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 历史重任

2022-01-21杨宗亮

成长 2022年1期
关键词:历史学科立德树人德育教育

杨宗亮

摘 要:德育作为五育之首,对学生有着深刻、全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影响。对于社会而言,道德教育既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建设能够顺利实现的基本理论和保障,也是教育宗旨能够完美地实现的理论基础与保障。对于个体而言,德育工作就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和保障,新课程改革除了课程设计理念的转变外,更为重要的就是教师的“教育”和学生“学习”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加速成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优秀教师。历史学科是学生在受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是助力学校彻底落实教育方针,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其历史的渊源,帮助教师在培养四有新人的一个主要途径。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科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和资源。历史课程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历史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对于学生实施道德素质教育,就是历史教师的责任所在。

关键词:立德树人 历史学科 德育教育

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历史学科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学科以其独特的资源和优势,有助于振奋民族精神、陶冶民族情操,增强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新课程的教学体制改革正逐步深入推进,随着这种改革的推进,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都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对于现代化的教育而言,现如今最为重要的不仅是让学生能够在课程中学习到很多的文化知识,还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内外都有机会体验到新课程和教材改革所给他们带来的愉悦与成就感。“立德树人”就要求许多历史教师与学生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积累,更要注重“人”的全面培养。通过具体的教学和实践,创造研究历史的生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历史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营造文化氛围,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从而,真正落实“立德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关于历史学科立德树人,我结合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德育目标突出,以多样的形式发挥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独特优势

新技术、新社会文化背景的新认识和评价,构成了学习历史思维的新方向。随着当前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学科已经由以前较为传统的课堂教学管理方法向更加丰富多元的现代课堂教学管理方法方向发展。历史本身就是有血有肉且多样化的,但许多历史教师主要讲授方式就是通过讲义进行历史教学。与抽象的文字相比,具体、直观地描述历史素材更容易调动和启迪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展示历史资料的内容,如图片、照片、影像和动画等,从而使历史的独特优势得以发挥。

在教授“辛亥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结合辛亥革命背景,以“辛亥革命烈士事迹”为切入点,以配乐朗诵的形式,让学生去倾听“什么是信仰”,感受“信仰的力量”。历史老师可以向同学们展示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的《与妻书》的手稿,让学生体会革命烈士对生命的热爱,再以林觉民为救国救民不惜牺牲生命作对比,指出这就是信仰。在历史事实与舒缓音乐中去感染学生,进行信仰教育。有信仰的人就是中国的脊梁,“人人有信仰,国家有希望”。作为对比,教师可以提供当时的一种观点:“外国人诬蔑中国人无信仰”,让同学们结合刚才学习进行批驳,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信仰意识。

还可以通过树立榜样,以榜样力量感染学生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国民意识的教育。历史教师在引导学生得出“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一结论的过程中,可以展示史料——《中华国民国民陈钟俊呈大总统(孙中山)陈办屯垦以安插游民等事文》,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一位普通国民对国家事务的关心、关注,体会什么是主人翁意识、国民意识。

在讲述五四运动轰轰烈烈的过程后,教师可以设计“分享心情——假如你就是五四游行队伍的一员,请你分享此刻激动的心情”环节,通过角色体验感受五四精神,引起学生的共鸣。为了更好地传承五四精神,教师可以让同学们点评“火烧赵家楼”,让學生达成理性爱国的共识,并可与在当今反日浪潮中有人打砸日系车作对比,进一步强化理性爱国意识。历史学科本身就具有德育的天然优势,多样的形式更会使历史学科德育异彩纷呈。

