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大数据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探究

2022-04-11李云彭海静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考核机制专业素养混合式教学

李云 彭海静

摘要:在“立德树人,牢记使命”的号召下,课程思政是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文章以大数据技术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从课程师资队伍、思政目标、思政元素、教学组织、考核方式等角度,积极探索该课程的思政教学途径,并取得较好的实践成效,为计算机专业其他课程开展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立德树人;大数据;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考核机制;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05-0154-02

1引言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同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从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视角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措施[1]。

通过对泰州学院2017年《人才培养方案汇编》相关数据的统计,可知各专业的专业课程占比约80%。根据学生信息员的定期反馈,可知学生较多地将时间、精力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因此,充分发挥专业课的“优势”,在专业课中挖掘并渗透思政元素,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引导学生的伦理操守、文化自信、爱国情怀,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大数据技术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调研了课程与师生现状,从建设优质师资队伍、明确课程思政目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优化思政教学组织、完善思政教学考核机制等角度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途径,取得较好的实践成效,并为计算机专业其他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2 课程与师生现狀

2.1 课程简介

大数据是当前计算机技术研究的热点。为响应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各高校相继开设大数据专业和课程。大数据技术基础课程是泰州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限选课程。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大数据的基本概念与技术,熟悉Hadoop 生态系统及 HDFS、HBase、MapReduce、Hive 等组件,掌握Hadoop大数据分析平台的搭建和常用操作,能够进行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2.2 专业教师特点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然而,由于自身定位与教学认知的原因,专业教师精力主要集中在业务知识学习与业务能力提升方面,思政素养与思政能力有所缺乏。这导致部分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还不强,部分教师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但又不知如何有效地开展。

2.3 专业学生特点

受专业学科特点的影响,计科、信管专业的学生有着较为典型的理性思维方式,主要体现在关注技术与数据,思维缜密,执因索果,善于使用逻辑思维和推理方法看待并解决问题;但相对而言,这些专业的学生人文素养匮乏、思政基础较为薄弱,表现为部分学生对人文思政课程兴趣不浓,人文知识面较为狭窄,价值观较为片面,如重考证轻素养。究其原因,东西方文化冲突、市场经济氛围影响、网络游戏平台诱惑、高校人文思政教育不够深入等诸多方面都会对学生的认识与思维产生一定影响。

3 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3.1 建设优质师资队伍

作为课堂教学实践的责任人,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本课程教师关心时事政治,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党报党刊等认真学习党的文章论著,内化于心,注重提升自身政治素养。为弥补自身的思维局限性、有效提升思政教学能力,课程教师主动与辅导员对接,定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动态,为因材施教、全方位育人打下基础;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结对,在其指导下明确课程思政目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教育教学的良性循环。

3.2 明确课程思政目标

在立德树人的视域下,为强化价值引领,实现思政教育在专业教学中的基因式融入,确定本课程的思政目标为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工程思维、大数据思维和专业伦理意识[2];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结合时事热点与技术革新,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的大数据战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意识,增强学生科技兴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3.3 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大数据技术属于交叉学科,大数据技术基础课程的范围比较广泛、内容比较丰富,涉及计算机系统基础、数据库、高级编程语言、统计分析等多个方面;受技术发展影响,内容新颖且更新迅速;理论部分理论性强,实践部分实践性强。以上课程特点,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都提出较高的要求。

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本课程教学目标,通过集体备课和教学实践反思,课程教师梳理出本课程的知识模块,在思政教师的指导下,挖掘思政元素,明确思政重难点,并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知识中去,力争“润物细无声”地开展课程思政,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度,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各章节思政内容切入安排具体如表1所示。

3.4 优化思政教学组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与教育产业的结合,网络上有很多优质的线上教学资源和平台。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课程教师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理论环节,教师认真研究网上资源并反复对比,最终选择了中国大学MOOC上的国家精品课程——林子雨老师主讲的《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根据课程培养目标,重新梳理知识点,复制所需资源,结合专业特点,融入思政元素,建立异步SPOC课程。发布课程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教学思政案例、课件、参考资料、作业等,使用蓝墨云班课辅助开展教学,用于对学生课前预习、线上学习的部署、交互和测试。线下,教师采用案例式、启发式、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概述知识点,适时渗入思政元素,并对重难点和线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

实验环节,根据实验要求,教师使用章鱼互联网学院的线上实践平台进行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开展实训,学生可多次学习、练习,教师根据学生实验时长、结果、报告等数据,有针对性地督促和指导。同时,教师建立班级QQ群,进行教学直播、操作演示、组织讨论并答疑。两措并举,实现了师生的实时交流与资源共享,保障了实验实训效果。

