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西北农村社区返贫风险及预防机制研究

2022-04-13刘华荣王映予

宁夏党校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刘华荣 王映予

摘要:西北农村社区在社会、生态、资源等三个方面安全风险指数较高,威胁精准扶贫既有成果,加大了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返贫风险,若处置不当,会阻碍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入。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有利于统筹当地社会发展和安全,降低返贫风险,可持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区域间平衡充分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乡村振兴;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91(2022)02-083-007

基金项目:2019年甘肃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精准扶贫视域下甘肃‘一塬两廊红色文化资源活态保护与协同开发研究”(19YB120)、2019年甘肃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项目“甘肃‘一塬两廊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市场化开发助力乡村振兴研究”(2019A-03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华荣(1981- ),男,甘肃文县人,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王映予(1981- )女,甘肃临夏人,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民族地区基层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西北广大农村社区虽然顺利脱贫摘帽,但返贫风险较大,稳定脱贫任务相对艰巨。因此,必须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域下,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兩件大事,深刻理解“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和目的,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和保障,发展和安全要同步推进”“以人民安全为宗旨”[1](P179),防控该地区潜在的几类主要风险,有的放矢制定相应的返贫风险预防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入,既是坚定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务实举措,也是满足西北农村社区各族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基础性工作。

一、西北农村社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

自实施精准扶贫以来,西北农村社区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脱贫攻坚步伐稳步推进。随着宁夏和甘肃两省区八个最“难啃的硬骨头”于2020年11月宣布脱贫摘帽,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进一步需要,西北农村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不仅转移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的任务上来,同时也转移到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任务上来。西北农村社区在社会、生态、资源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相对突出和紧迫,成为西北农村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主要威胁,成为推进西北农村社区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主要阻碍。

(一)社会安全风险对西北农村各族群众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威胁

“社会安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最密切,是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晴雨表,是社会安定的风向标。”[1](P182)西北农村社区可能会面临的社会安全风险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个人之间或者集体之间利益之争带来的潜在威胁,比如个人之间宅基地权益归属的争议矛盾,集体之间涉及草场、森林、矿山、河流等资源的利益分配矛盾。长期积累不能得到有效化解,一旦爆发,轻则造成两个家庭的悲剧性毁灭,重则造成更大范围的更大损失,从而成为威胁脱贫攻坚,阻碍乡村振兴,加大返贫风险的重大隐患。二是非法活动的威胁和影响。经过严厉打击和社会综合治理,近年来,西北广大农村社区特别是民族社区的非法活动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西北各民族地区都呈现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和谐局面。但是,鉴于特殊的地缘环境和民族、宗教等特殊因素,西北农村社区依然是一些非法组织尤其是别有用心的势力企图渗透影响的主要风险区域。如果掉以轻心,工作稍有松懈,则不排除这些非法组织和别有用心势力的卷土重来。西北民族农村社区部分群众文化水平较低,容易受不法分子的教唆和蛊惑。一旦他们深陷其中,不仅会造成个人生活的再度返贫,而且会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的稳定。

(二)生态安全风险对西北农村各族群众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威胁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P179)如果丢掉了绿水青山,丰厚的物质基础也会失去光泽和价值。西北农村社区大多地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地区,同时也处于生态红线地区,因此,脱贫攻坚成果能否得到长期巩固,防控生态安全风险就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西北农村社区的生态安全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生态环境脆弱和气候变化复杂地区不时出现气候灾害和地质灾害。如甘肃临夏,定西以及新疆南部等地区常年干旱少雨,甘肃陇南、甘南高山峡谷地区近年来经常遭遇洪涝灾害。加之不时发生的冰雹、地质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西北农村社区各族群众的持续增收造成较大威胁。这些自然灾害或造成牧场退化、沙化,或造成良田被淹没,既威胁农牧业特色产业稳定发展,也威胁村庄的整体安全,造成被动迁徙和重建,被迫增加了地方财政和生产生活负担。二是饮用水可持续高质量供给问题形成返贫风险。按照国家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硬性要求,要保证入户自来水必须安全稳定且质量达标,但是西北地区常年缺水少雨,生态环境脆弱,优质稳定方便取用的水源地并不均衡,广大农村社区地处偏远,供水距离较长,加之地质灾害、气候灾害叠加影响,供水线路不时冲毁断裂,导致供水路线极不稳定,从而加剧了农村偏远以及艰苦社区群众的返贫风险。三是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造成的因病返贫、因病致贫风险危害巨大。例如有些企业偷排污水废气屡禁不绝,有些地区追求短期利益超载过牧,有些地区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和力度不足。如果任其发展,不采取有效措施,长期积累的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将会打破区域生态系统平衡,破坏各族群众生存环境。随之而来,群众的健康风险将会逐年提升。病发病率急剧增加,群众因为失去美好生活环境而导致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几率也将随之增加。

