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钝感的情商:基于一分为三的观省

2022-03-16王玉娟李海

清华管理评论 2022年2期
关键词:阴阳情商创业者

王玉娟 李海

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是影响职业成功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在心理学和管理学等领域广受关注。被誉为情商研究第一人的戈尔曼博士(DanielGoleman)指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可归于智商,80%归于其他因素,尤其是情商。而组织中的高绩效者,其出类拔萃的能力中,更有80%-90%属于情商的范畴。情商这一概念的提出和发展,主要是西方学者完成的,其核心内涵是对自己及他人的情绪敏感,同时能控制自己和影响他人的情绪。然而,基于现实的观察和几乎是中国人本能的阴阳思维方式,可以很容易得出一个判断:现有的情商理论偏执一端——敏感,而缺失了其对立面——钝感。鉴于此,本文提出情商的另一面——钝感的情商,并探讨其内涵、结构和实践原则。

情商的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梅耶(Mayer)和萨洛维(Salovey)于1990年提出。它本质上是个体加工情绪信息的能力,以敏锐地感知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为基础。这个概念一经提出,便引发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与热情。许多管理人员都将情商理论运用到管理实践中。美国新泽西州贝尔实验室的一位负责人,曾经用情商理论分析他的职员,发现工作绩效好的员工都是那些能够敏锐了解他人情绪、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人。

1995年,戈尔曼出版《情商》一书,使得情商一词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传播。作为度量个体情绪能力的指标,戈尔曼认为,情商包含五种能力:识别自我情绪、识别他人情绪、控制自我情绪、自我激励、关系管理。其中,识别自我情绪、控制自我情绪以及自我激励的能力要求个体对自己的情绪敏感。识别他人情绪以及关系管理的能力则要求个体对他人的情绪敏感,俗称“有眼力见儿”。

心理学家也普遍认为,高情商的人之所以更受欢迎,就在于他们能敏锐地体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变化,与他人的情绪情感产生共鸣。2009年,斯泰因(Stein)通过一项针对186名公司高管所做的情商测试发现,在情商的主要方面,即同理心和敏锐的自我意识上得分高的领导,其盈利能力也更强。2014年,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出任微软CEO后,带领微软一举超过亚马逊和苹果,重回市值巅峰,他也因此获得2018年度“全美最佳CEO”称号。纳德拉公开表示,是敏感和共情成就了他和今天的微软,做不到这个,微软就是一家没有未来的公司。

近年来,许多学者都探讨了敏感的情商在组织管理和领导力中的重要性。例如,Farh等学者在2016年的研究发现,个体的情绪敏感能帮助其更准确地把握团队成员的情绪线索,提升团队成员的合作效率,使团队获得良好绩效。Riggio和Reichard在2008年的研究也认为,领导者情绪敏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下属的情感需求,建立良好的上下级关系。因此,在组织管理与领导力,以及教育、医护等行业中,培训师们都执着于培養和提升个体敏感的情商。

然而,过犹不及。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或他人的情绪过度敏感,也可能因此陷入情绪困境而无法自拔。叱咤风云的美国台球选手路易斯·福克斯曾经拿过多项冠军。在1965年9月7日的一场世界台球冠军争夺赛中,一只苍蝇三番五次地落在主球上,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哄笑,几次反复后,路易斯失去了冷静,直接用球杆去赶苍蝇,结果球杆碰到主球,违反了比赛规则,他因此丢掉了比赛。更悲剧的是,第二天早上,有人在河中发现了自溺身亡的路易斯。对一只苍蝇过于敏感,导致他失去了比赛,对比赛结果过于敏感,导致他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卸任时,嘱咐继任者安倍晋三:“优秀的领导者不能凡事都在意,钝感力非常重要。”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一书中更是强调,成功离不开钝感力。这里的“钝感力”被边渡淳一解释为“迟钝的力量”。

“迟钝”通常给人负面的印象,这如何能与成功相关呢?学医出身的渡边淳一讲述了一位学长的钝感成长。在札幌大学附属医院,有一位教授医术高明,但是,这位教授经常会对自己的手术助手严加训斥。包括渡边淳一在内,很多学生都很害怕担任他的助手,只有一位学长,他似乎迟钝到完全感觉不到教授的训斥。手术过程中,他专注于观察和掌握教授手术时的要点,对于教授的训斥,只轻答“是呀是呀”。这位学长总是挨完训还能情绪饱满地工作。很多年后,这位迟钝的、经得住训斥的学长,成为了医疗部手术技术最高超的医生。

可见,相对敏感而言,钝感虽然会给人迟钝、木讷的刻板印象,却能让人在困境下不烦恼、不气馁。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被战友称作“许木木”,他不仅不恼,还很高兴地答应着。平日我行我素,别人的嘟囔抱怨对他产生不了任何影响,别人说了不中听的话,他也马上抛诸脑后。正是借着这种钝感力,愚钝、木讷的许三多顺利进入钢七连,也正是借着这种钝感力,许三多成为2007年中国“年度新锐人物”,这是新锐榜史第一次列入虚构人物。

