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下减税降费对小微企业的激励效应

2022-03-21张秀霞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减税降费小微企业

张秀霞

摘   要:作为吸纳就业“主力军”的小微企业,是助力经济发展的“轻骑兵”,也是带动投资、推动创新、促进消费的重要“生力军”,是市场经济主体中最具活力、数量最大的企业群体。其发展关系到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关乎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与动力。新冠疫情发生时,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遭受沉重打击。之后针对小微企业,国家在前一轮减税降费政策后又颁布了一连串税收优惠政策,以助其有序复工复产。因此,主要分析了疫情冲击下减税降费对小微企业的激励效应,并提出提升效应的建议。

关键词: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激励效应

中图分类号:F812.42;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05-0136-04

近年来,减税降费作为国家逆周期调节政策的一个重要载体,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稳步向前发展立下汗马功劳。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中央统筹全局、积极应对,连续出台一系列减税降费税收优惠政策,持续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实施的减税降费政策红利,直接惠及市场经济主体,有效加快了市场复苏。

一、疫情冲击下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

在2019年的实质性减税降费之上,疫情防控期间,国家连续出台、实施了7批28项减税降费等優惠政策,使大多数小微企业接收了“政策红包”。具体有,(1)享受普惠性优惠政策。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销售额未超限额免征增值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中适用3%征收率的减按1%征收增值税;减征“六税两费”;减免、延缓缴纳疫情当年所得税。(2)享受社保费政策。阶段性减免企业缴交的保险费;延期缴纳保险费免收滞纳金;再次缓缴保险费免收滞纳金;减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3)延续实施普惠金融优惠政策。公益性捐赠允许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税前全额扣除;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延长结转年限;免文化事业建设费;减免房屋租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工会经费全额返还等措施。

二、疫情冲击下小微企业现状

(一)疫情初期受到沉重打击

疫情初期,国家高效快速地出台了行之有效防疫措施。但是,餐饮、服装、住宿、旅游衍生的服务业、线下辅导机构、零售等行业普遍受到疫情负面影响,复工复产后的面临的共性困难有:(1)因消费者数量的直线下降、库存商品的积压、仓储压力加大,导致销售收入直线下滑,资金没办法回笼,现金断流的风险增高。(2)经营成本并没有因疫情的发生而停止增长,工资成本、场地租金成本、机器设备维护成本增长加速了小微企业现金断流的风险。(3)部分小微企业走入“越小越难”的窘境,一批个体户不得已关门转兑。疫情期间小微企业的融资状况是贷款成功是“救命稻草”,而贷款不成则是“夺命稻草”。据可靠数据显示,维持1个月现金流的企业占37%,维持2个月的占31.6%,维持3个月的仅仅占17.2%,小微企业存在倒闭风险。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冲击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7.6%。

(二)疫情中期有序复苏

疫情期间颁布的减税降费税收优惠政策成效显著,对受疫情冲击严重的行业和企业的支持不断加大,在经济优惠政策的刺激下,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使我国成为202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唯一国家。疫情期间推动了居民网络消费方式的快速发展,线上线下平台快速融合发展,互联网销售、外卖服务较去年有明显的增长。2020年全国税收收入在第一季度受挫“触底”后,在第二三四季度迅速攀升,以V型走势反转,直接体现了疫情之后经济复苏的强劲发展势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有29个销售收入实现正增长,比2019年增长了6%。数据显示,一季度“触底”;二季度由降转升,逆势增长9%;三季度精准发力,继续增长12.4%;四季度加速冲刺,持续增长15.7%。

三、减税降费政策对小微企业的积极影响

(一)凸显减税降费政策“加法”和“乘法”效应

疫情期间出台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组合拳”正在发挥出显著效应,助力小微企业纾困发展,减税降费释放的红利直达市场主体。2020年新增减税降费预估超2.5万亿元,超额完成了政府全年减负目标,也大大超过2019年减税降费规模。疫情期间,399万户纳税人办理延期缴纳税款达292亿元,全国5 000多万户小规模纳税人中,约九成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了增值税,其余的享受征收税率从3%降到1%。2020年1—11月,全国共减免911亿元的增值税,阶段性减免小微企业养老、工伤、失业保险费,占三项社保费全部减免额的近九成;并且,2020年2—12月,三项社会保险免、减、缓、降等政策合计减费达1.54万亿元。数字的背后,说明的是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减税降费的目标是以“减法”(降低政府财政收入)来换取“加法”(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乘法”(激发与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从而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助力经济实体发展。企业通过减税降费降低成本、增加资金流,有效纾解经营困难,促进了企业产品竞争力和自信心的迅速提升。

