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逻辑策略

2022-02-28李灵芝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立德树人教学策略

李灵芝

内容摘要:大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在于教学过程的动态循环。内容的选择与目标的设定是基于学情的分析,教学设计要渗透“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明确学习的主体永远是学生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深入参与是教学的首选。教学的重点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情况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及时调整策略和方法,促进大学语文教学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大学语文 立德树人 教学策略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其自身的价值与作用,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意义深远,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步伐明显加快,再加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既带来了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语文教学必须向新的要求和目标看齐。然而,现有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教学方式方法比较陈旧、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等问题亟待解决。其实,无论任何时候课堂永远是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要始终树立学生主体地位意识,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研究学情,结合专业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这就需要突破传统教学的思维模式,大胆进行改革实践,支撑语文教学的高效发展,增强语文教学的可操作性。

在“立德樹人”的思想指导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当下高职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明显滞后,部分院校也试图改革,可积重难返,问题众多,诸如对学情掌握不够,教学内容陈旧,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分析不足,对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把握不深,直接表现在教学上则是教学策略刻板守旧,评价体系无法与学生成长紧密结合等不一而足。“处理好语文教学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高职语文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1]这就需要学校上下形成合力,进行彻底的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育机制,改变教学模式,真正体现教育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完成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内化的转变,进行课程体系的系统设计,建构教学模式的突破性改革。

一.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仍然是以就业为主要目的的办学模式,在这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机制下,许多院校将教学的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强化专业训练方面,一味强调为职业岗位服务的办学思想,导致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的设置重技术轻文化的现象比较突出,甚至个别院校片面地认为专业教学是唯一目标,为强化专业课教学,居然压缩大学语文教学时数,更有甚者干脆取消了大学语文的开设。

这种不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在客观上直接导致了语文教学地位的衰微,加速了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丧失,学生逃课、开小差等几乎成了常态,使大学语文课处在非常尴尬的境地。

1.教材建设比较滞后

随着高等教育教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和专业的不断调整,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尤其在教材编写与建设方面,各高校自编教材数量的增长速度,显然超出了学校发展的节奏。部分职业院校为了评比验收和评定专业水平,鼓励校本教材的编写,一度出现一哄而上编写教材的热闹景象,教材倒是编了不少,但质量参差不齐,令人担忧。还有一部分高职院校由中职学校升格建成,仍然使用与中职大同小异的教材,有些干脆把本科院校的教材加以增删编排后继续使用。相较于实力雄厚的院校,还有相当一部分一般院校则囿于人力、财力而使教材一旦编写完成,不再进行修订或修订周期过长,导致教材内容与教学难以合拍,加剧了教材脱离实际教学的现象。另外,教材普遍呈现出文学色彩浓厚,而且偏重于中国古典文学,忽略了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应用文写作与口语表达交流等内容不足,致使教材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相匹配,不能很好落实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其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要么各院校之间树立壁垒,不能互通有无,互相排斥现象愈演愈烈,甚至形成恶性竞争,要么在教育上形成各自为政,甚至出现地方保护主义现象,教材编写混乱无序、精品缺失、内卷严重,不利于教学的持续发展。

2.教学思路模糊

语文用途广泛,教学形式灵活多样、不确定因素较多,看似简单,实则更具挑战性,况且大学语文的开设一般在大一阶段,生源的多样性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诸多的挑战。教学呈现复杂性特点,与以往的授课大有不同,加之未来社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高超的专业技能,也非常需要较高水平的沟通交流能力,大学语文教学就应该在口语表达能力方面有所侧重,选择恰当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口语表达的培养以及沟通交流能力的指导,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未来的工作与生活。

但从实际教学情况的反馈来看,部分教师教学设计不能深入研究教材、关注学生学情,教学重点忽略了学情分析,缺失以问题为导向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甚至还有教师不能深刻领会新时代职业教育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思想,教学设计缺乏时代精神。不能充分考虑所教内容的特征和所有学生的特点,对关键性问题把握不够准确,对教学工作要求不够严格。大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基础相对比较弱,学生在课前很少预习,对教学活动兴趣不大,普遍存在学习懈怠、对语文学科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而教师在课前设计时,往往忽略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对学情分析不够透彻,即使有部分教师意识到到学生的学习现状,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设计中,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仍然不够准确,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根据经验进行判断,教学活动仍然是教师主导,学生围绕着教师在转,授课效果自然不够明显。

3.教学策略缺乏针对性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能够终身学习的人才,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坚持立德树人,科学设计大学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就是要以学生的进步为根本任务,做好设计者、引导者和协助者。把教学的主阵地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充分展示,既可以让其享受成功的喜悦,也允许其暴露自己的不足,而这一点更加可贵,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发现问题,设计更加有效的语文教学,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

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出于种种原因,部分教师不能准确定位语文学科特点,不能完全深入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学往往是一个设计讲到底,不考虑学生思维的差异性,缺乏必要的创新性,不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学习习惯等,只是一味展示和表现自己,有种喧宾夺主的感觉,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可塑性也就不大了。因此,急需调整教学策略,利用一切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加大语文教学改革力度,“需要打破先前的单一、技术化的思想形式,进而在综合品位的基础上来确定”[2]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调动学习主的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价值。

