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一核两端四对接”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2022-02-16姜晓刚张秀玲杨会芹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2022年2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构建技能大赛

姜晓刚 张秀玲 杨会芹

关键词: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技能大赛;技能证书

中图法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成为国家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建立“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学分银行等,出台《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终身教育指明了路径[1]。由于软件技术人才需求非常旺盛,构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成为高等职业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1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关于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从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文献来看,主要是关于政策文件、研究文獻、实践案例等方面。国内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研究多是对单一证书融入、课程思政、创新创业、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等方面的探索,研究视角多是“条块分离”,缺少系统化的整体分析:如对“1+X”证书方面的研究集中在第一批证书融入课程体系,对第二、三批证书,特别是第四批证书的融入研讨较少;课程思政研究也是目前的热点,如构建专业课、思政课、职业素质课“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应用混合式教学、多途径融入思政元素,助力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校企合作方面则以满足岗位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主线,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将理论教学镶嵌在实践主线上,设计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则紧贴社会职场需求动态调整,以企业本位的动态调整机制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准确定位各方向技能需求。

各方面的解决方案最终都集中在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核心上,体现在课程体系设计中,需要系统分析、整体设计,综合考虑国家政策、文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周边产业现状,设计服务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专业课程体系。

2“一核两端四对接”的课程体系设计

应用系统思想,整体设计构建软件技术专业新发展阶段的课程体系。经过一年多的X证书试点实践、多年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参赛、近两年的课程思政项目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相关项目实施经验,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分析软件技术专业历年的就业岗位,研究专业的就业岗位、实习岗位,抽取多个X证书对应的职业资格标准(培训标准),按社会、企业岗位需求重构课程体系,增加模块化课程,不断更新适应社会岗位变化对技术、技能的需求。实施信息化技术全面辅助课程的教与学,通过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助学助教,混合式学习方式灵活选择学习内容,统一授课标准,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一核”的构建,需要理清学生培养的核心依据,明确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要求,规范融入课程思政的软件专业教学案例,为核心能力的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

对于“两端”的确定,需要明确新时期下软件专业核心能力面向,细化学生的培养方向为前端和后端,形成学生能力提升的进阶路线,进而提升学生软件编程的专业素养。

对于“四对接”的实施,需要确定培养标准与行业需求、科技创新、技能大赛、社会需求对接,尤其与“1+X”证书直接对接,为学生毕业顶岗打好坚实基础。

通过对国内外部分高校的课程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对专业相关X证书标准深入分析,找出构建课程体系理的论依据和有效数据,并以此为基础,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个案,以个性化培养和终身学习为目的,进一步系统优化课程体系,提出适应新时代的课程体系,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也为高职院校全面实施“1+X”证书制度、建设专业项目案例库提供路径参考。

3课程体系建设路径

通过对行业企业的调研,特别是对历年的主要就业岗位进行调研,通过问卷调查、专业访谈等方式确定岗位能力体系,进而明确人才培养规格,为课程体系的确定打下基础。根据人才培养规格,确定核心能力,实现融入课程思政的软件专业教学案例,建立线上学习平台,方便教师和学生交流,积累课程资源;培养“两端”(前端和后端)的专业能力,包括PC应用、移动应用、服务器应用等软件行业典型的应用分类方式;满足“四对接”的人才需求,对接新技术、科技创新、各类技能大赛、经济社会需要四个方面的人才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拓展就业上岗能力,为政府、社会、学校、专业发展做贡献。

3.1四对接

3.1.1对接新技术

积极响应行业企业新技术的要求,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在相关部门的全面规划和总体设计要求下,行业龙头企业应发挥领军优势,将行业需要的人才就业岗位进行能力分析,编写培训大纲,申请“1+X”证书,形成标志性的“1+X”证书体系。相关院校的相关专业对接行业龙头企业提供的证书培训大纲(要求),就能够满足行业企业的新技术要求。根据前四批公布的X证书,与专业培养岗位定位相适应,主要的四个方向是:前端开发、服务端开发、移动应用开发、软件测试。对应的X证书有:工信部教育和考试中心的Web前端开发、中软国际的Java应用开发、东软睿道的JavaWeb应用开发、联想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和腾讯的微信小程序开发、北京四合天地的Web应用软件测试等。

在学分制模式下,学生修满指定学分就可以毕业,因为总学分数的限制,可选的课程有限,如何用有限的课程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服务终身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信息产业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不断丰富,第五代移动通信逐步完善、工业互联网形成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新应用不断发展,对开发类人才的需求不断膨胀,同时也对相关专业的培养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肩负着育人和授技两方面的职责,需要及时跟踪各种新兴技术发展存在的困难。“1+X”证书制度是国家规划的产业向学校开放的窗口,是产业对接教育的桥梁。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将岗位职责、岗位能力提炼为考试大纲,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和路径,同时也为学校的专业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3.1.2 对接技能大赛

