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阈下民办高校二级学院毕业生党员实践育人模式探析

2022-03-29虞飞

客联 2022年1期
关键词:二级学院实践育人三全育人

虞飞

摘 要:在当前高校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已日趋完善,而如何发挥党员的主观能动性,让党员在实践经历中真正成长成才,要依赖于实践育人体系的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党员存在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去向多元化、面临毕业就业压力等特殊性,对毕业生党员的教育培养难度更大。因此,高校党建实践育人体系建设,对创新党建工作方式、优化人才培养机制、调动毕业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等具有理论的前瞻性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三全育人;二级学院;毕业生党员;实践育人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做好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重发展,轻教育,少实践”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突出问题。对于正处在转型中的应用型民办院校,如何在转型的大背景下,结合“三全育人”理念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值得深思。本文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思想,结合民办高校二级学院党建工作实际,以艺术设计学院为例,总结反思转型期间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实践育人的视角探讨二级学院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的途径,达成提升育人实效的目标。

一、二级学院毕业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不完善

1、学院组织管理机制不健全

党组织是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工作的领导核心,目前,學院正处于转型期,党组织机构设置还不完善,管理模式滞后,教育管理载体平台较少。此外,党组织统一领导、上下级党组织协力合作还不够,教育管理范围及作用有限,未能形成有效的全员育人格局。此外,党组织对毕业班党建重视不足,更加疏于对校外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

2、党建队伍建设效能不充分

党建工作的有序稳定开展,需要一批稳定务实的党务工作者,然而实际上党建教育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学生基层党建工作一般由书记、辅导员担任,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党务知识的欠缺等,致使党务工作者工作能力参差不齐,党务工作仅仅停留在按部就班的层面上,各部门协同构建共育少,无法满足对毕业生党员高质量、专业化的教育管理需要,客观上冲击了学生的基层党建工作。

3、毕业生党员监督考评机制不严格

探索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必须设立一套全面、系统、客观、公正、严格的考评体系,结合毕业生党员在校内校外的实际表现、综合素质、言行举止、义务履行等,将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重要的考评形式,严格进行学生党员的管理与培养教育工作。传统的理论为主的考评方式,无法对党员的综合素质与实际能力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4、毕业生党员后续教育缺失

毕业生党员平时忙于工作和备考,无法抽出充足的时间进行继续教育学习,即便是参加党组织生活,可能也只是出于“完成任务”。对于大四转正的党员而言,转正大会通过后似乎认为考核“告一段落”,不再像预备党员考察阶段那样积极作为。从基层支部层面来讲,出于对毕业生特殊性的考虑,对党员的后续教育几乎处于“放养”状态。

(二)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过于单调

1、育人途径和形式单一

当前,学院毕业生党员育人途径与教育活动形式仍比较单一,大多情况下,仍以集中学习讨论形式开展,诸如听书记、辅导员、优秀教师党员或学生党员轮流讲党课,集中学习文件精神,对某一主题进行分享讨论等,这种“听”与“学”往往流于表面,达不到实质性的教育效果。党组织生活未能有效结合毕业季的特点来开展,单一的或“一刀切”的育人方式无法与毕业生党员的多样性相适应。

2、育人资源未进行有效整合

目前的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还未能形成教育合力,许多党建育人工作还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照本宣科,育人内容枯燥,育人管理成效不大。基层党组织、行政管理部门、辅导员等只有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工具、多样化方式、多种实践载体,将育人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才能有效提高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成效,才能真正把党建工作与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效结合起来。

3、教育引领作用发挥不明显

由于毕业班的特殊性,学生毕业就业工作被摆在了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无形之中将党员的教育管理放在了次要位置。毕业生党员在应对求职深造过程中,不得不频繁奔波于学校与工作单位之间,还有繁重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任务,无法过正常的组织生活,不能及时和党组织保持联系,在教育管理方面出现了真空地带,未能充分发挥毕业生党员在教育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三)毕业生党员缺乏自我教育管理

1、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

对于毕业生党员而言,面临就业择业深造等抉择,在实际工作学习生活中,多数情况下,更多注重自身发展,关注自身的进步与提高,而联系群众不够密切、不够热情,对其他同学的关心与帮助不够。甚至有的毕业生党员不知道如何发挥党员的先进性,未能有效帮助其他同学顺便毕业就业,无法在毕业就业工作中起到表率作用。

