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职业院校创新就业育人实践研究

2022-03-24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职业院校毕业生

张 越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2021年12月28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在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909万,同比增加35万。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稳就业”“保就业”的任务非常艰巨……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 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1]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和国家对就业质量一直高度关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2],这对职业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障职业院校学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职业院校必须在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的过程中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探索建立就业指导工作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就业指导的育人功能,将职业院校的育人重任全面落实到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开创职业院校创新就业育人实践的新局面。

一、新时代职业院校创新就业育人实践的重要性

新时代新阶段,职业院校在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三全育人”功能,将进一步推动就业指导工作改革,创新就业育人实践,这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和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职业院校毕业生的一致诉求和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的内在要求。

(一)创新就业育人实践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

评判一所职业院校是否高质量发展的标准除了人才培养质量,还有人才就业质量。就业质量是衡量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根本指标之一。所谓就业质量,首先是指学生就业率高,综合职业能力较高,能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且愿意聘用;其次是指留用率高,毕业生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令企业愿意留用毕业生。新时代,各类职业院校毕业生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等领域的主力军。因而,广大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就业育人质量将影响行业企业,并反过来影响各类职业院校的社会声誉和行业口碑。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就业育人实践是各类职业院校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创新就业育人实践是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踏上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高质量、更加安全、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社会经济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大背景下,经济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的同时,经济发展方式得到了转变,传统产业迎来了升级,促进了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必须依赖高质量人才资源作为强大支撑,这就使得推动各层次、各领域人才高质量就业成为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3]。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唯有实现更高质量和更高水平,才能促进经济社会走上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转型发展轨道。职业院校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广大职业院校必须自觉肩负起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下大力气推动就业育人工作的改革创新。

(三)创新就业育人实践是职业院校毕业生的一致诉求

对于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而言,他们无疑希望自己能够顺利走上理想的工作岗位,不仅希望自身所学专业和所在岗位基本对口,对薪酬待遇和工作环境比较满意,而且希望自己具备相当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以适应企业未来转型升级对岗位能力的新要求。换句话说,顺利就业不仅能够让职业院校毕业生获得反哺家庭的资本,奠定立业的基础,而且能使毕业生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进而明显提升他们的工作幸福感、获得感和成就感,激励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因此可以说,依托创新就业育人工作实现高质量就业是职业院校毕业生的一致诉求。

(四)创新就业育人实践是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的内在要求

毫无疑问,工作效能高、工作匹配度高、工作稳定性高的人才资源是行业企业用人单位迫切渴望的。工作稳定性高指的是每一个用人单位都希望毕业生离职率低、工作态度积极、技能水平高,能够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工作匹配度高指的是企业发展需求和毕业生专业背景、技能水平相匹配,能够解决企业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并自觉提升综合素养,以适应企业发展的步伐;工作效能高指的是毕业生在工作中追求质量第一,爱岗敬业,工作效率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在这三方面的迫切需求要求各类职业院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解放思想、推陈出新,集中精力加强和改进就业育人工作。

二、新时代职业院校就业育人创新实践面临的困境

新时代新阶段,相比其他高校的就业育人工作,职业院校就业育人实践更应该突出就业育人的职业性特征。然而,当前的现实情况是,部分职业院校开展这项工作面临就业育人与岗位环境相脱节、就业育人内容与方式比较单一、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不健全、学生就业能力评价机制不完善的困境。

(一)就业育人与岗位环境互相脱节

当前,一些职业院校就业育人工作脱离了真实的岗位环境。与真实的岗位环境相比,学校环境在就业能力培养中显得不切实际,两种环境有着本质区别。学校环境相对独立且封闭,运行机制、工作氛围、管理模式、评价机制等自成体系;反观企业,其运行环境则比较开放,以市场需求为风向标[4]。例如,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存在较大弹性,而企业对员工的考核则是刚性的。因此,学校就业育人内容与学生真正渴望的就业能力养成存在一段距离,这就造成职业院校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的热情呈逐渐衰退的趋势。

