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内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2022-04-13罗亮黄雅琴

宁夏党校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知识图谱产业发展乡村振兴

罗亮 黄雅琴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经历了从乡村振兴战略政策阐释到乡村振兴实践应用的演进过程,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重点领域、实施路径三个方面。产业融合、城乡融合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乡风文化发展和乡村生活等是未来乡村振兴研究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91(2022)02-090-008

基金项目:南昌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招标课题“基于整体性治理的乡村治理体系与政策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罗 亮(1984- ),男,江西吉安人,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南昌大学廉政研究中心研究员,政治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政治、乡村治理研究。

黄雅琴(1996- ),女,江西赣州人,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乡村治理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把其作为未来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战略以及“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正式拉开序幕,乡村振兴战略也因此成为新时代乡村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和学术热点。几年来,学者们围绕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和具体实践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化乡村振兴研究,寻找知识的增长点,有必要系统地梳理和总结已有的研究进展情况,在借鉴前人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实现质的超越,进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指明方向。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为文献数据来源,在CNKI平台上选择期刊栏目,点击高级检索,将篇名设置为“乡村振兴战略”,年份选择2017~2020年,期刊来源锁定为核心以及CSSCI,点击检索得到963篇文献,手动筛选剔除了书评、会议综述、无作者以及无日期的无效文献后,最终得到有效文献889篇作为研究样本。

(二)研究方法

近年来,科学计量分析方法被广泛用于探究某一研究领域的数量关系、研究现状与发展规律。其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可视化分析工具是由美国德雷赛尔大学计算机与情报学教授陈超美开发的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本文采用的软件版本为CiteSpace5.1.R6,运用该分析软件,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和了解主题关键词共现和聚类情况,在大量文献中捕捉重要信息,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特定研究领域中某个主题的整体发展情况,从而揭示和预测该领域的研究热点[1],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得到精确的数据,避免主觀上造成的失误。

二、国内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的整体分析

(一)年度文献分析

按年度时间分布来看,国内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呈绝对上升趋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新时代美丽新乡村,此后学术界就开始了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热潮。

2017年是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年十月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因此2017年文献量只有14篇,2018年发表文献数增至305篇,到了2019年文献数高至326篇,这是因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各地开始乡村振兴实践,各种相关政策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这不仅需要理论界和学术界对其进行经验总结,而且需要相关理论的指导,相关文献也就呈现爆炸式增长的态势。但在2020年,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这一年的发表文献数量较2019年少了82篇,这主要是因为乡村振兴战略逐渐落实到实践,研究重心也由战略和政策解读转向为战略的实施路径转型。因此,2020年之后直接以“乡村振兴”为篇名的文献开始增多,而直接以“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略有减少。

(二)主要研究力量分析

对文献发表所属机构数据的分析可以反映某一研究领域不同机构的研究者对该领域的研究程度及机构的重视程度。根据普赖斯定律,得出发表2篇及以上论文的作者为该研究的高产作者。分析高产作者可知,姜长云发文数量最多,高达7篇,文丰安和彭金荣分别发表了5篇,郑风田等10位作者分别发表了3篇,韩俊等9位作者分别发表了2篇。分析发文机构可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的发文数量处于领先的位置,共发文11篇。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发文8篇。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分别发文7篇,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分别发文5篇。通过CiteSpace运行得到的机构合作图谱2,可以看到图中有91个节点,15条连线,密度(density)为0.0037,分布相对来说较为分散,这就表明上述各个机构只有比较少的合作关系,大部分还是各大研究机构独自研究。

(三)高频被引文献分析

高频被引文献是指在这一研究领域中具有突出价值而且被大家广为认同和引用的文献。本文通过选取引用最高的前10篇文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论文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乡村振兴战略政策解读、乡村振兴战略动因解析、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策略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2)叶兴庆是被引文献数量最多的作者,文章被引高达540次。主要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的原因、对该战略内涵具体解读,提出要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就要紧紧抓住优先和融合发展两大原则以及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3)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和对策论文引用率较高,这表明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还是更多地停留在宏观层面的探讨。

三、国内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的热点关键词

热点关键词主要通过主题、篇名、摘要等对文献进行检索后再利用文献计量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数据特征。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和聚类分析,梳理出国内乡村研究的热点主题。

