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教育衔接视域下科学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2-03-26凌珲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科学教学策略

凌珲

【摘 要】不同学段间进行教学衔接是当今教育的研究热点。本文从科学教育衔接教学视角切入,以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相貌各异的我们”一课为例,从比较课标,衔接科学知识;解构教材,组织学习情境;夯实基础,培养科学态度等方面探讨小初科学课程衔接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科学教学 小初衔接 策略

目前,小学科学课程在一至六年级开设,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常发现学生不能将科学概念建构成良好的连续性知识体系,以致出现学生每学习一个单元的内容后,其思维或关键能力得不到实质性发展的现象,这种现象甚至阻碍了学生初中阶段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相关知识学习的继续深入与抽象化。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每周科学课课时量的限制,另一方面则与教师对某一科学概念乃至整个小学科学与初中科学概念体系的整合程度有关。纵观目前国内中小学科学课程衔接的相关文献可知,开展研究的群体多以中学教师或大学院校教师、学生为主,小学科学教师则较少。因此,本文以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相貌各异的我们”一课为例,分析、探讨促进小学、初中阶段科学课程衔接教学的策略。

一、教学设计与效果

(一)教学设计

“相貌各异的我们”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的第五课。本单元前四课是以学生熟悉的动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记录、统计、分类等活动初步建立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本课以人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比较人与人之间相貌的不同,引领学生体会同一种生物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并进一步建立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整节课,学生在不断地观察、比较中逐步体会到相貌各异是生物多样性的现象,初步感知到基因的遗传与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本质。

六年级学生对一些常见的不同相貌已经有所观察和感知,但还没有仔细观察过,对一些相貌特征的辨别不是很明确,也不知道是不是相貌特征。所以,本节课重在让学生观察、辨析不同的相貌特征。

综上,本节课一共设有四个活动:导入课题;认识相貌和性状;观察自己的相貌并调查大家的相貌;初识基因。

本课的活动目标主要设定为以下四点:

1.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生物有不同的性状特征,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多样的生命个体。

2.通过观察相貌,提高观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现象特征的能力。

3.培养乐于观察、仔细观察、主动和同伴合作、积极参与交流的态度。

4.体会生物的多样性,热爱生命。

下面是本节课的活动过程和相应的设计意图。

活动一:导入课题

1.PPT出示刷脸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体验过“刷脸”吗?你们在哪里使用过“刷脸”技术?

2.介绍相貌:“刷脸”是依靠了人脸识别技术,它主要靠收集人面部特征来区分生物个体。通常,我们把人的面部特征称为“相貌”。

3.探讨揭题:“刷脸”时能不能用别人的脸代替?为什么?是不是我们的相貌都不一样?今天我们就来展开一次观察。

【设计意图】

从生活经验导入,明确本课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相貌特征。

活动二:认识相貌和性状

1.观察性状:出示两位相貌特征较明显的人物照片,让学生观察他们的相貌,说说有哪些不同。

2.初识性状:像耳朵,有的人有耳垂,有的人无耳垂,这些都是相貌特征的不同性状的表现。我们来认识一些常见的性状。

结合PPT图片介绍常见的不同性状表现:

黄皮肤、白皮肤、黑皮肤;

黑眼睛、蓝眼睛;

无双眼皮、有双眼皮;

高鼻梁、低鼻梁;

薄嘴唇、厚嘴唇;

能卷舌、不能卷舌;

有耳垂、无耳垂;

下颌中央有沟、下颌中央没沟;

卷发、直发;

前額V发际、前额平发际;

……

【设计意图】

进一步聚焦相貌特征,知道相貌特征有不同的性状表现。认识一些不同的性状表现,会辨别哪些不是性状并初步辨认自己的性状。

活动三:观察自己的相貌并调查大家的相貌

1.班级相貌普查

第一步:组员间相互合作,用镜子观察自己的上眼睑、前额发际、耳垂、舌头、下颌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并找到对应的性状组合编码序号,再由组长将调查的结果填入小组成员相貌特征统计表中。(见下表)

(1)讲解相貌特征统计表填写方法。

(2)讲解性状组合编码查找方法。

第二步:组长拿小组相貌特征统计表上台汇总数据,形成全班“相貌特征统计表”与“性状编码统计表”。

2.交流与讨论

(1)分析相貌特征统计表。

提问:①从柱状图中你们发现了哪些信息?

②全班相貌特征是××的有××人,是不是说明这些人的相貌完全相同?

(2)分析性状组合编码统计表。

根据全班“性状编码统计表”筛选班级性状组合编码相同且人数最多的序号。

提问:这5个性状都相同的同学长得一样吗?为什么?

(3)探讨:我们以某个相貌特征的两个不同性状为例,将它们进行两两组合会有多少种相貌产生?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4)思考:能找到相貌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吗?