(二)赋能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减税降费聚焦实体经济,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抗击国内外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的最有力的实招、硬招,能有效提升企业活力和发展后劲,有助于形成结构合理、创新发展、消费扩大、生产力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从供给侧的角度分析,减税降费可以通过政策调控的方式改变商品及服务的相对价格,能够增加企业资金流,从而降低成本、稳定市场,让企业有更大的改善和提升空间,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发展自主创新技术和引进世界先进设备,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行业话语权,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最终提高商品和服务质量,提升企业效益。从需求侧的角度分析,减税政策对消费的带动作用以提高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和降低消费品价格来实现。小微企业应缴所得税的减少,既增加了居民工资收入,又有助于企业通过扩大规模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增值税作为间接税,同时由消费者与生产者共同负担,间接税的减少也就降低了消费品的价格、减轻了企业经营成本,从而起到了刺激消费的作用。对于企业发展需求而言,减税降费能够帮助企业获取更多优质资本投入,通过扩大规模、提升效率的方式降低产品成本。从个人的角度分析,减轻了税费负担,必将增加消费需求,从而有效扩大内需。据统计,2020年批发零售业的销售收入比2019年增长了5%,其中,第四季度增长15.4%,比第三季度提升了4.1%。疫情改变了居民传统消费方式,“无接触式”消费发展迅猛,线上线下平台快速融合,互联网零售、外卖送餐服务分别比2019年增长了29.2%和31.6%。

(三)减税降费实质是扩大税收来源

受疫情的沉重打击和减税降费优惠政策的双重影响,全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到约15.2%。据可靠数据显示,全国税收收入(扣除出口退税后)同比下降了2.6%。减税降费税收优惠政策的出台,国家财政收入短期内势必有所减少。但从长远来看,由于减税降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作用明显,必将有助于税收对象轻装上阵,转型升级,扩大规模,足以抵消减税成本,甚至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全国新办涉税市场主体累计达5 745万户,新办数量年均超千万户,其中仅2020年新办数量为1 144万户,同比年增长达到10.1%,明显高于前两年,市场活力激发效果明显。

(四)推进财税治理体系现代化

围绕“六稳”、“六保”出台更大规模减税降费举措,有助于改善营商环境、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有利于调整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各方利益,为推进财税治理体系现代化夯实基础,对于构建科学合理的税费体系、简化税费管理、创造财税体制改革调整空间、促进我国财税制度优势与国家治理效能的有效转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短平快优九个一”是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中逐步形成的工作模式。减税降费政策后,税务部门加快建立健全全流程跟踪落实机制(“政策制定—系统调整—宣傳辅导—优化服务—效应分析—督促整改)”,确保减税降费的税收优惠红利不折不扣地惠企利民。“推进数据共享、协同治税,提高税收征管水平”是2021年广东省政府提出财税改革的目标也是全国范围内首次将“协同治税”写入省级政府工作报告,势必推动税务执法、服务、监管创新的重大变革,也即将深入推进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

四、基于疫情提升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激励效应的策略

(一)企业优化经营管理模式

1.危机中的生机,商业模式的创新

经营活动遭受沉重打击的小微企业也给商业带来变革创新的良好契机。危中有机、危中寻机,每次危机都必然会导致企业,甚至行业的巨大变革。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将令很多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疫情防控提倡少聚会、少外出,改变了大众传统消费方式,批发零售、外卖送餐纷纷推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无接触式”配送服务的商业模式,线上线下各种配送平台和上门服务平台的快速融合,为企业自身赢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同时获得空前的发展机遇。个体协同的办公软件使工作不再受地理空间限制,已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多元化的配合经营和跨行经营,既能满足市场和防疫需求,而且还能让企业抵抗风险、增强灵活应变性。例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上海通用汽车快速变更生产经营策略,将汽车生产线改建成14条口罩生产线,在支援国家防疫、缓解口罩紧缺状况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劳动力闲置的问题,并且保障了职工薪酬的基本稳定。疫情的来临使大多数小微企业紧紧抓住了危机中暗含的生机,重新审视过去,努力探索和寻找新的经营模式,为自己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2.加强业务学习,合理筹划税负

