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灸对阳气亏虚型心力衰竭患者胃肠道症状的影响

2022-04-01庄玲玲柯清月林晓燕

光明中医 2022年5期
关键词:恶心艾灸西医

庄玲玲 柯清月 林晓燕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病死率占心血管疾病的比率呈递增之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诸多并发症中,因胃肠道瘀血,常最早出现如腹痛、恶心和呕吐、腹胀等胃肠道症状,其中右心衰竭引起的胃肠道反应最为突出,常贯穿疾病始终,可伴随疾病的发展而加重[1]。中医认为心衰日久,气损及阳,不能帅血而行,脾胃运化失调,气机升降失常,故阳气亏虚型心力衰竭易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常规西医疗法常多采用抑酸药物,虽有效,但效果欠佳,传统中医采用口服大量中药治疗,当胃肠道症状明显时患者服药依从性下降,由于恶心、呕吐等症状,不利于药物吸收、发挥作用[2]。服用大量药物,也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因此探索一种辅助的治疗方法很有必要。艾灸能刺激经络腧穴,温阳补虚,调节人体气血,促进胃肠道血液循环[3]。目前资料显示,艾灸被广泛应用于缓解化疗产生的剧烈呕吐,并取得了显著疗效,而针对阳气亏虚型心力衰竭引起呕吐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艾灸对缓解心力衰竭引起的呕吐的疗效,从而缓解心力衰竭患者呕吐症状,改善患者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心血管科患者,共6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67.35岁;平均病程3.74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条件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诊断标准①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4]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②阳气亏虚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和《中医内科学》[6]。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者;②年龄:65~85岁;③对试验知情并且同意参与治疗的患者;④能够进行沟通交流者。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心、脑、肾疾病;②有严重合并症、并发症;③颅内高压所致的呕吐;④艾灸不耐受或过敏;⑤消化道梗阻;⑥穴位所在皮肤有硬结、瘢痕、破损。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与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常规西医治疗、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取穴:中脘、神阙、胃俞、双侧足三里,每日9:00~11:00进行艾灸,每日1次,每个穴位艾灸15 min,7 d为一个疗程。

1.4.2 观察指标采用胃肠道症状总积分表进行呕吐症状评分,该量表由15个项目组成,用于对近2周患者的胃肠道症状进行评估。量表分级内相关系数为0.42~0.60,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61~0.83,量表积分标准化反应均值为0.42~1.43,是一个简洁、公正、全面性评估普通胃肠道症状的量表。

1.4.3 疗效判断标准每个条目评分标准按症状轻重程度分为0分(无症状)、2分(轻度)、4分(中度)和6分(重度)。

1.4.4 统计学方法2组均在干预前后进行呕吐评分,填写评分表,对2组数据进行分析。对收集的数据使用SPSS 22.0软件包采用统计学处理。属于分类资料的数据,行卡方检验,属于计量资料的数据,且正态分布的行t检验,偏态分布的行U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胃肠道症状总积分表呕吐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组患者具有可比性。见表2。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种方法均可改善患者胃肠道症状。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15项指标及总分对比,其中除烧心、酸反流,其余13项指标(腹痛、上腹部紧抽感、恶心和呕吐、腹鸣、腹胀、嗳气、排气增多、排便减少、排便增多、稀便、硬粪、排便紧迫感、排便不尽感)及总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改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胃肠道症状评分比较 (例,

表3 2组患者干预后胃肠道症状评分比较 (例,

3 讨论

西医认为[7],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射血功能下降,组织血液灌注量不足,无法满足机体正常需求,且当发生右心衰竭或全心衰竭的时候,因胃肠道及肝脏瘀血,患者的消化道症状较为明显,中医五脏关系理论[8]提出心、脾两脏为母子相生关系,心脏病变可影响脾胃,脾胃病变亦可累及于心。心衰日久,气损及阳,运血无力,酿生水饮,使脾胃不能运化,气机升降失常,出现恶心呕吐、不欲饮食等表现。

艾叶性温,味辛、苦,具有温经散寒、疏通经络的功效,同时艾灸热力作用能够帮助血气运行,具有温补阳气、扶正固脱之效[9]。目前资料显示[10],艾灸能通过刺激经络腧穴,濡养胃肠黏膜上皮细胞,促进胃肠道血液循环,起到调节胃肠道功能的作用,其通过热力作用更快地渗透皮肤,显效更快。本研究选取中脘、神阙、胃俞、足三里诸穴,皆为经脉表里相同之穴。中脘为八会穴之腑会,胃之募穴,具有利水降逆、健脾和胃之功效[11],为临床常用止吐穴位;神阙为任脉之腧穴,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会[12],联系五脏六腑,有健脾和胃、升清降浊之功效;足三里位于足阳明胃经,具有调理脾胃,增强正气,改善消化系统的作用;胃俞是胃气的输注处,脾胃之气汇集之地,具有补虚、扶中、化湿、消胀的作用[13],具有调和气血,改善胃肠道功能的作用。综上,艾灸对阳气亏虚型心力衰竭产生呕吐患者,辅助西医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优于单纯使用西医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意义。

本研究干预后的试验组与对照组胃肠道症状积分15项指标及总分对比,除烧心、酸反流外,其余13项指标(腹痛、上腹部紧抽感、恶心和呕吐、腹鸣、腹胀、嗳气、排气增多、排便减少、排便增多、稀便、硬粪、排便紧迫感、排便不尽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试验组改善患者恶心呕吐症状优于对照组,进一步说明艾灸疗法在改善患者胃肠道症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现代研究表明[14-16],艾灸治疗时能够发出一种穿透人体且容易被吸收的、以近红外线为主要元素的红外线。能够使局部组织热度上升、促进毛细微血管扩张,加速血液流动,增强机体新陈代谢。通过艾灸刺激能激起中枢神经反射[15-17],激发机体自身调节作用,且热力作用更快地将“药气”运输全身,直达病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艾灸治疗能够调节脾胃气机升降,使脾胃运化功能正常,从而改善胃肠功能,缓解恶心呕吐症状。

本次研究证明,艾灸治疗方法安全可靠、不良作用较少,操作简单易行,经济花费低,患者易接受,值得临床推行及应用。除艾灸缓解患者阳气亏虚型心力衰竭引起的呕吐症状外,对改善患者腹痛、腹泻、便秘等胃肠道症状均有一定疗效。但本次研究仍存在一定问题:样本量少,选取对象均为福建省人民医院患者,调查对象存在地域局限,缺乏多样性,对于艾灸缓解患者症状机制没有进一步研究,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疾病再次发生率尚未开展回访。

另外,目前研究艾灸运用于缓解化疗引起的胃肠道症状较多,对缓解阳气亏虚型心力衰竭所引起的胃肠道症状的研究少,缺乏完善、系统的理论[18]。可以尝试考虑进行长期系统的艾灸改善心力衰竭引起的胃肠道症状疗效观察,进一步了解艾灸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体现中医整体观念。

猜你喜欢

恶心艾灸西医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两手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婆婆迷上了艾灸
题出的太恶心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