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

2022-03-22

考试周刊 2022年42期
关键词:名著课程标准作业

楼 昆

一、 引言

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其学习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本学科的学习,同时也关系到学生其他学科学习质量的提升与发展。新课程标准的落实,让教师意识到了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思路方法、教学活动、作业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等多维度入手,对问题展开简单分析,从而有效促进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发展。

二、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分析

2011版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小学语文课程目标就逐渐转变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层面。相比较以往课程标准而言,2022版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学科教学目标进行了更加明确的限定,指出小学语文学科要立足核心素养,制订系统的教学目标,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与发展需求。但是长久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基本上都是以某一课时为单位,缺少单元整体意识、综合整理意识,因此语文学科教学目标有待深入。

(二)从教学方法分析

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往往比较倾向于教师讲解的方式,对学生而言缺少主动学习的平台和机会,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生知识学习、技能培养以及语文学科情感的培养处于不平衡状态下,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综合效果的提升与发展。

(三)从活动组织入手

以往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相对单一、组织内容也比较偏向于课本。在课堂互动活动中,基本上都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的主体地位相对缺失,活动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在课后辅助活动中,活动思路也相对单一,甚至缺少与教学相匹配的语文学科活动,这对高效课堂的构建也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四)从作业设计入手

应试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作业往往比较偏向于书面作业,高段面临着小升初的压力,作业量更是相对较大,作业形式单一、内容局限等是长久以来摆脱不了的问题。双减政策落实之后,此类型问题的弊端更加明显,因此如何更进一步摆脱作业问题,优化形式与内容、提高作业综合质量、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成为当前重要问题之一。

(五)从教学评价入手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以往语文课堂、作业等活动中缺少及时的评价,教师、学生对整个学习环节并没有充分的反思与总结意识,因此对学生学习习惯、课堂教学方向乃至课堂教学综合质量的提升也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影响。

基于上述几方面问题,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要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从目标分析入手,从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作业设计、课堂评价等维度入手,打造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多元化平台,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三、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一)立足素养,明确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渐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要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根本,在目标设定中充分关注对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以及审美创造的培养。从本质上分析,语文教学目标是上述四个方面的融合,在具体学习与实施过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结合、互相融合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从而实现将核心素养融入学生活动中的目标。

在目标设定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注意用词的标准性和规范性,再者核心素养的要素要清晰明确,如此才能够建立起系统的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目标的设计更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步骤,基于此,如何结合课程标准要求进行细致的单元整体教学解读,成为当前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必然。

以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走进中国古典名著”教学为例,其中包含了四大名著的节选故事,比如《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分别讲述了名著中的故事;在阅读内容的基础上,教材中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和“快乐读书吧”,综合构成了本单元的五个教学内容。结合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的几方面内容以及本单元导语中语文要素的内容,将具体目标设定如下:

1. 认识51个生字,读准5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会写17个词语。

2. 能初步了解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 能主持关于“怎么演课本剧”的讨论,引导每个人积极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并通过协商形成一致的看法。在讨论过程中,能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尊重大家的共同决定。

4. 能初步了解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能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读后感。

5. 能产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了解故事内容,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如此,通过5方面目标的设计,将核心素养的几个方面的内容与教学内容进行融合与渗透,制订符合学生的多元化教学目标,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明确的方向。

以核心素养目标为基础,结合本单元教材内容的安排,教师还要关注单元视域下如何更好地制订教学思路,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对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安排与整合,确保整个单元活动的安排真正做到以教材为中心向外拓展,真正符合小学高段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具体活动安排中,教师结合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将本单元内容分为:

·遇见名著:

名著首映礼:单元导读内容以及快乐读书吧

名著大闯关:课文朗读、基础字词以及相关的预习活动

·对话名著:

阅读名著有方法:探索名著阅读的不同方法,将小学阶段学习的阅读方法,尝试应用于阅读过程中,并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

名著采访我来答:相互之间说一说自己对名著的了解,在名著解读中有哪些不同的见解。

名著明星小剧场:名著小明星(绘制英雄名片,成为自己喜欢的名著人物),名著小剧场(分角色扮演等)

·畅享名著:

名著读后感、课本剧展示等环节,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展示自己本单元学习的收获,同时在课本剧表演中添加更多自己的见解,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

