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中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用药规律※

2022-03-07卢程程钱南南王亿平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3期
关键词:女贞子牡丹皮山茱萸

卢程程,钱南南,王亿平,王 东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伴发的肾损害称为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也是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5%~50%的SLE患者接受诊断时即合并肾损害[1]。LN目前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治疗,但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不良反应较多。近年也有血浆置换、干细胞移植及一些生物制剂治疗,但存在费用昂贵、患者经济负担重、无法坚持治疗等问题[2]。目前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LN有较好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LN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笔者总结治疗LN的中医文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治疗LN的中药组方规律、配伍特点,以期为LN的中医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发挥中医药治疗LN的优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计算机检索2010—2021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等国内大型数据库中中药治疗LN的文献,搜索主题词为“狼疮性肾炎”和“中医”和“中药”等。

1.2 纳入标准 符合LN诊断标准;运用中药复方(包括汤剂、颗粒剂、丸剂等剂型)治疗LN,且有完整的药物组成和剂量;文献类型为中西医结合随机对照试验,病例数≥30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75%;文献若涉及不同证型只纳入其基本方;同一课题发表多篇文献,只选取1篇;文章重复者选择其发表的最新篇。

1.3 排除标准 中药组成记录不完善;治疗方案包含其他治疗措施(如灌肠、针灸等);治疗方剂虽方名不同但药物组成却相同的相似文献;个案报道、动物实验、综述等文献。

1.4 文献数据的筛选 由研究者检索文献后将文献导入Note Express文献管理器中,通过阅读题目及摘要,根据本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将数据汇入Microsoft Excel 2010中,最后建立数据库。

1.5 数据的规范化处理 数据的规范化处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3]及《中药学》[4]为参考依据,对处方中出现的中药名称、性味、归经进行统一规范化处理,如将同药异名的双花规范为金银花,山萸肉规范为山茱萸,仙灵脾规范为淫羊藿;产地不同的川牛膝、怀牛膝规范为牛膝,淮山药、山药规范为山药。

1.6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符合研究要求的中药导入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归纳排序。利用SPSS Statistics 23.0进行频数分析,并对频数大于8次的中药进行高频药物聚类分析,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中Apriori算法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对频数前31味中药进行关联分析,并根据药物之间的关联关系绘制复杂网络图。

2 结果

2.1 治疗LN的高频中药 根据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文献75篇,复方80首,中药134味,药物总使用频次881次。其中使用频率大于10%的药物共31味,使用频率最高的10味中药分别是生地黄、黄芪、牡丹皮、丹参、茯苓、甘草、白花蛇舌草、山茱萸、山药、熟地黄。高频中药使用频次及频率见表1。

表1 治疗狼疮性肾炎的高频中药分析

2.2 治疗LN的中药四气五味与归经频次分析 对纳入的134味中药进行四气五味及归经的频次分析,见表2~4。治疗LN的中药四气主要为寒、平、微寒,五味中前3位为甘、苦、辛,结果见表2、3;归经主要归肝经,其次为脾经、肾经,见表4。

表3 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中药的五味频次分析

表4 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中药的归经频次分析

2.3 治疗LN的中药类别分析 根据《中药学》[4]将134味中药分为16类,使用频次前4类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四者占全部药物频次的85.47%。见表5。

表5 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中药类别分析

2.4 关联规则分析 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的Apriori模块分析对使用频次前31味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SPSS Statistics 23.0算出相应P值,筛选出常用中药的联系,设定参数支持度>62%,置信度>90%,提升度≥1,所有数据均P<0.01。共得到常用2味中药对10组,3味中药对17组,4味中药对2组。其中2味中药对墨旱莲-女贞子支持度为75.00%,置信度为96.67%;3味中药对枸杞子-女贞子-墨旱莲支持度为72.50%,置信度94.83%;4味中药对墨旱莲-女贞子-知母-枸杞子置信度最高,达98.04%,支持度为63.75%。具体见表6~8。

表6 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中药关联规则(2味中药对)