2 注重一手史料的使用,并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严谨、科学素养

历史的存在形式本身就是过去的。什么是历史,历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发展的过往。我们可以通过对过去历史的学习与借鉴,促进现在和未来的发展,通过对一手史料的合理使用,保证学生学习历史的真实性和严谨性。历史学科中所普遍使用的德育素材就是以历史教科书为代表的书面文字性德育资源。我们可以通过变化的文字、词语以及经过漫长岁月遗留下来的重要历史文物来发现历史发展的脉络,并注意一手史料的运用,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史料论证素质。基于这种情况,历史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个人学习兴趣、整体学习素养、科学的学习思维和学习严谨性在对历史德育教材进行选择时,教师应注重选择真实、客观的一手史料,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实现历史与理论的结合。真实性原则是历史教师进行德育教育时,所需要着重关注的一个地方。因此注重一手史料的使用也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绝大多数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认识,都来源于民间传说和野史,但这些资料缺乏真实性。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选择真实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的历史,避免形成错误的观念。历史教师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而且可以适当选择一些有价值的课外一手史料,但对史料进行选择时,要注意去伪存真,选材有价值的历史德育材料,保证学生知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在讲叙五四运动过程时,可以运用大量一手史料讲叙“那年、那人、那事”,如展示“学生被捕图(北京)”,“工人罢工,老板不反对”的工人言论,顾维钧的讲述照片(法国),小偷、乞丐对五四运动的支持宣言等,给学生呈现一幅多彩而真实的历史画卷。在评价辛亥革命时,运用《中华国民国民陈钟俊呈大总统(孙中山)陈办屯垦以安插游民等事文》、“1912年3月出版的《时报》对辛亥革命的评述”等一手史料,来分析辛亥革命后人们思想的变化,得出的结论更加严谨。在讲解辛亥革命局限性时,可以使用“1912年3月出版的《时报》之《新陈代谢》原文,以及民国三年戴季陶亲遇的茫然老农等史料,使历史犹如真实发生在眼前的事。学生既能在不知不觉感受到史料实证的魅力,还能在历史课堂中提升严谨科学的素养。

3 情境设计、课堂活动富有鲜活的时代气息

随着我国现代科研技术飞速发展,课堂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地增加。多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一些抽象、困难而又不容易被人理解的历史精神可以转化为较为直观的视觉内容,使得枯燥的背书学习更加富有鲜活的色彩和气息。因此,教师在对历史进行教育时,应该做到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对不同的历史主题内容进行不同的情境设计,在所营造的不同情境中向学生讲解有关历史知识,丰富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及时实施相关的德育,使个人与历史紧密结合。为了大大提高德育的教学实效性,在具体历史课堂上,可以通过具体的图片、照片、视频等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广大学生全面、直观地理解历史,提高广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效地启发激活历史课堂,并在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在不同的情境中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提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讨论让学生真切感受历史的“温度”,感受伟大历史人物的功绩与贡献,体会他们的“真情”,从而使课堂活动富有鲜活的时代气息。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如果在这一阶段只对学生进行直观的口头语言说服教育,将无法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得历史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情境教学法能以独特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展现德育思想。

在讲述近代中国各种救国方案时,可以借鉴使用“朋友圈、微信群”等形式,富有时代气息,为学生喜闻乐见,有助于学习效果;在讲解五四运动的影响,可以截图互联网中的某种观点“有人认为五四运动是祸国殃民的暴力秀”,引导学生在批判中,加深对五四运动的理性分析,还原历史真相,让学生感受五四运动之魂,继承五四精神。在讲授商鞅变法时,可以使用大家常见的病历的方式呈现本节课的线索:病历——病人姓名:秦国;病症:国力衰落,列国卑秦;患病时间:秦穆公后至秦孝公即位初;初步诊断:社会制度衰败症;医疗措施:全面改革;诊断名医:商鞅;以贴近现实的情景设计,强化学生的与时俱进的改革意识。富有鲜活时代气息的历史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科德育。