(二)就业育人内容与方式比较单一

目前,为了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很多职业院校都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但这些就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讲授内容比较单一、陈旧,多以理论阐释为主,鲜少结合实际应用进行案例分析,将阐释就业政策、解析面试技巧、指导制作求职简历等作为教学重点,不重视职业院校不同专业学生实际的就业差别,导致职业院校对学生职业规划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针对性[5]。而且,一些职业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师更关注学生的面试水平和就业竞争力,忽视对学生职业精神和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制约了就业指导工作育人功能的发挥。

(三)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不健全

当前,一些职业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健全。首先,部分职业院校针对就业指导工作并未足额配备教师。其次,一些职业院校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性不强,多由班主任、辅导员、团委干部、就业中心人员兼任,这些人员有大量管理性事务缠身,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开展就业指导,再加上他们自身缺乏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专业知识和与就业实践相关的工作经验,导致这支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明显不足[6]。也正因为这支队伍的兼职人员比较多,导致队伍的人员稳定性差,直接影响职业院校就业育人工作的有序开展。

(四)学生就业能力评价机制不完善

除了就业育人与岗位环境互相脱节、就业育人内容与方式比较单一、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不健全等问题,部分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能力评价机制建设存在不完善之处。与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相比,评价学生的就业能力等职业素养有待岗位实践的长期考验,具有相当的难度,要制定可以量化的考核标准更是加大了难度。这就造成职业院校评价学生的就业能力容易出现标准混乱,评价方式单一,考核重视结果、轻视过程的倾向,难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难以起到激励学生和家长的作用,反而容易使一些职业院校学生只看重专业技能的提升,忽视就业能力的养成。

三、新时代职业院校就业育人的创新实践

新时代新阶段,职业院校创新就业育人工作要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和经济发展趋势,聚焦学生的综合素质、知识结构和能力养成,力争在就业指导中进一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使他们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获得更多发展机会。为了全面提高就业质量,提升育人水平,职业院校要升级校企合作模式,聚焦就业能力培养,不断提升学生就业胜任力,加强就业导师建设,以制度健全就业能力评价。

(一)升级校企合作模式,进一步优化就业育人机制

为了进一步优化就业育人机制,职业院校要不断升级校企合作模式。第一,职业院校要与相关行业企业加强沟通合作,根据企业对职业人才的能力需求,与企业共同编制就业育人方案,实现教育内容与岗位工作的精准对接。一方面,企业要积极融入职业院校并开设订单式就业指导班,将企业的岗前培训向上游延伸到学校,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要主动聘请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到校兼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等职业素养,实现校企合作的无缝对接。在此过程过程中,职业院校可以积极开展项目化教学,将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项目融入就业指导教学的内容建设中,使教学场景和教学内容更加真实。第二,职业院校要积极联合行业企业共同收集企业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技术性难题,由职业院校根据本校专业特点及师资力量确定相应课题,由教师在就业指导中对这些课题进行简要指导,由学生提出可行性强的解决方法,既为企业发展作贡献,使企业更愿意参与职业院校的就业育人工作,也让学生得到岗位能力养成方面的锻炼。同时,职业院校要积极建设岗位体验室,将具有发展潜力和浓厚创新创业兴趣的学生集中到一起,安排企业技术骨干与本校教师对他们进行指导,投入必要的经费,采购必须的设备,全力支持学生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使学生适应岗位对人才的能力要求。此外,职业院校要与行业企业积极沟通,让学生深入企业生产的一线岗位参与实践,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提升职业素养[7]。

