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2022-03-07郭俊恒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3期
关键词:根型全血黏度

郭俊恒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西 太原030024)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部软组织慢性劳损或急性损伤,导致神经根周围软组织产生粘连、纤维化及痉挛,颈部椎间盘退行性病理改变,相应损伤部位产生痉挛性疼痛的颈椎综合征[1]。临床常见颈椎病类型为神经根型,表现为肌肉萎缩、上肢麻木、颈肩部疼痛、头痛头晕等[2],如不能给予有效治疗,则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严重者病情恶化可能导致瘫痪,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故临床需及时控制患者病情。推拿可调节脏腑气血、滑利关节、疏通经络,电针是在传统针刺疗法基础上改进而来,具有除湿祛风散寒、舒筋活络功效。本研究探究电针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5~67岁,平均(51.89±3.41)岁;平均病程(9.13±1.52)个月。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4~67岁,平均(52.62±3.37)岁;平均病程(9.36±1.23)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批(审批号:1099755)。

1.2 纳入标准 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相关标准[3],并经症状、体征、MRI检查确诊;无心、肝、脑、肾等严重疾病及凝血系统功能异常;神经根型颈椎病病程在5年以内;可接受电针治疗;年龄18~70岁;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混合型颈椎病或其他类型颈椎病者;有严重骨质疏松、骨折、结核、脊柱肿瘤者;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施术部位皮肤有破溃、瘢痕或有严重皮肤病者;精神障碍,无法与人正常沟通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推拿治疗。患者取舒适坐立,术者四指施推法于患侧上肢及颈背部,拇指点按曲池、天宗、肩贞、肩中俞、夹脊、风府、风池等穴,每穴按压30次,约1 min,然后在两侧项肌、风池、肩井施拿法5 min;患者取仰卧位,术者采用掌根在颈背部施揉法3 min,放松肌肉。每次推拿治疗15 min,每日治疗1次,治疗10 d,休息2 d。连续治疗1个月。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针治疗。取合谷、外关、曲池、天宗、肩贞、肩中俞、肩井(患侧)、大椎、风府、风池(双侧)、夹脊穴(双侧)等穴位,先消毒针刺部位,夹脊穴给予斜刺,其余穴位给予直刺,进针后行提插、捻转手法给予平补平泻,捻轻频率为60~90次/分;得气后,连接电针,采用疏密波(20/100 Hz),以患者感觉舒适、肌肉抖动为宜,时间为30 min。2 d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1个月。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离心取上层清液,采用全自动血流变仪(上海泰益医疗仪器设备公司,MEN-C100 A型)检测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水平。②疼痛情况:治疗前后采用McGill简化量表评价。该量表含有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3个模块。PPI将疼痛分为无痛、轻度不适、不适、难受、可怕的痛、极为痛苦,依次计为0、1、2、3、4、5分。VAS是在纸上画一条100 mm的直线,0 mm处代表无痛,100 mm处代表剧痛无比,中间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让患者根据自我感觉在直线上做标记,代表当时疼痛程度:0分无痛;小于3分为轻微疼痛;4~6分为疼痛,会影响睡眠,可忍受;7~10分为逐渐强烈的疼痛,难以忍受。PRI分为情感项和感觉项,情感项包含软弱无力、厌烦、害怕、受罪和惩罚感4项,感觉项包含撕裂痛、触痛、胀痛、持续固定痛、热灼痛、绞痛、痉挛牵扯痛、锐痛、刀割痛、刺痛、跳痛11项,每项按无、轻、中、重依次计0、1、2、3分,总分45分。③颈椎活动度:治疗前后采用头盔式颈椎活动度测量仪检测左右旋转、左右侧屈、后伸、前屈方向的活动度。④生活质量:治疗前后采用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定,SF-36量表共8个项目,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3.2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阴性,肢体、颈部活动恢复正常,可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背部、肩部、颈部麻木和疼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显效: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阴性,肢体、颈部功能改善,可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背部、肩部、颈部麻木和疼痛等临床症状部分消失,压痛不明显;有效: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可参加部分劳动和工作,背部、肩部、颈部麻木和疼痛等临床症状轻度不适;无效: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不能参加工作,背部、肩部、颈部麻木和疼痛等临床症状无好转。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mPa·s,±s)

表1 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mPa·s,±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后 1.49±0.39△▲ 8.15±2.16△▲ 4.12±1.01△▲对照组 50 治疗前 1.96±0.61 11.19±3.13 5.55±1.16治疗后 1.72±0.53△ 9.12±2.53△ 4.75±1.15△组别 例数 时间 血浆黏度 全血低切黏度 全血高切黏度观察组 50 治疗前 1.90±0.60 11.17±3.11 5.46±1.12

(2)疼痛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PRI、VAS、PP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RI、VAS、PP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比较(分,±s)

