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神针法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周围性面瘫伴焦虑抑郁混合状态的临床观察※

2022-02-21张莹莹林天云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1期
关键词:面神经面瘫耳穴

张莹莹,林天云,蒋 婧,丁 敏

(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 无锡 214100)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运动丧失,额纹、鼻唇沟变浅或消失,眼裂增大,口角下垂,进食可有口角漏液现象,并可继发口、眼等器官损害[1]。焦虑抑郁混合状态(mixe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disorder,MAD)是指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但两组症状单独考虑时均未能达到做出诊断的程度,且持续或间歇存在一些自主精神症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MA D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研究发现,因失治误治或面神经损伤较重可导致本病迁延难愈,患者担心预后及害怕影响美观,易增加心理负担,产生恐惧、悲观等负性情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造成情绪紧张而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2-3]。研究发现,采用针灸治疗情志类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4],而刺激面颊、肝区、皮质下、神门、交感等耳穴,具有宁心安神、调和阴阳、解郁的效果[5]。故本研究采用调神针法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周围性面瘫伴焦虑抑郁混合状态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无锡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就诊的70例周围性面瘫伴焦虑抑郁混合状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男13例,女22例;年龄20~73岁,平均(42.80±14.56)岁;病程1~24周,平均(6.12±2.19)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Ⅱ级2例,Ⅲ级9例,Ⅳ级18例,Ⅴ级4例,Ⅵ级2例。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18~65岁,平均(41.14±14.10)岁;病程1~24周,平均(6.51±2.28)周;H-B面神经功能分级:Ⅱ级1例,Ⅲ级11例,Ⅳ级16例,Ⅴ级6例,Ⅵ级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无锡市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参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中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起病突然,伴或不伴耳后疼痛,患侧眼睑不能闭合,额纹变浅或消失,不能皱眉,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向健侧偏斜[6]。焦虑抑郁混合状态参考«I C 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研究用诊断标准»中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是指患者同时伴有焦虑与抑郁的症状,但是单独诊断时都达不到确诊焦虑障碍或抑郁障碍的标准,并且可能同时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7]。②中医诊断参考«针灸治疗学»中面瘫的诊断标准:以突然口眼斜为主症,舌淡,苔薄白,脉浮或细[8]。焦虑抑郁混合状态参考«中医内科学»中郁证的诊断标准,症见忧郁不畅,情绪不宁,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物梗塞,舌淡,苔薄,脉弦[9]。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7~14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8~20分;年龄18~80岁;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

1.4 排除标准 中枢性面瘫患者;已参加其他研究或采用其他治疗方案且中断未满1个月的患者;具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或肝肾损害患者;已明确诊断为焦虑症或抑郁症的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针刺治疗。取穴:患侧阳白、太阳、四白、地仓、颊车、翳风、风池,双侧合谷、外关。针具选用0.30mm×40mm的一次性针灸针。嘱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穴位局部皮肤,阳白、太阳平刺20~25mm,四白、翳风、风池直刺15mm,合谷、外关直刺25mm,地仓透刺颊车,留针候气,诸穴均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连续治疗4周。

2.1 对照组 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采用调神针法治疗。取穴:人中、百会,双侧少商、隐白、大陵、申脉、颊车、间使。针具选用0.30mm×40mm的一次性针灸针。嘱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穴位局部皮肤,人中向上斜刺10mm,少商、隐白直刺5mm,大陵、申脉、颊车、间使直刺10mm,百会向后平刺10~15mm,以局部感觉酸胀或有放射感为佳,诸穴均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连续治疗4周。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耳穴贴压治疗。取穴:面颊、肝区、皮质下、神门、交感。选用0.4c m×0.4c m的华佗磁疗贴。常规消毒耳郭,用镊子夹取磁疗贴,贴于所选耳穴,用拇指、食指轻轻按压数次,手法由轻到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嘱患者每日按压3~5次,每次约3min,以耳部酸、麻、胀、痛或发热为佳。双耳交替进行,每次7d,治疗4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①临床疗效。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面神经功能评定疗效,参考文献[10]中H-B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评估面神经功能。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H-B面神经功能分级为Ⅰ级;显效:症状、体征均基本消失,H-B面神经功能分级提高2级或2级以上;有效:症状、体征有所减轻,H-B面神经功能分级提高1级;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改善,H-B面神经功能分级无变化。②多伦多面部分级系统(T F G S)评分。该方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判断面瘫恢复情况,总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疗效越好。③HAMA、HAMD评分。HAMA包括14个项目,各项均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明焦虑症状越严重。HAMD共24项,分数越高表明抑郁症状越严重。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性及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32/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6%(29/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周围性面瘫伴焦虑抑郁混合状态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T F G 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T F G 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 F G 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 F G 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周围性面瘫伴焦虑抑郁混合状态患者治疗前后多伦多面部分级系统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周围性面瘫伴焦虑抑郁混合状态患者治疗前后多伦多面部分级系统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评分 治疗后评分观察组 35 31.77±7.24 54.71±9.27△▲对照组 35 29.29±7.49 42.54±9.18△