(三)资源安全风险对西北农村各族群众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威胁

维护资源安全与保障生态安全密切相关,“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消费造成的”[2](P204)。西北农村社区资源过度开发和粗放使用问题近些年虽然得到了有效扭转,但一方面资源循环利用和节水型社区建设步伐道阻且长。西北农村社区水资源循环利用和节约型社区建设的主要难点在于缺乏资金、缺乏经验、缺乏先进技术的投入。目前部分农村社区既无力就水资源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区等问题展开广泛动员,也无更多的资金建设水资源循环利用和节水型设施。另一方面矿产资源粗放式开发造成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特别是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尚不成型,不利于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旦资源存量和利用能力下降,区域整体性返贫风险可能就会发生。随着西北地区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县域和城镇周边的土地资源,特别是优质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目益突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城郊大量农田特别是菜地被占,城市蔬菜供应的市场距离越来越远,成本越来越高,许多低收入群众已经吃不消了”[2](P197)。换言之,区域内高产优质土地资源的萎缩,将会加大生产物流成本。对于广大贫困群众而言,当必需的生产生活资料不得不几乎全部通过市场购买才能取得时,生活成本就会增加,这将加剧收入尚不稳定的贫困户的返贫风险。

二、防控西北农村社区安全风险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是“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風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3]。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主要的经济社会发展议题,将总体国家安全观与西北农村社区的发展与安全问题予以统筹考虑,指导西北农村社区走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乡村振兴与国家总体安全协调共进,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发展道路,实现两个方面的良性互动,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防控安全风险有利于降低返贫风险

西北农村社区发生贫困的主要原因有: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重大疾病(慢性病)、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破坏)、欠缺致富能力、缺乏致富动力(思想意识和精神状态不积极)、多子女家庭教育负担沉重等。其中致富动力、自然灾害(生态破坏)、重大疾病等致贫因素与社会安全、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等问题密切相关。如果疏于防控社会安全,部分群众就会被一些歪理邪说所蛊惑,被一些非法组织,尤其是别有用心势力的不法分子所利用,不仅会威胁自身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会波及影响到所在区域的社会安全。如果疏于防控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生态安全,重大恶性疾病发病率将会有所增加,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接踵而至,将会加剧社会负担和更大范围的贫困,形成恶性循环。如果疏于资源安全风险的防控,放任矿藏、森林、草场等资源滥采乱伐,将会导致一系列自然灾害及次生灾害,加重地方脆弱生态环境载荷,防碍区域社会发展步伐,分解脱贫攻坚的合力,也将增加区域内各族群众的返贫风险。因此,西北农村社区的贫困问题与国家安全问题息息相关,只有尽最大力量做好安全风险防控工作,降低相关安全风险,才能推进和保障当地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才能保证脱贫群众全面小康生活的可持续性。

(二)防控安全风险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

对标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可以发现其与防控各项安全风险的内在统一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指明了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和发展方向,确立了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然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必须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相关要求,坚持系统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统筹安全与发展,防范各类风险挑战。鉴于此,只有切实做好了系列安全风险防控工作,才能更好落实、落细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比如农村社区各类紧张的矛盾纠纷,阻碍了发展生产;人民群众如果被不法分子的歪理邪说所蛊惑,则会阻碍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无助于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更无法推进民主科学、文明进步的现代化社区治理。同理,失衡的生态、污染的环境,叠加本就相对恶劣的地理地质条件等复杂的安全因素,会严重威胁西北农村社区的总体安全。从而导致各类的安全风险悬在人们头顶,在此环境下,肯定无法吸引外界资金的投入和外来人口的加入,甚至难以留住本地的资金和人才。因此,只有做好防控社会、生态和资源安全风险的系列防控工作,才能顺利推进西北农村社区的乡村振兴。

