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辅导员与新型班主任协同育人工作研究

2022-03-21邢青聂荣飞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三全育人高校辅导员

邢青 聂荣飞

摘   要:新中国成立至今,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辅导员和班主任作为这项工作的两支骨干队伍肩负着强国育人的重要使命。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关口,加强并改进辅导员与班主任协同育人机制,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重大作用。基于此,将高校辅导员与新型班主任同时置于“三全育人”理念框架之中,分析二者协同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三全育人”;协同育人;高校辅导员;高校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05-0086-03

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重强调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三全育人”的新理念,并指出教育应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让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全程,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新局面。

辅导员作为接触学生思想最深、交往最密切的一线思政教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为了有效促进推动辅导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关键作用,党和政府高度注重这支力量的建设。在此背景下,各地区高校纷纷出台相应的实施意见,大力强化辅导员与班主任这两支队伍的联动关系,并从福利政策、工作分配、人员比例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2019年3月,上海理工大学出台了本科生班主任相关政策,并于同年9月实施由专任教师、机关干部组成的,四年一贯制的新型班主任制度,与辅导员等共同组成学校育人队伍。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的万年大计。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关键节点时期,辅导员与新型班主任(以下简称“班主任”)如何打破昔日“一强一弱”或“双弱”的尴尬局面,转变为相互配合、共同育人的新教育模式,发挥好各自“全员育人”的重要作用,从而实现这两支队伍“1+1>2”的效应,建成教育的“三全”协同机制,是新时期高等学校所面临的新问题。因此,本研究将高校辅导员与新型班主任同时放置在新时期“三全育人”的大背景下,分析二者协同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辅导员与班主任角色定位

辅导员与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中两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先锋者,是大学生行为思想与学习道路上的引导人。随着习近平总书记“三全育人”指导思想在高校的落实,高校“辅导员+班主任”新模式的逐渐展开,辅导员与班主任的职责有了更加清晰的界定。

(一)辅导员与班主任职责划分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指出了辅导员的九大职责: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

从1961年党中央庐山会议正式出台高校辅导员政策至今,辅导员一直作为党的“近卫军”承担了大学生思想心里健康教育的重担,成为学生大学学习与生活上最直接的指路人。辅导员作为与学生交流接触相对较多的老师,肩负了学生贫困补助认定,帮助学生解决就学经济困难、调节学生校园纠纷、带领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以及大学生党、团建设等职责。

(二)新型班主任

关于地方高校对学习时期班主任的定义,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

为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会提出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的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海理工大学全面实施了新时期本科生班主任制度,由此概括了新型班主任的职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做好学术引导和就业指导工作、加强班级指导管理工作。围绕时事热点、学习、就业及学生关注的重点等,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活动,建立定期与学生谈心谈话的长效机制,鼓励深入寝室了解学生思想、学习、家庭等情况,关心和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于在各方面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并做好相关记录工作。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早在中唐时期,韩愈就对老师的职责有了明确的定义。今天,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重要时期,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不仅要“育才”,还要“育德”,要把学生们的品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肩负起培养高品质高素质的全面型人才的重要使命。为此,班主任被重新定义,新时期班主任从单一型转变成为多元型,传统班主任往往只是学生的学习导师,而新时期下的班主任要紧跟高校立德树人的步伐,在班级工作中实施创新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中全面推进素质教,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針,落实“全员育人”的重要任务。

二、辅导员与新型班主任的特点分析

(一)相同点——育人对象和目标一致

辅导员与班主任服务的教育对象是一致的——全体在校学生。从宏观定义上看,辅导员和班主任都是大学生学业、品质教育的一线教师。班主任与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关系最紧密的教育者,是最了解学生们的引路人,他们共同为高校“育才”垫起了“育德”的基石,为高校培养高品质人才打好了夯实的基础。

(二)不同点——育人对象数目和学历层次不同

就带领学生数目上看,班主任负责一个班级也就是30人左右,而辅导员则要带领200人左右,学生数目是班主任的六七倍。并且,辅导员学历大多是硕士或本科,而班主任学历相比之下更高一些,多为博士学位。由此可见,班主任和辅导员虽然同属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队伍,但其侧重面并不相同。班主任更加侧重于学生学业情况的指导和大学生专业就业、个人未来等问题的解答,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学习竞争和社会竞争,帮助学生走上相对正确且合适的职业发展道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肩负指导学生思想行为与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职责。辅导员的工作责任重点在学生们的校园生活方面,他们需要了解所有个学生的大致情况,其中包括学生个人的家庭、学习、生活等情况,以便于“因材施教”——面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上的引导者,缓解学生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

三、辅导员-班主任协同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辅导员、班主任职责不清晰

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密切关联并且存在多处交叉的情况。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条件下,双方工作一旦存在交集,就必然会涉及共同工作中的责、权、利的问题;凡是触碰到责、权、利的问题,双方矛盾就难以避免。目前,一些高校没有辅导员与班主任明确的相关职责界定政策,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常常出现双向进行或工作错位的情况,从而导致工作进行缓慢甚至工作遗漏或者推诿的问题。辅导员与班主任职责界定不清晰,导致学生也分不清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区别,遇见问题不知道向谁寻求帮助,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指导。

