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新的特定部位针法
——乳针※

2022-02-21赵晋莹刘雁泽曹家桢王富春李永明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1期
关键词:微针乳晕胸闷

赵晋莹,刘雁泽,曹家桢,王富春,李永明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微针疗法[1],亦称微针系统,是针灸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操作简便,针刺痛苦小,疗效显著,深受医患人员的青睐,也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近半个世纪以来,微针疗法发展较快,已形成耳针、头针、眼针、面针、鼻针、腕踝针、手足针、脐针、腹针等多个成熟的微针系统。多种微针系统疗法的产生,其依据主要有现代生物全息理论、传统脏腑与八卦对应的理论和现代医学的生理、神经体液等假说等[2]。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想也对多种微针系统疗法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3]。中医理论对人体的认识是全息观[4],有研究表明,眼、耳这些相对独立的组织器官与人体整体存在“全息”关系[5],即在局部区域内存在人体的缩影[6]。

1977年,宋继美教授首次提出皮肤肥大细胞可能同经穴现象相关的假说[7],后经多个研究机构的独立实验验证,目前已经有近百篇相关研究论文发表证实了“宋氏理论”[8]。美国中医药针灸学会李永明教授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人体肥大细胞分布密度同经穴分布密切相关,尤其是发现所有微针系统的皮肤区域,都有肥大细胞聚集的现象,如头、耳、眼、鼻、口唇、腕踝等[9]。然而,在人体表面所有已经发现的“肥大细胞聚集特殊区域”中,乳房与会阴部是仅有的两个还没有开发微针系统的区域。因此,李永明教授与王富春教授提出,乳房由于其特殊的生理解剖功能及其与经络、脏腑的联系,也存在相应的微针系统,并可治疗特定部位的疾病。现结合两位专家多年临床经验,对“乳针疗法”探讨如下。

1 乳房的生理解剖基础

乳房主要由腺体、导管系统、脂肪组织、纤维组织构成。

1.1 乳房的血供 乳房的血供主要来自内侧的胸廓内动脉,外侧的腋动脉分支及深部的肋间动脉,其中腋动脉的分支又包括胸上动脉、胸肩峰动脉胸肌支、胸外侧动脉和肩胛下动脉[10-12]。在乳腺实质内胸廓内动脉肋间穿支和胸外侧动脉的分支相互吻合形成动脉网[13]。而在静脉方面,在乳晕周围存在一环形静脉丛,来自该静脉丛和乳腺组织的血液最终汇入与各动脉伴行的静脉,即胸廓内静脉、腋静脉和肋间静脉[14]。

1.2 乳房的神经分布 乳房神经主要来自第2~6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外侧皮支的前支和前皮支的外侧支支配乳房。肋间神经皮支主干在走行过程中沿途向各个方向发出细小分支至乳腺体及皮肤,呈“立体发散”状分布[14]。

1.3 乳房的淋巴结构 乳房的淋巴管丰富,分浅、深两组。浅组位于皮下和皮内,深组位于乳腺小叶周围和输乳管内壁,两组之间广泛吻合。乳房的淋巴结主要引流至腋淋巴结,部分回流到胸骨旁淋巴结、胸肌间淋巴结和膈淋巴结。

2 乳房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对乳房经络、解剖、生理、病理的认识,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论述了与乳房相关的全身经络有肺、胃、心包、肝、胆、脾、冲、任等经脉,其中较为密切的当属肝、胃、肾经及冲、任二脉[15]。足阳明胃经从缺盆下而贯乳中;足厥阴肝经上膈,布胸胁绕乳头而行;足少阴肾经上贯肝膈而与乳相连;冲任二脉起于胸中,任脉循腹里,上关元至胸中,冲脉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此外,脾经、胆经、心包经、肺经的循行也与乳房相近:足太阴脾经络胃上膈,布于胸中;足少阳胆经合缺盆以下胸中;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

«外证医案汇编·乳胁腋肋部»曰:“男子之乳房属肾,何也?男以气为主,女以血为先,足少阴肾之脉经膀肌,其直者从肾贯肝膈,入肺中,水中一点真阳,直透三阴之上。”[16]指出男子乳房属肾,与女子乳房归经的不同。«丹溪心法»认为:“乳房属于足阳明胃经,乳头属于足厥阴肝经。”指出乳房归属胃经,乳头归属肝经。«疡医大全»在论及乳房的形态结构时指出:“妇人乳有十二镶。”指出乳房之解剖结构。«妇科经论»曰:“妇人经水与乳,俱有脾胃所生。”指出脾胃为后天之本,主水谷之精,为经水、乳汁化生的源泉。可见,乳房的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需各脏腑及经脉共同协调作用。

