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全方位教育

2022-02-16王珊珊陈佳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2022年2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思政教育高校

王珊珊 陈佳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育

中图法分类号:TP3-05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文化逐渐变成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主要部分,且逐渐成为各大院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基础内容。培养学生计算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应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各项问题已成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和其他课程一样,“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高校文化教育的基础课程,课程思政需和“计算机基础”课程协同向前,便于将思政理念与思想充分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发挥计算机文化课程的作用,便于解决二者不协调等问题。此外,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融入思政理念与系统教学法,便于解决“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相关问题,促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全面开展。

2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2.1课程思政教育缺少具体指标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期间都对思政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针对这些要求,思政教育应做好相关课程设置,但针对非思政课程而言,缺少具体的思政教育要求与指标。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各门课程对人才培养都有一定要求,各专业都站在自身视角,讨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学生学会使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社会问题。课程作为技能与知识的主要载体,需要借助外化方式实现内在目标要求。但现阶段,课程教师的工作多是传授知识,在技术改进方面缺少技术与知识服务导向性。因此,课程思政教育在各章节中的内容与教学安排要求存在一定差异。

2.2教师缺少课程思政教育认识

教师在授课期间,大部分会将课程限定于专业技术范围中,有时还会局限在课程知识中,导致“专”上位、“红”不足的情况出现。当前,技术被认为是学习的关键,学好一门技术,可在某个领域当中驰骋,这种观念过分夸大技术的作用。为全面发挥技术的作用,需要将思政教育作为基本导向,否则很容易和社会发展方向不符,比如,就食品添加剂技术来说,课程教学期间,教师常常缺少课程思政教育方面的认识:第一,因教师学习能力弱;第二,因学校及学院缺少对教师再教育与素质方面的考核,虽然就教师论文发表与课题申请方面提出了详细要求,但课程思政教育方面缺少量化要求。

2.3课程思政教育融入方法有待提升

专业课程教学既要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又要深入挖掘思政教育资源。虽然通常来讲,思政教育多是向人们说教,但说教工作若不接地气,这就思政教育工作大不相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提出要与时俱进,思政教育应和受众学习、思想及生活密切相关,如此方能发挥其主导作用。现阶段,在非思政课程教授期间,教师很少涉及思政教育内容,缺少最佳切入点。

3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政教学的意义

3.1积极营造教学氛围

建设专业课程期间,可将思政内容和基础课程联系起来,从思想方面渗透,推动专业课程的开展。高校是開展思政教育的关键场所,通过思想方面实践应用,既能弘扬国内传统文化,还能对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分析,这对大学生群体而言,能合理指引其精神力。利用课程思政模式,在教学内容中深入树立思想观念,便于为学生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确保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期间,全面理解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思政教育工作进行期间,通过营造最佳的学习环境,可为学生树立新的思想,确保在校学习期间不会受到不良信息的蛊惑。

3.2明确最佳价值观

思政教育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融合,即专业知识和思政理论的融合,借助完善的教学体系可进一步优化学生的思想体系,特别对认知体系不健全的学生而言,通过开展思政教育课程,可在学生心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鼓励学生改变主观思维接受知识体系。再者,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产生较大改变,比如借助网络资源,学生在获取外部知识期间常常会受到西方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等思想的影响,此时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可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让学生在学习期间获得有价值的知识,确保学生不会受到外来不良文化影响,进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3.3提高学生的责任感

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学生道德、知识、素养体系的建立,和社会未来发展密切相关,这是当前国内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加强学生思政教育,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职业方面的认同感、责任意识等,有助于学生未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思政教育工作不仅可以引领学生的精神层面,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凸显教育的价值。以实事求是为基础,确保学生做好自我完善工作,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如此学生在工作期间,即可将自身主观情感当作基准,全力为社会大众服务。