(二)聚焦就业能力培养,不断提升学生就业胜任力

提升学生的就业胜任力是职业院校创新就业育人工作、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目标所在。所谓就业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质,顺利实现就业并长期保持工作的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性的知识、技能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个人品质素养、思维能力等,是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必备的能力。因而,第一,职业院校就业育人工作的开展要把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基础职业技能作为首要工作来抓,要深刻认识到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进行顶层设计,积极动员各部门,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依照系统性原则,编制具有差异化特征的基础职业技能框架,进一步明确基础职业技能的育人目标。职业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的设计要紧紧围绕就业能力培养,也要在聆听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诉求的基础上深入实施情景式、参与式和讨论式教学,增强课程的操作性和创新性,支持学生以动手实操的形式强化基础技能。同时,就业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认真思考和观察的基础上积累基础性职业技能,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聘请相关的企业人员担任就业顾问,为不同年级、不同需求的学生开展就业指导[8]。第二,职业院校要结合学生参与的实习实践对其开展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要依据学生参与实践的反馈情况和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精准地引导学生开展职业规划。对于不同年级学生,职业院校要开展阶段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突出职业技能在相关专业的融合性,提升学生的未来职业适应能力。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就业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使他们养成自觉反思、主动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就业指导教师要正面引导学生树立对未来新职业的正确价值导向,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认知,避免他们对未来职业产生负面或偏激的认知。

(三)加强就业导师建设,以就业指导提升育人水平

职业院校创新就业育人实践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建设,只有建设一支兼备过硬能力和素质的就业导师队伍,才能极大地提升就业育人水平。为此,职业院校要主动与相关行业企业积极对接,邀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员来校为学生开展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在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中补充一定数量的专职或兼职企业人员,以内培外引的形式壮大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其中,对于专职就业导师,职业院校可以从企业招聘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并对其开展定期培训,进一步提升他们对就业能力培养的设计和实施能力,使专职就业导师在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就业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切实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骨干教师。例如,职业院校可以邀请创新技术专家、企业家、创业成功者来校举办就业育人专题交流会,使每一位受训教师都能积极参与专题互动,在团体互动交流中有所收获,使就业导师在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与就业能力有关的教学方面实现快速提升,不断提高就业导师的就业育人水平。另外,职业院校要对就业导师开展信息化就业指导培训,可以让就业导师开通就业指导微信公众号,及时回复和解答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第一时间了解学生职业发展的动态,提前预防种种不良问题的出现。而且,就业导师在充分了解学生职业发展的实际困惑后,能够丰富自身就业育人经验,促进教学相长[9]。此外,职业院校要进一步创新对就业导师的培训模式,围绕就业能力、职业素养、技术技能并结合受训人员的需求和特征等,有针对性地开发定制培训资源库,分层次、分类型地开展高质量地就业指导培训,提升培训的吸引力与影响力,使就业导师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切实提升育人水平,不断推进全社会的就业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职业院校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

(四)完善就业能力考核,以制度健全就业能力评价

职业院校创新就业育人实践离不开完善的学生就业能力评价体系建设,更离不开完善的考核制度保障。因此,第一,职业院校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估学生就业能力的考核实施办法,并将考核意见及细则具体化,形成常态化的就业能力评价制度,使每一位学生与教师都能及时获得反馈,提升成就感,更加重视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职业院校可以建立针对学生就业能力评估的追踪评价平台,对每一位学生开展科学的职业引导,让他们充分发挥创造性与自主性,形成积极的个人特质,促进其就业能力的养成。第二,在形成常态化就业能力评价制度的基础上,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追踪评价平台监测学生在校外的实习实训活动,发挥及时纠偏的作用,及时纠正学生基本职业技能转化为体系性技能知识过程中的错误行为[10]。职业院校也可以借助追踪评价平台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在岗表现的反馈和评价,根据反馈优化就业育人方案和路径。同时,职业院校要依托追踪评价平台做好毕业生对所在企业和岗位的满意度调查,定期了解他们的岗位适应情况,及时掌握每一位毕业生在岗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改革就业育人的方式方法。此外,职业院校可以尝试引入第三方对就业育人工作进行监测,让专业化公司对学校的就业育人工作进行综合测评,及时、精准改进就业育人工作,全面提高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综合育人水平。

四、结语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党中央的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11]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广大职业院校学生肩负着建设国家、奉献社会的重要使命。新时代新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使职业院校学生未来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广大职业院校要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就业指导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既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要提升学生的就业胜任力,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工作的育人功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职业院校毕业生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