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学视域下混合式教学生态结构及运行准则

2022-03-30胡艳

校园英语·中旬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混合式教学

摘 要:本研究从教育生态学视角来分析混合式教学。基于生态学视角,阐释了混合式教学的本质,构建了混合式教学生态结构模型,制订了混合式教学生态系统运行准则。研究发现:混合式教学生态系统是由“在线学习”子系统与“面授学习”子系统相互作用而成的一个有机体。生态主体为教师、学生,生态因子包括教师、学生以及学习媒介,生态因子之间相互作用构建了一个多元生态环境。混合式教学生态具备系统性、递进层次性、动态平衡性。为了维持该系统的正常运行,要维持各生态因子之间的平衡,要注重生态环境的适宜性及多元性,要增加生态因子之间的良性竞争。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混合式教学;生态结构模型;生态运行准则

作者简介:胡艳,江西理工大学基础课教学部。

一、引言

混合式学习集结了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的优点,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学习理念,是实现深度学习的上佳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混合式学习理念主要體现为纸质与电子学习资源的混合,传统学习方式与新型学习方式的混合。表现形式多样,包括: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基于直播课的混合式教学,基于移动云端课等的混合式教学。

实证研究表明,混合式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面授教学以及单一的在线学习(如MOOC)。目前,国内混合式教学实践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就清华大学而言,从2013年秋到2018年春,一共有1814门次课程试用了混合式教学,覆盖30余个院校及部处,选课人数超过4.4万人次,几乎涉及所有类型的课程。然而,混合式教学的内涵仍然比较模糊。关于混合式教学的实施,研究者们各有见地,仍未达成统一的观点。实施过程中,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分裂现象严重,学生参与度低下,混合式学习变成了一种低效学习。因此,十分有必要清楚地了解混合式教学的本质。本课题组从生态学视角剖析混合式教学的真谛,将混合式教学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构建混合式教学的生态结构以及运行准则,旨在对混合式教学的生态结构及运行准则有清晰的认知,为混合式教学的应用提供一些启示。

二、生态学视域下的混合式教学生态结构概述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无机或有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将混合式教学视为一个微观教育生态系统,生态主体为学生与教师,生态因子包括教师、学生和学习媒介。学生、教师,学习媒介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多元的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整个生态呈现递进层次性、系统性、动态性。

(一) 递进层次性

混合式教学生态系统由在线学习与面授学习两个子系统构成。在线学习子系统由下一层次的学习者、学习媒介(如计算机、手机、平板等)、教师三个次子系统构成。面授学习子系统由下一层次的教师、学习者、学习媒介(如多媒体、教材、电子资源等)三个次子系统构成。学习者、教师、学习媒介次子系统又由下下一层次的内因和外因次次子系统构成。整个混合式教学系统呈现递进层次结构。

(二) 混合式教学的系统性

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线性作用,它们是构成系统全部特征的依据。混合式教学系统不等于(大于或小于)在线学习子系统与面授学习子系统之和。子系统与母系统之间、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有着密切、共生的关系。在线学习子系统与面授学习子系统受到混合式教学母系统的制约和限制,特性被屏蔽,独立性丧失。在线学习与面授学习之间的互动决定着混合式教学母系统的平衡。学生、教师和学习媒介之间的互动直接决定了在线学习子系统的生态平衡,学习者、教师和学习媒介之间的互动决定着面授学习子系统的生态平衡。孤立看待线下学习与面授学习,生硬地将二者拼凑起来,或者将二者完全分割开来,或者部分内容线上学习加上部分内容线下学习,均违背了混合式教学生态的系统性。

(三)混合式教学的动态性

混合式教学生态的主导因子包括学习者、教师、学习媒介。这三个因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均会引发其他因子的变化。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学习观念、学习水平等个人特质是动态变化的,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观念、信息素养等个人特质是动态变化的、学习媒介的选择也是动态多样的。基于学习者的个人特质分析,教师选择学习媒介,设计、组织、管理教学。教师的设计、组织、管理教学直接决定学习媒介的选择以及学习者的学习建构方式。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会考虑学习媒介的可获得性以及适宜性。这三个因子,在不同阶段、从不同侧面对混合式教学生态产生综合性影响。其作用效果呈现阶段性、周期性。整个混合式教学生态环境是动态变化的。

混合式教学生态结构如图1所示。

三、生态学视域下的混合式教学系统运行准则

为了维持混合式教学生态系统可持续地、高效地运转,应当保持混合式教学生态的平衡性、适应性、竞争性以及高生态价。

(一)平衡性

生态平衡指的是在某一特定时空里,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功能以及输入输出方面保持相对动态平衡。

1. 结构平衡。生态系统中一个方面过于突出,或者过于不足,均有害于整个生态系统。在混合式教学生态系统中,必须维持 面授学习子系统与在线学习子系统之间的结构平衡,以及各生态因子之间的结构平衡。

一方面,维持面授学习子系统与在线学习子系统比例平衡。《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年版)》提出的“混合式教学一流金课”标准中明确规定了面授学习与在线学习的结构比例。目前,在线学习与面授学习的结构比例是混合式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主要挑战之一。另一方面,维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结构平衡。教师组织管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或是完全的学生自主学习均会导致生态主体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失衡。最后,维持学习者、教师与学习媒介之间的平衡,学习媒介比例过高或者过低均会导致混合式教学生态的失衡。

