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读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2022-02-14刁莹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诗词教学人文素养高中语文

刁莹

内容摘要:2017年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注高中生阅读鉴赏能力、重视高中生的审美能力,所以当下普遍的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的关注点应放在学生的阅读素养和审美感知上。增强高中生的诗词品鉴能力,重在教师引导学生应用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辅助诗词阅读理解。本文主要探析“五读法”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路径,其中包括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树立科学最优化的教学目标,“五读法”与多种教学模式、课型兼容,提高教师个人素养、文化底蕴。

关键词:五读法 高中语文 诗词教学 人文素养

古诗词是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沉淀,具有非常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人文价值。它们往往凭借多元的意象、高超的艺术手法、独特真挚的情感体验、深刻的感悟内涵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星闪烁在悠久广袤的历史长河中。高中生必须认真研习古诗词,以更好地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作为高考考点占教材的23%,高中古诗词教学势在必行。那么语文教师若想实现诗词教学的突破,就要坚持最新的教育理念,借助有效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其深厚的人文素养。“五读法”作为一种阅读方法,不仅可助力教师的诗词课堂教学,还可以辅助学生的日常阅读。语文教师加大对“五读法”的使用频率,将增强课堂的时效性,对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有极大的推动力。

一.立足教育理念,建构科学目标

教育主体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会有一定的教育理念作思想指引,直接影响自己对学生的思维、行为的要求。它有一定的规律性,可在一个阶段内指引教育主体实施教育行为。王冀生教授表明:“科学有效的教育理念是带着长远的目光看学生、看未来。”[1]可以得知,好的教育理念不仅指引着每个教育主体,更对教育理想的实现起到举重若轻的作用。

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

“五读法”应契合最核心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一切环节的设置都要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顺应高中生的禀赋,力求他们通过每一次品读获得知识上的积累,提升学生潜能,形成古诗词阅读思维。以《诗经·氓》为例,题材具有一定敏感性。教师往往重于背诵,在任教过程中,疏于研讨。其实不然,“以学生为本”应不避于任何题材的古诗词,营造良好舒适的阅读交流环境,带领学生以一种客观、理性的眼光读诗,以感性至诚的细腻品味。从“将子无怒”“泣涕涟涟”“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中,感受女子从坚定、小心翼翼到惆怅直至毅然决绝的心态。课堂还可拓展古代秦香莲、杜十娘,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面的爱情观,现代许广平、瑾娘的例子引导女高中生发挥独立勇敢的个性。温儒敏曾在《把阅读放在首位》中说明“所谓素质培养,不是‘快乐教育’,最重要的是用人类智慧成果的精华去熏陶、感化学生,让下一代的人格、思想得以健全发展”。[2]

2.树立科学最优化的教學目标

如果说教育理念是教师传道授业的精神方向、指引、约束,那么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就是教师上好每一堂课的前提,是具体实施教学的重要环节。所以教师要在每一诗词单元学习的单元目标下,考虑隐显兼顾,树立科学最优化的教学目标,将“五读法”贯彻于每一节语文课中,调动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将古诗词教学引入高效、正确的轨道。以《虞美人》为例,选修教材中该单元的导引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说明了吟咏的重要性。必须要按照句法的特点来读,反复诵读,抓住气韵,从而感知诗人心情的波动。大胆“泛读”词句,“猜读”李煜境遇,确定感情基调;“在关键字词上巧作点染,适当停顿或延长字音”[3],反复吟咏;最后回归诗词赏析,“研读”意象,领会主旨。当然,教师可以借助“美读”,激发审美情趣。总而言之,语文教师应将单元目标抽丝剥茧,根据诗词特点,树立科学最优化的教学目标,让“五读法”有处可依,有所侧重。

二.丰富教学模式,灵活应用课型

现如今,现代教学模式百花齐放,大部分教师积极推行新型教学模式,但也有一些保守型教师认为现代创新型模式是花架子,意义不大。其实正如郑金丽在《谈语文教学中的集中有效教学模式》中谈到:“现代教学论在排斥传统教学论中落后思想的同时建立起自己的现代性,而传统教学论也由于被现代教学论批判和继承,从而注入现代气息。”[4]所以,“五读法”若想在高中语文古诗词课堂上普遍应用,语文教师必须要将之灵活融入到多种教学模式中,根据不同的授课类型,有所侧重,如此“五读法”的使用频率增加,内在不断完善,也让学生对其有更全面、更透彻的了解应用。

