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健康档案大数据对慢性病管理研究

2022-02-21焦鹏

管理学家 2022年1期
关键词:三甲医院基层医疗机构

焦鹏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人数也在不断攀升,此现状促使需求和资源供给不匹配,从而诱发系列医疗资源配置问题。如何更好地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更好地为基层医疗机构赋能,为企事业员工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的医疗健康服务,同时扩大医院的业务范围,增强影响力,是医院亟待研究的问题。因此,文章探讨了慢性病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分析了现如今三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管理的现状,发现目前慢性病管理中的健康档案建设存在难以高效处理庞大的档案信息、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程度不够以及档案建立后内容利用程度有限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三甲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健康档案大数据;慢性病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2)01-0088-03

一、利用健康档案大数据进行慢性病管理相关的理论基础

当前,我国老龄化进度加快、家庭规模减小、慢性病人口数增加等现状促使医疗健康需求激增,需求和资源供给不匹配诱发系列医疗资源配置问题。根据相关研究统计,当下我国人口中有24%存在疾病,并运用了86%的医疗卫生费用,而其他健康的人民群众只用了8%的医疗费用,我国有80%的医疗支出是用于急性病的治疗上,所以给慢性病方面的医疗支出是相对较少的,也导致慢性病家庭以及社会的负担加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我国慢病的负担也将增加。鉴于此,慢性病管理必须提上日程,借用现代先进的科技,对慢性病实现档案资料收集、内容整理、流转、归档、大数据分析等管理内容,并整合不同时期、不同部门的文字资料、音频资料、照片资料以及影像资料进行统一的管理,既能提高慢性病档案的管理效率,有效节约医院人力物力资源成本,还能够扩大资料收集范围,为医院内部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1]。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在诸多领域之中的运用,将慢性病管理与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政府对于这一项工作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比如,2015年,我国第一次提出了“互联网+”这一名词,并在往后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出现,这也让大众清楚地认识到“互联网+”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正是因为如此,互联网和大数据在慢性病管理领域中实现了较好的应用,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规定,比如《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等,促进医疗服务和“互联网+”二者的结合。除此之外,在《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规划之中明确指出,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和AI智能技术等技术来实现智慧医疗的发展和健康信息的普及,从而能在根本上推动我国健康大数据的发展和医疗服务相关模式的提升。也正是因为如此,实现医疗与互联网领域中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加[2]。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医院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提出了“互联网+健康管理”的发展趋势,其中主要明确了两个趋势:一是实现个性化、精准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二是实现“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平台。2021年,经过较为全面的分析后,发现该项工作已经基本实现,比如互联网诊疗平台的建立、互联网医院的发展等,对于整个行业发展也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当下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相关指导意见、规划纲要、前景预测报告,均提到互利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在慢性病管理的应用,其为我国医院在健康档案管理方面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三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健康档案大数据进行慢性病管理的现状

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探究三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管理的概况,从中找到慢性病档案管理的问题。

(一)三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健康档案大数据进行慢性病管理的概况

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管理部共检出高血压7.8万余例,高脂血症12.5万余例,高血糖5.5万余例,并呈逐年递增趋势。济宁市已经进入慢性病的高负担期,慢性病的管理刻不容缓。因此,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了慢性病管理团队,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导诊分诊、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干预、定期随访、绿色就医通道等服务,实现了健康管理部与门诊及病房的院内联动。

不仅如此,在2020年,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联合基层医疗机构成立健联体。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组织专家及科室医护人员深入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慢性病管理座谈、慢性病健康课堂20余次。11月开始每月一讲的慢性病管理健康大课堂成功开讲,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管理人员、慢性病客户定期参加,现场互动,线上直播[3]。基于“互联网+”,以慢性病管理为抓手、以慢性病健康课堂为载体,联合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慢性病管理为一体,拟形成科有特色、人有专长、上下联动的慢性病管理模式,逐步实现院内院外、线上线下的一体化慢性病管理。开展智能化、个性化、连续性的慢性病管理,并逐步实现实时远程音视频、远程诊断、双向转诊、医患即时沟通等。

目前,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健康管理及慢性病管理方面,通过互联网提供各项在线服务,主要包括检前顾问、检后健康管理、医疗就诊及专病深度咨询等。

第一,检前顾问是指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管理部的专业健康管理师通过网站、微信等渠道,在线为客户开展体检预约,并进行个性化体检项目设计,同时为客户办理检前手续,提供便捷快速的体检渠道,简化健康体检流程。

第二,检后健康管理是指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针对客户体检后出现的相关健康问题,提供在线健康咨询服务,并为客户提供相關健康知识及改善方案,对于疑似疾病的结果,可在线预约相关临床科室,开展进一步的专科检查或就诊。将我院优质的医疗服务延伸到基层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个人与家庭用户,充分发挥我院在健康管理专业技术指导优势。强化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努力扩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管理干预覆盖面,逐步推进慢阻肺、癌症、慢性肾病等疾病早筛查、早治疗,做好“防大病、管慢病、促健康”。

第三,医疗就诊及专病深度咨询是指针对疾病确诊人群,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线上线下等多方位合作模式,对接基层医院、慢性病专科医生、影像科、康复科等,开展慢性病管理、康复等多学科联合协作,对特殊专项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进行管理及跟踪。

(二)三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健康档案大数据进行慢性病管理现存的问题

1.难以高效处理庞大的档案信息

由于慢性病病人数量的不断增多,档案管理信息的数量也在成倍增长,总量持续增加、种类逐渐丰富。一方面,鉴于医院实际运营状况,慢性病病人的CT、CR、MRI等影像资料都转化为信息资料存储在健康档案中,占用了较大存储空间;另一方面,慢性病病人的档案资料存储时间较长,住院病例和就诊病例保存时间不下15年,长年累月积累的信息过于庞大,由于医院在信息化档案建设方面不够完善,管理员难以迅速处理庞大的数据库,因而存在难以高效进行档案的内容整理、流转、归档、大数据分析等管理内容,导致档案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价值[4]。

