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思政一体化视角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2022-01-06马琳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马琳

摘要:2019年 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对中小学思政课提出了“一体化建设”的要求。所谓“思政课一体化”,是指在学校系统中,对思政课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进行系统思考、整体规划、立体设计、有机衔接、分段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体化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上,还要深入到制度层面进行体制机制建设。本文立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角度,分析了中小学思政一体化视角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思政一体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道德与法治是中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学好该门课程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精神文明水平,其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何做好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是当前广大教师关注的核心内容,也是本文探究的重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中小学思政一体化视角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高度重视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目标的整体谋划

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目标具有总体一致性、学段独立性、过程渐进性的特征,要围绕育人总目标设定学段目标,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学段间教学目标进行层次优化与衔接整合。一方面,遵循学段梯度性。人的成长规律体现为不同学段梯度具有鲜明的思维习惯、认知水平、道德水准,进而决定了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的培育重心。思政课教学要遵循“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的课程目标。另一方面,增强学段耦合性。思政课教学目标是前后相接、构成序列的目标链。链式目标承前启后,前一学段教学目标是后一学段教学目标的基础,后一学段教学目标是对前一学段教学目标的巩固和提升。如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从启迪美好愿望到强化思想意识再上升为政治认同,最后增强使命担当且自觉践行,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二、多元辨析,激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政治认同感是小学与初中阶段都应重点培养的内容。学生的政治认同感越强,就越能够明白社会主义制度的優越性,越有可能在社会生活中明确自己应如何努力才可以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做贡献。在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感时,教师不能只围绕教材进行简单的理论讲解,否则很容易使学生觉得教师所教的知识枯燥无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大打折扣,这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多元辨析,积极联系实际,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如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相关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我国科研人员的各种事迹,结合我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就成为强国的奋斗之路,让学生思考: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要如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出自己的一分力?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教师可让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明确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始终以人民群众为主,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明确我国是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把握不同年龄段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学规律

为了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保证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取得成效,必须充分尊重各学段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实际,把握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规律,既要关注小学、中学、大学课程德育的特殊性,又要充分尊重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共性。也就是说,要统筹好教育主体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确保在思政课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都能做到各尽其力、各有所获。如思政课堂上常见的爱国话题,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引导方式也不尽相同。对于幼儿园孩子的思政教育,要引导孩子们初步理解“爱国”; 在小学思政课上,通过国庆阅兵视频燃起学生的强国梦; 你是中国人吗? 你爱中国吗? 你希望中国好吗? 这是初中课堂上的“爱国三问”; 高中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好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和建设者”; 到了大学课堂,要注重学生对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全方位把握。因此,应该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研修培训和合作交流,定期组织会议和集体备课,做到教学手段共用、教学资源共享; 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参观访问,或者购买其他学段思政课教材、教辅资料,进行学习研究,以此推动中小学思政课协同育人的融合发展。

结论:总之,道德与法治是中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其对于学生的成长及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开展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学会整合各类教学资源,结合不同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差异,灵活开展多种类型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更加科学的指导,教学才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才能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宁慧鸿.小学低年级规则教育的内容及实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2]张莉莉.小学德育课程“对话教学”的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DOI:10.27292/d.cnki.gsxfu.2019.001366.

[3]雷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9(07):86-87.

[4]陈之腾.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上海小初高思政名师三人谈[J].上海教育,2019(10):32-37.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