(一)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论文主体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总结,通过提取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词频分析,可以了解该领域的热点话题和发展趋势[2]。本文根据所选的这889篇有效文献数据,以Refworks的格式导出到相应的文件夹中,然后再经过CiteSpace软件进行分析转换,将Time Slicing 中的时间段设置为2017到2020,Years Per Slice(时间切片)设置为1年。网络节点的关联强度(Links)设定为Cosine,节点类型设置为Keyword,再将阈值设定为TOP50,设定(c,cc,ccv)值分别为(2,2,20);(4,3,20);(4,3,20),然后导入数据运行,最后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谱3。最终结果一共得到287个关键词节点以及425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04,说明各个关键词之间联系较为密切,其详细结果如下面图3所示。

关键词共现分析能够更直观地反映出乡村振兴战略的热点话题,其中节点数就是图中关键词的个数,边数就是关键词之间的连线数,只要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过,两者之间就会有一条连线,线条颜色与图中上方年份相对应,用于标注每一年有哪些主要的关键词。圆圈大小代表的是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次数,出现频次越多,圆圈也就越大,图3中乡村振兴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圆圈最大,因为检索的篇名就是“乡村振兴战略”,所以频次会最高。

(二)关键词聚类分析

CiteSpace提供的聚类分析可以将联系比较紧密的节点聚集在一起,然后形成相对独立的类团,通过提供不同的途径与算法产生聚类标签,当有不同标签的聚类聚集在同一张图谱中时,研究学者们就可以比较直观地判定这个领域的热点话题。聚类清晰度的衡量标准一般是由两个指标决定,一是平均轮廓值(S值),二是模块值(Q值)。当S值大于0.5时表示聚类合理,S值大于0.7时表示聚类是令人十分信服的;当Q值在0.3以上时,表明聚类结构显著。经过CiteSpace软件进行操作,共得到以下8个聚类标签:#0乡村振兴,#1乡村振兴战略,#2乡村旅游,#3乡风文明,#4“三农”问题,#5精准扶贫,#6农村职业教育,#7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传统村落。

四、国内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主题及前沿趋势

(一)国内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的主题内容

用Citespace软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出的8个聚类标签(如图4),这8个标签代表着8个主题,可以大体上反映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的三大类主题(详细见表1)。

1.类Ⅰ: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要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起点是要明确它的内涵要求。聚类Ⅰ主要包括标签#0“乡村振兴”和#1“乡村振兴战略”。标签#0“乡村振興”的关键词有农民可持续发展、农民农业合作社、特色小镇战略。标签#1“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词包括农村、脱贫攻坚、农业保险小农户。

当前学界对乡村振兴战略内涵的界定还没有形成共识,自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系统地阐释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学者们纷纷以自己不同的角度开始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要义进行阐释。一是从乡村振兴战略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角度出发,李长学(2018)认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在振兴对象和内涵要求等方面都是以前新农村建设提法的全面升级。就“振兴对象”来说,新农村建设强调的是农村,而乡村振兴强调的是乡村,虽然是一字之差,但却体现出了后者有着更加广泛的视野和更加深厚的文化情感[3]。叶敬忠(2018)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回答的是“乡村怎样更快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强调的则是“乡村怎样更好地发展”,后者是前者的进一步升级版,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有了很大的提升。二是从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主体、发展客体、实现方式以及最终旨向四个维度分析,万信和龙迎伟(2018)指出,乡村振兴战略单纯的字面意义并不能决定它能够成为党中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极其重要的农业发展战略,而是由于它本身蕴含的一系列深刻内涵——发展主体、发展客体、实现方式以及最终旨向所决定的[4]。三是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角度考察,彭万勇和王竞一等(2018)认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最终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这些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外延的高度概括[5]。李周(2018)指出,总要求中产业兴旺旨在繁荣农村经济,生态宜居旨在协调经济生态关系,乡风文明是乡村建设的灵魂,治理有效旨在提升战略实施效果,生活富裕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目标[6]。从上述学者的观点来看,学者们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解读还是更加聚焦于宏观角度,也正是这些宏观政策战略解读让我们更加了解它的内涵,为后续深入研究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理论基础。

