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利用经典诵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践与探索

2022-04-02俞宏仁秦月梅

学周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经典诵读语文素养农村小学

俞宏仁 秦月梅

摘 要:反复诵读中国经典诗歌及美文佳作,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为学生作文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小学生在儿童时期的诵读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自然而然地转化为伴随终生的语文素养。文章结合农村小学实际,把诵读活动与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诵读活动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有效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经典诵读;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2-0080-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2.027

经典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经久不衰的作品和经史典籍。其中记录着源远流长的中华历史,也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民族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经典诵读是对中华文化的发扬和传承,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祖国文化瑰宝,提高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和亲和力。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校教学活动为依托,利用2—13岁这一记忆的最佳年龄阶段熟读和背诵一些中华经典古诗词和经典美文,使学生受到中华文化熏陶并促進其语文素养的提升。古浪县城关第一小学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农村品牌小学,一直以来比较重视“经典诵读”,采用多种方式积极营造“经典诵读”的良好氛围。学校定期开展“经典诵读比赛”“国旗下诵经典”等活动,各班级以不同的方式展示诵读成果;组织师生积极参加省市县开展的各类“经典诵读”等活动,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使经典诵读在学校得以更好地传承发展。为了进一步探索经典诗文诵读的内容和方法,构建适合学校学生有效诵读经典诗文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方法,探索诵读经典诗文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1],学校申报立项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促进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的省级课题研究工作。通过两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经典诵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

(一)经典诵读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和继承

经典读物是时代知识更替传承的产物,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具有超强的传播继承意义。通过小学语文教育和经典诵读的有机融合,可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和继承。熠熠生辉的经典诗文,为我们展现了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壮阔历史与精神风貌,是中国大地千千万万人民的智慧和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根基。小学生在经典诵读中,“与经典同行,与圣贤同在”能够激发我们的民族智慧,找寻我们的文化根本,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民族和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经典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多读多背,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让学生每天诵读经典,感受经典的韵味,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词汇,增强学生的语感。在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提倡理解但不求甚解,主要是让学生熟读成诵。这些儿童时期的积累将会随他们年龄增长和知识、阅历的增加,不断消化和理解,形成他们终身受益的文化素养。同时,学生诵读经典读物的过程,也是学习和记忆的过程。通过大量诵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会更加全面、丰富、深刻,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

(三)经典诵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小学阶段,学生求知欲十分强烈,他们渴望接受新生事物。学校组织开展经典诵读和古诗词吟诵,并通过教师对诵读内容的指导,有利于学生对经典的理解,形成自身的知识积累。能够进一步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爱好,从小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

(四)经典诵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经典诵读具有激发潜能与智慧的作用。读书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心、脑多种感官并用,能够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并促进其右脑的开发。这里的背诵记忆并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他们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创新活动提高背诵质量和记忆效率。另一方面,学生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既能拉近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又能带动班级内课外阅读氛围的形成。

(五)经典诵读有利于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

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活动,能够扩大眼界与认知,增加词汇量的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开展经典诵读,大量积累名篇佳作,学生可以在作文中引经据典,增强文章的文学底蕴,为今后的学习和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农村小学开展经典诵读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经典诵读的重视程度不高

一些农村小学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只注重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多方面的阅读需求,对经典诵读的重视不够。另一方面,当前农村家庭中的大部分家长教育观念落后,他们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多注重考试分数,注重知识技能,对学生经典诵读和语文素养的沉淀则关注不够。

(二)学生缺乏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学生经典诵读的内容不同于其他课外阅读材料,其文章内容以及表达方式往往相对单调。同时,经典读物中的人物形象、古诗词表现的意境和情感等与小学生的生活十分遥远,不太符合当前的时代潮流,也不被当代学生追捧和喜爱,这也导致学生缺乏对经典诵读的积极兴趣。

(三)农村小学缺乏经典诵读的良好策略

就目前小学阶段的经典诵读现状而言,大部分农村小学的图书储备量相对有限,其中部分图书并不适用于小学阶段阅读。部分农村小学未开设经典诵读课程,未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导致学生的经典诵读散乱无序,效果不佳。在经典诵读活动把许多时间和精力用在提问和解答中,忽略了自身去示范的重要角色。或者由于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性不高,导致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不够理想。有些教师没有有效掌握诵读的技巧,也不愿意在学生面前表现。由于教师缺少正确示范,导致学生在诵读中收获寥寥。

三、农村小学开展经典诵读的优化策略

(一)编写适合农村小学生诵读的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学校紧跟教育发展的形势,以创新教育理念为导向,以拓展教育途径为重点,组织学校骨干教师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的经典篇目812篇,本着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分学段编写的原则编排而成特色的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经典诗文读本》,作为国家统编语文教材的有益补充,以整体提升全校学生的语文素养。经典诵读校本教材是进行诵读活动的载体,校本教材做到了校本化,能让学生喜闻乐见,知识方面要求准确无误,内容方面要新颖独到,版面方面又要灵活美观。实际操作中,坚持每本教材进行至少四个阶段的修订:编辑修订、组委会修订、读者阅读修订、试运行修订。至今已完成《经典诗文读本》12册,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圆满完成,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经典诵读教材体系,为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提供了保障。校本课程《经典诗文读本》以学校和学生的发展为导向,以特色学校的创建为目标,通过接触启蒙经典、诵读经典诗文唤起儿童对古代文学的向往和浓厚兴趣。

