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互联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022-01-10王燕雪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数学

王燕雪

摘要:当前,在学科教学中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已越来越广泛,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来讲,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如何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呢?带着这一想法,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实际出发,探索互联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数学;高品质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互联网在小学数学高品质课堂建设中的作用

(一)互联网应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由固定的老师传授知识,这也是传承了几千年的教学模式。尽管几十年来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互联网教学成为可能,但是人们的思维仍然停留在传统教学中。随着我国 5G 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互联网有了更大的平台与载体,相信人们应用互联网的方式将会更加便捷、更加高效。

(二 )互联网应用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是学生开启学习生涯的起步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就是其抽象性,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一旦教学方法不得当很有可能使得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逐渐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互联网应用能够加速教育的新陈代谢

互联网应用使得线上线下教学的物理边界逐渐消失。学生通过互联网能够选择更多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这客观上会淘汰一些过时的教学资源。 对于教师而言,如果不能创新,紧跟社会发展,同样很有可能会被时代淘汰。以往经常出现的一本教材、一份教案伴随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现象也将不复存在。 所以不论是教学资源还是师资力量,互聯网的出现如同一条鲶鱼,迫使教育行业加速新陈代谢,创新将会成为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互联网在小学数学高品质课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 )互联网的应用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减少

随着课堂教学中互联网的引入,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明显减少。 而师生互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师生互动减少必定会影响课程质量。 另外,小学数学课堂中很多知识需要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比如在讲解体积与体积单位这一章节时,教师既需要通过多媒体展示,同时也需要老师与学生的互动,通过互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体积的“大与小”,让学生了解学习这一章节的重要性。

(二)互联网的应用使 得课程容量超标,学生吸收困难

互联网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尤其是对于小学数学课程而言,很多知识点相对比较抽象,而这一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未成熟,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使得知识点更加立体, 但是一些教师并没有掌握好“度 ”,将过多的知识点融入进来 ,使得课程容量远远超过学生所能吸收的程度,这样不仅无法达到教学目标,还会适得其反。另外,很多教师对互联网引用过多,导致教学内容主次不清,知识点过多,

学生短时间内吸收困难,最终也影响了学习效果。

(三)互联网的应用使得教师忽略了传统方法

小学数学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互联网虽然能够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数学的魅力,但是这仅仅是一种表层的理解,教师多年教学经验积累的传统方法对于展示数学课程中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很多教师过于重视互联网,忽略了传统方法,所以最终导致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仅停留在表层。比如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很多教师不愿再利用板书,虽然板书的一些功能能够通过多媒体实现,但是板书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文字内容,还可以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与时间,所以这种忽略传统方法的行为同样不可取。

三、互联网在小学数学高品质课堂建设中的运用策略

互联网虽然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打开了新的大门, 但是互联网的运用要科学合理,要结合小学数学课程的特征,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一)借助互联网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很多小学生之所以对数学产生畏难情绪,不能激发起学习的兴趣,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并且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枯燥;二是课堂教学缺乏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情境。 所以借助互联网,教师可以展示一些有趣的视频、故事,这种情境下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进入课堂之中,兴趣也会被激发出来。 比如在讲解四年级“相交与平行”课程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生活中十分常见且有趣的一些“平行”和“相交”现象展示出来;再比如讲解“平行线永不相交”公理时,可以通过动画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什么叫做“永不相交”。

(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实现个性化学习

互联网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但是每个学生的层次会有很大不同,尤其是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学生层次差异会越发明显。而教育的目标是将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才,所以因人施教历来是教育的根本。 教师一人精力有时很难照顾到所有学生,这时就可以借助于互联网,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比如讲解四年级“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有些计算能力稍强,对于这一章节理解很快,而有些学生计算能力稍弱,理解会有一定困难,这时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其通过网络学习一些延伸知识,而对于能力稍弱的学生可以在课后利用网络继续加强巩固,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提升。

(三 )借助互联网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衔接性

数学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对于知识的衔接性要求更高。比如五年级上册中很大部分都是在讲解小数的知识,而小数知识与整数知识又有很强的衔接性,传统教学中教师也清楚整数与小数知识衔接的重要性,但是迫于空间以及时间的限制很难有效应用这种衔接性,互联网的运用则可以解决这一难题,比如教师可以制作一些微课帮助学生在学习小数知识之前复习整数的相关知识,这样既能够节约时间,也可以使学生重复使用这项资源。 再比如讲解“三角形面积”一课时,有些学生对于上一学期学习的“认识三角形”已经模糊,教师可以在讲解之前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自行预习,这样新课也更容易展开。

参考文献

[1]朱丽娟,“互联网+”下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20-08-15

[2][2]肖雨含、陈雪松,“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02-25

[3]刘晓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教学应用探究[J].科技风,2020-10-20

猜你喜欢

互联网小学数学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