4“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途径

4.1提高教师的育人意识与能力教师

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需要具有较强的育人意识与能力。为提高教师的育人意识,需要做以下工作:第一,设立相关制度,利用相关制度引导教师不断向前,提高自身的育人意识;第二,还应要求教师在教学期间融入教书育人理念,潜移默化地完成育人工作;第三,为学生提供培训与学习的平台,教师主动参与课程思政培训,同时鼓励其他教师和思政教师沟通交流,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自身需要承担的育人责任。

为提升教育育人能力,需要做以下工作:第一,不同专业教师应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阅读大量相关著作,提高自身思政教育工作认识,关心当下政策形式,积极培养自身思政实践能力;第二,不同专业教师应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正确认识思政教育工作,然后与院校学生的思政教育情况相结合,因材施教,避免照搬其他院校的思政思路,确保不同课程思政具备自身特色。

4.2将课程思政融入各教学环节中

“课程思政”工程十分复杂,需要将工程规划、实施、建设融入教学的各环节。其一,认真修改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以便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目标中,然后合理分配课时,并做好教学内容设计,确保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全面融合;其二,在课堂教学期间,应在教学方法中添加思政元素,同时使用“引领式”教学法,借助“隐性”方法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其三,更改课程评价体系,认真规划专业评价与思政评价占比,积极将传统评价体系转变为思政与专业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以便提高学生参与课程思政的活力。

4.3联合课程内容与特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为防止课程思政教育成为无源之水,应与课程内容与特点相结合,深入挖掘思政元素。通过仔细研判课程专业内容,便于设置最佳课程思政内容。比如在“计算机逻辑组成”教学期间,借助CPU、辅助存储器、输入与输出设备等一同工作,讲解合作精神的作用,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在“网络信息安全”理论教学期间,经常会讲述软件与系统设计中采取的安全措施,借助这些课外阅读材料,可提醒学生关注网络安全,尤其要注意网络社交,避免网络诈骗。再者,还应让学生管好自身口令,妥善使用手机。在“智能手机”教学期间,可通过对比华为Mate8与iPhone6s的技术参数,让学生了解国内科技的进步,进而唤醒学生心中的爱国情怀。结合不同课程的特点,课程教师应加强本专业课程的研究,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

5“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全方位教学模式的建立

全方位教学模式即以课程授课为基础,由课上到课下,站在时空维度对必修课程进行一体化引导。事实上,借助专题讲座、选修课、实践活动等课程,可以促进思政教育朝着持续性与个性化方向发展。在教育教学中,遵循专业课程委员会下达的“1+X”课程方案,在全校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通过线下、实验、自主等学习方式,积极扩展思政教学,同时借助选修课、鼓励、讲座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不同的实践活动,做好课程延伸工作,由此即可形成叠加与递进式教学模式,最终让育人方式由外向内不断渗透,最后让学生站在科学的视角感受领悟并融于灵魂。

全方位课程思政教学任务是在课程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在育人期间应充分发挥育人的作用,力争在教育教学中帮助大学生增长知识、提高技能、锻炼意志,承担起社会主义建设的责任。身为知识传播人员,教师可赋予知识一定的色彩,利用自身教学技巧、信息技术等方法,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积极统一专业知识和思政之道,力争在无形中熏陶并教育学生。

6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注意事项

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中,除了要确保教师自身的素养,还应为思政教育提供最佳立足点,确保学生在学习期间充分了解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价值。再者,学生作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基础对象,开展该项工作时应保证对学生的行为与思想进行正确引导,提升学生的专业与职业认同感,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建设。为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期间,教师可组织专业活动,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确保学生由内向外改变自身的意识形态。但还要注意,导入思政教育内容期间,应确保各项内容连接适度,即保证思政教育内容和专业知识过渡自然,防止在教育层面出现“空、大”等情况,从而不断提升教学的效率。