1.“因地制宜”——“五读法”与教学模式并用

孔子云:“不悱不启,不愤不发”,教师在学生研思后启发有助于实现教育有效性。在教育家施瓦布看来,“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5]以《登高》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中八层愁意。学生往往在答出皮毛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研读”字眼,深研几层愁意来。学生方可意识到忽略的“万里”突出诗人离家之远;“常”突出的作客的时间之久。如此这般,学生总结归纳的愁意内涵又多了几分。教师应借着这股劲头,引导学生联系其他所学诗词探究分析“悲秋”“望远”背后的深层意义——悲秋情结以及登高望远的怅然之感。八层内涵,经由三次品读探究,学生将“研读”内涵深度全面解读,深研、广研、彻研迁移到新诗词、新情境中。

2.“因地制宜”——“五读法”与课型兼容

所谓“课的类型”就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笔者以为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课型也可以多元化。主要的两部分为阅读与鉴赏,积累与表达。语文教师应在授课中将“五读法”与课型兼容,相辅相成,以助力诗词课堂教学。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探源,虽幽必显。”[6]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教师往往习惯于与学生探讨典故,结合注释解释,课堂生涩无比,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泛读和猜读中整体感受雄浑气势,深入研读鉴赏,品鉴五位历史人物(孙权、刘义隆、拓跋焘、刘裕、廉颇)后,一步步体会辛式积蓄的复杂情感。结合时代大背景,广研词人同时期其他作品,从而体会金人猖狂丑态,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以及受韩侂胄之徒谗言迫害回归铅山的词人的沉痛。课堂最后,诵读感悟,“把原本机械性地背诵转变为依据作者情感态度、主题的文化价值的有感情地诵读”[7]。正如蔡勇曾在《语文阅读与鉴赏课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中提到:“培养学生在阅读与鉴赏方面的素养不是简单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8]

同样,在积累与表达课型上,“五读法”也有其可用之处。前面提到的阅读与鉴赏课型培养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在这一种课型中,关注的是学生阅读复述能力。阅读复述能力是指学生在积累知识之后,如何在不同的情景环境下,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表达。所以在积累与表达的课型中,“五读法”也有所应用,侧重于研读与美读的应用。

笔者前面论述研读时大多都是讲求课中应用,其实学生也可在课前广研阅读,课外延伸。比如在讲《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堂课之前,教师可以提前推荐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书中提出苏轼一生的颠沛流离,宦海沉浮,情路波折,以及他深厚的文学造诣。讲李清照《词两首》时,建议学生可以找寻相关诗文加以拓展,《点绛唇·蹴罢秋千》《武陵春·春晚》《一剪梅·红藕香残玉蕇秋》互相诵读分享交流。在课堂后半部分为学生设置一题:“在极端的幸福与苦痛中,与旷世奇才、乱世美神李清照对话,为其写一段内心独白吧。”引导学生回炉“美读”诗词,生发感悟,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美读”是最能涤荡学生心灵的环节。

古诗词是语文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以往的高中教学中,高考中的高频考点被老师高高举起并反复强调,学生着眼于答题技巧,背模式套框架,无心去发现领略诗词的意蕴与美感,以致于蕴藏在诗词背后的诗意荡然无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诗词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阅读更是需要有法可循,日积月累。“五读法”在古诗词教学中恰好能有效弥补这一不足,助推学生提升综合素养,增强审美能力,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冀生.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J].中国高教研究,1999(2):3.

[2]温儒敏.应当把阅读放在首位//温儒敏谈读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3]武曉艳.以《虞美人》为例谈“五读法”教学[J].新课程(下),2015(04):56.

[4]郑金丽.《谈语文教学中的集中有效教学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3(10):121.

[5]蔡小兰.改变学习方式,开展探究性学习[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9):20-21.

[6]张雪莲.初中律诗意境的诗法教学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

[7]毛雪瑶.高中语文古诗词“主题教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8]蔡勇.语文阅读与鉴赏课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N].发展导报,2019(019).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旅顺中学)

猜你喜欢

诗词教学人文素养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中职语文诗词教学之我见
诗词教学:共构言语与精神的春天
以趣入境走进诗意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诗词教学:共构语言与精神的春天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