3 乳房的腧穴分布

与乳房相关的经络有肺经、胃经、心包经、肝经、胆经、脾经、冲脉、任脉等,分布在乳房的穴位总计25个,见表1。“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位于乳房的腧穴均可治疗胸闷、咳嗽及乳腺相关疾病。

表1 乳房腧穴分布表

4 乳针的分区与操作

4.1 基于“三焦理论”形成的乳针分区 «黄帝内经»中除了认为三焦为六腑之一,有通调水道的作用外,还认为三焦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将人体划分为上、中、下三部分,«灵枢·营卫生会»云:“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下焦者,别回肠,注入膀胱,而渗入焉。”即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下焦包括膀胱、肾、大小肠等,其功能描述为:“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灵枢·决气»云:“上焦升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均提示上焦为气血精微循行和交换的场所,“上焦如雾”概括了其气血循环功能[17]。心肺同居上焦,心主血而肺主气,协同调节全身的气血运行。«类经»云:“心肺居于隔上,二阳脏也,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心阴与肺阳互为体用关系,心阴得肺阳而血化,气行顺畅,肺阳为心阴之用,肺阳得心阴而肺自静[18]。从西医角度讲,若肺部出现病变,最先缺氧的就是心脏[19]。

中焦功能主要为对饮食物的受纳、腐熟,并将水谷精微上传至清窍。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是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输布精微物质到全身各处的主要脏器,是气血津液所出之处,为后天之本。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脾的运化功能有赖于肝的疏泄来协调,可谓木之疏土,肝调畅气机可促进脾胃运化。肝通过促进胆汁分泌,以辅助脾胃运化[20]。若肝木受邪,亦可横逆犯脾,导致胃失和降。

下焦主要包括膀胱、肾脏、大肠、小肠等,其主要生理功能为传导糟粕,排泄二便[21]。肾为先天之本,更是元气之根,贯穿上下。膀胱为州都之官,司气化。膀胱的气化与肾有关,肾气足则能化,肾气虚则不能化。

«温病条辨»中亦有温病从上焦传至中下焦之说:“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可见上、中、下三焦的位置及其贯穿的关系:心、肺同居于上,脾、胃、肝、胆横居于中,肾、膀胱位于下部。根据经络循行,脾胃经行于胸前侧,肝胆经循侧腹部,位于脾胃经外侧。

基于上述中医基础理论结合乳房的解剖原理及经络脏腑理论,故将乳针分区如下:以一侧乳房的乳头为中心,分为上、下、内、外区:上区为心肺区,下区为肾膀胱区,外区为肝胆区,内区为脾胃区。另一侧与之对称分布。

4.2 乳针的操作要求 根据辨证,选取靠近乳晕1寸的相应脏腑分布部位,微针15°~30°平刺,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环绕乳晕进行离心刺或向心刺。一般情况下,进针后行捻转手法,以得气为度,可施行刮柄法。

4.3 留针及出针 留针期间不施行任何手法,让针体留置在穴区内。一般情况下,留针时间宜在15~30min。拇、食二指捏持针柄,将针慢慢拔出,拔针后即刻用干棉球按压针孔,避免出血。

4.4 乳针的注意事项 乳针疗法可用于治疗乳腺的常见病,但对一些危急病证如急性乳腺炎、乳汁淤积性囊肿、乳腺癌等病证不作为首选疗法。本针法的针感较强,故对儿童及妊娠妇女不适用。在针刺过程中要严格消毒,防止感染;针刺深度一般在2.5~13mm,过深则易伤及乳腺。

5 医案举例

5.1 乳腺增生案 患者,女,35岁,2019年3月15日初诊。主诉:经前左侧乳房胀痛反复发作2年。现病史: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经前4~5d左侧乳房胀痛,月经来潮后症状缓解,随后每次经前4~5d左侧乳房均出现胀痛且逐渐加重;体检示左侧乳房外上方可触及多个大小不等的不规则结节,质韧,结节与周围组织不粘连,可被推动,常有轻度触痛,腋下淋巴结不大;乳腺B超检查示左侧乳腺外上象限可见一大小约3.4mm×4.7mm的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边缘规则。刻下症:左侧乳房胀痛,按之痛甚,舌红,苔黄,脉弦。西医诊断:乳腺增生病。中医诊断:乳癖(肝阳上亢证)。患者月经干净后,采用乳针治疗,选取左侧乳根、膻中,心肺区、肝胆区及肾膀胱区靠近乳晕1寸的部位,采用0.25mm×25mm毫针以15°~30°角平刺,环绕乳晕进行离心刺,进针后行捻转泻法,得气为度,留针2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针刺5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自觉左侧乳房胀痛减轻;治疗5个疗程后,患者自诉经前偶有左侧乳房胀痛,查乳腺B超检查示左侧乳腺外上象限可见一大小约2.1mm×3.5mm的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边缘规则。遂在患者月经干净后针刺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嘱患者调情志。半年后随访,患者自述经前左侧乳房未见明显胀痛,B超检查未见乳腺增生。