2、党员理想信念弱化

在日常的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认知教育,而学生党员也只是被动接受培养教育,形式化的教育模式无法起到有效的教育作用。在繁忙地找工作与备考中,加之党组织教育与引导的缺失,容易导致理想信念淡化,党员意识淡薄,甚至觉得参加活动、组织学习给繁忙的工作造成了“负担”,久而久之,毕业生党员与党组织的联系越来越少,甚至成为“失联党员”。

3、党员服务意识欠缺

部分毕业生党员踏入社会后,受到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在实际工作生活中,作为党员的思想觉悟并未相应提升,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往往更加注重个人利益的取得。在“讲奉献”“办实事”方面不上心、不主动,服务意识逐渐下降,甚至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作为、慢作为现象严重。

二、“三全育人”视阈下构建毕业生党员实践育人模式的有效举措

(一)总体思路

1、做好实践育人工作整体部署

加强党建引领,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学院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提高党建工作政治站位,加强党组织和党建工作队伍建设,重视和规范毕业生党员的日常管理和培养教育。规范制度建设,积极探索适合学院组织特性的党组织领导方式和管理体制,推進基层党建制度规范化建设。以专题项目为载体,丰富开拓实践内容,组织开展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毕业生党员“走出去”,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国情民情、锤炼意志品质。

2、打造“五维一体”实践育人共同体

结合学院特色及学科特点,充分与校内外多方资源共建,将对毕业生党员的教育培养与实践教育教学相结合,从政府、学校、社会、企业、家庭等多主体入手,构建“理论学习-专业教育-以赛促能-团队帮扶-社会实践”五维一体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在对毕业生党员的培养考察期间,注重对其社会责任感、行业分析、专业前沿等的教育指导,建立多维教育教学平台,鼓励毕业生党员参与学科竞赛,并将企业需求与毕业生党员创新创业有机结合,组织毕业生党员开展假期社会实践,将教学成果、理论学习转化在德育实践、志愿服务等层面,促使其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以更好实现社会价值。

3、搭建实践育人的平台和载体

完善大四年级党员培养教育方案,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理念,实施“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构建校企支部共建共育模式。定期邀请学界大师、行业专家开展相关讲座,将多元专业文化、企业先进文化引进校园,加强毕业生党员的专业思想教育,有效培养其创新实践能力。成立党务工作中心、志愿服务中心等平台,充分借助假期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等载体,鼓励毕业生党员开展社会调研、志愿服务、实习实践等教育实践活动。搭建专业实训基地、社区建设等实践平台,通过基层实践服务,培养毕业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4、完善实践育人的保障体系

制定党建+实践育人整体方案,明确各方面内容与各级管理责任,确保实践育人有章可循。完善双向考评机制与育人激励体系,明确将指导毕业生党员实习实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鼓励教师党员加强对毕业生党员的教育引导,同时,将毕业生党员参与实践的情况作为党组织考察的标准之一。加强党务服务中心等平台建设,为毕业生党员实习实践提供渠道和场地,充分整合校内各部门提供的资源,稳步推进各项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强化实践育人环境建设,将党建与团建相结合,通过特色校内外活动营造良好的实践育人氛围,将爱党、爱国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中。

(二)特色做法

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背景下,学院自成立以来,领导层高度重视支部党建及队伍建设。学院以专业为依托,立足专业特色,将专业建设与支部党建有机融合,积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从而达到共建共育的效果。

1、凭借艺术活动,实现师生队伍协同育人。

“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实,首先需要明确全员育人目标导向,坚持育人主体及体系的整体性,因此,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及时整合各类优秀资源尤为重要。艺术设计学院专业特色明显,实践实操性强,能有效将专业优势转化为艺术实践活动。学院开设“尚美讲坛”讲座,打造美术馆,举办艺术“嘉年华”系列活动,定期邀请著名专家、学者、行业导师等举办各类讲座及学术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结合专业优势与个人特长,培养毕业生党员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展览拓展设计思维,用思维碰撞精彩作品,从知识输入到产品输出,将艺术特色活动融入毕业生党员的培养教育过程,既改变了传统的纯理论教育模式,又能充分发挥党员的主观能动性,育人效果更加明显。

