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幼儿园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实践应用

2022-01-08蒙钰婷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实践应用幼儿园

蒙钰婷

摘要:游戏教学是幼儿园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充分的肯定。然而,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幼儿园游戏教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在教学中,要求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更尊重幼儿的学习规律和特点,实施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自主性,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在好玩的活动中学习和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幼儿园阶段是幼儿接受教育的重要时期,这就要求幼儿园教育要发挥有效的教学作用,培养幼儿的基本综合素养,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理念。幼儿园教育要求以幼儿为主体,深入了解和掌握幼儿各方面的特点,根据幼儿的心理、行为等特点设计教学活动。游戏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幼儿获得更多的情感满足。

一、生活化课程游戏

“生活即教育。”幼儿园的教学游戏化需要教师能了解并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出发,将生活素材与游戏有效融合起来,激活幼儿的热情和兴趣,增进幼儿之间的交流,逐步增强幼儿的社交意识。此外,教师还需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融合游戏和生活。例如,在安全教育中,如果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那么会导致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沉闷,幼儿也难以真正记忆和消化安全知识。为了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教师可将原本静态、抽象的安全知识转变成灵活多变的游戏,同时还需加入生活常见的场景、食物、素材等。如,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能看到十字路口,也会经常在家长的带领下过马路。要想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教师可加入“安全出行,保护自我”的主题游戏,融合角色扮演活动,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今天是周日,马路上有很多人,因而十字路口的交通十分繁忙。行人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会遵从交通规则在绿灯的情况下过马路,但有个别司机不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即使是红灯也要继续开车,差点撞到行人,被交警拦下,交警对这名司机做出一定的处罚。在完成情境的创设后,教师可将幼儿分为多个小组,并鼓励各小组的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完成角色扮演。这样的游戏活动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和趣味性,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使其能在游戏中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又比如,幼儿普遍具有较为强烈的好奇心,对幼儿园的环境、人员等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此时教师就可带领幼儿分析和了解幼儿园的各个岗位,并鼓励幼儿去扮演记者,去采访医务室的医生、门口站岗的保安叔叔等。在完成采访后,各小组的幼儿可在小组中展开交流,分享各自获取的信息,使其能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

二、探究性的课程游戏

教师可运用幼儿的探究欲望,收集各式各样素材,开展具有探究性的游戏。在一个新的环境中,或接触一个新事物时,幼儿表现得较为积极;针对一些常见的事物,幼儿也同样会产生好奇心。而教师就可充分利用这一点,结合幼儿的喜好、疑惑、问题等,运用新旧事物打造出可集中幼儿注意力的探究性游戏。例如,在吃午餐时,幼儿经常会看到豆腐,也有很多幼儿非常喜欢吃豆腐。此时,就会有幼儿产生疑惑:如何才能制作豆腐呢?为什么豆腐很有营养呢?有些幼儿会向教师提出这些问题,希望能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此时,教师就可利用这一情况组织“好吃的豆腐”主题探究游戏。在刚开始教学时,教师就可围绕着主题内容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豆腐是怎么制作的吗?制作豆腐的工具都有哪些呢?你知道豆腐的原料是什么吗?”教师应当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积累的经验回答问题,当幼儿表达完各自的想法后,教師需要再次提出问题:“那么,是不是有了黄豆和石磨,就能制作出好吃的豆腐呢?”同时,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回答提供对应的材料,同时还需要引导幼儿深入分析缺少哪些素材,有效活跃幼儿的思维。幼儿不懂制作的方法,因而难以下手。这时,教师就需要引出此次探究游戏的核心:要想制作出美味的豆腐,不仅需要准备好各种材料,还应当掌握正确的制作方法。之后,教师就可为幼儿讲解制作豆腐的方法和工序,再引导幼儿进行制作。在这样具有探究性的活动中,幼儿能了解和掌握更多与豆腐相关的技术和知识,构建出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

三、课程游戏具有创造性

幼儿本身具有较强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幼儿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全面分析和了解幼儿的实情,还需要调整和优化游戏形式,加入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游戏,为幼儿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这些带有较强创新性的游戏,可让游戏化教学更加有序和顺利开展,还能帮助幼儿更好地成长。例如,幼儿从小就需要接种各种疫苗,也会出现因为生病去医院看病的情况。而教师就可提前了解幼儿的实情,并在此基础上组织“看病”的游戏活动,这不仅可避免幼儿对打预防针产生畏惧感,还能使其了解看病时应当遵守的规则、注意的事项等。游戏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材料的支持,同时材料还能为幼儿创设更加真实的情境和氛围。因此,教师需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材料,满足幼儿不同的需求和喜好。之后,教师就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了解和喜好选择工具和角色,可选择病人、医生、护士等。当幼儿完成角色的选择后,教师就可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看病经历,开展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在这一游戏中,幼儿的创造能力将会得到有效发挥,整个看病的过程也会变得更加有趣、活灵活现。在幼儿参与游戏后,教师需要留给幼儿自主发挥的空间,认真观察,切勿打扰幼儿。当然,在幼儿实际参与游戏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幼儿的打针手法不正确,未能正确佩戴听诊器等,这时就需要教师能给予适当指导。在这些带有自主性、创造性的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都会得到极大提升,可更快更好地实现游戏化教学的目标。

四、结语

总之,游戏教学的应用不仅能有效地激活幼儿的思维和教学氛围,还能增强幼儿的专注力,为其成长奠定基础。因此,教师需要在具体教学中增加生活游戏、合作游戏、探究游戏和创造性游戏。同时,还需要反思总结,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调整和优化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孔春花.幼儿园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策略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11-12.

猜你喜欢

游戏化教学实践应用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高中英语课堂中反思性教学应用策略分析
倾心打造音标“游乐场”
玩转音乐 “乐”享精彩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税务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探究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微课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新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