这种不为外界杂音困扰的强大钝感能力,也存在于管理者身上。我们采访的一位90后企业家,在谈到他的创业经历时提到,创业初期由于经验不足,轻信他人,被骗了很大一笔钱。但他说:“我这个大脑可能被我设定了一个程序,很多不好的事情会被自动删除。我把这美其名曰‘心比较大’。”目前,这位90后创业者在创业路上披荆斩棘,已经成功创办了6家公司。

另一位85后创业者谈到他的创业经历时说,他的公司合伙人曾因为赌博私自挪用了公司100多万账款,给公司运营带来了极大困难。但他独自承受了巨大的资金压力,一没有经公处理,二没有闹得公司上下人声鼎沸,三没有一味指责并要求合伙人还钱,而是迅速完善公司财务制度,将精力放在公司主营业务上。很快,就将合伙人私用的账款补平,公司又运转正常了。

创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脆弱,太多的意外会导致创业项目随时猝死。所以创业者需要更强的钝感能力,来对抗无处不在的困境和挫折。缺少了这种能力的创业者,很难坚持下去。据报道,北京清创孵化器成立5年来,已经有两三百个创业项目都消逝了。对此,一位80后创业者这样评价:“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创业者)心死了。创业过程中太多太多的伤痛,把这些人刺得已经承受不了更多的挫折和压力了。”简单讲,这些创业者缺乏钝感力。

面对压力、困境、挫折甚至危机,钝感的人能沉着、冷静地应对并将其化解。当我们访谈一位广告设计与展示行业的85后创业者时,他谈到,与客户谈判经常存在剑拔弩张、针锋相对的情况。这时,甲乙双方都会极力争取本公司的利益,如此很容易使谈判陷入僵局,难以继续。他则会在双方情绪暴涨的节点按下暂停键。用这位创业者的话说,就是“给双方的情绪一个缓冲期”,这样后面的合作才能进行下去。

这位创业者还谈到,广告设计行业比较特殊,客户常常对设计文案要得很急,催单情况非常普遍。如果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尽快拿出令客户满意的设计文案,公司的损失就会很大。遇到这种情况,他说:“哪怕事情再焦灼,我也不会焦虑烦躁、手足无措。我会让自己慢下来,尽量寻求资源整合与多重路径,增加达成客户要求的可能性。”

自2013年成立开始,这位创业者用短短几年时间,就将公司做到了山西省广告设计行业前五名,并与万科、恒大、华住集团旗下全季酒店等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有时,负面事件难免会给情绪带来损伤,拥有从消极的情绪体验中快速恢复的钝感能力,才有可能不被情绪所奴役。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中曾谈到,当他还是一位新手作家时,常常被编辑退稿,这时,他也会到酒吧里独自闷头喝酒,但酒醒之后就会告诉自己,要重振旗鼓、重燃创作激情。最终,渡边淳一成了世界知名作家。一位70后创业者谈到自己跑业务的经历时说:“我是跑业务的,能因为人家拒绝就不干了吗?因为要脸就不干了吗?不行!我就是‘小强’,打不死的‘小强’。只要打不死,就又会站起来。”一位保险代理人也说:“哪怕前一天晚上单子很少,第2天早上我还是会非常有精神头地重新开始。这不是说我的心情不会受影响,但我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触底之后会绝地反弹。”这种情绪自愈能力赋予了渡边淳一、70后创业者、保险代理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劲头。

虽然钝感可能给人迟钝的负面印象,但从以上事例中可以看到,钝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个人才能。正如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中所言,钝感是一种让人的才能发扬光大、开花结果的力量,“只有具备了钝感力,灵活和敏锐才会成为真正的才能,让你大展拳脚。”

基于传统的阴阳思维方式,中国人历来对智商和情商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大智有愚”和“长而敦敏”是对这种看法的简明表述。

《论语》中,孔子评价宁武子时说了一句话: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也。当下将“愚不可及”解释为愚蠢无比,其实去原意甚远,愚不可及是与“其智可及”并列的。孔子的本意是说,宁武子这个人,他的聪明之处别人学得来,但他的愚笨之处,别人学不来。可见,聪明不容易,但聰明且愚笨更不容易,而且这种愚笨并不是装出来的。当然,聪明而能装作愚笨也不容易,就是我们所说的大智若愚,但装久了,难免露馅儿,即便不露馅儿,也有可能内心分裂。所以,真正的智慧是“大智有愚”,其智和愚都是本真的,自然的。