(3)HAMA、HAMD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周围性面瘫伴焦虑抑郁混合状态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周围性面瘫伴焦虑抑郁混合状态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观察组 35 治疗前 10.03±2.28 14.31±3.76治疗后 4.17±1.62△▲ 6.57±2.78△▲对照组 35 治疗前 9.80±2.07 14.69±3.74治疗后 5.94±1.98△ 8.09±2.41△

4 讨论

周围性面瘫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造成所支配的面部表情肌瘫痪,属神经系统多发病。目前临床多采用营养神经、抗炎、激素等药物或手术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不稳定,且不良反应较大[11]。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瘫属于“口”“卒口僻”“掉线风”等范畴,其发病机制是风邪袭于面部足阳明、手阳明之经,经筋遇寒拘挛,引起口眼斜,故病位在经筋。周围性面瘫属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43种针灸适应证之一,有研究证明,周围性面瘫早期介入针灸治疗,可有效缩短疗程,减少面瘫后遗症发生,对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12-13]。针灸疗法可有效促进神经损伤的恢复,改善面神经周围血液微循环,兴奋面神经,增强肌纤维收缩,促进水肿和炎性物质吸收,加速神经元修复[14]。目前,临床采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已基本成为中西医共识。周围性面瘫致患者面部表情功能丧失,对其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易致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产生,此类患者应引起临床重视。针对表现有焦虑抑郁混合状态的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时常配合选取调神诸穴。因面瘫病程迁延日久,阳气亏虚,瘀血痹阻脉络,即面部经脉运行受阻,采用调神针法选取阳明经穴可调理气机、扶助正气,配合疏肝调神的穴位舒畅情志,以达到减轻临床症状、缓解不安情绪的目的。

耳穴贴压疗法是有效的中医护理技术之一,可长时间刺激穴位,避免患者因药物或针刺侵入机体而引起不适。«灵枢·口问»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均阐述了耳穴与脏腑经络的密切关系。本研究选取的耳穴综合考虑了面瘫与心理疾病共存的因素,选取面颊、肝区、皮质下、神门、交感穴。风邪袭于面部经筋,病在面颊,故取面颊穴对症治疗。肝藏魂,疏泄情志,贴压肝穴可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研究表明,交感可调节自主神经紊乱,神门、皮质下能双向调节大脑皮层功能,针刺上述穴位可起到镇静、镇痛的作用,从而有效调节负性情绪[15-16]。诸穴合用,达到改善面瘫症状、宁心安神解郁的效果。

本研究针对周围性面瘫伴焦虑抑郁混合状态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面瘫症状,在此基础上结合调神针法以宁心安神、缓解患者的不安情绪,辅以中医护理特色技术耳穴贴压加强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提示,调神针法联合耳穴贴压能够明显缓解周围性面瘫伴焦虑抑郁混合状态患者的面瘫症状,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焦虑、抑郁情绪,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疗法,值得临床推广。本研究未将面瘫的中医证型纳入受试因素的考虑范围,另外,面瘫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还包括艾灸护理、情志护理、穴位贴敷护理等,综合施治可能增强疗效,以上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猜你喜欢

面神经面瘫耳穴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术中面神经肌电监测对腮腺切除术后面神经麻痹发生率的影响Meta分析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中医针灸推拿与中药联用治疗面瘫的临床分析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蜂蜇医治面神经麻痹
针灸联合面部推拿治疗面瘫效果好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大型前庭神经鞘瘤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