2.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现有慢性病患者主要是在三级医院门诊和基层医院进行诊疗,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医院和社区的健康信息呈孤岛式分布,导致病人依从性差,黏性不强,病人数据不连续、不完整,不能有效控制病人病情,慢性病控制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大数据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体系当中,三级医院应当及时更新慢性病病人档案,才能保证该管理工作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3.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程度不够

基于目前三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现状可知,大部分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构建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但在实际的管理实践中,缺乏相应的信息化硬件与软件,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程度不高,相关人员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病人的第一手资料,使得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效率较低,导致提供给慢性病病患的服务水准不高。

4.档案建立后内容利用程度有限

虽然很多医院已经建立了病患健康档案,但是仍存在医院对病患需求不够了解的情况,对档案中的内容利用率较低。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医生缺乏利用大数据进行服务的意识,没有很好地将患者的档案大数据与患者的病例进行即时对接,从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档案资源闲置问题,这无疑是对医院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三、解决对策

(一)利用科技高效处理档案信息

针对慢性病病人的档案资料庞大,且管理员难以迅速处理信息的问题,可以利用“互联网+”背景下的科技进行优化。大数据技术对处理档案信息而言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三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慢性病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海量的档案信息来说,将其进行科学的标签分类,能够大大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在这一基础上,可以通过借助云计算技术、数字扫描技术等科技,基于新时代下对档案的利用需求创新档案资料开发,全方位提升档案信息的处理效率,从而实现高效的档案内容整理、流转、归档、大数据分析等管理内容,让档案进一步发挥自身价值。

(二)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

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需要根据国家对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下进行,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三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借助互联网医院+慢性病管理网络,基于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和医疗健康数据库,建立一个有效的大数据平台,构成以用户为中心,患者、医生、医疗机构、医疗设备多方联动网格化的健康服务平台,为大众提供从疾病预防、问诊、转诊、慢病管理、疾病管理和康复等系列服务,化解“信息孤岛”的问题。通过互联网医院+慢性病管理+基层社区的方式,利用线上慢性病平台打通三级医院与院外基层医疗机构的联动通道,使慢性病患者进入到慢病中心来管理[5]。以医院为区域医疗中心链接基层医疗机构,实现区域一体化慢性病管理体系,盘活闲置或浪费的医疗资源,传、帮、带动基层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慢性病管理,推动慢性病相关的学科建设,并可实时监控,达成病人安心、医院尽心的局面,有效节约医疗资源,整合慢性病管理服务。此外,医院还应当注重在实践中对该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确保该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加强内部与外部监督,形成高效运转格局。

(三)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

针对三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可以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进行提升。一方面,三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应当具备一定的硬件水平,需配置电脑、多媒体设备,为下一步的软件提升奠定良好的硬件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管理人员可以快速读取档案,实现档案的自动化;加大软件开发,确保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软件环境,注重将医院档案管理软件与医院自动化办公系统联系在一起,连接二者端口,增强平台信息的共享性的同时,医生只需登录办公系统就能获得档案资料,无须切换系统;三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基于大數据技术中的数据挖掘技术,对档案中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的提升。通过以上三种技术,可以让相关的医疗人员在第一时间获得病人的第一手资料,提升医院档案信息化效率,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快速、高效的医疗服务[6]。

(四)提升档案内容利用程度

针对档案内容利用程度不高的问题,应当从两方面解决。一方面,要提高医生利用档案大数据进行医疗诊断的意识,加深对“互联网+”时代下,健康档案大数据的认识,并将这一认识延伸至病患医疗过程的各个阶段,从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其进行更大程度的利用。另一方面,需要从制度管理上规范医生对健康档案大数据的应用情况,全面监督医生获取患者信息与诊断病情的情况,及时更新病患健康档案信息,进一步完善病患就诊记录,对患者就诊情况进行及时汇总。一旦发现病人的健康档案大数据与医院其他系统中病人就诊记录不一致的情况,应当提醒医生进行病人就诊信息的录入,从而避免出现病患信息丢失、不完善等情况。

四、结语

作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综合公立医院、山东省区域医疗中心、济宁首家健康管理示范基地,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有着优质的医疗资源和雄厚的医疗团队,成为实现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进行慢性病管理的有利条件。文章阐述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慢性病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分析了现如今三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管理的现状,发现目前慢性病管理中健康档案建设存在难以高效处理庞大的档案信息、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程度不够以及档案建立后内容利用程度有限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措施,以期实现慢病管理在后疫情时代的新征程。

参考文献:

[1]郝蕊,郑洁,李娜.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医院档案电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21,18(02):90-93.

[2]高海燕.大数据环境下医院档案管理的SWOT分析[J].山西档案,2020(01):139-142+47.

[3]张海红.大数据时代医院档案数据管理研究[J].山西档案,2019(06):86-92.

[4]范佳正,邹萍萍.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医院档案管理改革策略和模式创新[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4):7-9.

[5]张会平,汤志伟.美国健康信息共享治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2018(05):133-138.

[6]王帅,沈明辉,冯昌琪,等.基于医院大数据的基层医疗机构诊疗决策支持模式[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5,24(04):66-69.

猜你喜欢

三甲医院基层医疗机构
医疗物联网基础平台研究与设计
营改增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地市级三甲医院膝关节置换围术期临床路径应用研究
浅谈基层卫生机构债务化解
我国新农村合作医疗现状分析
某三甲医院企业内部无线网络规划
基层医疗机构会计核算工作质量提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