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应松《太平狗》的都市文化批判

2022-02-28张洪娟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艺术效果陌生化

张洪娟

内容摘要:20世纪末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都市获得了飞速发展,在呈现出一派盛世繁华景象的同时,其内在的各种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陈应松的中篇小说《太平狗》通过描写从神农架大山里来到武汉的一条狗的悲剧性遭遇而展开了对都市文化的批判。小说的文化批判主要從恶劣的生存环境,冷酷的人际关系以及人们对动物的残忍虐待三个方面展开。借助于狗的遭遇这一独特视角,小说的都市文化批判具有陌生化的艺术效果,从而使批判更显力度,也更发人深省。

关键词:陈应松 《太平狗》 都市文化批判 陌生化 艺术效果

20世纪末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尤其是其中的大都市获得了飞速发展,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灯红酒绿,霓虹闪烁,处处呈现出一派盛世繁华的景象。与此同时,都市中的各种内在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人情冷漠,治安恶化,贫富分化,庞大的底层民众包括农民工群体的正当权益经常被漠视、生存艰难等。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在城市光鲜的外表下,“所掩藏的某些个体的命运,却也不可避免地经历和承受着时代变革中的屈辱的眼泪,失去土地的茫然、背井离乡的苦痛、生存根基被动摇之后的心灵平衡”。[1](P48)在此情况下,不少富于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针对当代中国大都市存在的种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缺陷及阴暗面进行了深入而持之以恒的文化批判,涌现了一批优秀作品,如张炜的《刺猬歌》、贾平凹的《怀念狼》、阎连科的《炸裂志》等。湖北作家陈应松首发于《人民文学》2005年第十期的中篇小说《太平狗》也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的一篇批判都市文化的力作。只不过与其他作家的同类作品不同,陈应松的《太平狗》通过描写从神农架大山里来到武汉的一条名叫“太平”的狗的一系列悲剧性遭遇而展开都市文化批判。这就使得小说因视角独特而具有某种陌生化的艺术效果,从而使人们对都市中本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丑恶现象有了新的体验、感受和思考。就如黄轶先生所言:“在通过一只狗的遭遇揭示人性的罪恶或曰城市的罪恶方面,少有作品能够和陈应松的《太平狗》比肩。”[2](P16)

一.《太平狗》之都市文化批判的主要内涵

通读小说《太平狗》,我们发现作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了对都市的文化批判。

1.对都市中恶劣生存环境的批判

太平狗的故乡神农架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世界。这里不仅有连绵的群山,纵横的溪流,茂密的丛林,丛林里还有各种异兽时时出没,各种珍禽处处鸣唱,阴晴不定,云雾缭绕,简直是传说中伊甸园般的人间仙境,是动物们的天堂,是没有被现代文明污染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意栖居家园。而都市里虽然也有光鲜亮丽的高楼大厦,雄伟壮观的立交桥,美轮美奂的广告牌,五彩变幻的霓虹灯,但更多的则是喧嚣的噪音,污浊的空气,横流的污水,滚滚的车流,拥挤的人群。一些偏僻的角落里垃圾成山,动物尸体堆积,苍蝇成阵,恶臭熏天。长年累月生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人们会产生一些莫名焦虑,变得烦躁易怒,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容易激发,“城市里充斥着无名的仇恨,挤满了随时降临的死亡,奔流着忐忑,张开着生存的陷阱,让人茫然无措”。[3](P20)至于那些为生活所迫来都市打工的农民工们,他们的生存环境之恶劣就更可想而知了。如城市道路修建工地上的农民工们住在臭气弥漫的工棚里,吃饭,小便都在塑料布里。塑料布所围住的泥泞不堪的工地就是他们每天的务工场所,日复一日,月复一月,而塑料布面向熙来攘往的大街那一面上却写着“我为城市增光添彩”[3](P30)之类鼓舞人心的口号。黑化工厂里的环境则更狰狞恐怖,农民工们常常在没有防毒面罩的情况下,呼吸着“比神农架森林里夏天那令人惊骇的瘴气凶悍一万倍”的有毒且刺鼻气体,在这样的环境里累死累活,也未必能挣多少钱,身体却受到了严重伤害。若非养家糊口的重任在身而万不得已,谁又愿意背井离乡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打工,以牺牲身体健康为代价挣那一点血汗钱呢?而唯利是图的包工头与黑心厂主们为了成本最低化,利润最大化,绝不可能有任何动力去主动改善工作环境,使之更美更干净更人性化。

