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三针联合董氏奇穴埋线法治疗慢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2022-02-21徐鹏昌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1期
关键词:鼻甲鼻塞嗅觉

徐鹏昌

(福建省漳州正兴医院,福建 漳州 363000)

慢性鼻炎是由鼻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产生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与工作环境、大气污染等因素有关,病情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打鼾、流涕、喷嚏、鼻塞,伴有鼻黏膜增厚或肿胀、鼻分泌物增多,会影响呼吸道的正常生理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1-2]。临床常以药物治疗慢性鼻炎,需长期用药,会产生较多的不良反应,且易复发。中医治疗慢性鼻炎有较多的临床经验,具有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复发率低等特点。鼻三针是靳瑞教授创建的专用于治疗鼻病的针刺方法,即通过针刺鼻通、迎香、印堂三穴以治疗疾病。董氏奇穴属于针灸治疗新体系,源于«黄帝内经»,通过对穴位产生刺激以调节机体,从而治疗疾病,而穴位埋线疗法是长效刺激的针刺疗法,均在临床中取得较好的疗效。本研究观察鼻三针联合董氏奇穴埋线法治疗慢性鼻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漳州正兴医院治疗的60例慢性鼻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9~58岁,平均(35.61±4.35)岁;病程2.15~21.33年,平均(4.92±1.20)年。研究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8~57岁,平均(35.12±4.12)岁;病程2.35~20.89年,平均(5.27±1.2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审批号:1911351)。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中慢性鼻炎的诊断标准[3]。症状:交替性、间歇性鼻塞,运动、劳动、温暖、白天时鼻塞症状减轻,静坐、寒冷、睡眠时症状加重,伴随鼻根部不舒适、闭塞性鼻音、嗅觉减退、头痛等。体征:鼻黏膜呈淡红色,可无明显充血,对血管收缩剂敏感;双侧下鼻甲肿胀,下鼻甲柔软有弹性、湿润、光滑,鼻道内有分泌物。②配合治疗的患者。③参与本研究前2周内未使用治疗鼻炎的其他相关药物。④年龄18~60岁,家属及患者均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伴有严重肺脏疾病、血液系统病变、肾脏病变、肝脏病变及原发性心血管疾病等;精神障碍或无法正常沟通者;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鼻炎康片[国药集团德众(佛山)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 20023063,0.37g/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连续治疗30d。

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鼻三针、董氏奇穴埋线法治疗。①鼻三针选穴:印堂、迎香(双)、鼻通(双)。选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固始公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0.25mm×25mm),患者取端坐位,针具及皮肤表面采用75%酒精消毒,向内上平刺迎香,捻转得气,有流泪或鼻部胀痛感;沿皮下向鼻根部针刺印堂,得气后捻转20s,鼻根部有酸胀感;向内上方斜刺鼻通,鼻部有酸胀感。以上穴位进针深度均为10~15mm,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30d。②董氏奇穴埋线法:取穴大叉(在手背,食指与拇指赤白肉际处)、火主(在足背,第1、2跖骨底结合骨缝前缘)、火连(在足内侧,第1跖骨内侧,太白穴后5分处)、火串(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桡骨和尺骨间隙中点)。操作方法:消毒针具及皮肤,严格无菌操作,选取可吸收外科缝线2-0线置入7号埋线针前端,分别刺入腧穴,得气后先固定针芯,以直线形式将外科缝线埋入穴位,再将针管取出,线头不能外露,取出针管后采用棉球覆盖针孔,充分消毒,敷无菌纱布,胶布固定24h,间隔10d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①症状、体征评分。鼻塞:无鼻塞症状计0分,偶尔吸气时鼻塞计1分,间歇性鼻塞计2分,持续性鼻塞计3分。流涕:无流涕症状计0分,每日擤鼻≤4次计1分,每日擤鼻5~9次计2分,每日擤鼻≥10次计3分。嗅觉:无嗅觉异常计0分;嗅觉功能减退不明显,可闻到味道,计1分;嗅觉功能明显减退,几乎闻不到味道,计2分;无嗅觉,闻不到味道,计3分。下鼻甲肿胀:无下鼻甲肿胀计0分;可见鼻中隔及中鼻甲,下鼻甲轻度肿胀,计1分;鼻中隔及下鼻甲紧靠,计2分;鼻底、鼻中隔与下鼻甲紧靠,不可见中鼻甲,计3分。②临床疗效。痊愈:下鼻甲肿胀及双侧鼻腔黏膜消失,呼吸顺畅,嗅觉异常、流涕、鼻塞等症状消失,治疗后3个月未复发;显效:下鼻甲肿胀及双侧鼻腔黏膜减轻,呼吸顺畅,嗅觉异常、流涕、鼻塞等症状明显改善,发作次数减少;有效:下鼻甲及双侧鼻腔黏膜有一定程度的肿胀,呼吸顺畅,嗅觉异常、流涕、鼻塞等症状减轻;无效:症状、体征均未缓解。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鼻塞、流涕、嗅觉、下鼻甲肿胀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鼻塞、流涕、嗅觉、下鼻甲肿胀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鼻塞、流涕、嗅觉、下鼻甲肿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慢性鼻炎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慢性鼻炎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鼻塞评分 流涕评分研究组 30 治疗前 1.71±0.51 1.85±0.53治疗后 0.91±0.27△▲ 1.04±0.29△▲对照组 30 治疗前 1.83±0.54 1.91±0.56治疗后 1.31±0.38△ 1.32±0.31△组别 例数 时间 嗅觉评分 下鼻甲肿胀评分研究组 30 治疗前 1.34±0.35 1.85±0.55治疗后 0.75±0.17△▲ 0.66±0.19△▲对照组 30 治疗前 1.42±0.41 1.92±0.58治疗后 1.01±0.19△ 0.98±0.28△

