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护理中的应用①

2022-03-31杨宝玉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冠心病护理人员

杨宝玉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冠心病介入手术是目前临床上最有效的诊断及治疗的冠心病的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老年患者生理老化且常常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导致患者手术风险明显增加,危及的患者生命健康[1]。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加强风险事件的防范,减少护理风险隐患是提高患者手术安全性、杜绝医患纠纷的关键[2],此次研究我院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护理中,对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并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01~2020-10对在我院进行介入手术治疗的6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男女患者比例为36:31,年龄65~83岁,平均(69.37±3.58)岁;2020-11~2021-08对在我院进行介入手术治疗的7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男女患者比例为37:33,年龄65~84岁,平均(70.72±5.27)岁,两组患者资料平衡性良好(P>0.05)。护理人员共13名,主要由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和护士(6名)组成,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1.2 护理措施

2020-01~2020-10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协助患者完成术前检查,嘱咐患者配合事项,做好手术准备工作,术后常规护理。

2020-11~2021-08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①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以护士长、质控护士和责任护士为主的三层管理结构的风险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护士长担任,辅助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让护理人员能够准确掌握风险管理基本流程,风险事件处理措施,制定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明确护理人员风险管理职责。质控护士由主管护师担任,负责科室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除了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和记录外,总结护理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针对护理风险或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及时调整风险管理制度,同时质控护士还要对各级护士定期进行考核,责任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全程的护理服务。②建立冠心病介入手术护理风险管理预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特点,为患者建立个性化的护理风险管理预案,尤其是术后恶性心律失常等不良心脏时间抢救预案、穿刺点压迫放松观察预案、穿刺点大出血抢救预案等。③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及辨别能力:临床经验缺乏,导致护理人员对疾病的进展、转归、预后的判断能力不强,无法对护理风险及时进行辨别,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让护理人员能够准确识别护理风险,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及预防措施;加强护理人员心血管专科理论知识及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④全面落实护理风险管理:术前向患者普及冠心病及介入手术基础知识,告知患者手术治疗的目的、流程、注意事项及预后情况等,同时向患者介绍主治医师的相关情况,提高患者术前安全感,减轻患者恐惧、焦虑、紧张的心理,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麻醉、手术;指导患者指导患者平卧时深呼吸、屏气和用力咳嗽,促进机体内造影剂的排出,指导患者如何在床上排尿;手术当天,做好患者备皮、碘皮试等护理工作,安全交接。术中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护理风险管理各项制度,积极预防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协助医生完成患者的手术,术中密切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积极预防手术不良事件的发生。术后给予患者心电监护,观察患者心电示波及穿刺部位,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⑤完善护理风险事件报告制度:对手术护理风险事件及时进行评估并上报,对风险事件的产生原因、发生概率、危害等进行分析,,确定伤害等级,制定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对近期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找出护理风险管理方案存在的漏洞及不足,并加以完善。

1.3 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老年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主要包括放射曝光时间、手术穿刺时间及总手术时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患者放射曝光时间、手术穿刺时间及总手术时间较实施前均明显缩短(P<0.05),见表1。

表1 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患者护理风险风险发生率比较

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明显降低(P<0.05),见表2。

表2 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n(%)]

2.3 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实施前明显降低(P<0.05),见表3。

表3 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4 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升高(P<0.05),见表4。

表4 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介入手术是一种集医学影像学与临床治疗学于一体的手术方式,操作简便、安全性高,且患者痛苦小,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多、最有效的冠心病治疗方案[3]。由于老年患者生理机能严重退化,并且长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冠心病介入手术仍为广泛性诱因[4],患者手术风险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如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做好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中的风险管理,降低手术潜在性伤害是保障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命健康的关键[6]。

此次研究,我院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通过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及风险事件的处理能力,建立护理风险管理预案,加强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风险管理,及时消除患者围术期存在或潜在的安全隐患[7],有效预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降低手术的潜在性伤害,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对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患者放射曝光时间、手术穿刺时间及总手术时间较实施前均明显缩短,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明显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实施前明显降低,护理服务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升高(P<0.05),说明在冠心病介入手术中对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展开,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提高患者手术安全性[8],减少手术相关风险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减少手术潜在性伤害,提高患者手术安全性,有效避免护理风险事件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度更高,可在今后的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冠心病护理人员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加强小额贷款企业风险管理与防范探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