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思考

2022-03-22张艳红

考试周刊 2022年42期
关键词:高中生教学活动信息技术

张艳红

核心素养与学生的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等诸多方面有着密切联系,也是这些方面的综合体现。它更加重视提高学生在学习期间的认识,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可以确保他们今后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并且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是由“生成基础概念,构建信息思维,实现创新实践”等方面建立的,可以更好地呈现科学观念和原理,实践和创新的原则。高中教师在实际进行信息技术授课的时候应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建立完善的知识学习框架,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理论思维,呈现信息技术思维性的运用理念,培养高中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是时代发展对高中生提出的要求,也是加强学生素质的必然需求。在高中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并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高效的学习方式,充分遵循育人的原则,重视核心素养和学科知识的融合,做好与新课改之间的衔接。

一、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是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是他们综合素养的具体呈现,体现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育人的基本需要,呈现了高中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过程中树立了良好的学习能力以及优秀品格。教师在实际开展信息技术授课活动的时候,应帮助高中生灵活应用计算、数字化创新等思维构建解决问题的框架。应引导他们树立严谨的求知观念,发展和其他学生互相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应形成可持续发展以及科学发展的观念,对信息技术和社会发展、环境发展的密切关联进行深入理解,应树立积极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培养高中生的信息素养的过程主要体现在学生在面对复杂状况的时候能够运用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和思维处理具体问题的综合能力。这个特征更加重视高中生在面对实际状况的时候,可以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并且提出合理的问题,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深入探究。还可以在学习有关信息技术的同时,学会通过数字化资源处理问题,可以利用联系发展的理念思考问题,通过各种方式探究事物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坚持长远发展的观念。

二、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授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高中生的个体差异化

因为我们国家的国情比较特殊,在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背景下,高中学校的教学工作逐渐朝着应试化发展。所以,现阶段高中学校对信息技术的授课也非常被动,始终处于任务式的教育状态中,同时在实际开展信息技术授课活动的过程中更加重视最终的完成结果,从而忽视了教学过程,并且对教学水平和质量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高中的教育体系中,也没有把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科目进行教学。因此在长时间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高中生对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越来越不重视,教师也经常忽视高中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教授的知识,过于关注完成教学活动的进度。

(二)学生缺失主体地位

高中教师在实际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时,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将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因此,教师在授课期间会更加重视高中生是否理解,注重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忽略了设计有效的信息技术授课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也导致高中生无法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还会对他们实践能力的提高产生严重影响,致使他们缺乏动手能力,同时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相关技能薄弱。

(三)高中信息技术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当前的高中教育中,信息技术的评级体系主要是以考试分数为基础的,并且为最终成绩服务,在这样的评级体系下,考核的难度就会非常低,也会导致高中生无法明白自己怎样实践,促使他们对信息科技学习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

(四)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性不高

我国现阶段大多数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都是本科毕业生,他们并不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使得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办法结合高中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设计合理可行的教学活动,也无法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差异性。

三、 培养高中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增强高中生的信息意识

在时代不断进步的形势下,信息技术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对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并且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及内容,这就要求现代高中生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意识。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下,先掌握信息就等于拥有了主动权。在授课活动中,教师可以将“信息”“数据”“程序”这些模块概念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框架进行讲解,促使高中生能够具备相应的信息基础,形成数字化的生存技能,从而更好地顺应“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化发展趋势。

(二)有助于培养高中生正确的信息观

从哲学角度来看,可以将信息观理解成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概括,高中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相关的知识,同时了解与分析这些基础知识,利用学习这些基本概念的方式,可以初步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进而构建正确的信息观概念。利用学习信息技术问题的方式,提高自己的计算思维能力。在整个教和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重视教学模式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进一步引导高中生梳理清楚所需掌握的知识。

(三)有助于完善课程的教学过程

培养高中生信息素养的意义不只是使他们掌握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而是可以有效指导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促进、共同成长。它的目的主要是让高中生自己吸收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他人的教授,发展他们自觉的行为意识,而并不是简单的操作技能,促使他们在战胜自己的过程中完成创新,而非持续自我重复,要求教育评价不可以只关注结果,需要重视高中生的学习过程。

四、 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高中生信息素养的对策

(一)结合实践教学,提升高中生的操作能力

信息实践操作技能是信息素养中的主要组成,是发展和培养高中生信息素养的重点。对此,教师在实际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时候,必须要重视加强高中生的信息实践操作技能。针对这点内容,教师应根据课本内容的具体特征,与实践操作活动进行结合开展授课,指导高中生在实践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对信息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实际操作期间提高自身的信息操作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高中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