类似地,《黄帝内经》中,对黄帝有一个总结性评价:“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其中的“敦敏”可以有多种理解,比如,从中医学角度讲,敦敏是一种心肾相交的健康状态,即离中虚、坎中满。我们认为,也许从情商的角度来理解敦敏更为合适。敦,意为厚道、朴实,对应钝感;敏,意为敏捷、疾速,对应敏感。人的健康与智商其实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的,但情商主要涉及的情境是人际间的,随着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增加,是很可能增长的,也就是所谓的“长而敦敏”。

“大智有愚”和“长而敦敏”,均反映了中国传统的阴阳思想。在中国文化中,阴阳由最初的自然现象(如雌雄)、社会准则(如尊卑)提升为一种普遍的宇宙图式(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最终,阴阳观成为中国人认识世界的哲学观。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阴阳观以整体的、变化的、对立统一的方式看待万事万物。整体意味着万事万物皆有阴阳二分,二者在性质上相互对立;变化意味着阴阳的力量强弱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直至事物性质发生转变;对立统一意味着二者处于互动平衡的整体之中。

辩证始于中医,意指辩别病症(证),对症治疗,本身并没有对立统一的含义。但中医辩证的原则是八纲辩证——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而且说是八纲,实为一个核心——阴阳,因为表里、虚实、寒热均可视作阴阳。由此,辩证这个词基本可以等同于阴阳,同时也具有了对立统一的意蕴。

鉴于很多人将阴阳观和辩证思维误解为一分为二,庞朴先生在《一分为三论》中提出了“一分为三”的说法来描述阴阳观,和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同样的意思。庞朴先生将一分为三视为阴阳观的正解,并认为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一分为三,意指阴阳对立双方,以及阴阳变化之道。本文也借用一分为三,简称三分法,来表述阴阳观或辩证思维方式。

以三分法来看待世界,万事万物总是内含对立双方,即阴和阳。从性质上来说,三分法认为事物难以一元定性,而是亦此(A)亦彼(B)、非此(A)非彼(B)。在庞朴先生看来,“亦A亦B”是对立双方的相互补充或包容,保留了对立双方的优点,如“一张一弛,文武之道”。“非A非B”则是对对立双方的超越,无过亦无不及,如荀子所讲“无近无远”“无博无浅”,以此“兼陈万物而中悬衡”。

具体到情商,敏感可以被看作是“美好的范畴A”。但它在本质上依然是有限的、不足的,需要吸纳“否定者B”来弥补其不足,这个B即为“钝感”,也就是亦A亦B。钝感之于敏感,正像愚之于智的价值、柔之于刚的价值。同时还存在有过激的可能性,这就需要抑制或泄泻。正如《礼记·礼运》中言:“用人之知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贪。”人的智、勇、仁都有过头之虞,尚需节制,同理,敏感如果过度,也会产生不良后果。A是敏感,则“非A”可以理解为不过于敏感,“非A非B”则意味着既不偏执于敏感,也不偏执于钝感。

因此,完整的情商结构应当既包含敏感,也包含钝感。如图1所示太极图式的敏感与钝感,它代表保留了敏感和钝感优点(亦此亦彼/both)、同时摒弃了敏感和钝感不足(非此非彼/neither)的情商。

《说文解字》中,“敏”的本义是“疾也”,“钝”的本义是“迟也”。在情商理论中,敏感即是快速觉察自己或他人情绪并快速做出情绪化反应。由于当前的情商理论偏执于敏感,导致情商的结构基本等同于敏感的结构,即认识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的情绪以及处理人际关系。钝感的概念是对立于敏感提出的,那么,钝感的内涵是什么呢?

基于情绪发生的过程,我们对钝感的结构进行了理论推导,并整理了钝感的“五力模型”。其中,“五力” 指的是滤过力、耐受力、沉静力、化解力及复原力。 “五力模型”即一个人在情绪上表现出钝感,面对消极信息时,首先是过滤,相当于视而不见;过滤不了的,就要忍耐;无法忍耐的,则想办法化解;化解不了、已经造成情绪损伤的,就尽快复原。在这其中,每一步都需要沉着冷静。

滤过力

滤过力是对情绪信息进行筛选处理的能力。俗话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人们之所以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很多是由于缺乏对信息的分辨和筛选。作家马德曾说:“人生的痛苦,源于活得太清楚。眼是审美的,结果纠缠在丑中,最后都审了丑;心是收藏快乐的,结果困于计较中,最后都盛了痛。不是生活有多少,自己就要清楚多少。幸福的能力,其实就是取舍的能力和过滤的能力。”

圣人常乐,是因为他们内心坦荡,能摒弃过多无意义的信息。正像苏东坡,尽管仕途不顺,命运多舛,同行之人遇雨都觉狼狈不堪甚是不快,他却能写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诗句。所以说,人的心是有限的,如果内心充斥着过多杂事,也就没有空间盛放愉悦。滤过力能让人不受负面情绪干扰,从而真正缓解压力、减少焦虑。

耐受力

耐受力是对情绪信息的耐力和承受力。世界衛生组织曾提出过三条精神健康标准,其中一条就是能够承受生活的挫折并及时调适自己的情绪。生活和工作并不总是鲜花和微笑。遇到不如意、不顺心,与他人发生矛盾,受到他人侮辱侵犯时,是任由激愤之情膨胀,让愤怒之马狂奔,还是灭掉怒火,忍一时风平浪静?