表7 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中药关联规则(3味中药对)

表8 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中药关联规则(4味中药对)

2.5 聚类分析 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0对31味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使用组间联络法进行数据处理,在皮尔逊相关性为20位置时,可聚为5类。第1类是茯苓、山药、熟地黄、山茱萸、泽泻、女贞子、墨旱莲、枸杞子、牡丹皮,第2类为丹参、知母,第3类为川芎、红花、黄芪、党参、益母草,第4类为甘草、当归,第5类为生地黄、白花蛇舌草、赤芍。具体见图1。

图1 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中药的药物谱系图

2.6 复杂网络分析 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数据分析软件对使用频次前31味中药进行复杂网络分析,通过粗线、细线表示药物之间链接的强弱程度。链接数设置为0~4 000时,可得到复杂网络图,见图2;链接数设置为2 000~3 000时,可得到核心处方复杂网络图,见图3。

图2 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中药的药物复杂网络图

图3 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中药的核心处方复杂网络图

3 讨论

在中医典籍中并无LN的记载,但据其发热、颊部红斑、关节痛、水肿等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日晒疮”“水肿”“阴阳毒”“温毒发斑”等范畴。《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脉证治》指出:“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中医认为,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肾阴虚为主,标实以热毒、瘀血为主。余承惠教授认为,LN的病机以肾虚为本,湿热、瘀毒等邪毒侵犯于肾,是该病的发病原因,肾虚和热毒交织导致病情进展[5]。欧亚龙教授认为,瘀血为该病发病的关键因素[6]。先天禀赋不足,外感热毒之邪伤及肾府,肾络瘀阻,发为该病。黄世林教授认为该病乃温毒犯肾所致[7]。素体脾肾亏虚,遇外感温毒之邪或温毒内发,热燥伤阴,阴血不足以濡养肾府而致瘀阻脉络,故该病多阴虚、瘀血夹杂。

从药物频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现代医家治疗LN的主要中药有生地黄、黄芪、牡丹皮、丹参、茯苓、甘草、白花蛇舌草、山茱萸、山药、熟地黄。其中,生地黄是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生地黄味甘、苦,性微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滋阴清热、凉血补血功效,可抗炎、抑制免疫,延缓肾纤维化等[8]。从四气五味频数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四气中使用频率最多为寒,其次为平,而后为微寒、温;五味前3位分别是甘、苦、辛,甘能补益和中缓急,苦能燥能坚,辛能散能行,说明该病治疗时注重补益,兼祛实邪。寒凉为阴,甘寒或甘凉可以化阴,因此甘寒或甘凉具有养阴清热作用;苦属阴,寒亦属阴,因此苦寒具有清热坚肾、补肾阴作用[9]。归经方面,高频中药主要归于肝、肾、脾经。王孟庸教授认为,该病基本病机为肝、脾、肾亏虚,又有热毒、血瘀阻滞经络,正虚邪实,治疗时主张辨别标本虚实,辨证论治[10]。张雯等[11]认为,LN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机与正虚、瘀血、热毒相关,临床表现寒热错杂,虚实互见。崔裕如[12]研究发现,热毒炽盛证多见于疾病初期、急性活动期,脾肾阳虚证多见于疾病后期,脾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和气阴两虚证常见于疾病的慢性期。该病患者多为慢性稳定期,证型以肝肾阴虚、脾肾气虚、气阴两虚多见。张铎教授认为,LN急性活动期以热毒炽盛、气营两燔为主要表现,治以清热解毒、滋阴凉血为主;缓解期以气阴两虚为主要表现,治以益气养阴为主;稳定期以脾肾气虚、阴阳两虚为主要表现,治以滋阴温阳、健脾补肾为主[13]。

从药物功效频数分析结果看,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使用最多,补虚药中使用最多的是黄芪、甘草、熟地黄、山药、当归。补虚药中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使用频次较高,说明LN本虚多见阴虚、血虚、气虚。清热药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生地黄,其次是牡丹皮、白花蛇舌草,结合其药性可得出该病的治法除清热化瘀外,还注重滋阴。近代关于药物四气的研究证实,清热药多具有解热、消炎、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及镇静、利尿、抗癌等作用[14]。