按语:该患者初诊时脉弦,平素急躁易怒,故诊断为乳癖之肝阳上亢证,选取乳根、膻中、肝胆区针刺,以达疏肝解郁之功。脾胃为后天之本,于脾胃区选穴意为调畅后天以养先天。微针环绕乳晕进行离心刺,进针后行捻转泻法,以疏肝解郁,故取得满意疗效。

5.2 食管炎案 患者,男,40岁,2018年12月7日初诊。主诉:胸闷、胸骨疼痛、吞咽困难1周。现病史: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骨疼痛、吞咽困难,每于吞咽食物时加重。上消化道内镜示:食管中段黏膜发红。刻下症:胸闷,胸骨疼痛,吞咽困难,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西医诊断:食管炎。中医诊断:郁证(气滞湿郁证)。采用乳针治疗,选取膻中、双侧中府,脾胃区、心肺区靠近乳晕1寸的部位,采用0.25mm×25mm毫针以15°~30°角平刺,环绕乳晕进行离心刺,进针后行捻转泻法,得气为度,留针20min。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连续针刺3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自觉胸闷、胸骨疼痛、吞咽困难症状减轻;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自觉胸闷、胸骨疼痛、吞咽困难症状消失,复查上消化道内镜示:食管黏膜正常。治疗结束后嘱患者忌食辛辣,调情志。半年后随访,患者自述胸闷、胸骨疼痛、吞咽困难未复发。

按语:该患者初诊时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故诊断为郁证之气滞湿郁证,选取膻中、中府以调气,在乳房脾胃区选穴,以健脾化湿;针刺心肺区穴位可调畅气机升降。微针环绕乳晕进行离心刺,进针后行捻转泻法,以健脾化湿、行气解郁,故取得满意疗效。

5.3 抑郁案 患者,女,49岁,2018年10月15日初诊。主诉:胸闷、欲哭、咽部有异物感1个月。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欲哭、咽部有异物感,每于夜深时加重。喉镜、心脏超声检查未见异常。刻下症:胸闷,欲哭,咽部有异物感,胸胁胀满,纳呆,困倦,舌淡红,苔白腻,脉弦。西医诊断:癔球症。中医诊断:梅核气(肝郁气滞证)。采用乳针治疗,选取膻中及肝胆区靠近乳晕1寸的部位,采用0.25mm×25mm毫针以15°~30°角平刺,环绕乳晕进行离心刺,进针后行捻转泻法,得气为度,留针20min。每日1次,每周针刺5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针刺2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自觉胸闷、咽部异物感症状减轻;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自诉胸闷、欲哭、咽部有异物感症状消失。治疗结束后嘱患者忌食辛辣,调情志。半年后随访,患者自述症状未复发。

按语:该患者初诊时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故诊断为梅核气之肝郁气滞证,选取膻中、中府以调气,在乳房脾胃区选穴,以健脾化湿,心肺区可调畅气机升降。微针环绕乳晕进行离心刺,进针后行捻转泻法,以健脾化湿、行气解郁,故取得满意疗效。

6 小结

结合王富春、李永明教授多年的研究基础,并查阅大量相关文献,提出乳针是微针系统的一部分,可以改善乳房局部、胸部等多种疾病症状,其作用机制不仅与中医“三焦理论”相关,更符合现代研究中关于肥大细胞与经络穴位、疾病状态的关系,针刺肥大细胞聚集的部位可引起组织间多种细胞因子的物质变化,从而结合内分泌-体液代谢关系,产生针灸的治疗效应[22]。下一步将会从科学实验、临床试验等角度进一步证实乳针的详细作用机制。

猜你喜欢

微针乳晕胸闷
“微针”疗法命名探讨※
再也不怕打针的纳米微针
透明质酸钠可溶微针的制备及性能特征*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五项功课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六项准备
乳晕上长小疙瘩是怎么回事
乳晕又大又黑能改善吗?
胸闷 疾病发病前兆
胸闷,疾病发病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