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非自愿入院的精神病患者对精神病治疗与护理工作的感受

2022-03-29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8期
关键词:精神病入院依从性

孙 宇

(营口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0)

精神病属于一种心理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情绪异常、敏感、不相信他人、行为失常甚至睡眠障碍等。该疾病的发病原因与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等都有很大的关系[1]。对于精神病患者来说,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并通过生活习惯、社会支持来进行情绪和心理的调整,对其精神病发作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但对于部分患者来说十分拒绝入院治疗。在非自愿情况下进入医院就诊后,患者对治疗和护理都很排斥[3]。为此,本研究对这类患者的对症治疗和护理进行了研究,通过观察患者的主观感受,来探寻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对象为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月8收治的364例非自愿入院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82例)和对照组(182例)。研究组男100例,女82例;年龄范围为28~60岁,平均(43.70±4.30)岁;抑郁症患者40例,狂躁症患者2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78例,焦虑症患者39例。对照组男102例,女80例;年龄范围为28~62岁,平均(44.10±4.20)岁;抑郁症患者38例,狂躁症患者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69例,焦虑症患者45例。纳入标准:患者符合2013年5月由美国精神病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APA)推出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中关于精神病的诊断标准[4];患者均为非自愿入院;患者均入住开放式病房。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根据其疾病情况,为其对症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抗躁狂和抗抑郁药物,并适量使用镇静剂。同时配合通便和保肝药物,降低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在患者入院后,指导其按时服药,对其临床症状和病情发展进行观察。若有异常情况时,及时报告给医师。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①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沟通技巧,增加其责任感。以患者需求为服务的宗旨,对护理态度和行为进行严格的约束,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②对患者不愿住院治疗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深入的交谈,明确患者不愿住院治疗的原因,主要包括不承认自己有病、害怕药物不良反应、对封闭式的住院环境感到恐惧、陌生、害怕与亲人分离、护理人员态度差、家庭经济环境因素和社会歧视等。对这些原因进行整理后,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③服药依从性护理。针对抗精神病类药物对患者造成的体质量增加、性功能下降、口干便秘和肝肾功能损伤等情况,在患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避免使用此类药物。如果必须服用,需对患者进行教育,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同时,鼓励患者通过多饮水、多运动,必要时服用保肝、通便药物对不良反应进行缓解。④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职业道德和素质,通过友善的态度来对待患者,增加护患互动,赢得患者的好感。⑤心理护理。非自愿入院患者对入院治疗比较抗拒,情绪甚至比较激动。此时,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通过有效的沟通和语言技巧,缓解患者心情,明确治疗的重要性,使患者能够积极的参与治疗。⑥开展娱乐活动。对于精神病患者来说,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性心理,生活态度比较消极。为此,可在院内举办一些患者感兴趣的娱乐活动,通过活跃气氛来缓解其压力,使其感受到入院治疗没想象中可怕。⑦针对性护理。精神病患者来自社会各阶层,其性格、文化程度和生活背景以及疾病类型等明显不同。对其具体情况进行了解,为其制订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可提高治疗和护理的有效性。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干效果进行评价。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5]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精神疾病状况进行评价,得分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②比较两组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感受,包括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护理态度、管理和医疗纠纷等。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6]。完全依从:患者认真遵从医嘱,定时、定量服药药物;基本依从:患者大部分时间能够服从治疗,偶有抗拒治疗或者拒药行为;不依从:患者抗拒情绪比较严重,拒绝听从医嘱和服药。依从性=(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效果比较 干预前,两组BP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BPRS评分比干预前低(P<0.05),且研究组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效果比较(分,±s)

表1 两组干预效果比较(分,±s)

2.2 两组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感受比较 研究组在治疗优良率和护理满意度以及医院管理方面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感受比较[n(%)]

2.3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有99例完全依从,69例基本依从,14例不依从,治疗依从性为92.30%;对照组有81例完全依从,60例基本依从,41例不依从,治疗依从性为77.47%。研究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0,P=0.038)。

3 讨 论

精神病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明显的认知障碍,判断力、执行力和自我控制力都会出现异常[7-8]。精神病不仅会对患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显著影响,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妄想症,出现攻击他人的行为,直接危害到公共安全[9-10]。因此,必须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并结合合理的护理措施,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疾病的发生概率[11-12]。对于多数患者来说,他们并未意识到自身存在的心理障碍,否认自己有病,不愿入院接受系统的治疗[13]。在强制入院后,还会出现拒不配合治疗的行为,这就给临床治疗增加了难度[14]。为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需对其进行综合有效的护理[15]。

本研究中为不同疾病患者使用相应的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用药剂量的调整,能够有效控制其精神病发作概率。通过综合护理措施,从服药、心理和护理人员本身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显著[16]。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沟通技巧,增加其责任感。以患者需求为服务的宗旨,对护理态度和行为进行严格的约束,极大的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17]。根据对患者不愿住院治疗的原因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为患者制订合适的护理方案,可提高治疗效果[18]。增加用药方面的护理,针对性服用抗精神病类药物易引发不良反应的问题,需根据患者病情及其要求进行剂量的调整[19]。采用联合药物来降低抗精神病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将患者身体功能的损伤降低到最低,以消除患者的担心。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进行纠正,以改善护患关系,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主观感受到被尊重[20]。对其负性心理进行调节,并开展各种类型的娱乐活动,使患者更加热爱生活,渴望疾病得到控制,积极的参与治疗。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根据患者不同的职业、性格、文化程度和生活背景等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可提高护理的有效性。在尊重患者的同时,使其对护理人员更加信任,愿意听从其指导。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BPRS评分比干预前低,且研究组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治疗优良率、护理满意度及医院管理方面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性为92.30%,对照组为77.4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大部分患者对自己治疗效果给予了肯定,并对护理工作和医院的管理比较满意。且其对不良反应的担心也明显降低,经过干预后,医患纠纷发生的概率明显降低,患者对住院感受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综上所述,采用抗精神病类药物联合综合护理对非自愿入院的精神病患者进行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升满意度。

猜你喜欢

精神病入院依从性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全膝置换术后再入院可以预防吗?
完形填空专练(五)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精神病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都有精神病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