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以浙江蚂蚁岛为例

2022-03-24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政治课蚂蚁精神

徐 英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1)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中国人民在数百年来的艰苦奋斗中不断践行着伟大的中国精神,孕育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精神力量。“蚂蚁岛精神”是小岛渔民通过“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实践创造幸福生活的地方精神,在地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中融入极富特色、极具魅力的地方精神,有助于拓展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维度,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蚂蚁岛精神”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价值性分析

民族精神是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资源和核心思想,浙江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区域体现,“蚂蚁岛精神”是浙江精神在东海渔区的生动体现。将“蚂蚁岛精神”融入地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现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

(一)民族精神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资源和核心思想

“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作为立德树人的核心课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担负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蕴育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推进深化民族精神,有利于大学生更加了解这片土地的过去,更加感怀前辈的奉献,更加感恩当前的幸福生活,更加相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一真理,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浙江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区域体现

浙江作为中国革命红船启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诞生了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浙江精神是浙江发展的动力,也是浙江地域文化个性和特色的表达,从“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不断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也是对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民族精神的深刻阐释。

(三)“蚂蚁岛精神”是浙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蚂蚁岛位于浙江省舟山市,解放前原是个穷山苦岛,生产工具落后,人民生活贫困。解放后,蚂蚁岛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勤俭办社、艰苦奋斗,一举成了浙东地区有名的金银岛。1960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召开现场会议,学习推广了蚂蚁岛勤俭办社高速度发展水产的先进经验。005年6月1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视察蚂蚁岛时指出:“蚂蚁岛曾有光荣的艰苦创业史,现在又与时俱进,渔区呈现新气象。老一辈创造的‘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蚂蚁岛精神,不但没有过时,还要继续发扬光大。”“蚂蚁岛精神”既蕴含了浙江精神中“自强不息”“永立潮头”的精髓,又体现着浙东渔区独特的海岛气质,是浙江精神在渔区的生动体现。

二、“蚂蚁岛精神”的内涵及其蕴含的德育价值分析

“蚂蚁岛精神”闪耀着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光芒,它昭示我们青年学生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苦难是磨练意志的练兵场,改革创新是引领时代进步的火车头,要以舍我其谁的气概、敢作敢当的精神、善作善成的本领,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实干真干中显能力、见风采、出实效。

(一)用百折不挠的“艰苦创业”精神引领大学生坚信奋斗幸福观

“要甜先要苦,苦干才能获甜果,幸福的生活是靠艰苦劳动创造的。”这是蚂蚁岛人们的奋斗经验总结。这个面积只有两平方公里的小岛,在党的领导下,全岛人民人穷志不穷,在一无工具,二无资金的条件下,自力更生,把蚂蚁岛变成了远近闻名的金银岛。

1.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全员参与大生产,贫困渔村展新颜。“对人民有益的劳动,就是高尚的劳动。”解放前,蚂蚁岛渔民生产工具落后,没有远洋渔具,只能近洋张网,海上风浪大,在失去唯一的生产工具后只能“借债,押屋,卖家具过活”,甚至有穷困渔民含泪卖儿卖女。解放以后,蚂蚁岛1200多劳动力投身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实践,不但岛上原来的失业渔民都能安排出海,连妇女、老人都得到了就业安排,“十八罗汉各显其能”,一时之间岛上五业兴旺、四季无闲人。领导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广大群众发挥“穷棒子”精神,克勤克俭,彻底改变了穷岛的面貌。

2.艰苦奋斗是劳动人民的底色:自力更生不怕难,创造条件促生产。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是中国人民的传统智慧,然而当时蚂蚁岛生产工具落后,全岛没有一艘大渔船,国家每年要发放救济粮和大笔贷款给这个岛。为了发展岛上经济,必须发展远洋捕捞,但是建造大捕船的钱哪里来?经过干部群众的讨论,决定采取先苦后甜的办法:勒紧裤腰带吃番薯汤、变卖家中的金银铜铁锡、发动妇女和半劳动力搓草绳,一个多月时间蚂蚁岛妇女搓起十二万斤草绳,靠自己的双手挣回一对大捕船,为开展渔业生产创造了条件。

