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情境设置与戏剧文体教学

2022-02-14朱玮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戏剧教学教学策略

朱玮

内容摘要: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也是舞台艺术。目前中学戏剧教学处于边缘化,出现了戏剧教学点模糊不清,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等问题。本文针对目前中学戏剧教学出现的问题,且戏剧这种文体在文学层面是情境文学,它与舞台情境、表演情境和对话语境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观点:一、基于学情,针对具体的戏剧文本,重新审视戏剧教学;二、在戏剧教学中进行任务情境创设,并在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基础上,采用背景介绍、引入情境,对话交流、疑难情境等策略,希望以此来改进目前的戏剧教学,以便有效地进行戏剧教学。

关键词:任务情境 初中戏剧 戏剧教学 教学策略

戏剧是四大文学样式之一,是中小学文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虽仅有三篇作品为戏剧文学作品,《屈原》《天下第一楼》《枣儿》,且这三篇戏剧文学作品大部分是节选。总体来看,它与小说、散文、诗歌这三大体裁选文数量相比较而言,戏剧文学的选文篇数有限,虽然占比不大,但作为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正式接触戏剧可谓意义重大。

目前戏剧教学与诗歌、散文、小说教学相比,一直位于語文教学的边缘地位,长期以来不受重视,学生未能领略到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正如李遇春所言:“教师不想教戏剧,学生也不愿意学,高考也不会涉及”,这显然与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可谓背道而驰。目前戏剧教学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1)戏剧类课文上成了朗读指导课;(2)戏剧类课文上成了小说课,课堂上以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为主;(3)戏剧类课文上成了自读课;(4)戏剧类课文上成了表演课,课堂戏剧教学也往往流于游戏。[1]上述教法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核心问题是没有把握好戏剧问题的特点,没有做到真正的“依体而教”,而“文本的教学解读,一定要依据体式,才能正确的解读课文。”[2]

一.教学任务情境的内涵

“任务情境教学,要对‘设境’和‘入情’两个方面进行掌握”。[3]“设境”指教师把生活中的情境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觉到语文是生活化的。“入情”是指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学生进入到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助力,让文本中蕴涵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发生共鸣,从而消除学生与文本的隔阂。

二.剧本阅读情境的独特性——特定的虚拟情境

在语文教科书中的剧本是戏剧的文学部分,是一剧之“本”。在统编版初中语文中选择了三篇戏剧文学作品,且这三篇戏剧的种类不同,时代不同,在人物塑造、戏剧冲突、主题内涵等方面都各有特点。由于剧本是提供舞台演出的载体,它受多方面的限制,有时间、空间的集中性,还有语言的个性化,此外,最突出的是矛盾冲突。学生在阅读剧本时凭借以前的经验想象出一些生动的戏剧场面,在阅读时还与剧中的人物对话,这一系列现象就是学生产生一种特定的虚拟的情境构想,在虚拟的情境中推想出剧本中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动作、神情等。戏剧的虚拟性首先表现为一种超脱的时空形态,学生在阅读和排演中就能深入的体会到,无论是读者还是演员都处于特定的虚拟情境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戏剧类课文大部分为节选,节选部分只是全剧中的一小段,加之它是为演出的“载体”,文中的舞台说明有动作的虚拟,只要人物摇摇马鞭,再说句“人行千里路,马过万重生”,就表明了他已走千里之远了。如果学生在剧本阅读时不解戏剧这种独特的虚拟情境还有观剧时动作的虚拟性的话,那么往往会深陷迷雾中,更别谈阅读和鉴赏了。戏剧的本体是情境,在进行戏剧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入到特定的情境中,而学生在阅读剧本时所进入到的情境是剧作家虚构的特定情境,也是学生在头脑中所模拟而出的人物形象、动作等具有画面感的情境。总之,这是学生在剧本阅读时所产生的独特的虚拟情境。

三.戏剧教学任务情境的特征

戏剧文本作为一剧之本,具有舞台情境、表演情境的特征,在统编版语文教科书中指出戏剧教学既要引导学生学会对戏剧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也要尝试戏剧表演。戏剧教学任务情境关注学情,并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教学前段营造教学情境并在充分阅读戏剧文本的基础上布置排练、表演、创作等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显示出鲜明的情感共鸣性、角色的体验性、舞台感与观众感和问题性。

1.情感的共鸣性。“在教学中学生感知文本能不能进入欣赏层面,关键在于能不能激发起与文本的情感内容相通的自我情绪体验。”[4]可见,在语文教学中的戏剧教学,教师要注意创设任务情境,在进行戏剧教学的前部分,一定要通过教学情境的营造来吸引学生对戏剧文学作品的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动情,逐步的将学生引入戏剧教学所设置的任务情境中。