4.评价机制不完善

高职院校对于语文教学的评价机制缺乏科学规范性,首先体现在教师的教学层面,大部分教师对语文教学目标的落实及有效检测认识不够。主要表现在教学设计缺乏严密性,思路不清晰,教学目标随意,不能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出现了教学与结果的脱离,无法有效检测目标的落实。不少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不会认真研究目标是否能够完成,也不考虑学生接受的实际情况,缺少教学的预判性,失去了衡量标准,而把教学内容的完成作为关注点。在教学设计中,有的老师把能力目标设定得过于空泛,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本无法实现,失去了可操控和操作性,导致考核目标的落空。不能以动态的观点看待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忽略了过程性评价的作用,缺乏发展的眼光,难以促使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同时评价手段和方法单一,一方面提倡合作学习,强调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在评价体系里又忽略团队整体的价值和意义,评价依然只停留在对个体的评判,缺失团队合作的评价方式,必然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评价往往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大多数情况无法参与自我评价,没有对团队合作的评价机会,课堂气氛只呈现出表面的热闹现象,而实质是沉闷的,缺乏师生互动的教学很难从深层次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忽视了团队合作、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个性难以得到很好的发展,不利于终身学习意识的形成。

二.语文教学改革的策略

在职业教育设置中语文教学从根本上讲是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学科,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组合,而是与其它学科紧密组织、互相融合的,只有将育人和学科自身的特点结合起来,才能够推动育人层次的纵深发展。

1.深入分析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有其自身规律,要突出实效性和针对性,“教师一定要从理论的高度认识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挖掘人的潜力,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地生成人的灵性与可能性。”[3]高职语文教学再不能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既有认知结构和基础知识的重复,要站在职业发展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接受能力等。教师需要全面分析,就每一个具体的授课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学习难点和重点。教学设计应该从课前做起,根据具体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并预设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才有可能梳理、归纳教学要点,准确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学习难点,只有这样才能够针对重难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教师只有更加精准地了解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才可以有的放矢,要预设课前作业,并给学生一定的自评权利,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呈现课前学习情况,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分析,学生再根据教师的分析发现问题,以便集中精力解决难点和重点。这样既落实了教学目标,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素质教育的大目标。必须重视课前活动,引导学生提前学习,并从实际需要出发,确定教学重难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做到有的放矢,落实教学目标。

2.关注问题生成,及时启发引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必然存在问题认识的差异性、认知的多样性,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树立辩证动态的教学观念,所有教学活动应该预估教学的不确定性,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思路,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运用经验,预设预判,关注课堂动态和学生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和学生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对话交流,真正做到问题生成,并有效解决问题。正是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赏识激励,可以将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通过展示实现成功感,也正是这种教学过程给学生充分的尊重。因此,平等宽松的环境对学生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某个问题就可以进行深入地思考、大胆发挥、自由表达。实现教学的引领、点拨、激发、促进等环节的有效衔接。在保证教学基本任务的前提下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与启发,适当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与对生活的感悟,适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师是关键,教师如果能够深入研究,熟悉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学习状况,就能够很好地应对学生的问题,促进其知识储备,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需要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以独特的理解和个性化的解读来启发学生真正提升能力,培养具有良好逻辑思维能力的建设者。

3.关注学习效果,调整策略方法

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就在于提升学习效果,教师要始终树立学生主体教育理念,努力改革教学策略。“教师要积极改变教学模式,认真做好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4]教学过程就是关注学生学习效果的过程,要依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和方式评估教学效果,以便及时调整策略和方法,改变语文教学滞后局面,使其真正成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不可缺少的学科。

教师要始终站在组织引导的角度上,指导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和点评,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明白自身的不足,引导学生针对易错问题总结归纳知识要点。从学科特点而言,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发现问题、答疑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系统化教学训练,才能够引导学生提升能力,最终实现学习的终极目标。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借助现代化手段,运用音像资料再现情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可以采用小组交流,解疑释惑能够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对于语言交流等教学模块,可以采取分组竞争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在满足学生成就感等心理需求的同时,激发学习热情。同时教师也要参与教学创新,凸显个性化教学,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这种教学策略的价值意义不仅仅在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对待某个问题的态度和面对成功与失败的态度。

综上,高职大学语文教育不仅仅关系到语文素养的问题,更主要的目标是促进学生身心和独立人格的协同发展问题。学生自我成长塑形正是建立在学习主体逐步构建的基础之上,完成人文素养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过程,從而落实职业教育的真正用意。促进育人理念向着更为科学的方向发展,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对大学生人格尊严和探索精神的充分关注,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价值和学校教育精神的具体体现。通过具体生动务实的教学实践,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活、享受学习的乐趣,培养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大学语文教学策略的变化与改革实践,必然会促进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满意度的整体提升,教育学生学会解决困难的途径和方法,最终实现创新素质的提升,成长为高素质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管雪梅.关于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丝绸之路,2010(02):122-123.

[2]潘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2):108-110.

[3]张娟.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06):122-123.

[4]王晓冰.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7):189-190.

(作者单位:平凉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立德树人教学策略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