳和认可,但大部分并没有被收编,且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创作规则,传播范围有限。一般而言,“圈外人”试图突破亚文化群体的边界进入其内部的难度较大,网络缩写词的兴盛更多的是亚文化群体内部的狂欢。网络潮流更迭的速度极快,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缩写会成为互联网的历史记忆。因此,我们应当采取一种更轻松包容的态度去看待这种现象,看待亚文化圈,看待一浪又一浪的互联网潮流。

参考文献:

[1] 王仕勇.我国网络流行语折射的社会心理分析[J].探索,2016(6):172-178.

[2] 喻国明,马慧.互联网时代的新权力范式:“关系赋权—连接一切”场景下的社会关系的重组与权力格局的变迁[J].国际新界,2016,38(10):6-27.

[3] 胡疆锋.亚文化的风格:抵抗与收编[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4] 严励,邱理.网络流行语传播机制的逻辑分析及话语转向[J].当代传播,2015(1):41-43.

[5] 隋岩,李燕.论网络语言对个体情绪社会化传播的作用[J].国际新闻界,2020,42(1):79-98.

作者简介 谢桥,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学。

猜你喜欢

出圈亚文化
重庆渝川燃气公司:为职工办实事“出圈”
萌囧动物出圈记
探索品牌出圈的底层逻辑
出圈:青年亚文化与“主流”的互相靠近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出圈”的故事
首创数娱:一次令人期待的“出圈”
纪检新手“出圈”记
虚无的抵抗,模糊的收编
把脉“腐败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