2、依托技能竞赛,加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联动。

加强思政教育同专业教育的联动,强化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将育人思想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在教育实践中发挥实践育人的功效。支部注重对毕业生党员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着力将创新创业实践与社会文明发展相结合,组织毕业生党员积极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数字媒体艺术大赛等竞赛,以竞赛为抓手,以社会实践为依托,培养毕业生党员的创新创业意识,拓宽艺术交流视野。通过竞赛,激发毕业党员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科竞赛氛围,将专业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相结合,致力于培养五育并举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丰富第二课堂,拓宽实践育人平台。

学生进入大四阶段,支部在对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忽略了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性,甚至取消了第二课堂,于是出现了“党员实践无平台,支部管理没办法”的两难境地。按照对毕业生党员培养教育的需求,通过开展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化竞赛等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更易于毕业生党员接受。由教师党员带领毕业生党员参与各类专业设计工作,将所学专业知识落到了实处,提升了党员的社会责任意识与修养。学院党支部重视党团校园文化建设,以社团为依托,“党-团-班”三级联动,以党建带团建,班团一体化,毕业生党员结合自身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在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培养考察和班级毕业就业工作中给予一定的帮扶与指导,带动班级同学进步,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

4、围绕志愿服务,构建德育实践长效机制。

以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为载体,着眼于校外德育实践基地平台建设,培养毕业生党员的奉献精神与责任意识。学院推行“党建+志愿”服务的有效举措,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设计绘画大赛、文艺沙龙、抗疫主题创作等一系列特色活动,并凭借“假期艺术实践”平台,倡导毕业生党员以图片、文字、手绘、视频等形式围绕“我和我的家乡”“我的红色记忆”等特定主题完成作品,通过“两微一端”媒介,加强对毕业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宣传引导,将思政内容与志愿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相融合,有效提高了毕业生党员参与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毕业生党员的家国情怀,从而利于其更好地服务社会。

5、开展设计服务,促进校社共联共建。

在对毕业生党员的培养教育中融入社区开展党员共建活动,在社区设立毕业生党员实践教育基地,结合专业优势为社区提供服务,同时邀请社区黨员前辈进行党史教育。这样一来,既可以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又可以为社会做奉献,还可以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毕业生党员的党性素养。学院党支部积极探索校社支部共联共建新模式,坚持实践育人与红色文化相融合,指导毕业生党员开展与专业相关的红色文化调研,组织参观红色文化遗迹、历史博物馆或爱国主义主题观影活动,直观接收思想洗礼,提升思想觉悟。同时,支部带领毕业生党员走进社区,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通过才艺展示、绘画设计等形式,给社区党建服务增添色彩。加强毕业生党员与社区群众间的交流互动,同时充分发挥老一辈党员的示范育人作用,从而提高了双向育人的能力。

6、立足社会实践,落实校企联动育人机制。

毕业生党员步入工作岗位,忙于熟悉业务与提升技能,“无暇”关注党员身份的继续教育与培养。如果企业对学生的党员身份不了解、不重视,很容易造成对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脱节”。将企业党建前置,支持鼓励毕业生党员参与企业党组织活动,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党员综合素养的考察,将其做为是否录用的标准之一。通过配置企业党建的培养联系人,共同进行校内外培养,将企业文化培养思路与学校育人理念有机结合,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专业考察落实到位,实现毕业生党员“离校不离组织”,从而达到协同育人的效果。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专业优势,深度挖掘校友资源及企事业单位,与企业共同打造实践育人平台,通过专业项目合作,带领毕业生党员参与项目实践,提升毕业生党员的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能力,将党员的培养发展与校企实践平台深度融合,形成校企共赢模式。

通过实践教育丰富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将党建、思想政治引领和实践育人工作融会贯通,有利于培养毕业生党员的品德修养,充分其榜样与示范引领作用,进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张善红,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问题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12).

[2]侯欣羽,高校毕业生党员再教育可行性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18(4).

[3]刘超,高校毕业生的现状及测评方式探究[J],现代交际,2018(7).

[4]袁晓聪、陈晓雪,高校毕业生党员管理路径创新探析[J],长江丛刊,2020(7).

[5]程锦,高校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问题与对策分析[J],山西青年,2019(4).

[6]陆小玲,大党建引领下的高校思政工作体系新探索[J],科技文汇,2020(4).

[7]刘璐,构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实践育人新模式[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5).

[8]严青,实践育人视角下的大学生党建工作载体探索[J],科教导刊,2018(6).

猜你喜欢

二级学院实践育人三全育人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加强高校二级学院党建工作的若干思考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绩效考核初步探析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