3.美好生活要靠双手去创造:妇女撑起半边天,生产生活奔小康。旧社会渔区妇女受职业分工限制,经济地位低下,家庭生活不幸。解放后,蚂蚁岛妇女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了社会的尊重,实现了家庭幸福美满。“神通广大的天王仙女,也比不上蚂蚁妇女。”在蚂蚁岛1200多劳动力中,妇女就占了一半以上,在草绳厂、机修厂、电厂中到处都有妇女的身影,170多个妇女包下了公社的630多亩土地,更有十五位女轮机手打破历史传统参加远捕鱼作业,艰苦劳动换来了幸福日子。

时代新人生逢其时,在2020年完成全面小康的时代背景下,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民生福祉不断改善,但是“艰苦创业”的精神依旧不能丢,“幸福是奋斗出来”,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途中,大学生要把青春梦想融入伟大实践,做时代的奋斗者。

(二)用改造山河的“敢啃硬骨头”精神引领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蚂蚁岛的贫穷除了封建制度的压迫,也有自然条件的制约。这个不到2平方公里的小岛,耕地面积奇少,淡水奇缺,赶上气象水文条件差的年份,岛上生活无以为继。解放以后,蚂蚁岛人民以“敢啃硬骨头”的志气迎难而上,治山治水、围涂造田、搓绳换船、向海要粮,硬是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路子。

1.围涂造田,向海要粮。“自力更生威力大,千年荒滩变盐田。”为了发展岛上经济,大家决定发展盐业,但是蚂蚁岛的滩涂内高外低,“涨潮一片白茫茫,退潮是个烂泥塘”,蚂蚁岛二百多名妇女组成突击队,冒严寒、踏冰霜,肩挑车运,把大量的泥土往外搬,硬是叫海涂转了个身,成了晒盐“聚宝盆”。耕地不够怎么办?蚂蚁岛三百多名妇女抢时间、赶潮水、冒严寒、顶烈日,奋战一年零四个月,在岛的东南面建成拦海大堤,围垦出农田五百多亩,造福了子孙后代。

2.治山治水,全岛绿化。蚂蚁岛历来淡水奇缺,遇上大旱甚至要开船到黄浦江去运水,为了解决岛上吃水问题,蚂蚁岛人民自发寻找水源、开发水井,用穷办法、土办法在岩井上打井,在山岙上筑库,终于建成小型山塘和水库;为了更好集雨储水,蚂蚁岛人民坚持植树造林,在荒山秃岗上种下一百多万株樟树、桉树,使全岛一千七百多亩荒山全部得到了绿化,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迎难而上不认输是深深烙印在中国人骨子里面的精神力量,薪火相传六十载的蚂蚁岛啃骨头精神在今天依然焕发生机活力。面临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全球金融危机等新问题、新挑战,时代新人要正视眼前短暂的困难,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以舍我其谁的担当敢啃硬骨头、善啃硬骨头,在解决问题中增长本领才干、在不懈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

(三)用“勇争一流”的拼搏精神引领大学生坚持投身创新实践

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曾召开现场会议,学习推广蚂蚁岛高速度发展水产的先进经验,这个贫困的偏远渔岛之所以能在华东渔区脱颖而出,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靠的就是“勇争一流”的拼搏精神,不断改革创新,敢于突破陈规,大胆探索敢想敢闯。

1.要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捕捞机帆化,加工机械化。任何时候,改革创新都是时代进步的火车头。1960年,蚂蚁岛率先实现了远洋捕捞、近洋张网、船具修造、网具维护、鱼货加工的机械化、半机械化、自动化和半自动化,彻底告别了流传百年的“一人一把刀、加工一把盐、旺季臭鱼虾”的落后面貌。

2.要树立敢于突破陈规的意识:破千年旧习,立时代新风。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在“妇女下渔船,龙王翻白眼,鱼丝捕不到,渔船也要翻”的传统观念之下,历史上舟山妇女从未被允许踏上渔船,更不用说下海捕鱼了。解放后,蚂蚁岛妇女在党的号召下,破除封建迷信,挑战不合理的行业规矩,经过刻苦学习、艰苦锻炼,终于学会了驾驶轮机技术,南下大陈,北上吕泗,灵活驾驶机帆船在辽阔无边的东海洋面上奔驰,改变了历史上对妇女的偏见与压迫。

3.要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海带过江南,事业出新途。历史上,蚂蚁岛的滩涂终年荒废着,因为过去经验传统认为这些地方是不毛之地。在刚开始发展浅海养殖的时候,很多人连海带是什么样子都没有看到过,所以遇到了不少思想、技术上的阻碍。干部群众不断突破认知局限,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终于在不断苦干、实干、巧干之下成功养殖了海带,为沿海浅海事业开辟了新的途径。