2.类Ⅱ: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领域

乡村振兴战略有哪些关键点,是学者们比较关注的问题,聚类Ⅱ就是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2“乡村旅游”、#3“乡风文明”、#4“三农”问题、#8“传统村落”。其中标签#2“乡村旅游”中的关键词有农业现代化、产业融合路径、农业产业化、美丽乡村,主要是对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中的“生态宜居”进行分析,刘长江提出美丽乡村建设需要落脚到乡村生态产业、乡村人居环境及乡村生态文化上[7]。标签#3“乡风文明”的关键词有动力机制、职业教育、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是乡村建设的灵魂,既包括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又包括乡村良好习俗,努力实现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还包括充分借鉴国内外乡村文明的优秀成果,实现乡风文明与时俱进。标签#4“三农”问题方面聚焦通过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推进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农业技术促进“三农”问题解决的研究。标签#8“传统村落”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态农业、农村金融,它们主要探讨的是新时代的乡村建设注重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利用农村社会中既有的特色资源和优势,发展乡村旅游,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结合这些聚类和文献内容,大致可将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领域分为三类。一是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振兴主体、对象和措施方面考虑,陈文胜(2019)指出,准确把握好“振兴什么”“谁来振兴”“怎么振兴”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战略的三大关键问题。关于振兴什么这个问题,以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要求作为核心目标,以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最终建成农业全面升级、农民全面发展的新乡村;对于谁来振兴,关键是要实现农村农民自主发展,让广大农民群众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在怎么振兴问题上,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市场的调节性作用,最终推进城乡融合发展[8]。二是产业兴旺角度剖析,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孔祥利(2019)指出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和经营体系,实现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推进乡村产业兴旺,促进乡村振兴[9]。三是从公共基础设施服务方面考虑,马晓河(2006)认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应该是“六通、五改、两建设、一提高”,满足他们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10]。只有将基础设施建设好了,才能引进人才和资本,才有了乡村振兴的根基。

3.类Ⅲ: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

实施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如何选择发展路径,聚类Ⅲ主要包括#5“精准扶贫”、#6“农村职业教育”和#7“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标签#5“精准扶贫”,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该主题词的关键词有“三农”问题、农村改革、城乡融合、农村农业现代化。主要探讨的通过精准扶贫措施来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村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是否真正落实,意味着能否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城乡融合作为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需要在对过去的城乡政策进行反思和重构的基础上,塑造新型的城乡关系[11],坚持农村农业优先发展。标签#6“农村职业教育”,关键词有大数据、精准扶贫等,主要是介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发挥新乡贤力量,培育高素质的农民和建立乡村龙头企业,同时既要发挥农村居民的自身力量,也要发挥国家的政策力量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标签#7“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它的关键词有金融扶贫、价值取向、新型职业发展等,聚焦于对实施乡村振兴的路径主体的探讨。总体而言,我国学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路径主体展开了研究。

首先从人的角度,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是主要受益者。刘守英谈到在“人”这方面,他明确指出乡村振兴亟需解决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乡村老人的救助,年轻小孩的留守和70后的农业技术知识,只有将这些问题处理好了,才能保证这方面的优势。叶兴庆(2018)认为注重农业从业者结构,乡村居民结构的优化以及“三农”工作队伍的培养有助于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实施[12]。王富忠(2020)指出现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面临着管理人才不足,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和创新人才匮乏的局面,因此要大力实施农业农村干部人才回流政策,壮大农村本土干部人才队伍,同时也要建立干部人才引进机制,引进外部人才(中短期干部人才和长效干部人才)[13]。高春华(2019)认为要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就要用好三种人才:“领路人”、“带头人”和“职业人”[14]。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提高乡村振兴的主体参与度,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其次是从“地”的角度,王立胜和张弛(2020)认为,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可以激发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15]。产业方面,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仲德涛(2021)提出要想培育乡村经济发展新功能,就要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6]。若乡村产业没有发展空间,回报低、报酬低,资本、人力要素就不会往乡村去配置,这会导致乡村越来越衰落,所以需提高乡村产业科技含量,提高要素组合效率,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二)国内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的前沿分析

突现关键词与一般的关键词相比,它更能体现出该领域在某个时间段发展的新兴趋势和突然变化。将最小持续时间段(Minimum Duration)的参数设为2,可得到关键词突现图谱图5。图中Keywords表示的是节点类型,Years表示的是节点出现的时间,Strength表示的突现强度,Begin是突现开始时间,End是突现结束时间,红色条表示突现时间段。