耐受与不耐受,往往导致人生处境之大不同。勾践甘做吴王马夫而终胜吴,韩信能忍胯下之辱而终功成,足见其能屈能伸承受重压、克制怒气不冲动的智慧和能力。正如阿拉伯那句谚语:“为了玫瑰,也要给刺浇水。”要想人生开出美丽的玫瑰,就要耐受那些扎在心头的“芒刺”,而不是为“芒刺”所激。

沉静力

沉静力是面对情绪信息时沉着冷静、谨慎而行的能力。孟子云:“夫勇者,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怨。”真正的勇士具备静水流深的智慧,这背后则是沉静的力量。

面对压力、挫折等负面信息,每个人都会有烦躁、压抑、痛苦等负面情绪。要做情绪的主人,而不能被情绪所奴役,那么,当遭遇各类负面信息时,就需要学会冷静、克制。正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一忍支百勇,一静制百动”。

化解力

化解力是有效处理情绪信息并将所面临的问题、困难化于无形的能力。俗话说,苦恼的不独你自己,人人都有苦恼,只是形式各异罢了。因此,面对负面情绪,应该提升的是化解使人产生负面情绪的问题及困难的能力。

化解力包含两个层次。其一,运用“道”的规律,顺势而为。面对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问题和困难,对抗没有意义,也无需对抗,要让自己持续成长,并顺势而为。其二,直面挑战,思考可以突破的方向。要跳出情绪圈,直面问题和困难,找到化解困境的资源和路径。

复原力

复原力是对不良情绪信息的良好适应并从消极情绪体验中迅速恢复的能力。在这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面对漫天飞舞的黑天鹅,如何在遭遇创伤、打击、焦虑后触底反弹呢?复原力就是让人恢复自信、拥有韧性的密码。

具备复原力,往往能够触底反弹、向阳而生,缺乏复原力,轻微的打击也可能致命。因此,复原力是每个人留给自己战胜困难、不为情绪奴役的最后一道屏障。正如被称为Facebook第一夫人的谢丽尔·桑德伯格所说:“我比自己以为的更脆弱,却比自己想象的更坚强。”拥有强大的复原力,将如尼采所言,“那些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强大”。结合情绪认知理论学派的观点,我们提出,钝感背后的滤过力、耐受力、沉静力、化解力、复原力,这五种能力并非独立发挥作用,而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见图2)。在这五种能力的综合作用下,个体能够使自己的情绪化反应延迟出现。因此,钝感即是慢速觉察自己或他人情绪并滞后做出情绪化反应,它是敏感的对立面和有益补充,但也存在过犹不及,高情商应当是敏感和钝感的辩证统一。这些为钝感的情商实践提供了基础。

基于对钝感概念及理论结构的了解,结合对钝感的辩证思考,我们提出钝感的实践原则为“二不二”(both/neither)。

“二不二”为佛教用语,可以从禅宗的三番三水来理解。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为着相。二番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为执空。悟的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既不着相,也不执空,是为不二,同时既不离相,也不弃空,是为二,合为“二不二”。

当下的情商理论偏执于敏感,是为着相,如果在情商实践中过度强调钝感,是为执空。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要实践钝感的情商,合理的原则应该是“二不二”,即“both/neither”。也就是说,在工作生活中,一个高情商的人,既不是单纯的敏感,也不是单纯的钝感,而应该是既有敏感,也有钝感。同时,既不会过度敏感,也不会过度钝感,高情商的人应当是敏感中有钝感,钝感中有敏感,需要敏感的时候就敏感,需要钝感的时候就钝感。这才是实践钝感的情商的“二不二法门”。当然,这并不容易,需要修行,或有彻悟。

VUCA时代,当机遇与挑战并存,当苦难与幸福同在,我们需要塑造高情商的自己,让钝感担得起挑战与苦难,让敏感抓得住机遇与幸福。敏感和钝感同在的情商将使我们与这个时代产生更深层次的链接。

2475501705260

猜你喜欢

阴阳情商创业者
你过得不好,是因为“假情商”太高
画与话
情商到底是什么
阴阳合同(双语加油站)
2018年最值得关注的女性创业者新锐榜
2018年最值得关注的女性创业者榜单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数据中的创业者
互联网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