根据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墨旱莲-女贞子滋阴降火,红花-川芎活血祛瘀,墨旱莲-女贞子-知母-枸杞子补益肝肾,可以看出现代医家治疗LN时补益药多与清热药及活血化瘀药配伍。其中,墨旱莲与其他药物关联性最强,是治疗LN的重要药物,墨旱莲与女贞子的支持度最高,为75.00%。现代研究证实,墨旱莲有调节免疫、抗炎等作用[15]。墨旱莲与女贞子同用又名二至丸,二至丸可增强免疫,如姚干等[16]发现,二至丸可明显提高免疫力低下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2的水平,表明二至丸可能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因子及其mRNA表达水平调节免疫。

根据聚类分析结果,皮尔逊相关性为20位置时,可聚为5类。第1类是茯苓、山药、熟地黄、山茱萸、泽泻、女贞子、墨旱莲、枸杞子、牡丹皮,本组药物主要为六味地黄丸加减,主要功效为滋肾益肝、养阴益气;第2类为丹参、知母,主要功效为清热活血;第3类为川芎、红花、黄芪、党参、益母草,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兼以补虚;第4类为甘草、当归,主要功效为补脾益气;第5类为生地黄、白花蛇舌草、赤芍,主要功效为清热养阴。从上述结果可得出,这5类主要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这也与该病病机相符。李兴锐等[17]应用活血化瘀方药(白花蛇舌草、黄芪、丹参、半枝莲、知母、益母草、川芎、当归、桃仁、甘草)治疗LN患者,治疗组有效率为93.1%,治疗后血浆白蛋白上升,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且优于对照组(P<0.05)。边静等[18]应用益血降浊解毒汤(黄芪、丹参、川芎、泽兰、莪术、生地黄、淫羊藿、山茱萸、大黄)配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LN活动期患者,发现该方不仅可减少蛋白尿,改善肾脏微循环,抗肾小球纤维化,还可治疗和控制LN的发生和发展。王璟等[19]采用金匮肾气丸干预LN小鼠,发现治疗组小鼠肾脏结构破坏及炎症出血减轻,血清抗ds-DNA抗体含量明显降低,且优于对照组(P<0.05)。

根据复杂网络分析结果,链接数设置为2 000~3 000,得出的图形反映了整体的用药规律,并得出组成中药核心处方,即山药、生地黄、甘草、牡丹皮、白花蛇舌草、茯苓、黄芪、丹参、山茱萸、熟地黄,该药物组合是以清热养阴、补益肝肾为治法。

综上所述,治疗LN时,近代医家多以标本兼治为中心思想。药物多采用甘寒、甘淡、苦寒之品,且归经为肝、脾、肾经。常用药物为黄芪、山药、熟地黄、墨旱莲、枸杞子、甘草、茯苓、山茱萸、白花蛇舌草、生地黄、牡丹皮、丹参、川芎,主要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多选用药性平稳之类,极少使用药性剧烈的大热、大寒之品,盖因该病本虚,不宜使用耗气伤津之品进一步损伤根基。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探讨了近代医家治疗LN的用药规律,以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思路。不足之处在于,本研究属于回顾性研究,选用的数据资料有限,且未对该病分期治疗的用药进行分组鉴别,尚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以期为LN的治疗及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新的方向。

猜你喜欢

女贞子牡丹皮山茱萸
山茱萸的炮制及药理研究进展
女贞子的本草考证※
基于牡丹皮微观性状与抗炎活性相关的“辨状论质”研究
女贞子延缓衰老作用机制研究现状
山茱萸真空干燥特性研究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9 014例阴虚证处方中牡丹皮的用药规律分析
山茱萸的资源分布及开发应用现状
唐太宗与牡丹皮的故事
女贞子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牡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