2.角色的体验性。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戏剧单元任务二和任务三指出了“准备与排练”和“演出与评议”,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剧本,然后组织学生表演,以此来进一步的引导学生体味剧本。学生演员在背诵台词和熟悉相关的舞台说明的基础上,在舞台情境的营造下,以“假如我是”代入角色,学生通过角色的体验,表演人物的动作、神态、语气、语调,能不断加深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理解。此外,戏剧与人类生活是紧密相联的,俗话说“天地大戏剧,戏剧小天地”。可以这样说,芸芸众生都是自己生活中的主演,都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通过角色的体验可以让学生领略不同的人生,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3.问题性。问题性是指在创设初中戏剧任务情境时,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语文经验、学习经验提出问题,然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和深度思考,以情境引出问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围绕任务为中心,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通过分组的形式合作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并以戏剧表演、对话交流等方式对问题解决和学习成果进行表达。

4.舞台感与观众感。戏剧剧本只是戏剧的一部分,它的另一个生命在舞台。在戏剧教学任务情境下,通过课堂上的小舞台,台上的学生演员通过表演与学生观众进行互动,学生观众通过掌声、笑声、哭声等反馈给演员,而学生演员通过接受到反馈,及时的调整自己的表演以便更好的传达戏剧剧本中的情与感。因此戏剧教学任务情境具有舞台感和观众感。

四.基于情境创设下的戏剧教学现状

1.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创设了拟真的任务情境。什么是拟真和真实的情境?“利用真实情境,就是发现和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活动。设计拟真情境,就是教师教学逼近真实生活世界,学生学习向真实生活世界转化的途径。”[5]如在《威尼斯商人(节选)》课例中表现的尤为明显,通过“课前准备、舞台布置、学生表演、师生评议、任务设置”这一系列活动,教师让学生进行戏剧表演,把静态的戏剧文本内容,转化为形象生动的舞台情境、交际情境,为戏剧教学设置了一个拟真的情境。在拟真的情境下,学生参与到戏剧教学活动中,在舞台情境的营造下进入到剧本的人物中,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人物的情感变化历程,完成拟真的教学任务,但不少案例中的任务情境的创设却是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或者说没有了解学情的情况下就开展戏剧表演活动,容易造成戏剧教学活动图热闹、重形式的现象。

2.大都是在课堂导入阶段创设情境。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应贯穿整堂课,才能把学生带入到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去。但是,通过课例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课例只是在导入部分创设了任务情境,学生刚找到点舞台感或观众感,但很快就被拉出情境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在《枣儿》案例中,教师利用视频中老人和男孩的呼喊创设情境,导入学习主题,教师利用具有动态性的视频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带入”枣树、老人、男孩的画面,达到了激情激趣、引入主题的目的,但之后的戏剧教学模式单一、死板,没有创设教学任务情境。教师应关注该文本中的舞台说明,并在戏剧教学过程中展开舞臺表演活动或者通过吟诵剧中童谣这一任务情境,将学生带入具有民族风情、充满乡土气息的特定情境,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人物形象、情感和文本的内涵。

3.学生没有真正的进入学习情境。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目的之一是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只有学生进入到真正的学习情境中,才能激发其求知欲,提高学习实效,达成戏剧教学的目标。但通过分析课例,我们发现案例中的戏剧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并没有带领学生走入真正的学习情境中。如在《威尼斯商人(节选)》案例中,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却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的表演流于形式,在这种表演情境的营造下,学生没有真正的进入到学习情境中,一堂课下来学生没有学到关于戏剧文本鉴赏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没能领略到戏剧的独特魅力。

4.任务情境中的学习任务设计没有指向核心的戏剧知识学习。核心的戏剧本体性知识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只有学习任务设计抓住了核心的戏剧知识,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鉴赏戏剧。在《天下第一楼(节选)》课例中,设置“以朗读入境”的任务,这一教学方法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形象、把握戏剧冲突,但忽视了该戏剧被称为“京味话剧”,有着浓郁的北京风味这一特点,学习任务设计除了朗读外还应引导学生品味鲜活的语言,因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一个地方的语言深刻反映当地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6]学习任务设计可以这样进行:找出剧本中体现京味的语言,细细品读。

五.戏剧教学任务情境创设的策略

查阅与分析目前已有的戏剧教学案例来看,任务情境创设有以上几个问题,针对目前戏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四种教学策略:

1.背景介绍,引入情境。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选编的戏剧文学篇目,如《天下第一楼》(节选)和《屈原》(节选),创作时代与现在有一定的距离,且都是节选部分,学生生活和知识经验有限,对学生阅读鉴赏戏剧无形中会造成困难,同时造成学生对戏剧学习产生隔阂,也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首先要注重创设情境,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或者感兴趣的情境,再引领学生以一种自觉或者不自觉的状态进入戏剧阅读的情境中。教师可通过一首歌曲、一个影视片段、一段台词、一篇剧评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戏剧鉴赏营造一种特定的情境。如《枣儿》案例中视频导入创设教学情境,这样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也可激发学生对于戏剧学习的兴趣。“感觉是我们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而且,它又是整个结构所依靠的基础。”[7]教师引入情境可拉进学生与戏剧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进入戏剧,走进人物。

2.对话交流,疑难情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8]在戏剧类课文教学时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话交流,带领学生与戏剧文本内容进行对话,师生间的对话交流就是教者创设的一个个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入到特定的情境中,达成认知目标。如案例《枣儿》中交流探讨具有象征意义的“枣”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不宜花费太多功夫。在戏剧教学中运用对话交流、疑难情境的方法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但需要结合具体的文本,教师需抛出戏剧中复杂又让人易混淆的问题跟学生交流对话,在教师创设的一个个疑难情境下,引导学生一步步的走向文本深处,走进并细细的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人物形象、把握戏剧冲突。在疑难情境下,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体验到戏剧学习的获得感。

3.舞台表演,体验情境。在戏剧类课文教学时不容忽视戏剧的另一生命——舞台。统编本初中语文戏剧单元中活动任务非常关注学生的准备、排练、演出、评议等活动。戏剧教学最理想的形式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鉴赏戏剧文本的基础之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参与到戏剧的排练、演出、创作中来,通过亲身的体验来体会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正如孙富中所言“通过表演,形象地呈现语言材料,让剧本中各种情节情境呈现在课堂,学生成为情境的主人,这样学生容易进入角色,也更容易产生共鸣。”[9]在戏剧教学任务情境下,要让导演仔细阅读剧本和相关材料,以便深入理解戏剧主题;也要让演员在背诵台词和熟悉舞台说明的基础上,参考专业表演,设想自己表演时的语气、语调、神态和动作,以便增强舞台感。

4.创作任务,创造情境。在指导学生创作前,教师应让学生明白“写什么”和“怎么写”这两个关键的问题。汪人元指出“主要抓住故事、冲突、人物这样三个方面”。[10]可见,学生进行戏剧创作一定要抓住这三个核心点。中学生人生阅历有限,进行戏剧创作时要选择贴近自己生活的题材,如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可以作为很好的戏剧创作素材。戏剧主题一定要明确,要积极向上,要弘扬正能量。此外冲突是戏剧最重要的因素,常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学生在进行戏剧创作时要设置激烈且合理的矛盾冲突,让剧情跌宕起伏,吸引观众。在人物创作方面,学生要利用人物台词、舞台说明来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在任务情境下的戏剧创作,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在戏剧创作后的排练中,学生能够在你来我往的交流讨论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倾听他人的想法,启迪自己的灵感,这是教师应该重视的。

总之,初中戏剧教学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初中戏剧教与学的实效来看,教师一定要有自觉意识,积极探索改进的措施,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活动,完善教学过程,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助力。

参考文献

[1]宁海燕.谈初中语文戏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学周刊,2014. 01.140.

[2]王荣生.高中戏剧作品怎么教[M].李金明,教研天地,2013(7):28.

[3]于洁.任务情境教学在高职应用文写作中的运用[J].教学实践,2015.10.

[4]蓝凡.中西戏剧比较论稿[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

[5]赖冬兰.创设贴近生活的写作任务情境——“生活中的启示”课例叙事[J].江西教育,2019.4.

[6]慕君,田丰.统编版初中《语文》戏剧单元教学建议[J].中学语文教学,2019.8.

[7]帕克著,张今译.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50.

[8]温儒敏,巢宗棋主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2.

[9]孙富中.专题研究与舞介表演:高中戏剧选修课教学的双翼[J].语文建设.2007(9):38.

[10]汪人元.当代戏剧创作中的两个基本问题[J].艺术百家,2013(6):13.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戏剧教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传统戏剧艺术的教学理念
高中英语戏剧教学的课堂实效性研究
入乎剧境 精于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