……

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师结合高年级同学的具体学情安排了大致的教学流程,将整个单元分为三个任务,然后再结合每个课时的具体任务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徜徉在名著阅读过程中,从而实现灵活迁移、综合应用、高效学习。

(二)多样教学,生本课堂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实施要从学生的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培养学生乐于实践、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基于此,从学生发展目标入手,在具体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教学方式的选择也要符合学生的具体学情,从不同维度入手,创建生本课堂。

比如在“名著首映礼”活动中,结合单元整体目标,本课时的主要目标为:1. 初步了解四大名著;2. 对比诗歌和名著,感悟情境。重点内容为:通过诗歌情境联系名著内容,同时了解四大名著的基本故事线。以此为基础,在具体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教师结合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互动教学等方式,搭建符合学生学情的多元化学习平台,从而实现高效读名著。

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采用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引导学生快速融入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比如:

问题一:本单元阅读名著和之前的要求有什么区别?

问题二:你知道四大名著的大体故事内容吗?

……

通过问题导学的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快速融入多元化的问题组织与实施过程中。

以问题为基础,在后续探究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活动小组,通过组织学习项目,有效带动课堂探究活动。比如在“阅读名著有方法”任务中,教师首先创设了“合作猜猜猜”情境,引导学生将以往学习过的阅读方法迁移到具体的活动过程中。

教师:同学们,我们在读书时,有时候单独看某个词或某句话的意思会比较难,那么怎样才能够让他们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呢?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下面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看看你是不是能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句子,闯关游戏开始!

《猴王出世》

句子一: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句子二:都拖男挈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

句子三: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句子四: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红楼春趣》

句子一:好一个齐整风筝!

句子二:紫鹃也学小器了。你们一般的也有,这会子拾人走了的。

句子三:我还没放一遭儿呢。

句子四:横竖是给你放晦气罢了。

……

教师将一些句子呈现在大屏幕上,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联系上下文说出自己对每个句子的理解,然后每一个小组派代表说一说自己对名著节选句子的理解,看看哪个小组的理解最接近正确意思。通过小组合作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名著阅读的又一个方法,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含义。

本章节会涉及多种名著阅读的方法,比如联系上下文、跳读等,那么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搭建多样化的情境,引导学生更加深度地理解文本内涵。

教师:同学们,这一章节开始时,我们已经学习并观看了四大名著的一些相关片段,那么大家觉得,影视剧和原著有区别吗?你觉得哪种形式更好理解呢?是不是电视剧比原著更好理解呢?那么,影视剧协助理解也是我们学习原著的有效方法之一。接下来,我们结合课前影视剧的内容,来分析一下下面这一段话的具体含义……

通过师生互动课堂教师将多种阅读方法引入名著阅读过程中,学生根据不同的文本形式,选择不同的阅读理解方法,对整个章节的名著理解内容进行衔接分析,从而实现有效迁移,高效应用。

教师:本单元一共学习了五种名著阅读的方法,你都掌握了吗?那么接下来用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方法,去阅读你喜欢的书籍吧!(在课堂最后结束环节,教师通过问答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后续的阅读活动,有效促进学生阅读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多样化教学活动的落实,不仅能够兼顾所有学生的具体学情,同时也能够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借助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情境,有效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多样活动,全面发展

1. 课堂活动,丰富内涵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课堂不仅要重视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样还要关注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将活动贯穿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效丰富课堂内容,拓展学生语文学习思维。同时通过多元化的课堂活动,也能够渗透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化内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带动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

活动一:名著人物关

四大名著中有很多典型的人物形象,他们都有着非常鲜明的性格特征,独特分明,那么你能根据老师给出的简单的文字猜出他们是哪个人物吗?(教师给出文字,引导分析名著人物形象,活跃课堂气氛。)

活动二:水浒绰号

(同桌互相问答,连线绰号。)

1. 水浒传有多少英雄好汉?

2. 你知道绰号是怎么来的吗?

3. 那请你阅读《水浒传》了解吧!

活动三:三国兵器关

三国演义写的是什么?——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魏蜀吴三国战争故事。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有一件自己趁手的兵器呢?如果想的话就去阅读原著吧!(看图猜兵器。)

活动四:红楼诗词关

红楼梦写的是什么?——四大家族的兴衰以及宝玉黛玉的爱情故事。

这些诗歌是不是预示了人物呢?(通过诗歌猜人物,朗诵,体会情感。)

红楼梦到底是满纸荒唐言还是另有含义?请阅读原著!