3.5 完善思政教学考核机制

为保障课程思政真正地落在实处、长期推进,需着力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从而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接受和理解程度,促使教师不断修正、寻找更合适的开展课程思政的途径[6]。如,在线上预习环节,教师可以设计问题:“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结合疫情防控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请谈谈你对大数据战略的理解。”此题在考查学生对我国大数据战略的理解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分析社会事件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对学生和课程思政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在综合实践环节,学生分小组完成实践并汇报,由课程教师、企业工程师和其他小组打分,纳入考核,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团队协作意识。在课程结束后,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可程度、意见建议等。

3.6 思政教学案例示例——《大数据处理架构Hadoop》

Hadoop是Apache軟件基金会旗下的一个分布式计算平台,是公认的行业大数据标准开源软件。

在理论授课环节,由Hadoop的创始人、“Hadoop之父”Doug Cutting的求学和工作经历,激励学生即便身处困境,也要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由Hadoop的开源特性,培养学生共享意识和奉献精神;Hadoop的生态系统包含了多个子项目,如HDFS、MapReduce、ZooKeeper、HBase、Hive、Pig、Sqoop等组件,为实现在大型服务器集群上的超大数据的流式处理,需要各组件的协同工作,由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7];通过分享案例,带领学生体会华为芯片断供事件中“没有人能够熄灭满天星光”的壮志豪迈,体会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实现了千万核心并行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的激情振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信,培养学生科技兴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学生掌握Hadoop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任务驱动法,将学生分为每3人一组,引导学生进行软件安装、参数配置、环境搭建。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学习中踏实认真、严谨细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踏实严谨的治学态度,引导学生要珍惜学习机会、尊重实验成果;期间,会有部分同学因不够认真细致而导致的实验失败、需从头再来,以此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做到准时、惜时;由Hadoop环境搭建中需使用大量工具软件,从知识产权、市场秩序等角度引导学生讨论使用盗版软件的危害,譬如无法享受供应商的服务、容易遭受病毒攻击、侵犯软件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等,让学生意识到使用盗版然间属于违法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培养学生尊重软件知识产权和遵纪守法的意识,对学生进行科学伦理和专业伦理教育;通过小组同学的相互协作,提升学生的凝聚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8]。

4 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

大数据技术基础课程是专业限选课,采用小班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及时、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因势利导地开展课程思政。课程教师在2017级信管1、2班的大数据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开展了课程思政实践。期末的问卷调查显示,76名学生中,有72名学生表示课程思政教学对提升课程凝聚力、提高学习积极性有明显作用,有67名学生对课程教学形式和教学效果较满意,有64名学生表示自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有学生写道:“课程思政,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专业学习和国家民族复兴之间的联系,让我的学习动力更足了,不只是为‘小我’,更是为‘大家’。”从课前预习、课堂互动、课后测试和小组汇报来看,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较之上一级学生有明显进步,学习能力、协作精神有明显提高,并表现出对国家热点事件的关注和较强的国家自信、民族自豪感。

5 结束语

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打铁还需自身硬,这需要教师不断增强自身政治素养,牢牢树立育人意识,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将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与培养学生社会素养、政治素养相结合,培养学生科技兴国使命感和国家战略意识,为国家建设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晓宏,郑新,梁丽.“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12):71-78.

[2] 张美容.高校“互联网+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与实践路径探索[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8(6):71-74.

[3] 李学锋,郑毅,杨建强,等.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融合的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32):126-127.

[4] 于亚新,丁义浩.以课程思政重塑大数据与智能时代的数据科学思维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20(8):9-11.

[5] 杨军,于君,黄昭县.新冠疫情下课程思政在大数据课程中的探索[J].时代汽车,2021(5):55-56.

[6] 窦新宇,王玉娜.“三位一体”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1,19(1):74-77.

[7] 赵晓娟.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研究——以“电工与电气”课程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3):78-81.

[8] 俞雷,刘翔.内容驱动的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以数据科学与分析课程为例[J].科教导刊(下旬刊),2020(27):94-95.

【通联编辑:王力】

收稿日期:2021-05-25

基金项目:泰州学院2020年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No.20KCSZ10)

作者简介:李云(1981—),女,江苏泰州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库技术、数据管理与分析;彭海静(1979—),男,江苏泰州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信息系统、大数据分析。

猜你喜欢

考核机制专业素养混合式教学
论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计算机基础》课程探讨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美国大学体育课程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当下如何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当前铁路客运企业盈亏总额考核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