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入乎剧境 精于体悟

2016-06-18杨莉

语文教学之友 2016年6期
关键词:戏剧教学

摘 要:戏剧教学历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被公认为教学难点,一方面教师和学生对此种文学体裁比较陌生,缺乏深入系统地了解,另一方面教材中选录的篇幅有限,教师无法做一个系统的教学规划,很多教师都是见招拆招,致使戏剧教学无法取得与其他文学体裁教学同等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戏剧教学;多元律动;多为切入;多向探求

戏剧教学历来颇有争议,本人近期观摩了一节关于元代戏剧《长亭送别》的公开课,颇有感触,现将其中的一些想法罗列出来,以供大家品鉴。

这节课的主体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执教者介绍《西厢记》以及元代戏剧的基本知识;之后要求学生自读文本,梳理出基本剧情;最后组织学生概括思想内容,教师肯定崔莺莺对功名的淡化和对爱情的珍惜。

应该讲,这样的课流程清晰,文本的基本内容都“教”给学生了。但是,它的缺陷也是十分明显:偏向于知识传授,教师的那只无形的掌控之手依然在起作用,学生并没有真正融入文本,发挥其理应起到的作用。十分可惜的是,对于戏剧教学而言,当前不少教师就是这样操作的。为此,笔者结合《长亭送别》谈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思考。

一、多元律动,研习剧本

不容否认,作为一部元代戏剧,学生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并不能成为教师单方一元式传授教学的理由。对于语文学习而言,学生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否则,就不会存在学习的空间和需求。可以说,当前不少语文教师对学生和教学的研究属于浅尝辄止的。他们也知道学生学习古代戏剧具有一定的难度,但之后应该出现的破解难题的教学行为,却被简单地演化为单一的知识灌输。这样的独角戏,无论教师演得怎样,主角都异化了。一个没有学生主演、用心演的教学必然是低效、没有活力的,更称不上是完整意义上的教学。为此,即如元代戏剧教学,教者必须立足戏剧文本,想方设法将学生引上教学的中心舞台,让他们参演、主演。即使最初的“演出”比较稚嫩,教师也必须拿出足够的耐心等待,想出更多的招数给予扶助,不可再干那些越俎代庖之事。

怎样才能让学生读懂元代戏剧呢?笔者以为多元律动是个较好的选择。首先,是学生的“自动”。课前,所有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资源熟知戏剧知识,熟读戏剧文本,对课堂学习内容形成初级准备。然后,要推进学生的“共动”。孔圣人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一个学生的课前学习和已有的知识储备不尽相同,这就成为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契机。课堂教学之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文本的认识以及困惑。例如,有学生就对崔莺莺母亲要求张生“挣揣一个状元回来”的意图不太理解。质疑之后,有学生作出回应,认为这是“官本位”思想在起作用,有的认为是封建社会的“门当户对”思想在起作用。通过这样的“共动”,学生之间有了借鉴,而且催生了深入学习的压力与动力。另外,还要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知识水平自然是有限的,作为先知者,教师必然需要融入学习全过程,随时进行疑难问题的回应。例如,对于上面学生的疑问,笔者引导学生从张生的答语“小生托夫人余荫”中探求答案。在这个点拨之后,学生终于明晰了一个重要原因:崔夫人是有私心的,她想让张生带着感恩的心,用一个状元的光环来报恩,使崔家声名骤增。经过这个多元主体参与、主体之间和谐律动之后,学生对剧本内容的理解会变得更加全面、准确,从而为剧本的深度研习奠定基础。

二、多维切入,融入剧情

好作品从来是耐读的,从不同角度解读往往会有不同的意蕴。对于戏剧而言,也需要寻求多维切入,就《长亭送别》而言,笔者就尝试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鉴赏。

从人物形象的赏析切入,可以从红娘入手。相对于主角而言,配角是次要的,但对于剧情而言,配角又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剧中,红娘撮合了张生与莺莺的婚姻,这是对剧情推进所起的作用。同时,红娘又起到了剧情解码的作用。例如,红娘问莺莺“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侧面揭示出莺莺内心的忧愁;她劝莺莺“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补充出莺莺为张生即将离去而茶饭不思的情状;再如她提醒莺莺“夫人去好一会,姐姐,咱家去”,形象地刻画出莺莺久久不愿回家的送别场景。

从剧本主题的理解切入,可以重点研习崔莺莺对爱情的态度。在剧本“二煞”中,莺莺集中表达了自己的爱情主张。在她的眼中,功名不是爱情的砝码,毕竟她与张生的结合并没受到其穷书生地位的影响。但功名是崔夫人需要的,也是张生的自觉追求。为此,这个送别就注定具有了悲愁的意味。莺莺担心自己的爱人取不了功名不敢回家,又担心他像其他负心汉一样背弃爱的盟约。从这个角度分析,崔莺莺是个难得而孤弱的纯真、唯美爱情倡导者与践行者,在那个年代,这无疑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而这也正是整部《西厢记》的过人之处。

从这两个角度切入之后,学生的好奇心顿生,因为他们的课前预习大多着眼于主人公形象的分析和单纯的送别主题理解。从整个课堂氛围来看,学生对人物的鉴赏和主题的理解兴趣浓厚,参与积极,讨论激烈。笔者以为,具备了这样的课堂生态,教学的目标达成就有了希望,教学的效果就有了保障。

三、多向探求,体悟剧意

学习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可是在现实教学中,不少教师和学生满足于课堂基本任务的完成,这是极具局限性的教学观。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具有无限的张力,能够引发学生后续的学习活动。

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借鉴项目学习的做法,在课文教学结束之时,布置一个学习项目,让学生自主探求问题解答的路径,多方寻求网络、视频等资源的帮助,最终形成项目学习的成果。例如,可引导学生比较张生、崔莺莺的爱情与梁山伯、祝英台的爱情,体悟他们对自由恋爱的追求,对比一个圆满、一个悲剧的结局,深思造成两种不同命运的因素。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不仅深入把握了剧情,还掌握了研读剧本的全新路径,实现由“知”到“能”的跃升,这岂不是大收获?作为叙事性较强的剧本,《长亭送别》运用的描写手法众多。教师可以把戏剧人物形象的刻画手法作为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回味、赏鉴这些手法;甚至可以要求模仿这些技法,写出一篇文学性记叙文,写成之后再组织学生互评、互鉴。另外,教师还可以以“送别”为主题,组织学生搜寻具有类似主题的诗文。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再组织学生探究同一主题的不同文本呈现出的不同情感类型、不同表达手法,从而达到既深入体悟剧意,又拓展阅读的效益。

戏剧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对于执教者而言,需要运用有别于其它文学样式的教法,让学生能真正融入戏剧的情境;对于学生而言,需要在充分自习的基础上,善于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在与同学、老师的律动中,把握剧情、体悟剧意。

参考文献:

[1] 陈杰.以写带读教《西厢》—《长亭送别》课堂实录[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8).

[2] 张丽,李季.试论《西厢记》几个主要人物形象的现代性特征[J].北方文学(下),2010,(2).

[3] 王秀梅.细处写相思,微里见深情——《长亭送别》艺术特色鉴赏[J].学周刊,2012,(13).

作者简介:杨莉(1981— ),女,江苏省南通市开发区天星湖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戏剧教学
关于综合性大学戏剧教学 发挥德育功能的思考与实践
论戏剧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初中语文戏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问“生”怎得活如许
浅谈语文课堂传统戏剧艺术的教学理念
高中英语戏剧教学的课堂实效性研究
刍议戏剧教学内容的关注重点
浅谈高中语文戏剧教学课外实践活动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