(2)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24/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慢性鼻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慢性鼻炎属于中医“鼻窒”“鼻鼽”“鼻嚏”等范畴。窒,阻也,鼽乃鼻流清涕,嚏即鼻痒而嚏声,病位在下鼻甲。中医认为,无论是郁热、气滞、气虚还是伤风鼻塞,病久均会致使血行失畅、鼻窍壅阻、气血功能紊乱,最终导致鼻甲肥大,严重者鼻腔阻塞、充血,久病而瘀,治宜活血化瘀、舒畅气机[4]。鼻三针具有宣通鼻窍、宣通肺气的作用,可促进气血循环[5]。鼻通为上迎香穴,在鼻甲及鼻翼软骨交界处,针刺该穴具有疏风清热、宣络鼻窍、通络止痛的作用,可治疗多种鼻部疾病。迎香在鼻腔两端,针刺该穴具有通利鼻窍、疏散风热的功效,是治疗鼻部疾病的首选穴。印堂与鼻相近,位于督脉,具有通鼻开窍、清利头目的作用。

董氏奇穴又称董氏针灸,是董景昌先生家传绝学,源于传统经络和针灸学,但又与传统十四经穴不同,有独特的基础理论及针刺方法,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根据董氏奇穴选穴及定位原则,所选大叉位于手背,食指与拇指赤白肉际处,具有温阳散寒、行气导滞的功效;火主位于足背,第1、2跖骨底结合骨缝前缘,具有舒筋活络、调节气血的功效;火连可调节气血,止痛;火串位于前臂后区,可宣导气血,通络。诸穴合用,可舒筋活络,调节机体气机。穴位埋线法将针灸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将改良的可吸收外科缝线埋入穴位以治疗疾病,融合了药线、留针、刺络放血、针刺等效应,在慢性鼻炎治疗中,通过线体的液化吸收,刺激相应穴位,促进经络传导,调节气血,提升机体防御功能[6]。穴位埋线给予穴位长时间刺激,调节机体免疫-神经功能,减少炎症因子表达,改善鼻黏膜炎症浸润[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鼻塞、流涕、嗅觉、下鼻甲肿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鼻三针联合董氏奇穴埋线法治疗慢性鼻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研究时间较短,未观察患者的远期疗效,今后需完善研究方案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鼻甲鼻塞嗅觉
慢性鼻炎鼻窦炎伴鼻息肉手术中鼻甲的处理研究进展
鼻内镜下改良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分析
分析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下鼻甲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每天都刷牙,为什么还提倡洗牙
超强嗅觉
让你的嗅觉降降温吧!
鼻塞总在一侧早做检查
鼻塞危害大 千万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