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学习期间的班级管理策略初探

2022-03-22

考试周刊 2022年42期
关键词:班会课班委规则

沈 苗

线上学习的正常开展,离不开班级的良好运转,离不开班主任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线下教学时期,班主任可以通过面对面交谈把握学生心理,多进班及时掌控班级动向。进入线上学习后,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难度加大,学生极易陷入“失控”的状态。面对教育的“危机”,班主任可以尝试把握教育契机、搭建班级分层管理机制、健全家校协同管理方式等,以此养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并辐射至学生寒暑假的自主学习,实现线上线下学习的良性融合。

一、 注重循序渐进,树立学生规则意识

线上学习伊始,学生普遍比较新鲜、兴奋,对学习充满了干劲。如果线下学习是排得满满当当的课程,和班主任、科任老师的“亲密无间”,那么线上学习无疑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学生置身新的学习环境,若是没有对其的理性认识,很容易由一开始的干劲十足陷入无从下手的迷茫。俗语有云“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班主任要理解学生的心情,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新的学习环境,在学习伊始树立学生的规则意识。

(一)推动思考,正视困境

高中生有着一定的理性思考能力,他们能初步分析线上学习的利弊,但是情感上的兴奋、新奇,很容易使学生忽视线上学习的弊端,而停留于满腔抱负,想要大展身手。情感上的激动,行动上的盲目,两者之间的矛盾给班主任提供了合适的教育契机。线上教学伊始,班主任就要正视学生的真实心理,并预见它可能带来的问题,有必要让学生理性冷静地看待线上学习,并反观自身,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而不是任由空间距离的阻隔,放松甚至放弃对学生的指导、管理。

理越辩越明,小型的辩论就有助于厘清线上学习的利弊。利用班会课的时间,或者和语文课的联动,展开一场线上学习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不必拘泥于规范的形式,在场的所有同学都是选手,在你来我往的言语交锋中,促进思维的碰撞,形成对线上学习的客观、全面的认知。或者利用语文课堂,布置议论文的写作,围绕着线上学习展开探讨,从思维转换到文字,从口头表达转化到书面语言,沉淀思维、凝练观点,形成对事物深层次的认知。

笔者在线上教学第一周的班会课,组织同学们开展了一次有关线上学习利弊的小型辩论赛。同学们各抒己见,总结线上学习诸如自由支配时间充裕、居家环境温馨有利于休整身心、中午可以午睡提高下午听课效率等优势,弊端则如教师督促效力降低、学生听课效率低、作息紊乱、同伴间的沟通减少、作业态度松懈、问题堆积不愿及时解决等,归根究底是不够自律。人性总是趋利避害,渴望闲适,在本能面前,线上学习的诸多优势如果没有自律的加持,最终也必定沦为劣势。充裕的时间,需要合理的规划才不至于白白浪费;安逸环境中的学习更需要强大的自制力。

通过学习之初教师推动的深度思考,学生可以正视新学习环境中不可避免的现实困境。多数学生欠缺学习内驱力,无法保证持续自律。规则的价值由此凸显,制订规则,带来了束缚,更让学生受益。

(二)制订规则,营造氛围

线上学习,多数学生都将之视为弯道超车的绝佳时机,这是对自我的高期许,也是发展的原动力。班主任要做的是呵护学生的美好初衷。居家环境势必导致学生更为放松闲适,而在明确了线上学习的利弊尤其是弊之症结所在,就可以“对症下药”,制订有效的规则,利用外在的督促,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将规则内化于心,营造线上学习的良好氛围,促使学生养成自觉自主的学习习惯。

高效的课堂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但若学生仅仅只是坐在电脑前,看着老师打开的电子演示文档,最初尚能保持聚精会神,时间久了,仅是声音的刺激,学生难免昏昏欲睡。当然,老师经常性提问有助于学生保持紧张感,但是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提问的频率不会太高。老师不妨模拟线下课堂,尽可能重塑现场感。课堂上师生开启摄像头就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开启摄像头,实现了师生间声音、图像的即时传递,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情、动作等及时研判学生的状态,调整课堂节奏。同时,师生间可以通过摄像头实现眼神的传递,辅助声音中的情绪表达。而学生始终处于紧张的状态之中,对老师的提问做出及时、积极的回应。长此以往,形成课堂的良性循环。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学生基于自身特点,对线上学习做出的理性和深刻的思考。

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后作业,有助于学生夯实课堂所学,查漏补缺、延伸拓展。但是很多学生不善合理规划时间,更大的自由只是让他们陷入娱乐的狂欢,宝贵的时间就此虚度,事后产生的愧疚心理也无法弥补已逝的时光。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心理造成极大的负担。班主任不妨模拟风靡网络的线上自习室,通过学生自愿自发地参与,营造集体安静专注的学习氛围。通过线上集体自修的形式,每个参与的同学都能通过镜头捕捉其他同学的专注姿态,树立自我的理想参照标准,按部就班地踏实努力。