活动五:西游情节关(说情节,说出四个即可过关!)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请阅读《西游记》原著!

通过趣味化的课堂活动,教师将教材中学习的内容与影视情节、原著情节进行综合研讨,在具体的活动中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四大名著的内涵,同时通过多元化的课堂活动也能够有效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与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辅助活动,拓展思维

以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以宋代诗人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开篇,紧扣“理想和信念”的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四篇课文(2022春季教材有些小变化,《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替代了原来的课文《金色的鱼钩》);随后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板块,以及多样的阅读材料有《毛主席在花山》《春天的故事》《囚歌》《飞夺泸定桥》《伟大的友谊》《十里长街送总理》《狱中联欢》等内容。围绕着人文主题以及语文要素,教师要关注基础学生阅读能力、习作能力等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在习作时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

基于此,在后续辅助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推荐阅读材料,展开综合性阅读活动,比如在课后服务语文社团活动时间,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本内容进行阅读,比如《春天的故事》等,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运用自己在教材中学习的阅读方法,将其迁移到社团阅读活动中,通过课外阅读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学生能够汲取到更多的文化内涵,了解更多与文本阅读相关的内容,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积累量,同时也能够拓展学生学习思维,有效推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辅助活动质量的提升,对整个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也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除此之外,随着学生语文阅读知识、技能掌握量逐渐增加,阅读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因此辅助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整本书阅读,通过具体的活动增加学生文学知识积累量,同时有效促进小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

(四)灵活作业,巩固提升

双减政策提出之后,义务教育阶段的作业设计方式与内容等成为教师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具体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也要结合课程标准、双减政策以及五项管理中的相关要求,设计灵活的作业形式,通过系统的作业实施方案,有效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提升。

在具体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以学生学情为出发点,从具体的学科内容入手,打造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多元化作业活动平台,从而实现学科作业的多样化功效。

比如在高年级随堂作业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作业本、课后习题或者两种方式相互融合的形式,在课堂活动中设计多元化的作业环节,一则推动课堂进程,二则能够检测学生学习的综合质量。比如在《丁香结》中拓展阅读链接部分,给出了几篇与文本表达情感相关的诗句,那么在随堂作业设计中,教师就可以大胆鼓励学生结合阅读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将自己的所想、所悟的细节与同组小伙伴进行分享,在分析、分享过程中,有效实现将课堂上的知识应用于具体的材料阅读中的目标,同时在阅读、理解、感悟过程中学生不仅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同时也推动了学生语文学科基本素养的提升。

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中,教师同样要关注学生的具体学情,通过个性化作业、拓展作业以及综合实践作业等,有效突出语文学科的特征,同时也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目标。

(五)系统评价,明确方向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要从传统的成绩评价方式中脱离出来,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引入多元化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同时引入多元化评价主体,将过程性评价与研究结果性评价进行有效融合,充分发挥学科教学评价的诊断功效,有效促进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比如在上述随堂作业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线上作业评价环节中,借助评价量表的方式将需要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等内容标注出来,比如:你在随堂作业中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觉得随堂作业还可以通过哪些形式呈现出来?在拓展阅读材料中你觉得哪些是你感兴趣的?如果让你选择一整本书进行阅读,你准备选择哪本?你觉得自己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如何?等。在此基础上,课堂评价还要关注层次性,结合不同学情学生能力的不同,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个学生的评价都能够客观、全面,符合学生语文学科发展需求,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通过具体的评价量表内容的设计,教师不仅了解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爱好、能力,同时也明确了小学语文学科后续的努力方向,有针对性地安排后续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诊断的评价性功效,促进小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

四、 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要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入手,明确高年级语文教学的具体目标;以目标为指导,以学生具体学情为依据,探索多样化课堂教学的主要措施,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多样化课堂内外活动的落实,满足不同学生语文学科需求,带动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落实双减政策、五项管理作业要求,多元化活动共同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最后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落实多元评价,建立系统的评价体系,有效促进学生语文学科能力以及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猜你喜欢

名著课程标准作业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作业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