近年来,我国税收业务知识更新频繁,减税降费相关政策变化多、专业性强。不同行业、不同业务要针对不同的税率,财务人员势必要掌握税收优惠政策新变化、新趋势,学透政策,提升财税技能。小微企业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税制改革影响,调整经营模式、优化流程,合理筹划公司总体税负。(1)小微企业要合理规划各年的年度销售计划,对不同税种进行筹划。销售收入直接影响当年计税依据,结合不同税种的优惠政策降低税负。比如,增值税中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免征筹划,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筹划,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300万元以内分层次筹划,个体工商户能否享受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筹划等等(2)同一企业不同业务对应税率不相同的,可按业务注册登记为多个企业。对涉及多个业务形态的公司不仅加重财务人员核算工作压力,关键是不能叠加享受政策红利而降低总体税负。例如,企业业务范围既涉及生产销售又涉及运输服务的,可注册登记为两个公司,不但能简化会计核算,同时还能叠加享受小微企业在增值税和所得税等方面减税降费优惠政策,降低税负,获得更多税收政策红利。

3.加大研发投入,科技兴企

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作为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的扣除数额的一种税收优惠措施,计算扣除额时在企业实际发生研发费用的基础上,再加成一定比例,由于计税依据的下降从而达到少缴所得税的目的。对企业而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有利于降低研发成本,引导激励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科技兴企,科技兴国。为进一步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021年3月,国家针对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又颁布了优惠政策,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的,并进一步完善清缴核算方式。按此新规定计算,未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时应纳税所得额=380万元,若研发费用投入100万元,加计扣除研发费用后应纳税所得额=380-(100+100×100%)=18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则由380万元降至180万元,降低的200万元是研发费用实际发生数的2倍。少交应纳所得税额=200×25%=50万元,税负得到有效降低。由于政策鼓励,小微企业加大科研投入,一方面,大大降低所得税的税额,切实减轻企业税负;另一方面,快速提升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做优做强。

(二)政府加大力度出台扶持政策

1.统一小微企业的“小”和“微”的界定标准

小微企业在享受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现行减税降费优惠政策中涉及“小”和“微”的界定标准并不统一。“小”在增值税范畴下是: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在企业所得税范畴下是:小型,即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5 000 万元。“微”在增值税范畴下是:月销售额15万元以下;在企业所得税范畴下是:企业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小微企业在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中认定标准的不一致,将会产生两个后果。一是使纳税人混淆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减税降费优惠政策。小微企业不清楚自己是否能享受政策红利,使减税降费无法充分释放激励作用。二是税务机关执行和监管的效果大打折扣,对于认为自己不是小微企业的纳税人,不会关注减税降费优惠政策,从而影响税收优惠政策执行的效果。若是认定标准统一,在税务机关角度能更方便、更精准地执行政策,在小微企业角度能享受到国家的减税红利。

2.小微企业融资的精准支持

十九大以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密集出台。疫情爆发期间,虽然政府部门对小微企业一直都有政策扶持,缓解中小微企业的资金压力,助力其尽快复工复产,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在融资方面,相较于大型企业,小微企业仍处于弱势地位,在这种状态下,做到以下两点为当务之急。(1)疫情影响下的小微企业仍然需要政府出台各类的融资扶持政策,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资金的投入。包括对小微企业融资流程以及融资渠道的辅导、对金融机构融资考核激励办法等等。(2)由政府牵头,以金融机构、财税机关、第三方支付部门和企业自身等各方数据进行梳理整合,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并完善征信体系,政府为小微企业的信用做担保,加快直接融资渠道建设等手段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3.借力“链长制”为小微企业发展提速

