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设联结”科学区域教学主张的课程群建设

2022-03-17姜玲单道华

江苏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

姜玲 单道华

【摘 要】为有效落实“创设联结,让科学丰富儿童”的科学区域教学主张,南京市玄武区科学教师团队建构了涵盖基础类、拓展类、超学科类三种课程类型的课程群。课程群的打造一方面能让学生创设丰富的联结,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创设联结;课程类型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01-0014-02

【作者简介】1.姜玲,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南京,210018)教师,一级教师;2.单道华,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南京,210018)教研员,高级教师,江苏省科学特级教师,江苏省中青年技术拔尖人才。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何通过“创设联结,让科学丰富儿童”(以下简称“创设联结”)的科学区域教学主张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何建构大科学教育课程,玄武科学教师团队结合以下三种课程类型进行了尝试。

一、基础类课程:创设事实经验与概念发展的联结

教材是科学教学的主要依托,为了促进学生概念的建构和理解,教师需要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事实之间建立联结。为此,玄武科学教师团队尝试从教材中提取概念,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结,再引导其在生活中进行迁移运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过程就是基于“创设联结”的主张重构学科基础课程的过程。

如在新编苏教版《科学》三上“地球上的水资源”单元的教学中,南京市宇花小学的科学教师构建了“地下水”模型,依托模型,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地层结构,同时教师还可以模拟降雨,引导学生观察地下水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地下水的形成原因及储量,进而促进学生经验与学科知识的联结。之后,教师再借助模型进行模拟打井、取水等活动,让学生明确地下水的储存区域,创设学生体验和事实经验的联结。这些模型重组了教材,使有关水资源的核心问题更加贴近儿童的经验,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从而让其在事实经验与概念之间建立更加有序的联结。

二、拓展类课程:创设概念学习与儿童生活的联结

学习的目的之一是实现概念的迁移和应用。正如布鲁姆所指出的:我们认为学者和教师的首要责任就是不断地探寻这些抽象概念,找到帮助学生学习这些概念的方式,尤其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使用它们……学会使用这些准则就具备了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所谓拓展类课程,就是教师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研发生活化的小项目,從而让学生能够进行概念的迁移运用,进而丰富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如:在“小小化学家”项目中,南京市长江路小学的学生走进厨房,研究厨房里的化学。教师通过创设“化学知识与厨房生活”的联结,让学生知道科学对生活的作用和价值,学会运用已有概念去解决生活问题,并进一步形成新的概念。

在拓展类课程的开发中,玄武科学教师团队基于教材,设计拓展类的项目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科学知识。通过这样的课程,学生将科学知识、核心概念以及一些技能方法,迁移到项目情境中并解决问题。

三、超学科类课程:创设核心素养与真实问题的联结

超学科类课程是一种彻底的整合课程。它不考虑特定的学科背景,强调以某一学习经验或以自然、社会问题为主题来组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这样一种课程形态,有利于学生建立丰富的联结,有助于丰富儿童的科学学习。

如在“后山种植”项目中,南京农业大学实验小学的学生面临着如何丈量土地、如何选地、如何选择所种植物、如何种植、如何观察植物生长情况等一系列问题。在研讨如何丈量土地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数学知识和项目建立联结。对于分地,学生需要阅读大量的资料,才能知道分地是需要进行权衡的,要商议用一定的规则进行合理分配。开始分地时,学生会讨论,有的地里全是石头,有的全部在树荫下,有的土地条件非常好,可以直接种植,这就给学生带来了新的问题,怎么分地?怎么谈判?怎样交流?怎样实现公平?土地分配并不是说平均分就是公平的,其中要用的知识是超出数学学科的。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土地分配的问题,但在历史上,土地之争却十分复杂,如清朝初期的跑马圈地让很多农民失去了土地,只能过贫苦的生活。古今中外为了土地爆发过多场战争,这些都是非常丰富的文史课程资源。

对于“种什么、怎么种”则由教师给出的三个月内要有一定的收益这个任务进行驱动,这在无形中创设了一种理想与现实权衡的联结。接着,学生就要开始种植并进行持续观察,这显然是科学探究与任务解决的联结。当所有的活动结束后,学生还需要开一个发布会,介绍自己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将在项目中获得的多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在发布会上进行交流与展示。

用课程丰富儿童,要有高站位的顶层架构,系统而周密的课程设计,要让儿童在面对来自真实生活的问题时建立多元联结,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实践证明,依托不同类型课程组成的课程群,可有效创建儿童经验与概念、多学科知识、思维与行为、个体与群体间的联结,进而丰富儿童的科学学习,提升儿童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256500589207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
关于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探讨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让有效交流彰显小学科学课堂的精彩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