7全方位课程思政教育的发展路径

7.1理论课堂思政教育妥善利用课堂教学渠道,积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应以交流为主,在教学期间,教师可用真情实意感染学生,然后从学生听课的状态与表情等方面判断学生听课的效果,方便修正教学内容。结合授课内容导入思政元素关键事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还可以通过积极营造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关心时政。教师与学生间通过交流,会产生一定的思想交流,在此阶段,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寻找答案。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中每天都会出现很多新闻报道,思政教学资源也十分丰富。例如,在算法学习期间,随着国内新冠检测方式的不断改进,由此可引申出在疫情状态下国内外给出的政策与检测方法;在计算机历史的讲解期间,可对比国内外计算机发展的历程与变化。学生自豪感、爱国心等都潜藏在所学课程中,通过日常教学一点一滴的培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感。

7.2实践教学思政教育

“計算机基础”课程关注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合理引进实验任务,既能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信息技能,让学生自主思考所追寻的价值观。随着思政主题的深入,应以爱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为内容,选择的思政案例应具有一定特色、代表性、格局,努力在其中让学生学会自我感知。

在案例设计期间,可从两方面设计思政课程实验。第一,验证性案例。该类实验多让单个学生完成;第二,创新设计实验。该类实验多为综合性实验,实验期间要学生积极寻求合作,妥善使用学到的知识,完成教师留下的任务。这种作业设置应以“精、少”为主,通常情况下,一门课程设立1个作业最佳。

7.3加强自主学习中的思政引导

自主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就初入学的学生而言,面对复杂的信息资源与广泛的学习渠道,时常会陷入困惑,此时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教师可应用自身所学,为学生全面整理各项学习资源。在自主与开放的环境下,存在很多隐性思政内容与多种学习资源,这些材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再者,应用不同辅助方式,还能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监督,引领学生提高自身技能与思想觉悟。自主学习思政引导具有水滴石穿的作用,这种效果很难用简单的成绩说明,但若一直坚持,则能为社会与国家培养出很多人才。

7.4课外教育思政渗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技术随之产生,伴随新技术的应用,学习计算机知识已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很多内容难以精讲,借助选修与讲座等形式将思政元素深入其中,既是对课外知识的延伸,也能实现思政课程教学中个体与全体的无缝衔接。比如,针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高校可为学生提供《网络安全素质教育》专题课程,让学生掌握网络安全基础理论与概念,了解安全防范技术、网络空间规范,如此可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国内形势及其面临的风险,真正理解“网络安全即国家安全”。通过延伸课外教育,将思政理念融入课内教育中,可促进课内教育和思政工作相互融合。

7.5课外实践思政体验

育人作为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在全方位、全程育人中,尤其要鼓励并引导学生全面参与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例如,参与互联网+、挑战杯、社会实践等,并利用课内知识与技能为课外实践活动服务,上述活动能让学生与真实社会相互接触。在体验式教育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理解创新内涵,勇敢面对困难,全面探索,提高自身的承压能力,学会和同学团结协作,力争成为一位有担当、有爱心的人士。在此期间,教师利用科学评价机制与不同参与方式,即可帮助学生快速成长,还能全面发挥思政课程的作用。

计算机学科在学生实践、学习与工作中渗透性较高,在“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期间,应与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相结合,确保计算机教师在学生实践活动中全面发挥指导作用,同时能站在专业视角及在高政治觉悟基础上悉心培养青年学子,推动课程思政育人工作不断向前[4]。

“计算机基础”思政课程体系的创建,由课堂、实验教学环节一直到课下自主学习阶段,由课内学生一直到课外个性化引领大众维度,该过程可实现无缝衔接,同时使用隐性思想引导新生更好地管理自身生活与学习,努力使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分析当前时政及各种社会现象,从而提出自身的观点与解决措施,努力在实践当中磨砺自己,积极承担社会责任[5]。

8结语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期间,若要融入课程思政思想,应与院校现状相结合,正确看待“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然后妥善采取措施,将思政课程理念与思政教育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课程思政体系的创建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既要掌握专业知识、建立新的教学思路,还应做好教学内容优化处理,提高自身思想意识与人文修养,努力建设思政教育课程战场,让学科教育和育人工作协同进行,最终在实际教学活动与思想中带领学生不断向前,努力将学生培养成适于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

作者简介:

王珊珊(1984—),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基础。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思政教育高校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的思索
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