3.观察双胞胎

双胞胎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差异。人的相貌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是后天的生长变异、生活环境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相貌。

4.小结

研究到这里,可以说世界上每个人的相貌都是不同的,也就是“相貌各异的我们”。

【设计意图】

在调查与统计“相貌特征统计表”与“性状组合编码统计表”的过程中,学生一起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调查统计活动,在汇總分析时体会到这些性状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多样的生命个体。

活动四:初识基因

1.PPT出示动物图片“一窝小猫和猫妈妈”,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长相。

提问:(1)同样是一个母亲生的后代,它们长得都一样吗?

(2)母亲和后代长得一样吗?它们之间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2.故事分享:有一位叫孟德尔的生物学家还对植物的“长相”进行了研究,我们来听一听他的故事——“孟德尔的豌豆”。

3.交流:孟德尔在长期不懈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植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存在很多相似之处,那么我们自己和亲人之间有没有相似之处呢?

4.介绍基因:正如故事中提到的亲代与子代之间有遗传因子——基因,子代的基因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我们的长相就是由这两个来源的遗传基因共同决定的。只是有人更像父亲,有人更像母亲,这是因为遗传基因也分为不同的类别。对于这方面的知识,你们到了中学阶段会有进一步的学习。

5.阅读推荐:绘本故事《孟德尔》。

【设计意图】

从人的相貌各异引申到动物、植物的“长相”各异,再次体会生物的多样性。结合故事引入遗传的相关知识,了解科学家做科学研究的历程,初步感知基因的遗传与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本质。

(二)教学反思

1.比较课标,衔接科学知识

(1)对性状的认识。在小学生命科学领域,没有对“性状”这一概念的定义说明,而初中生物教材里明确指出,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特性称为性状。其实,性状在小学科学课中是以不同相貌特征的表现来体现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小学阶段就不需要提到“性状”这个科学词语。所以,笔者在第一个教学环节揭示相貌概念后,和学生一起观察、比较了不同的相貌特征,之后点出这些不同的相貌特征就是不同的性状表现,让学生对性状有初步的印象。

(2)对遗传的认识。小学生命科学领域里的学习目标包含“描述与比较动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如花的颜色,叶的颜色、大小与形状等”。笔者查阅了2011年版的初中生物课标,其中相关的内容提到“遗传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是可以改变的”。可见,小学的教学更侧重于对遗传现象的观察,而中学的教学则更侧重于对遗传本质的认识。所以,本课的教学围绕观察展开了多次活动。

2.解构教材,组织学习情境

比较遗传主题相关的小初学段教材内容,笔者发现在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八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单元里,通过对人的相貌特征的调查,介绍性状概念,并从遗传的角度分析基因的传递过程。在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科学六年级下册“遗传与变异”单元里,通过观察人和动物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相似之处认识遗传现象。

因此,在本节课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里,笔者综合了以上版本的教材内容,重组了学习情境。对比动物亲代、子代之间的异同,借用初中教材中“孟德尔豌豆研究”的故事,以及让学生交流课前观察到的自己和亲人之间的相似之处,将本课的观察视角从横向比较不同的人的相貌以及其他同种动植物的差异,过渡到纵向观察同种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之处。辅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体会遗传现象,也为中学的相关学习做好铺垫。

3.夯实基础,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的养成在科学课程的学习过程里有着重要的意义,科学态度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科学课标中有明确的科学态度目标,而本节课里的观察活动主要涉及研究兴趣、合作分享这两个维度的科学态度。初中生物课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要求学生要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可见,科学态度在小学和初中的课程中都有所要求,在课程衔接中也非常必要。

“相貌各异的我们”这节课具体要求学生做到乐于观察、细致观察自己的相貌特征,同时学会和他人进行合作观察、分析同伴的相貌特征。特别是在全班相貌特征和性状编码这两张汇总表的调查统计过程中,学生完成了较为复杂且具有一定难度的调查统计活动,这也是模拟了科学家在做科学研究时,经历研究现象、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这样一个过程。此外,通过聆听孟德尔的故事并交流启示,学生体会到做科学研究需要细致观察、锲而不舍的精神。最后的阅读推荐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近科学家,鼓励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对生物遗传这一领域开展深入的观察和研究,更是希望学生从阅读中延续科学学习的兴趣,为中学科学学习夯实基础。

二、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科学课程衔接的实践研究不仅需要从实际出发,还应系统地进行科学知识、教材内容、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多方面的衔接。相信在专家们的引领和教师们的努力下,实践研究将不断迸发活力,结出硕果。

猜你喜欢

科学教学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莫让小组合作陷入虚假的围城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
从实验材料操作谈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