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科书“课后活动”研究

2022-01-17夺介尚州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教材分析初中历史

夺介尚州

摘要:随着教育课程标准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材也在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近两年出版了新的教材,教科书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只有充分使用教科书才能逐步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课后活动作为初中开始新版教材中的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不单单是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与手段,还是比较关键的教学资源,教师需要重视这些资源的运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材分析;课后活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初中历史教材是整个教学的重要资源,不单单是教师主要的教学依据,更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参考;而课后活动是初中历史教材中重要的一部分,这是课程标准与整体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中设置的内容制定,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与技能,培养其历史思维与价值观,有助于开发课后活动,挖掘其中的教学意义与价值。

一、初中历史教科书“课后活动”的特点

首先,教学内容有着丰富的趣味性。历史学科是一个系统、连续学习的学科,刚升入初中的学生还不清楚具体的历史内容,并不重视课后习题,可以给初中历史课后活动的教学增加趣味性,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促使学生一步步提高对历史学科的喜欢。例如:教师给学生讲解初一教材中“原始农耕生活”文章的课后活动中设置的题目“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是在什么劳动中使用的?如果让你使用骨耜,想在上面添加一些什么?”这个历史问题在题目中设置了与骨耜相关的图片,及时对骨耜相关的文字进行了补充介绍,而且图文并茂的方式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其次,历史材料丰富。新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设置的课后活动中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增加了很多的史料分析题,从中发现新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课后活动中对史料的分析,学生参照史料,以教材中的内容为基础,及时分析历史事物中存在的问题,以客观的评价来化解历史教学中的疑问。

最后,与学科结合到一起。新课改在课程结构改革进程中过于重视学科本位、调整整合现状,保证课程教学的综合性、选择性、均衡性等。新课标把综合性作为历史学科具备的显著特点,建立人们在不同时期、领域的关联,而义务教育正是历史课程中综合性课程的一个环节,把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结合到一起,促进学科的持续发展。

二、初中历史教科书“课后活动”的作用

1,学生。历史教科书中的课后活动不单单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养成历史意识。比如,新人教版初一教科书中教师给学生讲解“明超的统治”中的课后活动设置的题目“仔细猜想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的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这个历史题目就是为了检查学生对朱元璋废除丞相的观点与看法,可以通过利弊得失分析给学生渗透渗透的辩证思维与历史意识渗透,利用历史教材中朱元璋强化皇权的题目与学习相关的史实,阐述自己的主要观点与看法,进而总结明朝废丞相的利是能拓展皇权、巩固明朝的统治;弊是皇权比较集中,可能会形成专权,特别是地方权利过小,无法顺利提高工作效率。

2,教师。教师在备课前需要精准把握历史教科书中的整体结构框架,清楚教材中的基本思路,化解教学重难点;确定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就是教师的备课环节,其中课后活动的组织能帮助教师化解教学重难点,从而分析教材中的内容,保证整体的历史教学质量。例如:新人教版初一教材中讲解关于“动荡的春秋时期”中课后活动中設置的题目“根据西周设置的规定,周天子能享受九鼎,而诸侯能享受七鼎;可在春秋时期,郑庄公享受了九鼎,之后的诸侯都开始校效仿,这样的情况突出了什么样的问题?”根据这个历史问题来分析西周象征着王室待遇的九鼎,可在春秋时期却被诸侯使用了,这就能突出春秋时期周王室开始衰落,而诸侯势力开始崛起,破坏了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等;就劣势教学难点体现了当下的教学难点,也就是清楚把握王室衰微和诸侯争霸间的关系。

三、初中历史教科书“课后活动”的实施策略

1.立足课标,贴合教材内容

怎样通过历史教科书中的课后活动里选择相贴合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的习题教学,及时分析相关的内容,比较重要的一点要注意立足于课标并深入钻研课标。课标提出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课后活动中有编写的指导性文件,涉及到了历史课程性质、目标、理念和实施策略等,课标的教学目标与教科书中的课后活动需要融合到一起,不断延伸教学内容,有助于节约教学实践,在实际的课堂中突出教学重难点,保证与教材内容相符。像教师给学生普及“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文章的教学目标是“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课后活动里设置的题目与新课标相符,配备了东罗马金币、大食人俑、非洲黑人俑三幅出土于唐朝墓葬的图片。文物史料突出了唐朝和阿拉伯、非洲、欧洲等地交往较为密切,可以给学生普及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中遇到的难题,进而寻找化解的方式,锻炼学生不怕辛苦、敢于面对困难的品质。

2.与时俱进,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整体分析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课后活动中社会的习题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内容比较丰富,呈现的就是历史学科中的五大核心素养。教科书中课后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侧重点不同,习题重要侧重的方向是时空观、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中的一个或多个,教师需要把教科书中的课后活动合理划分。结合学生发展的差异与阶段性,在教科书中运用分层教学,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而且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各式各样,教师需要向着研究型转变,清楚学生在核心素养环境下的实时动态,优化教学手段与模式,把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自主的学习,可以在课后活动中更容易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3.结合学情,开发课后活动

教师一定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条件,突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顺应课程改革的需求,锻炼学生的思维与能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共同进步;教师还需要落实课后活动中的教育理念,突出学校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陶丹丹.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课后活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DOI:10.27137/d.cnki.ghusu.2020.000689.

[2]郭碧兰. 新旧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中的历史人物编写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DOI:10.27137/d.cnki.ghusu.2020.000519.

猜你喜欢

教材分析初中历史
“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教学设计
南师大版幼儿园中班(下)《我的数学》教材分析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初中化学教材分析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