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卷为一帙”引申出“十年为一秩”?

2022-03-03吴海滨

文学天地 2022年1期
关键词:版本纪年

吴海滨

【摘要】 本文首先考证了古人纪年方法“十年为一秩”的由来与演变,承认由于秩与帙通假,故“十年为一秩”又可作“十年为一帙(袠)”。此外还根据清代学者的普遍看法,纠正了当时贺寿之辞的错误。然后指出“十卷为一帙”其来有自,只是古代的书册制度,属于版本学的范畴,与“十年为一秩”并无干系。

【关键词】 十年为一秩 纪年 十卷为一帙 版本

辛德勇先生在一则书话中谈道:“古人纪年,以十年为一秩,前人未能作出解释。其实我看这正是由十卷盛放一帙的书册制度中引申出来的。因秩、帙(袟)可通,而秩之本义乃官俸品级,取以纪年,可讨吉祥,故世人习用秩字。”(辛德勇:《未亥斋读书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8页。)“秩之本义乃官俸品级”,用以指代年寿,确有富贵吉祥的气息。辛德勇先生所作的引申,乍看起来颇有新意,可细思之下却又觉得不太妥当。以十卷为一帙,只是版本学上的常识。若仅仅因为秩与帙通假,加之计量方法相同,便将“十卷为一帙” 与“十年为一秩”等量齐观,不免有些牵强。当然这些仅是揣测之辞,并不足以推翻辛先生的解说。对于古时沿袭已久的成说,不翻出古书来寻些典故,自己的假设怕是很难证实或证伪的。

实际上,此种纪年之法前人早已解释过了。北宋人龚颐正就说:“《礼》年八十日有秩,故以八十为八秩。又道家流用此语,白乐天屡用之。自注:‘行开第八秩,可谓尽天年。’时俗谓七十以上为开第八秩。又云‘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宋]龚颐正《芥隐笔记·八十为八秩》) 南宋人洪迈更明白论道:“白公诗云:‘已开第七秩,饱食仍安眠。’又云:‘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是时年六十二,元日诗也。又一篇云:‘行开第八秩,可谓尽天年。’注曰:‘时俗谓七十以上为开第八秩。’盖以十年为一秩云。司马温公作《庆文潞公八十会致语》云‘岁历行开九帙新’亦用此也。”([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十年为一秩》,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11页。)可见“十年为一秩”之说乃是唐代以来的“时俗”,白居易与司马光时常拿来作诗。然而在史源学或语义学的层面上,当追溯到《礼记》,才能弄清“秩”的来历。《礼记正义·王制》上讲:“七十不俟朝,八十月告存,九十日有秩。秩,常也。有常膳。”([汉]郑玄注 [唐]孔颖达疏:《礼记正义》第二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494页。)不俟朝即不上朝。月告存,《康熙字典》上的诠释是:“告犹问也,君每月使人致膳,告问存否也。”而日有秩则指先秦天子对老者的最高礼遇。“十年为一秩”之说唐以前不可考,至迟在唐时“秩”渐渐演变成尊称或敬语,故而称八十岁为八秩,九十岁为九秩。以此观之,尽管龚颐正所引有误,但其思路却是不错的,并且比洪迈的论说更为周密。

此外,说得最透彻的当推清代的张习孔。清代赵吉士《寄园寄所寄》引《云谷卧余》说:“今人贺寿者,七十曰七袠 ,八十曰八袠 。按字书袠与秩 、帙同,书衣,又书卷编次也,与年寿绝无涉,不识称者何居?因观白乐天诗:‘年开第七袠 ,屈指几多人?’自注云:‘余与苏州刘郎中,同壬子岁,今年六十二。’又诗:‘行开第八帙,可谓尽天年。’注云:‘时俗谓七十以上为开第八秩,字书训袟字与帙同,又与秩同。’唐《萧至忠传》官帙益轻,是则袠、帙、袟、秩四字,皆可通为一义,而白诗所引,则谓过此而及彼,若缙书帙然也。信如此解,则称庆七十者,当云八袠 ,八十者当云九袠 ,乃与古语合。第如其年而称之,殊末宜也。”(赵吉士:《寄园寄所寄》卷七《獭祭寄》,《续修四库全书》1196册子部杂家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741页。)根据字书与白居易的诗,张氏的点睛之笔 ——“是则袠、帙、袟、秩四字,皆可通为一义”,便呼之欲出了。四字相通假,故“十年为一秩”又可作“十年为一帙(袠)”。两字通假的例子很多,如《毛诗正义》上有“秩音帙”的话(《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中)卷十二之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757页。),《昭明文选》将“为如干帙”写为“为如干秩”,陆游在《致仕后即事》诗中就写作“八帙开来今过半,一杯引满若为辞”(陆游:《剑南诗稿》卷三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页。)。此外,张习孔纠正了清时流行的贺寿之辞,指出“第如其年而称之,殊末宜也”,无疑合于古语古义。只是用词简要容易产生误读,我在此稍作阐释,即七十岁称七秩,七十以上称开八秩,其余可依此类推。(可参看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卷一:“近人称寿五十一岁曰开六秩,六十一岁曰开七秩。”)《云谷卧余》的著者是清代散文家张潮的父亲张习孔,抄录者为赵吉士,则他们的观点颇可代表清代学者的普遍看法。

不可否认,在计量上,在句式上,在直觉上,“十卷为一帙”与“十年为一秩”或“十年为一帙”的确十分相似。而这也正是辛德勇先生立论的证据。因此必须明了古代书册制度,才能使考据趋于完整严密。在版本学上,卷轴装(卷子)每十卷为一帙,早在汉代已出现,而盛行于六朝至唐五代之时。对此陈继儒、郝懿行等人多有记述,今人王利器作结道:“‘帙’原作‘秩’,今据颜本、程本、胡本、何本、汗青簃本及少仪外传、类说引校改……白氏长庆集苏州南禅院白氏文集记:‘乐天有文集七袟,合六十七卷。’‘袟’与‘帙’同,其作用与今书套相同。一般以十卷为一帙。”(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增补本),中华书局1993年版,56页。)纵览古今学人的论述,可知秩与帙(袟)通假是不错的,但“十卷为一帙”与“十年为一秩” 并无干系。

至于致误的缘由,可能是辛德勇先生太癡迷版本学了吧!在版本学上,辛德勇先生得到了黄永年先生的真传,功力自是不在话下。但由熟习而痴迷,学人往往会不自觉地陷入“大胆的假设”。而“大胆的假设”大多是一种领悟抑或“神悟”,往往要加以佐证才行。 辛德勇先生的学术嗅觉之敏锐,是我平素极为佩服的。可惜辛德勇先生尚未来得及“小心的求证”,致使这节书话略显粗梳。

猜你喜欢

版本纪年
燕云十六州地区辽代纪年墓研究
愿新的一年,又燃又甜!
中国风
“年”的别称
对时间的再认识
《全宋文》所收陈师道《答张文潜书》校勘拾遗
古籍版本鉴定
《体能训练》通用教材不同版本的历史溯源及其训练学比较研究
毛凤枝《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