(三)防控安全风险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综合考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西北农村社区相比较东部和南方的同类社区,发展水平差距明显。西北农村社区是我国社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典型地区,全面推进西北农村社区乡村振兴战略步伐,从根本上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然而,如果不能有效化解西北农村社区面临的各类现实风险和发展威胁,西北农村社区要弥补城乡差距和东西部发展差距,可能就会因为基础性工作不够扎实而出现大概率前功尽弃的可能。如果不能以防控本区域特别突出的安全风险为出发点,统筹解决好经济发展和美好生活需要的关系,从根本上化解西北农村社区各族群众面临的安全风险,就无法满足各族群众对青山绿水的期待,也无法满足各族群众对公平正义、安全稳定社会环境的需要。因此,只有坚持系统思维,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加强西北农村社区的各类安全风险防控,才能守住底线,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三、建构西北农村社区返贫风险预防机制

鉴于西北农村社区面临社会、生态、资源等典型性系列安全风险,按照关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一方面必须在系统性思维原则的指导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3]“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2](P15);另一方面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建构美好生活需要的多重路径,通过“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之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1](P164),建构完备有效的返贫风险预防机制。

(一)建构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社会安全风险防控机制

从宏观层面而言,以基层党建为总抓手,“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黑恶势力、新型网络犯罪和跨国犯罪,保持社会和谐稳定”[3],建构基层党组织社会安全风险防控的主体责任机制。西北农村社区党组织要持续“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将自身真正“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4],提高广大基层党员政治站位,激发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明确党员干部职责,发挥骨干作用、纽带作用,以小人物大担当的情怀,主动将日常工作融入到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和民族和谐团结的大格局中。对于因利益纠纷引发的社会安全风险,建构依法治理基础上的预防调解机制。党员干部必须深入群众生活一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条分缕析各种矛盾产生的原因,制定符合各方利益的公正公平的调解方案,共建和谐美好家园。对于非法活动等复杂的安全问题,党员干部必须依法履职、有职必担、失职问责、问责必严,在主体责任机制基础上,建构预防控制机制,以锻造强大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执政本领为基础,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效抵御不法分子对人民群众的教唆盅惑,以钉钉子精神创造性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筑牢社会安全综合治理的堤坝,全力将基层党组织锻炼成为打防一体,卓有成效的战斗堡垒。

从微观层面而言,利用大数据信息,建构现代化社区风险治理机制。根据社会安全风险产生机理,构建新型社区信息化平台,配合国家公安机关等专职部门,依法完善危机协调处置程序。具体而言,新型社区信息化基本架构应该以社区综合治理信息数据库为基础,以社区公共信息平台为核心,在现有架构基础上,增加防暴预警、矛盾调节、互联互动、双向反馈等环节,实现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信息互动支撑。如下图1所示。①

社区信息化基本架构增加防暴预警信息模块,重点强调上下级组织和职能部门之间网络舆情的互动反馈,增加防暴预警内容,明确社区党组织和基层党员的角色定位,将社区信息平台和国家及地区大数据警务云联系起来,增强对信息的辨别研判,“把数据变成线索,把线索变成指令,力争做到各类不稳定因素和安全隐患发现在早、处置在先、化解在小”[5],建构现代化社区风险治理机制,将社会安全风险防控工作与日常社区工作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形成立体化、交互式的风险防控工作格局,使社会安全风险防控机制能够覆盖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各个角落。