表2 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观察组 50 治疗前 25.65±7.15 6.59±1.89 3.81±1.03治疗后 14.35±4.11△▲ 3.02±0.86△▲ 1.76±0.55△▲组别 例数 时间疼痛强度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疼痛分级指数评分对照组 50 治疗前 25.17±7.08 6.47±1.76 3.79±1.01治疗后 18.62±5.19△ 4.57±1.25△ 2.46±0.73△

(3)颈椎活动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右旋转、左右侧屈、后伸、前屈方向的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右旋转、左右侧屈、后伸、前屈方向的活动度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比较(°,±s)

表3 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对照组 50 治疗前 58.31±15.66 58.26±15.78 32.18±10.34治疗后 64.52±16.33△ 67.21±17.52△ 38.25±12.62△组别 例数 时间 右屈 后伸 前屈组别 例数 时间 左旋 右旋 左屈观察组 50 治疗前 57.85±15.51 58.17±15.16 32.65±10.11治疗后 73.16±18.45△▲74.32±18.63△▲ 44.49±13.21△▲观察组 50 治疗前 32.62±10.32 38.37±11.26 37.52±11.15治疗后 44.51±13.25△▲49.52±13.85△▲ 47.61±13.33△▲对照组 50 治疗前 32.67±10.42 37.96±11.21 37.19±11.09治疗后 38.33±12.21△ 45.72±12.86△ 41.28±12.63△

(4)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对照组 50 62.35±9.01 75.36±12.85△组别 例数 治疗前评分 治疗后评分观察组 50 63.21±9.29 89.15±15.12△▲

(5)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愈6例,显效25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17例,有效2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4.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4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椎间孔处或椎间孔内颈神经受椎间盘骨质增生、骨赘及节段性不稳定、突出、退变等多因素刺激和压迫所致,病因为颈椎发育异常、颈椎退行性改变、劳损、创伤、风寒湿环境、炎症等[4-6]。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发病机制学说有机械压迫学说(由神经受刺激和压迫所致)、化学性神经根炎(由化学炎症刺激因子所致)、自身免疫学说(神经根型颈椎病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等[7]。总之,该病发病由多因素引起,相互影响。近年来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生活及工作压力逐渐增加,生活习惯发生改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临床需给予有效治疗方案,缓解患者病情,提升其生活质量。

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中医“颈痹”“项痹”等范畴,多由素体羸弱、劳累,又有风、寒、湿邪侵袭机体,日久凝滞于项部,而成痰、瘀,滞于经络,气血痹阻不通,项部经络无以滋养而致[8-9]。推拿治疗该病可矫正患者组织移位,恢复颈椎关节正常形态和位置,通过施术于患处,促进患处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消除患处无菌性炎症和水肿,从而消除其对神经的压迫,修复受压神经,解除疲乏,缓解患者疼痛,改善颈椎功能,同时也可起到改善患者韧带弹性,松解粘连的作用[10-11]。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活血除痹、通络散寒、祛风除湿功效。本研究选取穴位中,外关位于前臂背侧,属手少阳三焦经,可联络各部经脉;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具有通络开窍、疏风止痛之功,常用于治疗肩臂、上肢疼痛麻木;曲池为手阳明经合穴,可通经络、行气血;天宗位于肩胛区,属手太阳经,为肩膀酸痛常用穴位;肩贞、肩中俞属手太阳小肠经,常用于治疗上肢麻木、手臂不举、肩胛疼痛等;肩井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属足少阳胆经,可缓解患者疼痛;大椎是足三阳经、手三阳经的交汇处,可温补原气;风府为督脉之穴,可缓解疼痛;风池属于足少阳胆经穴位,可疏通血管、缓解疼痛,常用于改善颈部僵硬、酸痛;夹脊穴属于经外奇穴,可调节脏腑、舒筋活络。电针可加强针刺作用,增强疗效,通过抑制疼痛伤害性信息的传递,降低神经末梢的兴奋性,减轻或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改善微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肌肉松弛,缓解疼痛[12]。推拿是中医外治疗法之一,常用于治疗颈椎病,通过对患区实施揉、点、按、拿等手法,刺激肌肉及穴位,使其产生酸胀感,加强肌肉自由度及血管活性,消除炎症,减少神经压迫,缓解患者疼痛[13]。

血液流变学指标反映机体血流状态,若血液流变学指标升高,则机体血液黏稠度增大,血流速度减慢,会影响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致椎动脉痉挛,疼痛加剧。研究表明,高频率电刺激可促进脊髓释放强啡肽,产生镇痛作用,低频率电刺激可促进脑垂体释放脑啡肽和β-内啡肽,起到镇痛作用[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PRI、VAS、PP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左右旋转、左右侧屈、后伸、前屈活动度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15-16]。

综上所述,电针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缓解患者疼痛,提高颈椎活动度,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根型全血黏度
标准黏度油混配及重复利用方法的探讨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运用效果观察
PMA黏度指数改进剂对减振器油性能的影响
血黏度高怎么办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