根据图5关键词突变图谱,该主题研究热点发生的变化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17~2018年,研究该主题的关键词主要是十九大报告、农业农村发展、三农问题、农业现代化等,其中十九大报告和农业农村发展关键词贯穿于2017~2020年的始终,这表明该词在这4年中影响力较大,尤其是农业农村发展,突现时间早,突现值最高1.86。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之后,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并逐渐发展,研究聚焦于城乡发展一体化和乡村改革。十九大报告出台后不久,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明确了实施乡村振興战略的主要目标、基本原则、总体部署和核心任务[17],因此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迅速发展,研究主题也不断深化,围绕着乡村治理、农村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展开了探讨。第二个阶段是2019~2020年,这一阶段是对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的研究阶段。2019年,研究主题侧重于如何深化乡村振兴改革以及发展路径。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加强乡风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治理的有效化。因此该年的关键词主要是传统村落、大数据、价值取向、动力机制以及职业教育。

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的侧重点不断变化,但乡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动力机制、大数据、职业教育和价值取向等关键词以高频次在2019年和2020年出现,这代表着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的新发展趋势。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若是说2017~2018年是学者们主要对治理有效、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目标的研究,那么2019年至今则可理解为是学者们主要围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建设研究所作出的努力。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借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乡村振兴”领域2017~2020年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通过绘制相应形象的图谱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知识图谱,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从文献整体上看,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文献大体呈上升的趋势,这反映了我国学术界越来越重视乡村振兴的研究和探讨。从主要研究力量来看,乡村振兴研究领域虽然也存在着一定规模的学者,但并没有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作者之间的合作也相对较少;比较活跃的机构有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等,但这些机构之间合作相对较少,大多数都是独立研究的机构,也没有形成稳定的核心研究团队。从高频被引文献来看,关于研究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的解读、发展路径以及策略的文献引用量较高,这反映出这些主题是国内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领域的一些核心议题,但大都集中于宏观层面。

第二,从文献内容分析得知,“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等是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的热点主题。通过关键词聚类分析,一共形成了#0乡村振兴,#1乡村振兴战略,#2乡村旅游,#3乡风文明等8个聚类,这8个聚类凝练成该领域的三大研究热点: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要义、关键领域和路径选择。通过分析关键词突现图谱可知,该领域研究热点发生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2017~2018年,主要是围绕乡村治理、农村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展开了研究探讨;第二阶段是2019~2020年,这一阶段主要是转向传统村落、大数据、价值取向、动力机制以及职业教育主题研究。因此可发现,未来该领域发展的新方向倾向于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

因此,结合国内乡村振兴战略领域的研究现状,未来研究可以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加快形成核心的研究团队,进一步加强作者与作者、作者与机构之间的联系合作,建立跨学科科研团队,扩大合作网络,从而促进形成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其次,要注重实证研究,吸收各个地方建设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效经验,不断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乡村振兴实践成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最后,要注重引入其他学科领域有关理论研究乡村振兴相关问题,比如加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乡村振兴研究的理论指导作用,不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乡村振兴理论体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胡春阳,刘秉镰,廖信林.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研究热点及前沿动态——基于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的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

[2] 张蒙蒙,刘天平,杨建辉.精准扶贫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基于CNKI和CiteSpace可视化视角[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08).

[3] 李长学.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内涵、逻辑成因与推行路径[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8(05).

[4] 万 信,龙迎伟.论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涵、价值及实现理路[J].江苏农业科学,2018(17).

[5] 彭万勇,王竞一,金 盛.中国“三农”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四重维度[J].改革与战略,2018(05).

[6] 李 周.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含义、实施策略和预期变化[J].求索,2018(02).

[7] 刘长江.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对策研究:以四川革命老区D市为例[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

[8] 陈文胜.乡村振兴的三大关键[J].检察风云,2019(21).

[9] 孔祥利,夏金梅.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价值逻辑关联及协同路径选择[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2).

[10] 刘合光.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发展路径与风险规避[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3).

[11] 陈 丹,张 越.乡村振兴战略下城乡融合的逻辑、关键与路径[J].宏观经济管理,2019(01).

[12] 叶兴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论纲[J].改革,2018(01).

[13] 王富忠.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乡村人才机制建设研究[J].农业经济,2020(08).

[14] 高春华.用好“三种人才”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J].人民论坛,2019(28).

[15] 王立胜,张 弛.不断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基础[J].理论学刊,2020(02).

[16] 仲德涛.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选择[J].学习论坛,2021(02).

[17]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紧扣新时代要求推动改革发展[N].人民日报,2017-12-01.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has gone through the evolution process from the explan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o the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research content mainly focuses on the connotation, key areas and implementation path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dustry integration,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rural culture development and rural life are all important research direction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future.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Knowledge Mapping

責任编辑:孟 筱

猜你喜欢

知识图谱产业发展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