同时,配合按时上课、及时提交作业、上课认真回答老师提问等,这些基本规则的制订,明确线上学习时期的重点,以纪律的保证促进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

线上学习期间的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需要时间的累积,将习惯刻入记忆。通过时间的划块,实现学生学习者和游戏者身份的自如切换,明确不同身份的不同职责。时间的有效管理,促成学生心灵的满足、学业的进步,进而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三)执行规则,合理奖惩

基于学生真实心理,制订线上学习期间的管理规则,更易取得学生对规则的认同感。规则制订的目的是要学生遵守,班主任可以使用量化管理的方式促使学生执行规则,突出榜样形象,同时对违反规则的同学,适度惩罚,使同学明确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量化管理是将学生学习期间的各方面重要指标通过数字加以记录,它依然有助于学生形成规则意识。只是在运用该手段的过程中,班主任必须明确其是手段而非目的,统计学生的每日作业、出勤、课堂互动、参与活动等,主要是为了鼓励、扬善而非批评、束缚。通过突出榜样的形象,起到对学生的正向引导。同时,高中阶段的学生,期待班主任公平公正的对待,有了量化管理,学生平日的点点滴滴均记录在册,每周的班级总结,可以以文字的形式突出学生表现可圈可点之处,同时有侧重地表扬、放大后进生表现中的亮点,以数字的形式反映班级的总体问题,并为评优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持。针对那些表现不太理想的同学,班主任则需联合任课老师评估其行为习惯、学业现状等,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找到问题症结所在,促其明确目标,回归正轨。此外,适当地采取惩罚手段,让学生明确违反规则的代价,如作业总是晚交的同学,让其承担催促其他同学尽快补交作业的责任。激励和惩罚相结合,采取适当的方式,加固学生遵守规则的愿望。

只要班级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就会成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线上学习的特殊时期,通过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划分学习和生活的界限,增强学生的身份意识等,促进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而它又反哺每位同学的成长与进步。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会有力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行为方式。

二、 优化管理模式,激发学生自主管理意识

叶圣陶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高中阶段的班集体管理,则可以表述为“管是为了不管”。以往的班级管理,多是通过搭建班主任、班团干部的二级管理架构,实现班主任对班级的有效管控。但是时代在发展,班主任必须明确班级管理管的是学生,那么学生才是班级的主人翁,才是管理班级的主力军,尤其是在线上学习期间,班主任更是鞭长莫及。“一切管理制度,只有从学生这一主体出发,以发展为导向,才会更加有效”,所以不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在班级内部形成以特定联系组织而成的学习小组,使班级形成班主任、班团干部、学习小组的三层运行架构,促使班集体的健康生长。

(一)明确班委职责

班委会、团支部是班级良性运转的基础也是重要力量。班级的管理离不开这些团结在班主任周边的积极分子。班主任的常规操作是拟好班委的具体工作,再要求班委逐一落实。但是这样的管理方式,很容易让班委的班级工作陷入被动,也无法更好地发挥班委的智慧。心理学中有一个术语,叫控制感,它是“个体关于自己能否控制自身和周围环境的一种主观信念,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之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可以主动将控制感赋予班委,将班级管理的权力交到学生手中,增强班委的积极情绪和积极行为,让班委充满工作的使命感。

教学伊始,班主任可以召开班委会议,就班级管理的目的达成共识。然后让各班委自拟工作职责,如学习委员会关注到负责每日作业统计、催交作业、向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反馈学生课堂问题,班长会关注到考勤点到、催叫同学、根据学生情况录制课堂视频、每周班会总结,心理委员会关注到观察学生心理等。初步形成的思考充分尊重了班委的意志、调动了班委的积极思考,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大框架,班主任还应引导班委再做深入思考,考勤点到的时间设置在何时合适?用什么方式点到?作业统计的截止时间设置在何时合适?针对多次补交、缺交的同学有什么办法?如何调动课代表的积极性配合自己的工作……“将学生干部的职责具体到某个时间、某个地点、某个场景中去,给予他们明确的指导。”明确了班委职责,量化管理中的数据,就有了切实的来源。班委行事有法,班级管理井井有条。

(二)设立学习小组

如果说班团组织是学校认可的官方机构,那么学习小组便像是民间组织。学生总会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直接的观感等原因,三五成群。在班内的小群落之中,他们更有共同话题,关系更为亲密,也会下意识地认可某一位同学的主导者形象,凝聚力较强。同时,青少年的满腹心思也容易在同伴间得到共鸣,纾解压力,放松心情,获得心灵安慰、情感支持。

