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界而舒展 多联而悟思

2022-03-29许元芬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拓展性课程教学方式小学数学

许元芬

摘要:现如今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教师要不断改善教学模式,实施更为高效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更为丰富的内容,因此数学教师可以实施“拓展课程”,充分的开发教学资源,并联系实际生活,提高课堂的实践性,以此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使用数学的能力,让小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拓展性课程;教学方式

当前小学数学教材中包含了更为丰富的内容,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密切,不过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思维性,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数学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始利用“拓展型课程”的方式教学,为学生呈现出更多、更有趣的数学内容,以此改善课堂教学的效率,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拓展性课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

调动小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

在进行教学时,数学教师会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小学生的实际能力安排拓展内容,并且根据拓展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拓展知识的直观性、实践性以及趣味性,当教师展开实际授课时,丰富的拓展内容以及有趣的授课方式能够有效的改变课堂的环境,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从而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使得学生对数学产生更多兴趣,更加积极主动的研究数学知识,使得教师的授课效率不断提升。

拓宽小学生的数学视野

拓展性课程,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数学知识以及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能够领略更多数学知识,了解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关系,因此小学的数学教师在安排拓展性的内容时,会仔细研究数学知识的特点,将复杂的知识简化,同时联系生活元素,提高拓展内容的立体性,当学生学习拓展的内容时,能够更加轻松的了解到更多课本当中以外的知识,并掌握使用的方法,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且大量丰富的数学内容,可以有效的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使小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数学能力,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综合能力,而数学教师在展开拓展性教学时,课堂教学的内容将更加的丰富,同时教学的手段也具有多样性,不仅会利用更多现代化的手段,而且还会提高课堂的活跃性,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多自主学习和实践学习的机会,从而让学生亲自感受数学的魅力,掌握运用数学的方法,使得小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中全面的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

二、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拓展性课程的方式

(一)为学生创建合适的情境

数学教师在开展拓展性课程的时候,可以利用创建情境的方式展开教学,以此帮助小学生能够高效的融入到数学课堂当中。在设计情境之前,教师先要充分的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同時为学生提供拓展的数学知识,而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要将拓展内容和实际生活相联系,为学生创建带有实际性的情境,教师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元素来讲解拓展内容,帮助学生更快的理解课本以外的知识,提高了拓展课程的授课效率,同时创建情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使小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拓展知识,以此帮助小学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

例如教授“可能性”时,教授可以为学生创建实际的情境,如“学校运动会”,然后利用信息化工具将运动会的场景展示出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对学生提出问题,如“在八人参加的一百米比赛中,前三名有几种可能性?”,然后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导入课堂中,同时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这样拓展课堂能够更加具有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从而让学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运用活动模式展开课程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科目,涉及很多具有逻辑性的知识点,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在学习的时候无法高效的学习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使得学习的效率无法提高,因此数学教师在开展拓展性课程时,可以利用活动的形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当中体会数学。在展开活动时,教师要为学生安排更多实践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能够近距离的体会数学,了解如何运用数学的方法,而且在实践中,学生会更加仔细的观察数学,能够尽情的展开联想,以此锻炼自身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教师利用活动能够转变课堂模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获,激发研究数学的热情,使教师的授课效果不断提高。

例如教授“圆柱”时,教师以动手制作的方式展开课程,教师先让学生按照要求制作一个圆柱体,并测量出圆柱的尺寸,之后对学生提问,“利用不同的方式,是否能制作出尺寸相同的圆柱?”例如学生可以运用“拼接”法来制作圆柱,制作一些尺寸不同的长方形,然后将这些长方形组合到一起,以此制作出尺寸相同的圆柱。这样利用问题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培养了他们思维能力,同时在制作中,学生会巩固圆柱的知识,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小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三)将学生带到校外授课

在数学教材中,数学知识大多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要全面的提高综合素质,因此在开展拓展性课程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动校外展开授课,利用社会实践的形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在授课前,要根据知识的类型,为学生挑选适合的学习场地,让学生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展开学习研究,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展开有效的思考,而在正式授课时,教师要为学生安排引导性课题,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时,更加有针对性的展开思考,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例如教授“位置”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图书馆”中,在图书馆中,每一类书籍都有自己的区域,教师可以根据这方面为学生提出问题,如“动物类书籍在哪个位置?”,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位置”知识的理解来寻找对应的区域,让学生可以利用实际的方式发散思维,主动的进行思考,帮助学生锻炼“位置”的知识,使学生能够掌握“位置”知识的使用方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结束语:

总之,拓展性课程对学生提高数学能力,丰富数学视野有着很大的帮助,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利用此种方法进行教学,利用恰当的方式展开具体授课,让学生能够更直观、更立体的看到数学内容,同时改善授课环境,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以此让小学生可以更主动的展开数学研究,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建礼.小学数学课堂开发拓展性课程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导学,2020(3).36

[2]陈超.浅析小学数学拓展课程的开发和实施[J].魅力中国,2020(12).14

猜你喜欢

拓展性课程教学方式小学数学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三适连环教育”理念观照下的跨学科课程整合研究
以实验探究为切入点的拓展性课程研究
由易到难分层设计 循序渐进系统推进
基于教材增设素材,拓展课堂学习空间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