4 语言鲜活、贴近学生,课堂气氛轻松、欢快,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多样化、多角度、多方位的史料,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多层次、多维度、全方面的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人物,实现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教师可以通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课堂整体氛围进行一定的调节,使得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始终处于一种比较轻松、欢快的情境中,帮助学生主动地发言、自主思考,诱导学生对于历史上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历史进程和历史角色的发生与变化等进行思考,然后根据教师的教学指导,深入思考历史活动的外部关联性及其表面特点,从而认识到历史活动本质的外部体现。因此,教师要注意充分调动、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历史教学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模糊的历史现象、观点和结论。面对这种情况,教科书的作用非常有限。教师可以运用语言艺术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历史情境,通过生动的语言对历史细节进行描绘,还原历史事件,使得历史课堂变得鲜活起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进而达到德育的目的。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开发活动课程,调动当地有用的教学资源。探究是以教学中心的关键问题,让学生自发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生动、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故事讲解和导入,帮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真正获得了历史的“情感转移”,从而达到充分理解历史的目的,提升历史学科德育的教学效果。

在评价近代中国众多派别向西方学习提出的各种失败救国方案环节中,在分析不同派别的群众基础时,可以使用“吃瓜群众”这个网络热词代指大众,既可以表明这些派别缺乏群众基础,又能使课堂充满生气。在讲叙五四运动过程中,中国人的爱国精神,为救国救民而与帝国主义进行彻底的不妥协的斗争时,可以使用“敢对列强说不”这样的语词,契合当下时代;在讲述时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现正致力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可以使用“前天我们站起来、昨天已经富起来,今天我们正在强起来”,鲜活的语词可以催人奋进,触动学生心灵。

5 教师应提高自身素养,将德育融入日常实践活动中

为了使德育更自然地渗透到学科中,教师要主动提高自身素质,明确立德育人的责任,做到德识兼备。把教书育人的责任理念逐步渗透于日常细微的教育工作以及教学管理中。中学历史核心素质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观念能否及时转变。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成为独立发展的人,让教学成为一种手段,推进学生社会化的进程。历史学科具有十分丰富的教育意义,其教育目的不仅只是为了一场考试。它是对于人类自身发展过程的记载。中学生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可以更为具体的了解到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优点和缺点,从而获得对当今人类社会的了解。在学习不同阶段的历史时,可以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挥历史的批判性精神,帮助学生掌握批判性知识,从而认清、理解历史。除此之外,教师个人魅力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教师的个人魅力可以带来巨大的教育力量,丰富课堂,师生之间的日常交流也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搞好日常教育工作,主动学习,丰富自身知识储备,从而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具有一定批判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社会公民,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是“仁爱”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好老师应该心里充满了爱,没有爱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只有教师自己拥有高尚的品格、渊博的知识和卓越的能力,对生活保持热情,有效组织课堂,并积极向过去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学习,注重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才在学生的终身发展中发挥正面的、积极的作用与影响,成为让学生和自己都能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的优秀教师。

例如,教师对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这一章节进行讲解时,可以引导学生对卧薪尝胆这一行为是否值得提倡进行思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此进行讨论,启发学生理性的看待问题,从实际生活出发,树立正确的榜样,在学习榜样精神的同时也要保持头脑清晰,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把德育融入日常实践生活中。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改变课程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以达到考试的目的,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6 结束语

在中华民族最接近完成伟大复兴梦想的今天,历史学科教学在德育方面大有可为。历史教育是一门重要的社会人文教育学科,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纵观历史长河,有太多的楷模和典型的例子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历史教师要充分发挥智慧,把立德树人融入教学各教学,创新德育形式,在对当代历史学的知识要点进行系统传授和综合运用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尊重历史事实,根据历史的知识特点制订多种不同方向的教学目标,通过灵活多样方法进行个性化的实践教学。历史教师要敢于承担起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任,不辜负群众的期望。以人文精神渗透德育思想,成为德育活动的媒介,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历史人文知识的同时,通过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让学生不仅了解历史事实,同时也要接受相应的道德教育。因此,为了深入实践立德树人的基本教育理念,教师首先应该要重新认真审视历史的特征,将德育活动渗透在历史教育课堂中,让学生能够巩固自己所学历史知识的基础,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目的,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叶德元.初中历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学策略探析 [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9.

[2] 吳英美.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D].重庆:西南大学,2020.

猜你喜欢

历史学科立德树人德育教育
初中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研究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