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2022-02-14李灵芝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李灵芝

内容摘要:语文作为母语,要结合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发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承担的重要作用。需要创新守正,变革教学方式,更新教学思路,完善评价机制,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与综合素质,真正为推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作用。

关键词:职业院校 语文 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

职业院校在技能教育过热的情况下,语文被看成是可有可无的课程,逐渐被忽略,甚至边缘化,很少有职业院校的决策层把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职业规划与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表现出来的问题和语文教育教学联系起来,绝大多数职业院校奉行语文教学开设就行的态度,忽略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重要特征。

一.语文教育的必要性

语文是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表达交流、逻辑思维能力的课程,语文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其反应在人才的培养上却是隐形的。“高校所开设的大学语文课程也要与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相适应,主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积极培养面向服务、建设、生产、管理第一线的人才,培养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职业道德素养高的高质量人才,在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1]大学语文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课程的核心定位侧重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工具性使其成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的基础学科,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则在增强学生文化修养,提高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基础学科,语文教学所设计的阅读欣赏、思维表达、沟通交流等能力与人的成长紧密相关。由此可见,大学语文的学习,更重要的价值就在于使学生更快融入社会工作。

1.语文是基础性学科

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看,如果学生缺少必要的人格修养,也很难将技能转化为自觉服务社会的力量。语文学科所包含的人格塑造、价值观取向等正是学好职业技能与专业知识、最终投身于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职业技能的学习也需要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没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和丰富的语言绝对不行,要将教师的思想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没有较强的理解领悟能力和高度的概括能力是绝对不行的。大学生更需要进行深层次的语文学习与研究,构建语言理解能力与问题分析能力,进一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借助大学语文的学习,可以进行深层次听说读写训练,为将来顺利进行沟通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工作效率与能力,所以说,语文是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性学科,其价值不容忽略。

2.语文是提升素养的学科

语文在核心价值在职业教育领域主要体现在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内涵发展的积淀方面。在社会对人才需求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情况下,职业院校要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否则,学生一旦步入社会,不仅难以胜任工作,也不容易融入团队,缺乏必要的包容合作精神,制约后期的发展。而这些现象的出现与目前职业院校的人文教育缺乏不无关系,与目前语文教育教学所表现出来的状况关系极大,面对高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语文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意义非常重要,一旦忽视培养目标,不仅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更为严重的是影响社会的进步和职业院校的高层次发展。

大学语文可以让大学生怡情养性、陶冶情操,丰富内心世界、提高人格修养,大学语文所蕴涵的优秀文化基因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语言精美、思想深厚的文学作品,可以激发青年人的青春活力、触动灵魂,更能够激发年轻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而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相比于其它素养,人文素养向来是被放在突出位置的一种素养,其所包含的人文精神与道德修养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需要长期的积淀,是相对漫长的过程,职业教育依然需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这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前提,职业教育不仅仅是职业技能的培养,同样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让学生成长为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教育学生学会思考,塑造人格品质。实践证明,只有专业教育,可以培养出掌握一定技能的机器操作者,但不能够培养出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人。所以说,高职院校要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深入思考,在语文教学方面需要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为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二.教育教学面临的现状

在传统教育观念里,职业院校只是培养技术工人,强调技能型而忽略人的全面发展,课程设置相对单一,教学内容也比较固定,职业教育往往被定义为职业培训,只要求高职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就足够了,其实,这种定位严重脱离了目前我国战略发展的要求,也不符合国家人才培养的方向。

1.教学定位不准

未来职业的要求是既包括科学知识,也包括人文经验。但职业教育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这点,一味强调技能教育,造成职业院校学生基本文化素养的滑坡,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使职业院校的教育功能出现问题。部分职业院校定位不准,只重视技能,还停留在低层次人才培养的层面,已不能与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相适应。导致了教育设置的错位,重技能轻文化,语文学科严重被忽略、边缘化,定位缺少科学判断,人为因素较多,在某些院校甚至出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对立情况,课时被挤占,甚至随心所欲开设课程、授课随意、弹性开设,一系列问题暴露了语文教学的尴尬境地。

2.教学资源不足

教育投入是制约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学资源本不足是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激烈的竞争压力,使职业教育的招生就业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为了生存,大多数职业院校只能将有限的资源投入专业教学,对公共基础学科无暇顾及,语文教学的投入几乎为零。作为公共课,教师需求量大,可现实情况是语文专任教师严重不足,这就形成一对自身发展的矛盾,且长期得不到解决,职业院校在教师聘用方面,永远是专业教师不足,列出的待遇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很难见到语文教师的招聘信息,虽然也是现实情况,但也暴露了学科建设方面的问题。语文学科被忽视是个客观现象,这也是绝大多数院校多年不招语文教师的原因,这样的现象导致许多院校现有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出现断层、结构不合理。由于学科被忽略,教师也相应得不到重视,与专业课教师相比,语文教师在职称评定、進修深造等方面很难有更多机会,缺乏必要的职业刺激,教师反应出的状态也相对比较消极,知识更新缓慢,教学效果自然不够理想。

同时,在教育教学硬件建设投入方面,对语文教学的投入几乎为零,学校乃至社会对职业院校语文教学资源的忽视制约了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连最基本的教学硬件设施都没有投入的情况下,要让语文教育教学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只能沦为一句空话而已,在资源投入不足的局面无法打破的情况下,语文教育教学就更应该思考如何去突破瓶颈问题。