(二)建构符合西北农村社区实际的特色产业发展机制

根据西北农村社区潜在的生态、资源等安全风险,推动西北农村社区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建构西北农村社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机制势在必行。该机制强调以乡村振兴之产业兴旺的要求为切入点,带动西北农村社区全面进步。只有产业兴旺发达,农民才能生活富裕,从而具备建构乡风文明与治理有效的重要基础。[6]同时,作为固本强身的举措,只有通过特色产业建设,才能带动群众持续增收,进而推动乡村整体振兴,只有以幸福美好生活为比照,回击各类歪理邪说的蛊惑,才能因时而化,减少各类人群之间的利益纠纷,有效遏制不稳定因素蔓延滋长,有效防止错误思想的侵袭。总而言之,建构符合西北农村社区实际的特色产业发展机制,一方面必须以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机制为抓手,瞄准各地区的特色产业,“探索生态建设与产业协调发展模式”,“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在项目建设中严把环境保护关,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推动传统产业沿着高端化、绿色化、循环化轨迹发展,将生态优势变为产业优势”[7];另一方面必须积极挖掘西北广大农村社区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宣传推广健康、有机、绿色、无污染无公害的特有标签,弘扬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产品,利用近年来交通、网络建设、“一带一路”大跨越的机遇,延长产业链,注重物流链,发展信息链,促进社会经济生态统筹协调发展,才能有效将社会、生态和资源安全风险的影响降到最低。

(三)建构“志智双扶”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宣传教育机制

西北农村社区为了克服各类安全风险,巩固脱贫成效,务必要将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纳入现代化治理的全過程,努力提升当地各族群众现代化综合素养,特别“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意识”[2](P7),通过全民可持续的安全观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实“扶志扶智”工作,培育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具体来说,以社区教育为切入点,协调建立社区学习教育中心,大力提高西北农村社区群众特别是广大贫困群众的教育文化水平,宣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人民群众的思想深处,落实落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针对各社区和更大区域范围内突出的安全风险,区分轻重缓急,对广大人民群众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方面的宣传教育和思想灌输,既要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也要让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文化占领各族群众的思想阵地和舆论阵地;既要提高西北农村社区各族人民群众法治素养,推动人民群众尊法、守法、学法、用法,也要提高人民群众防范错误思想言论的鉴别能力和抵制意识;既要将各类自然灾害知识的预防、应急知识纳入社区教育、教学、培训,也要让教育、宣传、互联网管理等职能部门协同创新全媒体环境,有针对性地录制和推广安全风险教育宣传作品。总而言之,加快建立西北农村社区“志智双扶”学习宣传教育中心的目的,就是要“发动当地各方面的社会力量,提供各种学习机会,进行农村贫困地区的智力开发,促进农村社区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从而为摆脱贫困服务”[8],此举从长远意义上看可为减小返贫风险,化解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健康发展安全风险,从根本上提升西北农村社区各族群众的安全风险防控意识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也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9]对于西北农村社区而言,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认知广大农村社区潜在的各类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重点防范该地区特别突出的社会、生态和资源等安全风险,对于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入尤为紧迫和必要。事工于细,成于实。唯有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持续巩固西北农村社区发展成果,才能有效解决西北农村社区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进而以发展促进国家安全、地区安全稳中向好,形成发展和安全的良性循环,为我国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2]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二〇二〇年十月二十九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N].人民日报,2020-11-04.

[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5.

[5] 防风险促发展推改革 创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2015年全国政法工作述评[N].人民日报,2016-1-23.

[6] 党国英.乡村振兴长策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2017(21).

[7] 张家臻.我国边境牧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J].前线,2020(04).

[8] 杜 越,王 力.全民教育理念下的农村社区学习中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97.

[9]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人民出版社,2021:72.

Abstract: The security risk index of rural communities in northwest China is relatively high in society, ecology and resources, which threatens the existing achievements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increases the risk of poor villages and households returning to poverty. If not properly handled,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will be hampered.?Guided by the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it helps to coordinate the local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ecurity, reduce the risk of falling back into poverty, promote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a sustainable way, achieve the balanced and full development among all regions, and meet peoples expectations for a better life.

Keywords: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Rural Revitalizatio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責任编辑:任德靖

猜你喜欢

总体国家安全观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关于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思考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导向的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
“总体国家安全观”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