(二)两支队伍结构不恰当

在研究中发现,班主任和辅导员专业常常出现“不对口”的问题。例如,上海理工大学大一的大部分学生处于暂未细分专业的大类阶段,而各班的班主任只精通于某一类型的专业,仅能为学生解答相应专业的问题,能为学生提供的有效、专业信息相对有限,间接导致了学生选择专业时的盲目跟风现象。并且,由于辅导员、班主任平时工作环境相隔甚远双方没有相互了解,从而使两支队伍出现零沟通、零了解的问题,使协同育人机制难以有效实施。

(三)大学班级性不强

与小学、初高中相比,大学班级性相对较弱,因此,班主任难以清晰地明确自己的职责,辅导员也容易混淆双方职责的界定,从而导致辅导员与班主任分不清双方的协作关系,同时导致学生、班主任、辅导员三方互不了解、各自独立。长此以往,这样的恶性循环会使班主任和辅导员对自己工作职责产生怀疑,从而有所懈怠,使“辅导员+班主任”的模式逐渐淡化。

(四)思想政治教育难以长期坚持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青少年在不成熟的心智下,其思想、心理和行为都极易受到网络世界的影响,从而导致部分高校学生网络犯罪、沉迷网络虚拟世界等问题,还使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频率大幅度提高。而辅导员和班主任想要跟上学生思想的迅速变化,就必须不断更新和扩展知识,避免出现力不从心、无计可施的无奈之感。况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更加独立、更加新奇,再加上当代大学生较为严重的逆反心理,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使辅导员与班主任工作中出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没有用”的状况。

四、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辅导员+新型班主任”协同育人对策研究

(一)提高辅导员、班主任自身素质

一是要建立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的培训制度,进一步提升二者的工作水平,夯实其学生工作基础,并落实“先培训后上岗,边工作边学习”的模式。培训内容可围绕新时期班主任辅导员协同育人等形式展开,让辅导员与班主任深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内容,并明确各自自身的角色定位,清晰各自的职责所在。二是成立班主任与辅导员工作情况交流会。目前,许多高校创建了班主任工作交流大会、辅导员工作交流大会,但很少有高校创建并开展班主任与辅导员工作交流会。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实践性强,不仅需要理论基础的支撑更需要工作经验的帮助,所以应该定期开展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情况交流大会,分享一段时间来的工作经验与感受,从中找出不足及时改正,发现其中的优点继续保持并不断提高。

(二)完善“辅导员+班主任”机制

学校应该把党的教育方针和习近平教育思想贯穿到育人工作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把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与班主任、辅导员育人工作的要求融合推进,并通过实践学习与理论借鉴不断完善“辅导员+班主任”机制,提高该模式的实效性,使两支队伍向专业化、专家化发展。其中,完善“辅导员+班主任”机制包括完善二者的选拔招聘与人员比例等工作。按规定,专职辅导员总体上应按1:200的比例配备,学校各院系均应配有相应数目的辅导员,并且一个班级配备一个班主任老师。同时,可以按照各班级学生相应的专业情况合理配备所学专业与学生专业相关联的辅导员与班主任,保证师生之间共同话题的交流,用这样潜移默化的方式达到更好的思政教育效果。

(三)合理、充分利用網络平台

网络这把“双刃剑”是班主任与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不可避免的阻碍,但也是辅导员与班主任值得好好利用的教育工具,其利弊不是绝对的,而在于我们如何去使用它。(1)利用网络了解时事热点、紧跟时代步伐,多接触网络媒体,以更新自己“网络知识库”,从而更好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心理活动,缩小师生间的代沟。(2)打造“指尖上的微课堂”——推送时政新闻、传播主流思想、刊登学习心得、开展学习研讨等,用当代学生中流行的方式开创新型课堂,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3)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大宣传”及全媒体理念,把握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大势,打造新媒体育人矩阵,创建辅导员与班主任线上交流平台,实现信息交流、工作互动、政策公布的高效性、及时性与共享性;并建立线上班级群,实现师生之间在零时间、零地点的零距离交流。(4)建立班主任、辅导员优秀工作者评选平台,增加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工作动力,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使其更加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并通过学习借鉴别人的工作模式与教育方式来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新华社,2016-12-08.

[3]   郭倩倩.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合力育人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4]   库颖,田红芳.高校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的关系及协作机制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6):95-98.

[5]   曹静,方璐,吴晓培.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以同济大学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7,9(1):23-26.

[6]   陈晓玲.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杭州4所高校为例[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7,33(1):53-59.

[7]   崔惠民,陈朝阳.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包头医学院学报,1995,(2):61-62,65.

[责任编辑   妤   文]

3063501908289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三全育人高校辅导员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