比如,在实际开展“数据库及其建立过程”这一授课活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与实践活动进行结合开展授课活动。为了使高中生能够对数据库的特征,比如数据可共享、集中储存在计算机中、统一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理解,教师可以引导高中生从确定数据库字段以及名字开始,以“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主题开展对数据库的建立与设置。教师可以先让高中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属性进行分析,在他们经过充分讨论和分析之后,可以整理出“课程名称”“课程编号”“课程教师”等字段。高中生在研究数据库结构期间,能够切实有效地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紧接着,教师应结合高中生研究出的字段,建立全新的数据库,同时在数据库中填入信息数据,高中生在把这些信息数据填充进数据库的过程中,可以循序渐进地掌握这些数据的特征,这加强了高中生的实践学习信心以及能力。高中生在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开展重复性的实践操作,可以更加深入地巩固他们的信息实践操作能力。除此之外,高中生在分析数据与重复操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他们应用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立足项目教学,培养高中生的工程思想

立足项目教学主要是利用诸多“教学项目”的实施来进行授课活动,促使高中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从整体角度思考并处理实际问题的习惯、意识与能力,从而培养高中生的工程思想。事实上,在实际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对高中生起到了指导作用。通过项目进行授课活动,能够将教师的指导角色功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教师通过实施系统性的知识教授,引导高中生利用逐一解决问题的方式,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另外,立足整体分析以及实践能力的工程理念也会得到良好发展。

例如,在实际开展“剖析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体验计算程序.exe”项目进行信息技术授课。教师通过编写编译环境的熟悉、程序思路的分析等方式,对编译功能进行充分体验,探究运行期间的所有环节,引导高中生从整体思路的视角下剖析程序,并分析解决问题的步骤。第一,教师应带领高中生进入VB环境中并打开计算程序文件;第二,对编写环境进行充分熟悉;第三,对程序代码进行分析,比如输入和分析数据、结合需求计算并获取、输出结果等过程。之后教师引导高中生对生成文件进行点击使其运行起来。高中生在成功完成计算测试之后,教师教授了程序代码要运行,应将其转变成二进制的文件,使计算机能够对其进行识别,同时实施运行。高中生在教师引导下分析了整个“体验计算程序.exe”项目,切实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工程思想,促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整个过程。利用计算机程序体验处理问题的整个过程,十分有利于培养和发展高中生的信息思维与核心素养。

(三)刺激实践需求,提高高中生的创新应用能力

信息素养形成的重点是学生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运用,高中生要能够利用自身具备的创新应用能力,更好地完成高效自主探究、促进自身信息素养的持续提高。所以,教师在实际开展信息技术授课活动的时候,必须要重视组织高中生进行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将自己的创新应用能力最大限度地呈现出来,从而进一步促进高中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例如,在实际进行“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这一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根据本节课知识适用广泛、实用性强的特征,培养高中生的运用和创新能力。教师应引导高中生说出自己要查找的信息,灵活运用搜索技巧,促使他们在教师的运用和创新期间,受到充分的启发。另外,教师应引导高中生查找自己想要学习的其他学科知识,给他们提供更多运用和创新的动力,同时在课堂中与课下进行频繁的创新应用搜索技巧,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创新应用能力。在这一期间,教师还应帮助高中生准确地识别查找到的信息内容,对海量的信息资源应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进而自觉树立积极正确的社会信息责任意识,对那些失真、虚假的信息不予传播。

(四)培养高中生的计算思维,扩大思考空间

计算思维是信息技术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除此之外,具备良好的计算思维也是时代发展对高中生提出的全新要求。计算思维是高中生在脑海中生成解决方式和步骤的思维活动,主要包含了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建立框架、提出处理方案等。在学习此项学科前就应对其有深入了解,使高中生能够深刻认识研究信息技术学科的目的与内容,还有学习此学科的重要意义。教师在实际开展授课活动的时候,可以把信息技术知识和实际生活进行充分结合,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根源进行追溯,使他们能够更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培养高中生信息素养的主要目的就是使他们掌握有关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同时可以利用有关软件的管理以及操作,在使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实现他们信息技术思维的发展和提高。与此同时,还应使他们充分掌握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有效方式。

(五)端正学生信息社会责任感与责任意识

信息社会背景下,教师需要重视学生信息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就是学生必须在法律法规的规矩下正确使用信息技术,不能乱用信息技术,应保持正确的信息技术使用观念、使用态度。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信息社会责任感素质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知法懂法,不乱用信息技术,维持社会稳定与和谐。网络中有的信息安全、有用、健康,有的信息不良、消极、不健康。高中阶段需要让学生养成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的良好习惯,使其正确使用网络当中的各种资源,使用正确的网络方法学习知识。应全面增强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不要登录不安全的网站和浏览各种不健康的信息。学生在这过程中不仅学到了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养成了端正、正确的信息社会责任感,进而可以更顺利地实现信息技术中的核心素养教育目标。

五、 结语

根据以上论述可知,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在“互联网+”时代中所有人必备的基础素养。要想培养高中生的信息素养,教师就应持续革新理念,拓展创新,全面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培养高中生的信息素养是在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过程中,呈现出良好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能力和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在教师实际开展日常授课活动的过程中,应重视培养高中生的信息素养,促使他们站在更高的角度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这是新课改要求的具体表现,所以教师们必须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将培养高中生的信息素养作为出发点,通过各种切实有效的方式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综上所述,发展并培养高中生的信息素养,是新课改下给广大教师提出的全新任务,也是高中生不断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高中生教学活动信息技术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