积极参加技能大赛,全面准备高级别技能赛事。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与世界技能大赛接轨,开放办赛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方向。以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赛项为例,赛制从单场4小时直接扩展到4场15小时,内容得到极大扩展,涉及移动应用开发人员岗位的全部工作流程,如系统分析、UI设计、代码编写、测试部署等,并且不断应用最新的开发平台和开发环境,从单纯的Native开发到跨端开发,迅速跟踪最新开发技术。大赛引领教学改革,比赛的技能需求是来自行业企业的真实技能需求,也是课程体系改革的对接点。在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必须融合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赛对应赛项的赛点技能要求。

3.1.3对接科技创新

积极配合国家创新创业建设,融入新型课程体系。中国社会发展到新阶段,创新创业是必然选择,循规蹈矩,甚至因循守旧只能让社会发展止步不前,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成为泡影。世界发展到全新阶段,竞争无处不在,疫情无孔不入,挑战无处不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是国家的重要部署,在课程体系中加入创新创业课程,为同学们的科技创新铺路。

3.1.4对接课程思政

積极发掘课程思政元素,构建新型课程体系。以教高〔2020〕3号文中《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基础,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和公共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学生耳濡目染,增强爱国爱家意识、加强爱岗敬业自觉。但在专业层面上,还没有建设相应的案例库,随着课程思政的深入展开,必要的专业思政案例库的支持将使课程思政工作更加深入。近三十年来,国产软件的发展正不断推进,从操作系统、数据库到杀毒软件,从WPS到微信,从阿里巴巴到百度,从UOS到鸿蒙,这些案例都需要整理入库,思政元素来源广泛,在专业上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标准[2]。

3.2三进阶

从时间轴上看,在校企合作育人的背景下,学生培养分为明显的三个阶段:从认识岗位、适应岗位到顶替岗位,只有对未来从事岗位的认知不断深入,才能不断提升岗位能力。

阶段一,认识岗位,夯实专业基础能力。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校企共同开展教学活动,讲授人文、专业基础知识,培育学生的识岗能力。

阶段二,适应岗位,提升专业核心能力。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工程师交替授课,专业核心课程与企业实训项目开发同步进行,课程模块对接软件技术岗位工作情境,课程内容对接技能大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适岗能力。

阶段三,顶替岗位,锤炼专业综合能力。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在企业兼职教师指导下实岗实习,同时学校指导教师进行线上指导,培养学生的顶岗能力。

3.3多平台

在课程体系的实施中,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兴趣爱好、学习特长选择相应岗位所需的教学平台,完成特定模块学习即可获得相应学分,也可以同时选择一个以上模块进行学习,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条件申请学习课程。构建多种课程学习平台,方便了师生学习交流,适应了新课程体系。

根据“1+X”证书考核需求组织课程模块,方便学生选修,配合建设模块化线上学习平台。学习内容与X证书考试大纲的同步更新,学生可以自由选课不断补充更新专业前沿知识,提升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

建立科技创新、技术服务、比赛等创新与服务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课程体系对应模块获得相应学分,拓展学习空间,延伸学生可持续发展空间。鼓励学生参与教师横向、纵向课题研究和比赛训练,实现学生分层次培养,提升优秀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知识、技能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建设线上软件项目典型案例平台,收集典型岗位的实训案例,展示优秀学生作品,建立以优秀案例为载体的教学平台,让学生不再管中窥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新发展阶段将行业新技术、国赛新标准、大学生科技创新、社会发展新要求加入传统课程体系,融合提炼形成新时期专业课程体系,及时跟踪X证书标准和行业新技术,跟踪国赛新标准与世界技能大赛接轨,跟踪科技创新形势,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与时俱进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4小结

软件技术新课程体系融入了多个X证书标准,接轨世赛标准,对接软件技术专业主流就业方向,为学生就业考证做好充分准备,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配合软件项目典型教学案例库,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激励学生爱国爱家、自主发展,具体应用以来,促进了学生岗位能力发展,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证书通过率、就业对口率。“一核两端四对接”系统化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是在研究先进理论上形成的,要素的链条和依存关系科学、操作性强,为软件技术专业建设提供了可参考的实践案例。

作者简介:

姜晓刚(1976—),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

张秀玲(1972—),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

杨会芹(1976—),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构建技能大赛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课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探讨
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教育发展影响的研究
基于高职教育改革背景下动车组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
论技能大赛对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改革的激励效应
“以赛促学、赛教结合”的工程造价教学改革
理论知识点、国家技能鉴定、技能大赛与教学产品相结合的研究
从世界技能大赛看职业院校竞赛培训制度的建设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职业能力养成的“五年一贯制”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基于以岗导学的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