2. 功能平衡。混合式教学生态的功能平衡主要表现为线上学习与面授学习之间在物质流、能量流及信息流三个方面的平衡。例如,学校及教师把所有经费、精力放在线上学习,面授学习的优势完全没有发挥出来。或者,学校和教师把所有经费、精力放在面授学习,线上学习的优势完全没有发挥出来。这两种情况最终导致混合式教学成效不佳。

3. 输入与输出平衡。即混合式教学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平衡。当前混合式教学生态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混合式教学经费、精力的投入需求与教育机构经济承受能力的冲突。基础设备、师资、技术人员准备是混合式教学实施的基础条件。以美国为例,由于许多高校经济承受能力不足,在基础设备、师资、技术人员等方面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导致混合式教学的实施碰到了许多问题与挑战。国内许多学校也是如此。(2)混合式教学对教师工作投入需求与教师薪金评价体制的冲突。混合式教学要求教师熟悉信息技术,了解如何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懂得课程信息化教育理论。相对于传统教学,这种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工作量更大,挑战性、风险性更强。另一方面,学校评价体系仍然采用“旧式评价”,即科研能力(发论文、申请国家课题)至上等。由于这种冲突,许多教师对混合式教学改革持有消极态度。(3)混合式教学高效能与教师能力不足的冲突。国内外研究者已达成共识:混合式教学效率明显高于在线教学和面授教学。但是与此同时,许多教师由于混合式教学能力不足,不能实现混合式教学的最佳成效。

(二)适度性

教育生态的群体或个体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生态因子均有自己适应的上限与下限,在此范围内,主体能好好发展,否则主体将走向反面。任何影响学生群体学习的因素设置必须适度。在混合式教学生态中,为了促进学生群体好好发展,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技术的运用等必须注意适度原则。同理,为了提升教师群体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接受度,教育机构应当提供适宜的混合式教学生态环境,给予教师情感上的支持与技术上的支持。

正因为生物适应度问题,有必要了解混合式教学接受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者发现,从学习者角度来说,混合式教学接受度的影响因素有:兼容性、易用性、易认知性、任务技术匹配性与在线学习任务的复杂度、学习环境。从教师角度来说,混合式教学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包括技术的感知易用性、兼容性(与接受者价值观念是否一致)、学校支持。不难发现,影响学习者与教师接受度的大部分因素都与混合式教学技术有关。为了提高学生与教师对混合式教学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学校管理部门应承担大部分责任,尽力为学生提供兼容的、易操作的、易认知的、任务技术匹配的数字化学习平台,为教师提供各种支持(如技术培训,数字化教学平台等)。

(三)竞争性

竞争导致优胜劣汰,协调进化。为了维持混合式教学生态,应当引用适当的竞争机制,促使学生主体协调自我、共同进化。多元评价对混合式教学有促进作用,教师可以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群体之间的竞争,例如在线单元检测、每节课内容检测、小组讨论展示、项目汇报、角色扮演等。评价方式可以为教师评价、学习者互评、学习者自评。

(四)“花盆效应”

花盆作为一个小的生态环境,其空间有限,故栽种不出万年青。花盆内的个体或群体对周围环境适应度的幅度(生态价)较低。一旦离开花盆环境,个体或群体将会死亡。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各种教育信息技术(如视频、音频、电子书、课件、直播、MOOC、多媒体、微课等),结合恰当的互动平台(如微信、QQ、U校园、腾讯会议、钉钉、ZOOM等),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学生营造仿真的、个性化的多元学习环境,提高学生个体或群体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度,培养出高“生态价”的人才。

四、结语

混合式教学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递进层次性系统。它由在线学习子系统和面授学习子系统组成。在线学习子系统由下一层次的学习者、教师、学习媒介的次子系统构成。学习者次子系统由再下一层次的内因次次子系统和外因次次子系统构成。整个系统呈现层状洋葱式结构。生态主体包括教师和学习者。为了维持混合式教学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教育机构应当给予教师情感和技术上的支持,为教师提供混合式教学数字平台以及混合式教学信息技术培训。教师应当协调在线学习与面授学习之间的平衡,应用多种评价方法,提供泛在学习资源,设计适度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建一种舒适、安全的学习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Boelens R, De Wever B, Voet M. Four key challenges to the design of blended learning: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 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 2017:1-18.

[2]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3]李玲,吴南中,向曙曦,李永.基于混合学习理念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

[4]刘威童,汪潇潇.混合式教学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9(1):107-113.

[5]吴南中,夏海鹰.混合学习中“虚实互动”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9(2):33-42.

[6]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7]杨根福.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网络教学平台持续使用与绩效影响因素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7):42-48.

[8]赵建民,张玲玉.高校教师对混合式教学接受度的实证研究——基于DTPB 与TTF 整合的视角[J].现代教育技术,2017(10):67-73.

猜你喜欢

教育生态学混合式教学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离异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实证研究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