笔者在线下学习期间,曾看到班内同学自发组成学习小组,利用每周五傍晚的时间,在教室里复盘一周所学,答疑解惑、互帮互助、温故知新。经过笔者在班内的大力宣扬,该队伍日渐壮大,午休、课间、早习等时间,班内探讨问题的气氛也愈发热烈。这为线上学习小组的成立提供了可能。

基于学生的个人意愿,笔者让学生自行组成学习小组,并推举出公认的小组组长,基于小组内学生的不同特点,组内展开探讨,制订适合本组的学习规划,并尽力强化本小组的核心竞争力,可以是某一学科、某一特长、某一方面的表现等,学习、生活、才艺,尽可能扩大学生的表现领域,提供不同的展示平台,增强小组凝聚力,赋予学生认同感、价值感,进而推动组内成员寻求学习上薄弱项的发展和突破。同时,强化小组长的责任意识,关照组内存在感弱的同学,带着这些同学一起参与活动、讨论等,逐步让其融入集体。

学习小组的设立,将班级化整为零。班主任对小组的组成方式要进行一定的指导,尽可能综合学习、爱好、个性、选科等多种因素。同时,定期与组内成员信服的小组长交流沟通,了解组内阶段性学习规划、组员心理、执行情况等,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小组分析问题、完善规划等。此外,将工作做细,针对不同小组设立不同的评价标准,结合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兴趣等诸多方面,及时反馈小组的总体表现、组内成员的突出表现,表扬激励,满足学生成就感。

三、 利用班会时间,促成三方真诚交流

学习并非学生的全部,尤其是线上学习期间,学生主要通过虚拟的网络感受外部世界、保持和同学老师的联系,内心难免感到孤独、迷茫甚至惶恐。班主任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关怀,利用班会课,倾听学生心声,纾解学生压力,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同时,加强家校合作,创设生活或学习情境,促成学生、家长真诚理解,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班会课,是班主任的表现舞台,更是同学们的展现平台。班团委可以利用班会课总结班级同学的一周表现,树立榜样、传播正能量。学习小组成员也可以利用班会课,总结小组的收获和进步,展现自身才艺,用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烹饪、体操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给同学们一周的学习带来别样的快乐,呈现青春的多姿多彩。

班会课,也可以成为亲子真诚沟通的重要平台。线上学习期间,学生的状态往往不太稳定,家长更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亲子之间常常因为电子设备的使用、围绕着学习成绩产生矛盾、爆发争吵。高中生的心智并不成熟,有时一场意气之争就故意和家长对抗,甚至放弃学习。

班会课就可以还原日常生活中的亲子矛盾,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流露内心的真实想法。诸如:“小A吃完饭就回房间写作业,效率很高,快完成时想玩一局游戏放松一下。劳碌一天的妈妈见到其在玩手机,眉头一皱,厉声问道:‘……’。”再比如:“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小B弱势学科有进步,但强项没发挥好。而好友依然名列前茅,小B心里有些失落。一回到家,小B就听到父母询问成绩,小B回答说:‘……’。”省略号中的内容由学生于课堂直接生成,没有太多的准备和反应时间,学生往往暴露的就是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通过情境创设,学生表达了对父母只关心成绩、看不到自身努力的抱怨,背后体现的是亲子沟通的障碍,语言如何表达才能起到最佳的效果,对孩子的爱如何表现才能打动孩子,学习和娱乐的时间分配应该如何达成共识,凡此种种,班会课给学生提供了倾诉的平台。班主任还可以将处理过的班会课视频或音频发给家长看一看、听一听,引发家长更深层次的思考。甚至可以邀请家长们、家长代表站在他们的立场,或真声或变声,来诉一诉他们的真心。在情感的世界中,最亲近的人最易一叶障目,也最易受到伤害。班主任能做的是给学生、家长提供真诚交流的平台,让双方站在对方的立场,彼此用情感包容对方,也用理智促进反思。

四、 结语

线上学习,对班主任和学生而言,无疑是一次挑战。但是运用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树立学生的规则意识,激发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实现家校生三方的真诚沟通,可以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将线上学习期间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交流沟通能力、责任担当意识,融入学生的线下学习,甚至融入学生未来的人生路,成为他们一辈子的宝贵财富。

猜你喜欢

班会课班委规则
“花样”班会课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谈班会课的主题及组织形式
小学主题班会课中德育的实施策略
换位思考·民主协商·和谐发展
——“班服风波”折射出的带班理念
换位思考·民主协商·和谐发展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