(二)组建国学经典诗文诵读社团

学校组建了“诗雨轩”国学经典诵读社团。 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上好经典诵读指导课,并加强课程整合,将诵读指导课和语文、音乐、美术、舞蹈课与现代教育技术加以整合,打造集音、诗、画、书、舞为一体的兼具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集体大型诵读节目[2],参加各级各类演出和竞赛活动,并录制成视频,予以推广,以此来展示诵读成果,扩大影响力,形成学校的文化品牌,助力文明城市的创建,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三)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经典诵读的兴趣

经典诗文诵读要以兴趣为动力。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学校诵读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富有情趣,为学生诵读经典诗文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源泉,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的持久兴趣。比如低年级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擂台赛,中年级开展“我与经典共成长”演讲比赛,高年级开展“读经典诗文,知悠久历史”作文比赛等活动。学校通过开展“学经典,知礼仪,守法纪”知识竞赛,使学生结合诵读内容懂得礼仪及法纪的重要性等。“诵读为主,活动辅之,提高趣味。”抓住古诗文诵读的规律,巧借古诗文的功能,摒弃“逐字、逐词、逐句”烦琐分析理解的教法,积极探索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方法,将诵读、研读经典诗文落实到校本课程中。学校和班级举办与经典诵读相关的活动,热情邀请家长共同参加,通过与家长的相互配合提高学生的参与感,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校还利用节假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亲子共读”活动。组织进行书香家庭的评选,让学生读经典诗文、背名篇佳作成为习惯。将经典诵读向家庭拓展,巩固学生的诵读效果,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通过以家校双方互动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投入到诵读中去,同时运用竞赛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拥有成就感,从而体会到经典诵读的乐趣,实现自身价值。

(四)经典诵读的有效策略

在指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形式。在经典诵读中融入游戏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诵读的内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依照图画进行讲解,有利于学生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将所诵读的经典读物内容转述给同学,有效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词汇量的储备运用能力。

1.开设诵读指导课。诵读指导课开设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读正确。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受,注意语音(饱满、圆润)。让学生反复吟读,把握经典诗文的重读音节、声调、节奏等,让学生在反复吟读中体味诗文的音乐美。第二阶段:明故事。了解詩文中的逸闻趣事,通过教师讲述、学生毛遂自荐和班级演讲等多种形式展开。第三阶段:读出情。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节奏、停顿、快慢。第四阶段:诵出味。重在进入情境,注意语气的轻重、抑扬、抒情等。无论在哪个阶段,教师都要进行科学的诵读指导。通过四个阶段的吟诵培养,令学生熟悉诗文作品;通过语音、语流、语气的朗读指导和学生对作品的直接感受,使他们读准经典诗文的节奏,读出语气和语势。

2.灵活多样地实施诵读课程。其一,表演读。经典诗文诵读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指导他们在诵读时加上恰当的语气和动作,一边诵读一边表演,以增加对经典诗文的理解,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恰当的语气和动作能促进小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使其背得快,记得牢[3]。其二,分类诵。选择启蒙经典的内容进行分类诵读。如将经典诗分为天文地理、历史事件、尊老爱幼、社会现象,等等进行诵读。其三,多种形式综合读。为了调动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将多种形式的诵读灵活运用。比如双人赛、小组赛、男女组赛、班级赛等;又如限时读、师生读、快读、慢读、轮换读、接龙读等。多种形式的综合诵读灵活多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诵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总之,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实施以学生诵读为主,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全校各年级诵读的经典诗文内容不同,教师的教学组织方式也灵活多样。因此每个年级的诵读活动都有各自的特点。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吟咏诗文,感知古诗词的音乐美,逐步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久而久之就能达到熟能生巧,渐渐地也就做到活学活用了,许多学生还能够自己创作出对联、诗句和韵文来。

(五)探索经典诵读的评价策略

学校把对学生经典诵读的评价原则确定为:注重发展、注重兴趣、过程为重、活动评定,注重形成性、发展性评价。除关注诵读活动成果外,更要重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中华传统美德的养成和对古诗文经典诵读的兴趣热情。评价过程做到动态化,给予多次评价机会。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形式要多元化。根据评价指标的内容,设计针对性强的自我评价、同桌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四位一体的等级评定方案。学生活动成果可通过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表现记入学生学业成绩发展档案。

综上所述,学校的经典诵读活动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极大认同,学生的变化也使家长们欣喜,并纷纷加入孩子的诵读活动中,同孩子一起阅读,共品经典,让家庭溢满书香。有的家长还积极为学校出谋划策,促进经典诵读活动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读经典,学做人”,今天诵读经典的学生,在诵读经典诗文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厚实了人文底蕴,能唤起他们对古代文学的向往和浓厚兴趣,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丰富知识储备,开阔眼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表明,要想开展好经典诵读活动,学校领导重视是首要前提,全校教师的协作参与是基础,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是关键,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孙丽.让诵读伴随学生一起成长[J].甘肃教育,2009(10):43.

[2] 郑婉娟.农村中学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的实施方法和策略[J].高考,2019(11):195.

[3] 王静.国学养习惯 经典伴成长[J].基础教育论坛,2014(31):16.

[责任编辑 薛晓静]

猜你喜欢

经典诵读语文素养农村小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研究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唤醒、发掘、传达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