最先提出“链长制”这个概念是2018年4月的湖南省湘潭市,并于同年7月在全省推广。此后,浙江、辽宁、江西、江苏、山东、黑龙江、广东、河南等省的部分城市也陆续开始推行。“链长制”旨在贯通上下游产业链条的每一个枢纽环节,它采取“政府领导+部门+园区+基金+专业团队”模式,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融通协同发展。链长制框架下,小微企业作为龙头企业和实力企业产业链、供给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获得更多和更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持和帮助,甚至以龙头企业作为融资发起方和资金安全的担保方,全力帮助缓解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等问题。疫情期间,多地的“链长”主动牵头帮助产业链企业应对疫情冲击,解决或舒缓企业难以应对的问题,如用工、物流、搜寻供应替代、新增生产线等,加速上下游产业链全线贯通,取得了显著成效,确保了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了复工复产。“链长制”针对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全面检视供应链关键流程、关键环节,精准打通供应链上的堵点和断点,畅通产业和市场两个循环,促进大中小企业、内外贸配套协作各环节协同发展,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形成稳定、发展、提升的长效机制。

4.精简政策执行过程,精准纳税服务辅导

做到“让网络多跑腿,让企业少跑腿”、让企业“只进一扇门”的精简政策执行。(1)征管科技信息化系统的广泛推广。首先税务人员以多维度途径,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办税效率、服务意识等等;再由税务机关负责辅导小微企业在信息化系统中常见的涉税业务或减税降费政策的处理。(2)电子档案系统的全面铺开,加快完善业务审批流程,以“备案制”替代小微企业在减税降费政策执行中涉及的审批流程,并允许备案材料容缺办理。将业务部门日常工作流程贯穿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政策执行的每个阶段,提升税务部门政策执行的整体性、连贯性。(3)简政放权政策的积极响应。简政放权的目标是“群众得便利”,也是惠民政策的精髓。简化小微企业纳税工作,同时也能提高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征缴效率。

做到“多层次、多维度、全方位”的精准个性化纳税服务辅导,确保小微企业应知尽知税收政策、应享尽享税收优惠,持续激发小微企业的活力和发展动力。及时跟进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實情况,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受众的需求,并进行个性化辅导。平常所用的印刷小册子、提供服务热线、举办业务培训等传统辅导方式在疫情时期已不再适用,所以,在新减税降费税收优惠政策出台之时,要与时俱进推出令纳税人能秒懂的辅导方式,如短视频、相声、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投放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官微、官博,并配备小助手保证24 小时不间断地一对一的解答问题。税务机关工作人员要针对小微企业的所属行业、不同规模、自身财务状况等因素,分析判断小微企业在满足不同情况下可享受的减税降费优惠政策,并手把手教会每一个小微企业,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在小微企业可以享受最大化的税收减税红利的同时,落实政策的执行,提升纳税人员的满意度。

结语

2021年国家提出要继续支持和服务小微企业,“精准滴灌”,出台高含金量减税降费及普惠金融等其他扶持政策;加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切实为小微企业解难题、减负担,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低成本发展,是每个小微企业主的必修课。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消费升级、“一带一路“建设等带来的发展机遇,因势而造、顺势而为,不断加快商业模式变革、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精益求精,有效增强市场信心和经济增长后劲,切实解决财务管理和企业规范上存在的问题,尽快走出疫情困境,走向更加广阔和更为稳健的发展新航道。

参考文献:

[1]   夏天.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20.

[2]   田野,孙思,张彬.减税降费对中小微企业的影响——基于新冠疫情期间的分析[J].现代商业,2021,(2):175-177.

[3]   邢魁.新时代减费降税对小微企业的激励效应评估与改进策略[J].大众投资指南,2020,(7):113-114.

[4]   十组税收数据反映2020年中国经济稳定恢复、好于预期[EB/OL].中国政府网,2021-01-21,http://www.gov.cn/xinwen/2021-01/21/content_5581584.htm.

[责任编辑   柯   黎]

3127501908276

猜你喜欢

减税降费小微企业
河南省减税降费提高企业获得感访谈启示
分析近年来我国减税措施频出的原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企业减税降费政策研究
美国减税对中国影响及应对措施
浅议通过税收政策提升企业经营管理
“减税降费”保障中国经济轻装前行
农村小微企业电商发展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营改增”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