青年学生要继承前辈改革创新、敢于突破陈规、大胆探索敢想敢闯的精神,强势回击社会上小部分拒绝崇高、佛系消极的不良思想,用拼的姿态、争的意识、干的劲头,扛起肩上的责任和使命,在学习中争先创优、在工作中克难奋进,以高昂的姿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三、“蚂蚁岛精神”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讲好地方故事,融入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第一课堂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的铸魂育人的大课。讲好地方故事是“以情感人”的重要手段,讲述过去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真实的故事,能够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情感的触动,能够让理论更彻底、更有说服力。

蚂蚁岛的故事,是穷困小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成为金银岛的故事。首先,要仔细研究蚂蚁岛的史料,确保故事的真实性,要尊重历史事实、坚决维护历史的客观性与严肃性,要明确时代的局限性,在一系列历史事件中选择体现时代发展规律的故事,对于明显已经不符合时代价值的历史事件要实事求是,要善于从历史的深刻教训中汲取经验,警示未来。其次,任何时候都要确保故事为教学服务,突出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政治性、科学性特色,要选择契合思想政治课教学主题的故事,精心设计融入方式,合理把握融入尺度,精准体现融入效果。

(二)拓展实践模式,融入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第二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实践是大学生德育知行合一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参观、体验真实的场景中,在当面聆听历史参与者的动人故事中体验内心情感的冲击、思维方式的碰撞,将课堂上的知识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首先,在实践内容的安排上,通过参观人民公社旧址、“军港之夜”词创作地、三八海塘、创业纪念室,感知先辈创业维艰;通过体验摇橹、搓草绳、织渔网、制作鱼拓画,感受先辈自力更生自强不息;通过聆听老党员讲过去的故事,在时空穿越中接轨那段光辉的岁月,感怀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其次,在实践组织方式的选择上,一种是结合学校的专业特色,与团委合作培养一支专门的实践活动服务队伍,打造专业的实践流程、培养优秀的学生讲解员,实现学生的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一种是依托蚂蚁岛红色基地,由基地提供配套的实践服务。

(三)创新网络平台,融入思想政治课网络教育第三课堂

疫情对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模式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大规模的参观体验式的实践活动受到限制,通过教学实践方式网络化、教育资源内容网络化、学生评价考核方式网络化等网络手段,能够激发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运用的灵活性和鲜活性,让历史文化资源在新技术下焕发新的活力,发挥新的育人功能。

首先,依托网络技术,实现教学方式网络化。为了破除后疫情时代对大规模实践教学的限制,一是可以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带领学生实时感受蚂蚁岛红色教育资源,在直播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可以实现交流互动,呈现思维的碰撞,网络主播既可以是思想政治课老师,也可以是优秀的学生团队;二是通过实践教学平台实现学生自主预约,既可以化整为零避免人员聚集,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可以在实践活动结束后登陆平台,针对自己所参加的实践活动向老师提问或参与主题讨论。

其次,整合网络平台,实现教育资源网络化。在已建成运营的“蚂蚁岛红色基地微信”公众号上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如蚂蚁岛历史影像资源、纪录片资源、蚂蚁岛AR地图导航、全岛实景直播等,使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接收到立体全方位的蚂蚁岛历史文化资源;同时,大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上系统学习了解蚂蚁岛精神后创作的文学作品、摄影作品、新编舞台剧作品,可以在学校团委、思想政治课教学团队的公众号上进行展示推送,这几个公众号之间可以实现资源互推,扩大影响。既提升这些公众号的关注量、点击量和影响力,也给了学生展示才华的平台。

再次,深化教学改革,探索评价考核方式网络化。在这个高度“互动性传播”的时代,思想政治课要承认学习资源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扁平化、社群化,激励学生创造性转化学习资源,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再现学习成果。学生发表在朋友圈、微博、抖音、知乎等年轻人社群的主题主旨正确、情感积极向上的所思所想所感,都可以作为学习成果的方式之一参与课程考核。这既能提升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兴趣,也能激发学生输出学习成果的热情,还能扩大红色文化在网络领域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猜你喜欢

政治课蚂蚁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拿出精神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蚂蚁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如何上好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