2.对都市冷酷人际关系的批判

在太平狗的故乡神农架大山的乡村里,生活虽然贫困,人与人却友善相处,古道热肠,守望相助,常常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东家断炊可以到西家借米度过难关;西家大人要外出几天,可以把小孩托付东家照顾几天。只要自己力所能及,邻里乡亲需要帮忙时人们都不会拒绝。而在武汉这个现代化的大都市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要么是冷酷无情,要么是坑蒙拐骗,尔虞我诈,甚至互相残害。程大种从神农架家乡丫鹊坳到武汉后,先是带上家乡的土特产——两包木耳香菇,去拜访老伴已去世子女已成家独立因而一人寡居的姑妈,却受到冷遇。自诩信佛的姑妈像泼妇一样数落了他一顿,并且不让他睡家里的空床而让他裹着一床姑父当兵时用过的旧毯子睡在沙发上对付了一夜。当第二天程大种出去找了一天工作未获成功,万不得已带着太平狗返回姑妈家打算再借宿一宵时,无论他在门外怎样敲门哀求,姑妈却始终拒不开门,“怀着绝世的仇恨在屋里保持着沉默”。[3](P13)丝毫不具备佛教所倡导的慈悲情怀,任由程大种与太平狗流落街头,在刺骨的寒风中苦捱了一夜。亲人间尚且如此,陌生人之间就可想而知了。

在城里的道路修建工地上打工的程大种亲眼目睹了一位河南籍民工因坑壁塌方被砸断双腿的情景。这位民工在医院里只上了夹板,就因包工头想节省医药费而被拖回了工地上的工棚。其他农民工晚上因伤者的哀嚎无法入睡,请求包工头发善心将伤者送医院打止疼针,包工头毫不犹豫地冷酷拒绝了,原因是这样做“我就亏了血本啦”。[3](P30)对金钱锱铢必较的贪婪已经彻底泯灭了包工头的人性,使他们对不幸者的痛苦熟视无睹,充耳不闻。仿佛他们面对的不是受伤的同类,而是其他的东西,比如动物。问题是,即使对待一头受伤的动物,也不应该如此冷酷无情啊。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这些包工头与生俱来的恻隐之心到哪里去了?一个失去了恻隐之心的人,还能称之为人吗?而作为社会底层弱者的程大种在城里也无可避免地遭受了各种歧视、虐待,吃不饱,睡不足,到处流浪,到处遭人白眼。甚至被同样是进城打工的其他农民工因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打得鼻青脸肿,衣衫破碎。最后程大种被人骗到一家黑化工厂打工,被迫没日没夜地干活,几乎连起码的休息都没有。由于吸入过多的有毒气体,不久就一病不起,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被黑心老板丢弃在工厂的一个阴暗偏僻的角落里,与垃圾和老鼠为伍。在得不到治疗且无人照顾的情况下,“七窍流血,骨瘦如柴”而死,其情形惨不忍睹。程大种的遗体被黑工厂的主人让人用汽车拉到野外不知去向,显然是被随意处理掉了,而程大种在神农架大山里的亲人还在殷殷盼望着他归来。

3.对都市中人们肆意虐待动物行为的批判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能否善待动物是判断一个人文明还是野蛮的最重要标准之一。一个肆意虐待动物的人,即使上过大学,拥有很高的文化水平,本质上依然是野蛮人。近几十年来各种动物权益组织在欧美各国雨后春筍般冒出来,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些国家民众的文明程度。反观我国则不一样,尽管有“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的古训,告诉人们善待动物。但近些年来,媒体曝光的各种虐狗、虐猫,活体剥皮,生吃猴脑、活取熊胆之类的事件依然层出不穷。施虐者往往是在校大学生、年轻白领乃至拥有亿万家财的所谓成功人士,这就不能不让人倍感悲哀了。在小说《太平狗》中,关于人们肆意虐待动物的描写也随处可见。在从神农架家乡前往武汉打工的途中,程大种因不愿太平狗跟着自己而几次对它下毒手。下手最重的一次程大种“操起路边小卖部门口的一把锨,劈头就照狗砍去”[3](P10),将狗的腰椎打断了。到了城里后,程大种又因手头缺钱而狠心地将太平狗卖给了一家屠狗户。令人感动的是,尽管程大种一开始对太平狗的态度堪称绝情,但最后他被骗往有毒化工厂打工,无法逃出且身染重病的落难之际,陪伴他并多次试图把他救出去的正是这条狗。如果说都市里许多人因冷酷、贪婪而已经泯灭了人性,让我们产生人不如狗的感慨的话,那么太平狗有情有义的行为则让我们感到一条狗比许多人更善良、更忠诚,或者说比很多人更像人。如果说程大种外出打工时毒打太平狗是想赶它回家,免得成为自己打工的累赘,尚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城里人对各种动物的肆意虐待就更令人发指。在集贸市场里,“活扒鹌鹑的人把鹌鹑的皮毛扒下来了,像脱一件羽绒衣,剩下光溜溜的、紫红色的肉;那鹌鹑可怜地还在站着,还能站稳行走,还在叫着,咿耶咿耶”。[3](P17)屠狗专业户范家一只要稍不顺心就会拿狗出气,“一笼的狗被打得汪汪直叫,一条从棒缝里没逃出来的狗当场被打死了,口鼻流血。狗们被打着,趴着,跳着,蹿着”。[3](P23)来自神农架大山里的太平狗在都市的遭遇就更是一再证明人心的冷酷与邪恶。它心地善良,行为温驯,无害于任何人,却到处被人追打,毒打,捕捉,多次差点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只是凭着自己在神农架经常跟随主人上山打猎练就的超群体力,非凡勇气与过人机敏,才一次次死里逃生。即便如此,越过了千山,涉过了万水,重返神农架故乡的太平狗已经被顽童戳瞎了一只眼睛并且遍体鳞伤。