3.教学模式落后

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差距比较明显,缺少整体规划和协同推进,专业课教学方面的改革创新力度比较大,绝大多数院校都实现了多媒体网络平台教学和实践教学,线上线下结合,多种教学模式互相促进协同育人的教育机制,教学体系完整,极大增强了教学效果。“选择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既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以后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2]相比于专业课教学模式发生的巨大变化,语文教育教学模式绝大多数情况下仍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学已不能满足目前大学生的需求层次,导致学生对语文缺乏热情,教学目标无法落实;再加上学生专业课学习任务重,对语文没有兴趣,出现了教与学的诸多不和谐、不匹配,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语文学科的自身建设,形成恶性循环,后遗症不可估量。

三.教育教学改革路径

职业院校要改变目前的教育教学现状,必须加大语文教学方面的改革力度,这是实现语文教学适应社会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也是促进学生人文素养不断提升的重要保障,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潜在的价值和意义。

1.明确教育教学目标

要重视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必须得先确立大学语文在职业教育中的位置,职业教育只有充分认识语文的重要性,才能够谈及后续的发展。“偏于一角的教学目标,不但不可以完成设立语文课程的目标,更会使学生整体素质的培育受到影响。”[3]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分析,语文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学科,而是面向技能强国,培养技能人才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语文的人文性特征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文素养的健康发展。因此,职业院校要明确语文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要提高语文学科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把其看作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重要课程,深刻思考语文教育对人才未来发展的价值,转变陈旧观念和认识,积极引导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共同行动,加强语文教育教学力度,改变目前的疲软现象。构建领导重视、教师负责、学生努力的良好教学环境,促进语文教育水平向高层次方向发展。

2.增加教育教学投入

职业院校必须强化教学建设,增加各方面的投入,改变硬件建设的不足及短板,进行教学设备及资源的完善,充分引入先进的教学设备,同时加强软件资源的建设,扩大教育资源库建设,以丰富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更新教学理念,使语文确立育人重任,与专业课协同发展,配合育人,培养具有一定人文情怀的高素质人才。重视师资力量的补充,加大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设的投入力度。引进高素质人才,扩充教育的新鲜力量,改变原有的沉闷环境,逐渐推进教育教学队伍的年轻化,焕发具有活力,加大原有教师的培训力度,多途径多元化路径推动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批担当教育教学改革大梁的教师队伍,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现状。适当鼓励和支持科研建设,增加研究经费投入,引导教师从事课题研究,根据教学实际进行教材编写,结合职业院校各自的特点,融入专业特点,开展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守正创新,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3.改革教育教学模式

改革教学模式,是促进语文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服务社会,职业院校必须综合考虑,进行全方位、系统性教育教学改革,补齐短板。“学生被动听课,课堂氛围枯燥乏味,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不利于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4]要自上而下进行制度改革,进一步改革完善有关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创新、能力育人,使语文教育教学走上科学合理的轨道。改革语文学科教育体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引入先进教学模式和手段,融入先进教学方式和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进大语文理念,将教育教学由课堂延伸到生活,用生活教育学生认识人生和社会,以动态教学促进学生的成长,真正落实语文教育教学的目标。把人格修养与人文精神的塑造由单一模式推进到立体模式,覆盖于整个人的成长过程,切实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4.扩展教育渠道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应多层次推进,将课内外结合起来,加强时空联系,教师要大胆创新,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在教材建设上做文章,重视课堂教学建设,激发学生对大学语文学习的兴趣,有意识地促进能力培训和整体质量改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要想提升语文水平,只有积极开辟第二课堂,课内课外相结合,学而致用,互为补充。”[5]生活即教育,这是一种潜在的课堂,社会文化和生活正在以科学化和人性化的方式影响着学生,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这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教师要用好社会生活这本自然教科书,课堂和课外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进行生活体验,从而获得知识,借助“语言和文化”环境提升语文能力,扩大社交世界,拓展教育渠道,促进大学语文的发展。

5.改革评价机制

许多职业院校主要是通过考试的方式来评价学生,只看成绩,忽略了学习过程和态度,这种重成绩轻过程的评价体系很难科学地评估教育效果,最大的弊端是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过程,单一的评价方式难以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专业核心能力的内在关系,也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要求,要根据新时代教育特点不断深化评价体制改革,因此,职业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机制,拓宽评价范围,加强对学生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健康人格培养等方面的评价。语文教育评价应紧跟改革步伐,因为语文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特殊性,语文能力的增长需要长期积累,是一个量变达到质变的过程,短期内很难看到明显的变化。因此,在评价学生时,教师可以使用多种考核体系对学生的学习动态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在评估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学习策略、态度、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的动态评价。

总之,高职语文教育教学面临的困境成因复杂,需要教育参与者深入思考,积极改革,摒弃片面认识,以新时代职业教育的要求看待人才培养问题,积极寻求化解问题的方式方法和策略途径。必须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语文学科教学,重视语文教育教学的作用和价值,加大投入,提高师资力量,不断提升高职语文教育教学水平,最终实现高素质建设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忠新.高职大学语文教育面临的困境及改革策略[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28(01):64-66.

[2]谢平.基于人文素养提升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究[J].文学教育(上),2019(05):86-87.

[3]潘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2):108-110.

[4]孙怡,项朋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3):76-77 +80.

[5]王月萍.基于提高本科应用型人才语文能力的大学語文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10):117-119.

(作者单位:平凉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