二.《太平狗》之都市文化批判在艺术上的得与失

1.艺术上的得

小说《太平狗》以一条原本属于大山的狗在都市里的遭遇来推进故事情节,以狗的忠诚、勇敢、无私、善良,反衬人性的狡诈、残忍、自私、冷酷。相对于通过描写人与人之间关系来表现人性的常态写作,《太平狗》这种以描写人与狗之间关系来表现人性的写作,因跳出了常态写作的模式而达到了某种陌生化的艺术效果。正如有学者指出的,艺术创作上的陌生化“不断破坏人们的常备反应,使人们从迟钝麻木中惊醒过来,重新调整心理定势,以一种新奇的眼光去感受对象的生动性和丰富性”。[4](P63)的确如此,由于所叙述的是狗的故事,并在一定程度采用了狗的视角,《太平狗》不但故事情节惊险曲折、扣人心弦,而且启人深思:为什么人与狗之间存在如此大的反差,难道自诩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的人类还不如狗吗?

2.艺术上的失

小说《太平狗》以狗衬人,以狗写人,虽将人性之丑恶表现得淋漓尽致乃至触目惊心,因而具有独特艺术效果,但通读整篇小说还是可以发现其在艺术上也存在一些缺陷。有论者指出,《太平狗》的“叙事显得过于急切和粗糙,缺少了应有的节制和隐忍”。[5](P33)从纯艺术的角度来说,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不应该过多地直接流露思想主旨,作品的思想主旨愈含蓄、愈隐晦,就越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深入思考,就越能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对于诗歌、散文是如此,对于小说也是如此。为什么《红楼梦》《边城》《呼啸山庄》之类的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经得起反复地阅读品味,原因不就在于这些作品不但艺术技巧登峰造极,思想主旨也经得起从不同角度进行不同的解读吗?小说对于都市之罪恶以及底层弱者之苦难的描写固然酣畅淋漓,表现出了一种可贵的批判精神,但总体而言主旨显得过于直白、浮露,缺少更深厚、更隽永也更耐人寻味的艺术内蕴。这或许是近年来兴起的底层文学的一个较为常见的缺点吧!

综上,随着上世纪末以来中国社会的城市化进程及由此引发的社会方方面面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不同社会群体在身份、地位、财产状况诸方面的差距日益悬殊。都市中存在着数量庞大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命运与生存状况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在小说《太平狗》中,主人公程大种惨死于都市之后,太平狗带着累累伤痕回到神农架大山里的故乡丫鹊坳,也许它的内心充满了对都市的深深绝望,回归故乡是其最好的归属。但太平狗可以回归大山,而有养家糊口重任的数以亿计的农民工还得留在都市里艰难打拼。对于绝大多数农民工而言,他们并不幻想有朝一日荣华富贵,出人头地,衣锦还乡。他们只想依靠自己的体力,通过合理合法的劳动,赚取微薄的报酬,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可是即使是如此卑微的愿望,也常常事与愿违。何况都市里本身就存在着庞大的底层市民群体,他们在都市里的生活再艰难,也无地可逃。作家们对于包括农民工在内的社会底层群体的关注乃是人文情怀和社会良知的一种体现。虽然作家们凭自身的力量改变不了底层民众生存艰难的处境,但唤醒全社会来共同关注之,依然是有价值的。“写陈应松式的小说,需要关注人类苦难的良知,需要拷问历史的勇气,更需要坚守那份无人喝彩的落寞。”[6](P61)《太平狗》的作者陈应松的确是这样一位有良知的作家。

参考文献

[1]张清华.“底层生存写作”与我们时代的写作伦理[J].文艺争鸣,2005(3).

[2]黄轶.论世纪之交乡土小说的“城市化”批判[J].文艺研究,2010(4).

[3]陈应松.太平狗[J].人民文学,2005(10).

[4]杨向荣.陌生化[J].外国文学,2005(1).

[5]魏冬峰.评陈应松《太平狗》[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1).

[6]聂运伟.都市中的“非都市化”情结[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5).

(作者单位:昭通学院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艺术效果陌生化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进入现代性审美体验的“陌生化”
——评杨向荣《西方诗学话语中的陌生化》
谈话剧表演肢体语言的运用
浅谈话剧音响的艺术效果
浅谈灯光的艺术效果在舞台演出中的运用
舞台灯光艺术效果在舞台表演中的作用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哥特因素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
曰常性·传奇性·陌生化——电影《白毛女》的受众研究
浅议J.K.罗琳作品的陌生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